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红斑性肢痛症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550314阅读:497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红斑性肢痛症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药物组合物,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治疗红斑性肢痛症的药物。
【背景技术】
[0002]红斑性肢痛症,为肢端血管扩张性疾病,是比较罕见的植物神经系统疾病之一,多在气温突然下降、受寒或长途行走后急性发病,以青壮年多见,以双侧肢端,尤以足部对称性红肿、热痛为主要特征,夜间痛甚为其特点。其发病机理可能是由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引起末梢血管功能失调,导致血管过度扩张,局部充血所致。本病病因尚未完全明了,但患者极为痛苦。
[0003]根据红斑性肢痛症的临床表现,可归于中医的“痹症”、“脚板痛”、“手足痛”等范畴,尤与“血痹症”类似。早在《黄帝内经》中,即有“血痹”的记载。《素问?五脏生成篇》云卧出而风吹之,血凝于肤者为痹。”指出了本病病因病机与正虚邪袭,寒凝经脉有关。宋代《圣济总录》记载的“悉皆疼痛或昼静夜发,痛彻骨髓,谓之历节风也。”也颇与本病相近似。明代《普济方》对本病的病名及病因有较深刻的论述。至清代,对本病的症状有了较为详细的记载。如《冯氏锦囊秘录》云妇人脚十指,如热油者,此由营卫气虚,湿毒之气流注经络……下攻脚则脚痛,其脚指如焚。”《疡医大全?奇病部》记载曰人脚板色红如火,不可落地。”并提出用祛火汤治疗。以上论述表明,古代医家对本病已有一定的认识。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红斑性肢痛症的药物,治疗效果比较好,无毒副作用。
[0005]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红斑性肢痛症的药物,由内服药和外用药物组成,其中,所述内服药物是由下述重量份的中药原料制成的药剂:红鱼眼10-20份、丹参10-20份、怀牛膝10-20份、苍术5-12份、黄柏5-12份、赤芍药5_12份、马齿苋15-25份、威灵仙8_15份、生甘草4-8份、艾草10-20份、血藤15-25份;外用药物是由下述重量份的中药原料制成的水洗液:红鱼眼30-50份、米15-30份、金银花10-20份、雷公木20-30份、艾草30-50份、大黄10-20份、青黛10-20份。
[0006]进一步的,所述内服药物是由下述重量份的中药原料制成的药剂:红鱼眼12-16份、丹参12-16份、怀牛膝12-16份、苍术7-10份、黄柏7_10份、赤芍药7_10份、马齿苋
18-23份、威灵仙10-12份,生甘草5-7份、艾草12-18份、血藤17-23份;所述外用药物是由下述重量份的中药原料制成的水洗液:红鱼眼35-45份、米18-25份、金银花12-18份、雷公木22-28份、艾草35-45份、大黄12-18份、青黛12-18份。
[0007]进一步的,所述内服药物是由下述重量份的中药原料制成的药剂:红鱼眼15份、丹参15份、怀牛膝15份,苍术9份、黄柏9份、赤芍药9份、马齿苋20份、威灵仙10份,生甘草6份、艾草15份、血藤20份;所述外用药物是由下述重量份的中药原料制成的水洗液:红鱼眼40份、米20份、金银花16份、雷公木26份、艾草40份、大黄16份、青黛16份。
[0008]进一步的,所述内服药为口服液、胶囊剂、片剂、微丸剂或颗粒剂的其中之一。
[0009]红鱼眼,学名为Phyllanthus reticulatus Poir,别名为烂头钵或小果叶下珠,科属为大戟科(Euphorbiaceae),叶下珠属。药材性状为椭圆形斜切片,有不规则块状及纵纹,切面褐红色。气微,味淡、涩。性平,味微涩。功效与作用为祛风活血、散瘀消肿。属活血化瘀药下属分类的活血止痛药。
[0010]丹参,为双子叶植物唇形科,干燥根及根茎,功效为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凉血消痈,清心除烦,养血安神。
[0011]怀牛膝,苋科、牛膝属植物。根药用,有清热解毒,利尿功效。
[0012]苍术为菊科植物茅苍术、北苍术、关苍术的根茎。味辛;苦;性温;归脾、胃、肝经。苍术燥湿健脾;祛风湿;明目。
[0013]黄柏,苦,寒。归肾、膀胱、大肠经。功能与主治为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除骨蒸清虚热。
[0014]赤芍药,味酸、苦,性微寒;归肝、心、脾经;入血分,敛降而微散;具有清热凉血止血,活血散瘀止痛的功效。
[0015]马齿苋,性寒、味酸,中医学上以全草入药,功能清热,解毒,消肿。
[0016]威灵仙,性味归经:温;辛、咸;归膀胱经。功能主治为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用于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筋脉拘挛,屈伸不利,骨哽咽喉。
[0017]生甘草,甘,平。归心、肺、脾、胃经。功能主治为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0018]艾草,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状,植株有浓烈香气。全草入药,有温经、去湿、散寒、止血、消炎等作用。
[0019]血藤,性凉,味苦。归肝经、大肠经。功能:活血通络,败毒散瘀,祛风杀虫。
[0020]雷公木,别名大叶臭椒、天星木等味辛、微苦,性温。祛风除湿,活血散瘀,消肿止痛,行气,解表。
[0021]大黄,性味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
[0022]青黛,来源于马蓝、木蓝、菘蓝、草大青、寥蓝等数种植物,其茎叶入药,具清热解毒、凉血消斑等作用。
[0023]中医学对红斑性肢痛症的病因病机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0024]气血瘀滞:病久体虚,腠理空疏,或外邪乘虚侵袭肌肤,或情志不遂,气机不畅,又复感寒邪,经脉为寒邪所束,使得脉络不通,气血凝滞所致。
[0025]热毒内蕴:素体阳盛或阴虚,复因寒邪客于肢体脉络,热被寒郁,日久寒从热化,邪热入血,热毒壅聚,脉络闭阻,气血运行不通畅而导致灼热疼痛。
[0026]湿热流注:素体脾虚湿热,复感邪热,以致湿热内蕴,流经经络,闭阻气血,不通则痛。
[0027]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根据传统经验,并结合现代中医学的病理机制,治疗以泻肝经实火、清热解毒、凉血化瘀、活血通络、利水湿通络为主,经过反复论证、科学筛选,长期临床观察,从数百种中药之中,从药物的功效、性能、气味、主治、归经、配伍、毒副作用等诸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精选中药进行配方,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0028]实施例1
[0029]内服药的各种原料的重量份数为:红鱼眼12克、丹参12克、怀牛膝12克、苍术7克、黄柏7克、赤芍药7克、马齿苋18克、威灵仙10克、生甘草5克、艾草12克、血藤17克。
[0030]内服药用水煎煮两次,药液分两次服用,早、晚各服用一次。
[0031]外用药物之中各种原料的重量份数为:红鱼眼35克、米18克、金银花12克、雷公木22克、艾草35克、大黄12克、青黛12克。
[0032]外用药的制备为将上述原料加水至煮沸,上述原料的重量的总和与水重量的比例为1:300,将药渣过滤掉,取其药液浸泡患处,每次浸泡时间为25分钟,每日浸泡三次。
[0033]实施例2
[0034]内服药的各种原料的重量份数为:红鱼眼16克、丹参16克、怀牛膝16克、苍术10克、黄柏10克、赤芍药10克、马齿苋23克、威灵仙12克、生甘草7克、艾草18克、血藤23克。
[0035]内服药用水煎煮两次,药液分两次服用,早、晚各服用一次。
[0036]外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