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血热型银屑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_2

文档序号:8504196阅读:来源:国知局
二者合用活血化瘀、散结消斑之力更甚。上述诸药针对兼症起到散风止痒,祛瘀 消斑之功,共为佐药。共助上述臣药进一步增强清热凉血,散瘀消斑之效。甘草清热解毒, 能调和诸药,缓和药物的烈性,减轻毒副作用,为使药。
[0033] 本发明中加入金银花、连翘,因均归心肺,功能清热解毒、疏散风热,对外感热病, 无论邪在卫、气,还是营、血均宜,共助生地黄、玄参行清热解毒、散瘀消斑之功效。土茯苓利 湿解毒可利关节,牛膝祛瘀通经、强筋骨哟,加入两药与丹参、三棱配伍可增强本发明的活 血祛瘀、通络之功。
[0034] 诸药合用,能清热凉血;祛风止痒;化瘀消斑;滋阴润燥;从而标本兼治,虚实并 调。治疗本病,使血中之热得以清解,血中之毒瘀得以行散,祛除风邪,凉血消斑,使热清斑 消痒止。本发明针对病因辨证论治,固本清源,固本病不易复发。
[0035] 二、上述治疗血热型银肩病的药物现代药理药效学作用表现在以下方面:
[0036] 解热、镇痛:本发明中的生石膏、知母、生地黄、玄参、牡丹皮、大青叶、赤苟、乌梢 蛇、三棱等分别具有清热凉血,解除内热,去除内毒素、镇痛的作用。
[0037] 抗菌、消炎:本发明选用生地黄、知母、牡丹皮、大青叶、板蓝根、白鲜皮、甘草、金银 花等药物,具有明显的抗菌、抗病毒作用,对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腮腺炎、孢瘆病毒、病 原微生物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因而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0038] 增强免疫、抗变态反应、抗过敏:本发明选用生石膏、生地黄、防风、牡丹皮、紫草、 玄参、大青叶、板蓝根、丹参等能够增强机体的免疫性,使机体具有保护自己免受其他物质 损害的特性。银肩病皮损中,表皮和真皮内都有过多活化了的T细胞存在。紫草还对肉芽 组织的增殖有促进作用,明显加速创口的愈合,少量使用可减缓皮肤的角质化。
[0039] 肾上腺皮质激素作用:本发明中的甘草具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生地黄能防 止肾上腺皮质萎缩,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合成。
[0040] 改善微循环:银肩皮损形成了表皮异常增生的病理特征,据药理研宄及大量的临 床实践表明,本发明中的活血化瘀药物-丹参、三棱可以改善血液流变性,改善微循环,去 除皮损处瘀斑,从而促进皮肤损伤的修复。
[0041] 三、本发明疗效观察方法
[0042] 1. 1、本发明研宄过程中,全部选用皮肤科门诊就诊病人,诊断为血热型银肩病,诊 断标准根据《中医外科学》。临床表现为皮瘆不断出现,发展迅速,多呈现点滴状,颜色鲜红, 鳞肩增多,瘙痒剧烈,抓之有筛状出血点;伴□干舌燥,咽喉疼痛,心烦易怒,大便干燥,小便 黄赤;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滑或数,共筛选56例。排除标准:严重心血管、肝肾及内分泌等系 统疾病;治疗前4周内接受过系统治疗包括过激素、免疫抑制剂及维甲酸类药物的患者;其 他类型银肩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8例,男12例,女16例;年龄 19~58岁,平均32. 5岁;病程7~30天,平均14天。对照组28例,男15例,女13例;年 龄21~54岁,平均29. 5岁;病程7~30天,平均20天。两组年龄、性别、病程、病情等比 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〇. 05),具有可比性。
[0043] 1. 2、治疗方法:治疗组早晚分2次温热内服本发明汤剂,一日一剂;对照组:用消 银胶囊国药准字Z200001 10;陕西摩美得制药有限公司生产)5~7粒,每天3次。两组均 治疗2疗程,十天一疗程。服药期间停服其他药物,忌食海鲜辛辣肥甘厚腻之品。
[0044] 1. 3、疗效标准:根据国际通用的银肩病皮损面积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标准 评价疗效。痊愈:PASI积分下降多90%,皮损全部消退或仅残留少数点滴性损害,瘙痒消 失;显效:下降60%~89%,皮损消退60%以上,偶有瘙痒;有效:下降25% - 59%,皮损消 退30%以上,仍有瘙痒;无效:积分下降〈25%,皮损消退30%以下或无改善,明显瘙痒,难 以忍受。痊愈、显效、有效合计计算有效率。对痊愈患者及显效患者进行随访观察,6个月后 如PASI积分较停止治疗时上升50%即判为复发。
[0045] 2. 1治疗结果如下:
[0046] 表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SI评分比较
【主权项】
1. 一种治疗血热型银肩病的药物,其特征是,其原料药组成为:生地黄20-30克、生石 膏20-30克、紫草10-15克、甘草6-9克、赤芍10-15克、知母6-9克、防风6-9克、白鲜皮 10-15克、丹参10-15克、乌梢蛇6-9克、大青叶10-15克、板蓝根10-15克、牡丹皮6-9克、 三棱6-9克、玄参10-15克。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血热型银肩病的药物,其特征是,其原料药组成为: 生地黄25克、生石膏25克、紫草10克、甘草9克、赤芍12克、知母6克、防风9克、白鲜皮 12克、丹参12克、乌梢蛇9克、大青叶12克、板蓝根10克、牡丹皮6克、三棱6克、玄参15 克。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治疗血热型银肩病的药物,其特征是,其原料药组成还 包括:土茯苓10克、牛膝12克、金银花15克、连翘15克。
4.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治疗血热型银肩病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 述药物可以制作为汤剂、散剂、丸剂、膏剂、糖浆剂、片剂、冲剂、颗粒剂、胶囊剂。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治疗血热型银肩病的药物,其特征是:所述丸剂可以是 蜜丸、水丸、糊丸或者浓缩丸,所述膏剂可以是流浸膏、浸膏、或者煎膏剂。
6. 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治疗血热型银肩病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汤剂 的煎法为:首次煎以冷水800- 1000毫升,将上述配好的生地黄、紫草、甘草、赤芍、知母、防 风、白鲜皮、丹参、乌梢蛇、大青叶、板蓝根、牡丹皮、三棱、玄参浸泡30分至60分钟;同时以 冷水100-150毫升,将上述配好的生石膏浸泡30分至60分钟;生石膏先煎10-15分钟后 与其余药物同煎,文火煎30分钟,滤出药汁;二煎加入冷水或开水500-800毫升,文火再煎 20-25分钟,两次滤出药汁掺匀。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血热型银屑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其原料药组成为:生地黄20-30克、生石膏20-30克、紫草10-15克、甘草6-9克、赤芍10-15克、知母6-9克、防风6-9克、白鲜皮10-15克、丹参10-15克、乌梢蛇6-9克、大青叶10-15克、板蓝根10-15克、牡丹皮6-9克、三棱6-9克、玄参10-15克。本发明有益效果是治疗血热型银屑病,见效快,治愈率高,副作用小,复发率低,而且无不良反应。目前是治疗血热型银屑病的一种新型药物。
【IPC分类】A61K36-902, A61K33-06, A61K35-583, A61P17-06
【公开号】CN104825944
【申请号】CN201510204216
【发明人】李峰, 张爱增, 任秀丽, 尚玉兰, 刘翠翠
【申请人】平阴县中医医院
【公开日】2015年8月12日
【申请日】2015年4月24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