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安全性的医用担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503548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一种提高安全性的医用担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医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提高安全性的医用担架。
【背景技术】
[0002]担架是急诊抢救中用于转移病人的装置,在地面环境较为恶劣或是走楼梯时,担架难以保持平衡,容易给病人造成不适,严重时很容易使病人从担架上滑落,引发事故。
[0003]中国专利CN203029495U揭示了一种医用担架,其包括一个支撑框架,托板通过支撑轴固定于支架框架内,支撑框架下设有电机,电机输出轴上设有皮带轮,支撑框架在电机两侧分别设有导轮,托板下侧两端与皮带两端连接,皮带通过两个导轮及皮带轮张紧,托板下侧安装有重力感应器及电机控制器。然而其虽然可以在担架倾斜时,实现自动调整,使得担架始终处于水平状态,然而其需要将电机等结构装置在担架上,不仅增加了成本而且使得整个担架的重量增加,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并且当电机等结构损害时,其无法达到预定的功能,从而无法实现预定的目的。
[0004]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提高安全性的医用担架。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提高安全性的医用担架,所述提高安全性的医用担架包括支撑板、位于所述支撑板上方的把手装置、位于所述支撑板下方的第一连接装置、位于所述第一连接装置下方的第二连接装置、位于所述第一连接装置左右两侧的弹性装置、位于所述第二连接装置下方的底板、位于所述弹性装置左右两侧的固持装置、位于右侧的固定装置及位于所述固定装置下方的握持杆,所述把手装置包括海绵垫、把手及位于所述把手下方的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一连接装置包括本体、位于所述本体左右两侧的第一支撑杆、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上方的第二支撑杆、位于所述本体下方的固定杆及位于所述固定杆下方的固定框,所述第二连接装置包括第二支撑柱及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柱上方的磁铁,所述弹性装置包括第一支架、位于所述第一支架一侧的第一弹簧、位于所述第一支架下方的第二弹簧、位于所述第二弹簧下方的卡扣块及卡扣所述卡扣块的卡扣件,所述固持装置包括第一固定块、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块上的主体部、位于所述主体部下方的定位杆、位于所述主体部一侧的水平杆、设置于所述定位杆上的滚轮及位于所述滚轮左右两侧的矩形杆,所述底板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一竖直杆及位于所述竖直杆一侧的横杆,所述固定装置包括框体、设置于所述框体上的定位件、位于所述框体左侧的顶靠块及位于所述顶靠块下方的顶靠弹簧,所述顶靠弹簧的下端与所述横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顶靠弹簧的上端与所述顶靠块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顶靠块呈长方体,所述顶靠块的上表面与所述水平杆的下表面接触,所述水平杆的上表面与横杆的下表面与所述框体接触,所述顶靠弹簧处于压缩状态,所述定位件呈T字形,所述定位件的一端穿过所述框体的上表面且顶靠在所述顶靠块的上表面上。
[0008]所述把手包括左端部及右端部,所述左端部呈四分之一圆环状,所述左端部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右端部呈长方体,所述右端部水平放置,所述右端部的左端与所述左端部的右端固定连接。
[0009]所述本体呈等腰梯形,所述本体的上表面与所述支撑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本体的下表面上设有第一凹槽。
[0010]所述固定杆呈长方体,所述固定杆的上端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中且与所述本体轴转连接,所述固定框呈长方体,所述固定杆的下表面与所述固定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框的下表面向上凹陷形成一收容腔。
[0011]所述第二支撑柱呈长方体,所述第二支撑柱竖直放置,所述第二支撑柱的下表面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柱的上表面与所述磁铁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磁铁呈长方体。
[0012]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固定杆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卡扣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0013]所述卡扣块呈长方体,所述卡扣块的下表面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接触,所述卡扣件呈L型,所述卡扣件的一端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卡扣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卡扣块的上表面接触。
[0014]所述第一固定块呈长方体,所述第一固定块的上表面与所述支撑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块的下端设有第二凹槽。
[0015]所述主体部呈长方体,所述主体部的上端收容于所述第二凹槽中且与所述第一固定块轴转连接,所述主体部的下表面向上凹陷形成一定位腔。
[0016]所述定位杆呈长方体,所述定位杆的一端收容于所述定位腔中,所述定位杆的下端设有第三凹槽,所述滚轮呈圆柱体,所述滚轮收容于所述第三凹槽中且与所述定位杆轴转连接。
[001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0018]本发明提高安全性的医用担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只需要手动操作即可,而无需电机、重力感应器等结构,降低了成本,同时其仅需旋转定位件,调整支撑板的旋转角度,使得支撑板上的患者感觉到舒适即可,操作简单快速,且可以根据患者的需求任意调整到需要的角度,而不是只能调整到水平状,从而其功能丰富,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调整到需要的角度,提高了医院的工作效率,并且其固定效果好,且稳固,可以充分保障支撑板上患者的安全,防止其跌落。
【附图说明】
[00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提高安全性的医用担架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0020]图1为本发明提高安全性的医用担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高安全性的医用担架包括支撑板1、位于所述支撑板I上方的把手装置2、位于所述支撑板I下方的第一连接装置3、位于所述第一连接装置3下方的第二连接装置4、位于所述第一连接装置3左右两侧的弹性装置6、位于所述第二连接装置4下方的底板5、位于所述弹性装置6左右两侧的固持装置7、位于右侧的固定装置8及位于所述固定装置8下方的握持杆9。
[0022]如图1所示,所述支撑板I呈长方体,所述支撑板I水平放置。所述把手装置2包括海绵垫21、把手22及位于所述把手22下方的第一支撑柱23。所述海绵垫21呈长方体,所述海绵垫21的下表面与所述支撑板I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患者可以在躺下时将头部放在海绵垫21上。所述把手22包括左端部及右端部,所述左端部呈四分之一圆环状,所述左端部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板I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右端部呈长方体,所述右端部水平放置,所述右端部的左端与所述左端部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柱23的上表面呈曲面状,所述第一支撑柱23的下表面与所述支撑板I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柱23的上表面与所述左端部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从而对所述把手22起到较好的支撑作用。当患者躺在支撑板I上时,手部可以放在把手22上,使得手部有所支撑,同时将头部放置在海绵垫21上,减少了患者的不适感。
[0023]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连接装置3包括本体31、位于所述本体31左右两侧的第一支撑杆32、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32上方的第二支撑杆33、位于所述本体31下方的固定杆34及位于所述固定杆34下方的固定框35。所述本体31呈等腰梯形,所述本体31的上表面与所述支撑板I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本体31的下表面上设有第一凹槽311,所述第一凹槽311呈长方体状。所述第一支撑杆32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本体31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支撑杆32的一端与所述本体31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32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板I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33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第二支撑杆33呈长方体,所述第二支撑杆33竖直放置,所述第二支撑杆33的上表面与所述支撑板I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33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支撑杆32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34呈长方体,所述固定杆34的上端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311中且与所述本体31轴转连接,使得所述固定杆34可以旋转。所述固定框35呈长方体,所述固定杆34的下表面与所述固定框3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框35的下表面向上凹陷形成一收容腔,所述收容腔呈长方体状,所述固定框35采用铁或者其他可以被磁铁吸引的金属制成。
[0024]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连接装置4包括第二支撑柱41及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柱41上方的磁铁42。所述第二支撑柱41呈长方体,所述第二支撑柱41竖直放置,所述第二支撑柱41的下表面与所述底板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柱41的上表面与所述磁铁4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磁铁42呈长方体,所述磁铁52水平放置,所述磁铁52收容于所述收容腔中。所述磁铁52吸引所述固定框35。
[0025]如图1所示,所述弹性装置6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弹性装置6包括第一支架61、位于所述第一支架61 —侧的第一弹簧62、位于所述第一支架61下方的第二弹簧63、位于所述第二弹簧63下方的卡扣块64及卡扣所述卡扣块64的卡扣件65。所述第一支架61呈Z字形,所述第一支架61的一端与所述本体31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61的另一端呈水平状。所述第一弹簧62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第一弹簧62的一端与所述固定杆34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6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