表皮缝合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419624阅读:563来源:国知局
表皮缝合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用于创口缝合的医疗器械。
【背景技术】
[0002]表皮缝合是外科医生的常用治疗方法,其用途如创口的表皮缝合,多为手术后的创口缝合,另外,现今微创手术以其独到的创口小、愈合快、最大程度的保护血管神经等特点得到了广泛的普及,但是,现阶段医生面临诸多的表皮缝合难题:
[0003]a)缝合所形成的二次创伤
[0004]医生所用的缝合针多为圆弧形,多为210度左右,最精确的缝合走针应是弧状走针,但限于人的大脑、神经、肌肉控制能力而难以做到。
[0005]例如:假设针长为210度,缝合针在表皮内的针型缝合弧度为120度,以I度为单位,至少需要120次以上的方向改变,但大多数医生仅能做到三次左右的方向改变,在表皮内的缝合动作中,难以避免的出现横拉、横扯、横推而形成表皮下组织的二次创伤。
[0006]b)微创手术条件下难以实施缝合
[0007]例如:微创手术需切开肝脏去除内部的肿瘤组织,之后需要将肝脏切口缝合,该治疗操作在微创条件下实施难度极大,微创手术一般是通过管状的通道在腹腔表面穿孔,狭长的通道管道对需要缝合的医疗器械形成了巨大的瓶颈。
[0008]c)缝合动作的效率低
[0009]假设表皮内缝合的必要走针弧度为120度,针的长度为210度,现有的缝合方法是针头针尾要全部经过表皮内(行程至少为210度),针尾出表皮后仍需拉紧针尾的缝合线,缝合线在表皮下由弧状变为近直线,完成表皮的缝合线打结后剪断多余的缝合线;接着,医生再为第二针重新穿针。

【发明内容】

[0010]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减小缝合时二次损伤和提高缝合效率的表皮缝合器。
[0011]本发明提供一种表皮缝合器,包括基座、缝合针及第一驱动机构,所述基座具有位于其内部的圆弧形针槽、对应所述针槽一端的第一穿针口及对应所述针槽另一端的第二穿针口,所述缝合针是圆弧形,所述缝合针与所述针槽匹配并装入所述针槽,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安装于所述基座,初始状态时,所述缝合针缩入基座内部;缝合时,所述基座的第一穿针口、第二穿针口压在待缝合创口的两侧,所述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缝合针沿着所述针槽移动,使所述缝合针能够依次由所述第一穿针口穿入表皮、穿出表皮及穿入所述第二穿针□。
[0012]所述第一穿针口和第二穿针口之间的圆弧段的角度小于所述缝合针的角度。缝合针的针尖从穿入表皮到穿出表皮之间的移动轨迹是个圆弧段,该圆弧段即相当于第一穿针口和第二穿针口之间的圆弧段。
[0013]所述针尖的直径是自其尖点向后逐渐增大,所述针尖上套有直径固定且能够连接缝合线的缝合线环,从而缝合针伸出时,缝合线随着一起移动;缝合针退回时,缝合线环和缝合线不随着移动。
[0014]所述基座的第二穿针口处设有活扣,所述活扣包括直径可变的扣环,所述扣环的直径由收紧线控制,所述收紧线与第二驱动机构连接,所述扣环的直径大于所述缝合线环的直径。
[0015]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电机和传动件,所述电机驱动所述传动件转动,所述传动件与所述缝合针摩擦配合或齿轮齿条配合。传动件如传动辊,该传动辊可以利用摩擦力驱动缝合针在针槽内移动。传动件也可以是齿轮,缝合针对应设有锯齿,通过该齿轮和锯齿形成的齿轮齿条配合,来驱动缝合针移动。
[0016]所述基座包括圆弧形壳体及压板,所述壳体形成缺口并呈优弧形,所述压板固定在所述缺口,所述压板的中部内凹,所述第一穿针口和第二穿针口均设于所述压板,所述针槽设于所述壳体。
[0017]所述压板包括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所述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构成V形,所述第一、二穿针口分别设于所述第一、二压板。
[0018]活扣设置的目的相当于缝合结束后对缝合线打结,该表皮缝合器缝合时,走针、打结自动进行,使用时先计算出缝合线环和扣环之间的连线长度,再选项设置活扣及控制活扣拉紧线的第二驱动机构。
[0019]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第一驱动机构驱动缝合针作圆弧运动,有效减少了对圆弧移动轨迹外表皮组织造成的二次创伤,而且也提高了缝合效率。
【附图说明】
[0020]图1至图3分别是本实施方式表皮缝合器的三个不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是本实施方式的缝合针、缝合线和缝合线环组合一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是本实施方式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6是本实施方式的壳体、压板和缝合针组合一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7是多个本实施方式表皮缝合器组合一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6]如图1至图6所不,本实施方式表皮缝合器包括基座1、缝合针2及第一驱动机构3。基座I包括壳体4、压板5及端盖6。壳体4为圆弧形,其形成缺口而呈优弧形,壳体的内壁设有圆弧形针槽41。压板5封闭该缺口,其包括第一压板51和第二压板52,第一压板连接缺口的一侧,第二压板连接缺口的另一侧,且该第一压板51和第二压板52形成V形,第一压板51开有与壳体内部连通的第一穿针口 53,第二压板52开有与壳体内部连通的第二穿针口 54,针槽41的一端衔接第一穿针口 53,针槽41的另一端衔接第二穿针口 54。壳体和压板的同侧的边缘通过端盖6连接。
[0027]缝合针2呈优弧形,其与壳体的针槽41匹配,该缝合针2能够卡在该针槽41内并能够沿着该针槽41移动,即缝合针的移动轨迹是圆弧段。缝合针能够自第一穿针口向内穿入人体表皮,从表皮穿出后能穿入第二穿针口。缝合针具有针尖21和针尾23,该针尖的形状是自尖点22向后直径逐渐变大,该向后是向针尾23的方向。
[0028]缝合针的针尖可以套有直径固定的缝合线环7,该缝合线环7与缝合线8连接。该缝合线环和缝合线可以由外科手术用缝线制成,如肠线。
[0029]第一驱动机构3包括动力源31及传动机构32,动力源如电机,传动机构如传动棍,该电机与基座固定,如直接固定在端盖上,传动辊与电机轴固定,传动辊压在缝合针上并与缝合针摩擦配合。
[0030]初始状态时,缝合针完全缩在基座内部,即缝合针全部卡在针槽内,此时,针尖可以对着第一穿针口,针尾可以对着第二穿针口,缝合线环套在针尖上。缝合时,将缝合器压在创口周围的表皮上,此时,压板直接压在表皮上,压板罩住创口且创口位于缝合针的移动轨迹上;接着,启动电机,传动辊利用摩擦力带着缝合针沿着针槽移动,从而从第一穿针口进入表皮内层,并最终能穿入第二穿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