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哮喘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929436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一种哮喘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尤其涉及一种哮喘药。
【背景技术】
[0002]哮喘也称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与气道高反应性相关,通常出现广泛而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导致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或)咳嗽等症状,多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发作性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或发作性咳嗽、胸闷。严重者被迫采取坐位或呈端坐呼吸,干咳或咳大量白色泡沫痰,甚至出现发绀等,有时咳嗽可为唯一的症状(咳嗽变异型哮喘)。有的青少年病人则以运动时出现胸闷、咳嗽及呼吸困难为惟一的临床表现(运动性哮喘)。哮喘症状可在数分钟内发作,经数小时至数天,用支气管舒张剂或自行缓解。某些患者在缓解数小时后可再次发作。夜间及凌晨发作和加重常是哮喘的特征之一。
[0003]目前在临床上治疗哮喘主要是采用西药口服、雾化以及服用中药,西药见效快,但很难根治哮喘,中药效果较好,但见效较慢,很大原因上是中药的配伍、组合的合理问题所致。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哮喘药,该哮喘药由中药制成,并且用于治疗哮喘见效快、患者服用后不易复发。
[0005]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一种哮喘药,由如下组分的原料配伍而成:紫皮大蒜粉3-5克、百合4-10克、枸杞4-10克、五味子6-12克、白果仁3_5克、麻黄1_3克、甘草4-12克、川贝母3-5克、蝉蜕2-4克、苏子叶5-9克、白芍4_10克、石菖蒲3_5克、地龙1-3克、僵蚕1-3克、全蝎1-3克、防风2-6克、蜈蚣1-3克、地龙干1_3克、蝉蜕2_4克。
[0006]本发明所用药物均为天然中药原料,经临床验证,本发明药物配伍合理,对各个阶段的哮喘治疗,均有显著效果,并且患者服用后不易复发。
【具体实施方式】
[0007]下面采用【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0008]实施例1
[0009]一种哮喘药,由如下组分的原料配伍而成:紫皮大蒜粉3克、百合4克、枸杞4克、五味子6克、白果仁3克、麻黄I克、甘草4克、川贝母3克、蝉蜕2克、苏子叶5克、白芍4克、石菖蒲3克、地龙I克、僵蚕I克、全蝎I克、防风2克、蜈蚣I克、地龙干I克、蝉蜕2克。
[0010]本发明药物的制备方法为:
[0011](I)将上述除了紫皮大蒜粉以及川贝母外的其余药物洗净、消毒、干燥后,放入粉碎机初步粉碎至60目;
[0012](2)将川贝母研磨粉碎后,随同紫皮大蒜粉一起放入步骤(I)中初步粉碎的药物混合物中并搅拌均匀;
[0013](3)将步骤(2)中综合混合后的药物放入粉碎机粉碎至150-200目;
[0014](4)将步骤⑶中药粉装入胶囊。
[0015]本发明药物的使用方法为:口服,一日三次,每次两粒,温开水吞服。
[0016]实施例2
[0017]一种哮喘药,由如下组分的原料配伍而成:紫皮大蒜粉5克、百合10克、枸杞10克、五味子12克、白果仁5克、麻黄3克、甘草12克、川贝母5克、蝉蜕4克、苏子叶9克、白芍10克、石菖蒲5克、地龙3克、僵蚕3克、全蝎3克、防风6克、蜈蚣3克、地龙干3克、蝉蜕4克。
[0018]本实施例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同实施例1。
[0019]实施例3
[0020]一种哮喘药,其特征在于,由如下组分的原料配伍而成:紫皮大蒜粉4克、百合7克、枸杞7克、五味子9克、白果仁4克、麻黄2克、甘草8克、川贝母4克、蝉蜕3克、苏子叶7克、白芍7克、石菖蒲4克、地龙2克、僵蚕2克、全蝎2克、防风4克、蜈蚣2克、地龙干2克、蝉蜕3克。
[0021]本实施例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同实施例1。
【主权项】
1.一种哮喘药,其特征在于,由如下组分的原料配伍而成:紫皮大蒜粉3-5克、百合4-10克、枸杞4-10克、五味子6-12克、白果仁3-5克、麻黄1_3克、甘草4_12克、川贝母3_5克、蝉蜕2-4克、苏子叶5-9克、白芍4-10克、石菖蒲3-5克、地龙1_3克、僵蚕1_3克、全蝎1-3克、防风2-6克、蜈蚣1-3克、地龙干1-3克、蝉蜕2-4克。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哮喘药,由如下组分的原料配伍而成:紫皮大蒜粉3-5克、百合4-10克、枸杞4-10克、五味子6-12克、白果仁3-5克、麻黄1-3克、甘草4-12克、川贝母3-5克、蝉蜕2-4克、苏子叶5-9克、白芍4-10克、石菖蒲3-5克、地龙1-3克、僵蚕1-3克、全蝎1-3克、防风2-6克、蜈蚣1-3克、地龙干1-3克、蝉蜕2-4克;本发明所用药物均为天然中药原料,经临床验证,本发明药物配伍合理,对各个阶段的哮喘治疗,均有显著效果,并且患者服用后不易复发。
【IPC分类】A61K35/64, A61K35/648, A61K35/62, A61K35/646, A61P11/06, A61K36/8967
【公开号】CN104906341
【申请号】CN201510293137
【发明人】赵春美, 谢仁红
【申请人】赵春美
【公开日】2015年9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6月2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