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肾虚腰痛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438491阅读:422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肾虚腰痛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传统草药的未确定结构的医用配制品,尤其是一种治疗肾虚腰痛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0002]腰痛是以腰部一侧或两侧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证,是中医学的一个常见病、多发病。多因肾系病变及腰部外伤、劳损,寒湿或湿热侵着等所致。现代医学认为,肾虚腰痛多数与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的下降,特别是性激素分泌减退和蛋白质缺乏有关。目前,治疗肾虚腰痛的药物较多,但这些药物只能消除表面症状而疗效不理想,疗程长,患者长期服用,还容易产生依赖性,或产生药物泻剂性便秘,有的药物的大量使用所产生的副作用也不容忽视。
[0003]祖国医学认为,肾虚腰痛多由先天禀赋不足,或劳累过度,或久病体虚,或年老体弱,或房室不节,以致脏腑精气亏损,不能濡养筋脉而致。
[0004]根据中医理论,针对肾虚腰痛的发病机理,采用补肾助阳、养肝补脾的治法,进行辩证的组方配伍,以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发明内容】

[0005]为了克服现有的治疗肾虚腰痛药物存在疗效不理想、疗程长、副作用大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配制方便、药源广、成本低、疗效显著、作用可靠、无副作用的治疗肾虚腰痛的中药组合物。
[0006]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肾虚腰痛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中药原料及重量份配比为:熟地黄10-30份,山茱萸10-30份,败酱草10-30份,仙鹤草20-40份,牡蛎20-40份,海螵蛸20-40份,杜仲10-30份,川断10-30份,桑寄生10-30份,山药10-30份,白芍10-30份,地榆10-30份,制附子5-15份,干姜5-15份,大枣5-15份,青皮5-15份,陈皮5-15份,小茴香5_15份,延胡索5_15份。
[0007]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肾虚腰痛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中药原料及重量份配比为:熟地黄20份,山茱萸20份,败酱草20份,仙鹤草30份,牡蛎30份,海螵蛸30份,杜仲20份,川断20份,桑寄生20份,山药20份,白芍20份,地榆20份,制附子10份,干姜10份,大枣10份,青皮10份,陈皮10份,小茴香10份,延胡索10份。
[0008]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是在传统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指导下,精选药物组方。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中:熟地黄具有补血滋润、益精填髓的功效;山茱萸具有补益肝肾、涩精固脱的功效;败酱草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的功效;仙鹤草具有收敛止血、健胃、截疟、解毒疗疮的功效;牡蛎收敛镇静、潜阳涩精、化痰软坚的功效;解毒镇痛、具有平肝潜阳、镇惊安神、软坚散结、收敛固涩的功效;海螵蛸具有收敛止血、固精止带、制酸止痛、收湿敛疮的功效;杜仲具有补肝肾、强筋骨、补中益精气的功效;川断具有补肝肾、强筋骨、调血脉的功效;桑寄生具有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安胎元的功效;山药具有健脾补肺、益胃补肾、固肾益精、聪耳明目、助五脏、强筋骨、长志安神、延年益寿的功效;白芍具有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的功效;地榆具有凉血止血、清热解毒、消肿敛疮的功效;制附子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邪的功效;干姜具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的功效;大枣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功效;青皮具有疏肝破气、消积化滞的功效;陈皮具有理气健脾、调中利水、燥湿化痰的功效;小茴香具有散寒止痛、理气和胃的功效;延胡索具有活血、散瘀、理气、止痛的功效。本发明组合物中的药物组分经辩证配伍,在作用上相辅相成,具有协同作用,共奏补肾助阳、养肝健脾、益精填髓、养血益气之功效,对肾虚腰痛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0009]本发明组合物的组分均采用天然的中药原料,其配制简便、药源广、成本低。其遵循中医的处方用药原则,各种组分药物采用水煎服用。经临床应用验证,其疗效显著,作用可靠,药性平和,未出现毒副作用,总有效率95%,治愈率达65%。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0011]实施例1
一种治疗肾虚腰痛的中药组合物,其中药原料及重量配比为:熟地黄20g,山茱萸20g,败酱草20g,仙鹤草30g,牡蛎30g,海螵蛸30g,杜仲20g,川断20g,桑寄生20g,山药20g,白苟20g,地榆20g,制附子10g,干姜10g,大率10g,青皮10g,陈皮10g,小茴香10g,延胡索1g0
[0012]实施例2
一种治疗肾虚腰痛的中药组合物,其中药原料及重量配比为:熟地黄10g,山茱萸30g,败酱草1g,仙鹤草40g,牡蛎20g,海螵蛸40g,杜仲10g,川断30g,桑寄生1g,山药30g,白苟10g,地榆30g,制附子5g,干姜15g,大率5g,青皮15g,陈皮5g,小茴香15g,延胡索5g。
[0013]实施例3
一种治疗肾虚腰痛的中药组合物,其中药原料及重量配比为:熟地黄30g,山茱萸10g,败酱草30g,仙鹤草20g,牡蛎40g,海螵蛸20g,杜仲30g,川断1g,桑寄生30g,山药1g,白苟30g,地榆10g,制附子15g,干姜5g,大率15g,青皮5g,陈皮15g,小茴香5g,延胡索15g。
[0014]实施例4
一种治疗肾虚腰痛的中药组合物,其中药原料及重量配比为:熟地黄15g,山茱萸25g,败酱草15g,仙鹤草35g,牡蛎25g,海螵蛸35g,杜仲15g,川断25g,桑寄生15g,山药25g,白苟15g,地榆25g,制附子8g,干姜13g,大率8g,青皮13g,陈皮8g,小茴香13g,延胡索8g。
[0015]实施例5
一种治疗肾虚腰痛的中药组合物,其中药原料及重量配比为:熟地黄25g,山茱萸15g,败酱草25g,仙鹤草25g,牡蛎35g,海螵蛸25g,杜仲25g,川断15g,桑寄生25g,山药15g,白苟25g,地榆15g,制附子13g,干姜8g,大率13g,青皮8g,陈皮13g,小茴香8g,延胡索13g。
[0016]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中药组合物按常规的水煎法制取药剂。具体方法如下:将组方的中药原料放入容器中,加冷水漫过药面,浸泡15?20分钟,再加水没过药面约6厘米,进行第一次煎煮,未沸前采用武火煎煮,沸后用文火煎煮20?30分钟;第二次煎煮,加水没过药面约6厘米,水沸后煎煮15?20分钟。两次煎煮去渣取汁,合并。
[0017]本发明以实施例1所给出的一种治疗肾虚腰痛的中药组合物,做临床疗效总结如下:
一、一般性资料: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应用于临床观察病例40例,其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20?60岁。病程最短者I个月,最长者达2年,平均0.5年。
[0018]二、临床症状:腰部酸痛乏力,喜揉喜按,下肢酸软,遇劳加重,卧则减轻。
[0019]三、用法用量:临床应用时,一天一剂,水煎两遍取汁约300ml,分早、晚两次饭前半小时温热服用。六天为一疗程。
[0020]四、疗效标准:
(1)痊愈:腰痛及相关症状消失;
(2)显效:腰痛及相关症状大部分好转;
(3)有效:腰痛及相关症状一部分好转;
(4)无效:腰痛及相关症状均无改善,症状如前。
[0021]五、治疗效果:该临床观察病例中,服药1-10个疗程,痊愈26例,显效7例,有效5例,无效2例。治疗期间未发生毒副作用。
[0022]六、典型病例:
病例1:王某,女,28岁。自诉:反复腰痛腰酸I年,按揉减轻,下肢酸软,遇劳加重,臣卜则减轻,全身乏力,手足冰凉,经期加重,便溏溺清,舌淡,脉沉细。诊断为:肾虚腰痛。服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制备的药剂3个疗程,腰部酸痛、下肢酸软等症状明显减轻;续服3个疗程,诸症皆消,治愈。
[0023]病例2:梁某,男,48岁。自诉:近2年来腰酸痛时有发作,遇劳更甚,卧则减轻,未予诊治。近I个月来腰酸痛加剧,并伴恶心烦躁,头昏眼花,夜间尿频数,手足心热,口燥咽干,膝软乏力,心烦失眠,健忘,懒怠无力。症见:舌质偏红,有细裂纹,前少苔根黄腻,脉细弦数。诊断为:肾虚腰痛。服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制备的药剂3个疗程,腰酸痛明显减轻,其他症状大为改善;继续服药4个疗程,诸症消失,治愈。随访半年无复发。
【主权项】
1.一种治疗肾虚腰痛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中药原料及重量份配比为:熟地黄10-30份,山茱萸10-30份,败酱草10-30份,仙鹤草20-40份,牡蛎20-40份,海螵蛸20-40份,杜仲10-30份,川断10-30份,桑寄生10-30份,山药10-30份,白芍10-30份,地榆10-30份,制附子5-15份,干姜5-15份,大枣5_15份,青皮5_15份,陈皮5_15份,小茴香5-15份,延胡索5-15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肾虚腰痛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中药原料及重量份配比为:熟地黄20份,山茱萸20份,败酱草20份,仙鹤草30份,牡蛎30份,海螵蛸30份,杜仲20份,川断20份,桑寄生20份,山药20份,白芍20份,地榆20份,制附子10份,干姜10份,大率10份,青皮10份,陈皮10份,小茴香10份,延胡索10份。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肾虚腰痛的中药组合物,其中药原料及重量份配比为:熟地黄10-30份,山茱萸10-30份,败酱草10-30份,仙鹤草20-40份,牡蛎20-40份,海螵蛸20-40份,杜仲10-30份,川断10-30份,桑寄生10-30份,山药10-30份,白芍10-30份,地榆10-30份,制附子5-15份,干姜5-15份,大枣5-15份,青皮5-15份,陈皮5-15份,小茴香5-15份,延胡索5-15份。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具有补肾助阳、养肝健脾、益精填髓、养血益气的功效,其治疗肾虚腰痛疗效显著,作用可靠。
【IPC分类】A61K36-9068, A61K35-618, A61P29-00
【公开号】CN104758908
【申请号】CN201510200190
【发明人】王伟伟
【申请人】王伟伟
【公开日】2015年7月8日
【申请日】2015年4月26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