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管胶囊内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294162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多管胶囊内镜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管胶囊内镜。
【背景技术】
[0002]胶囊内镜,又称“医用无线内镜”,原理是受检者通过口服内置摄像与信号传输装置的智能胶囊,借助消化道蠕动使之在消化道内运动并拍摄图像,医生利用体外的图像记录仪和影像工作站,了解受检者的整个消化道情况,从而对其病情做出诊断。胶囊内镜具有检查方便、无创伤、无导线、无痛苦、无交叉感染、不影像患者的正常工作等优点,扩展了消化道检查的视野,克服了传动的插入式内镜所具有的耐受性差、不适用于老年体弱和病情危重等缺陷,可作为消化道疾病尤其是小肠疾病诊断的首选方法。
[0003]现有活检钳需要在有胃镜的情况下才能够取病理标本,然而一个医务人员同时操作胃镜和活检钳,十分不便;另外,当需要向体内创伤处注射药物进行处理时,采用现有技术也很难准确将药物注射到创伤处。同时,现有技术中也没有任何装置能够同时具备上述功能。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管胶囊内镜,将活检钳、药物注射以及胶囊内镜相结合,实现多项功能,以满足目前医疗领域的需求。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多管胶囊内镜,包括胶囊内镜,以及具有两个以上并排排列的通道的管件,所述管件由软质材料制作而成;所述胶囊内镜其中一端设有用于牵引胶囊内镜的连接线,且该连接线位于管件中任一通道内,而胶囊内镜则位于管件一端的外部;所述管件由外管,以及两个以上套接于外管内的内管组成,或为一根具有两个以上通道的实心管;所述外管和实心管的外径均不大于8mm。
[0006]进一步地,所述胶囊内镜为两端均可拍摄的胶囊内镜;所述管件中另一通道内设有可在该管道移动的活检钳。
[0007]再进一步地,本发明还包括设置于管件内的注射管;所述管件中设有四个通道,其中一个通道用于容纳连接线,第二个通道用于容纳活检钳,第三个通道用于容纳注射管,第四个通道用于容纳其他手术器械。
[0008]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通道、第三通道、第四通道的靠近胶囊内镜的一端均设有贯穿管件壁的通孔。
[0009]另外,所述连接线通过固定于胶囊内镜上的小圆环与胶囊内镜相连。
[0010]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本发明采用管件作为主要载体,将胶囊内镜、活检钳、注射管相结合,从而能够利用胶囊内镜观察体内具体情况,通过活检钳取病理标本,也可通过胶囊内镜观察创伤处,准确的进行药物注射,另外,管件内还可以防止其他医疗器械,通过胶囊内镜的拍摄能够准备的在体内进行操作,确保了操作的准确性,减少病人的痛苦。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4为本发明中管件的俯视图。
[0015]其中,附图中标记对应的零部件名称为:
1-胶囊内镜,2-连接线,3-外管,4-内管,5-实心管,6-活检钳,7-注射管,8-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
[0017]实施例1
如图1、4所示,多管胶囊内镜,包括胶囊内镜1,还包括具有两个以上并排排列的通道的管件,且该管件由软质材料制作而成;所述胶囊内镜其中一端设有用于牵引胶囊内镜的连接线2,所述管件由外管3,以及两个以上套接于外管内的内管4组成;所述外管的外径不大于8mm;本实施例还包括设置于管件内的注射管7;所述内管为四个,正中间的内管用于容纳连接线,而胶囊内镜则位于内管外部,其中一个周边的内管用于容纳活检钳6,另一个周边的内管用于容纳注射管,最后一个内管用于容纳其他手术器械(比如放置超声探头,从而确定病变的深浅,方便后续的操作)。所述胶囊内镜为一端或两端均可拍摄的胶囊内镜;所述连接线、活检钳、注射管等均可在内管内移动。本发明限定了外管的外径,是为了在不影响进入人体体内的情况下,能够顺利的操作其他器械。本发明的内管和外管采用软质材料制作,比如塑料,方便外管顺利的进入患者体内。
[0018]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除了内部设有连接线的内管外,其余三个内管靠近胶囊内镜的一端均设有贯穿外管壁的通孔8 ;这些通道未应用时,可作为流气及吸引之用。
[0019]为了方便连接以及控制胶囊内镜,所述连接线通过固定于胶囊内镜上的小圆环与胶囊内镜相连。
[0020]通过上述设置,本发明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首先采用胶囊内镜对体内进行拍摄,方便医务人员清楚了解到病人体内的情况,然后控制活检钳、注射管等器械通过内管送入人体内,进行相应的操作,由于设置了外管可能有效的控制每个器械进行人体的轨道,避免对体内组织操作创伤,并在胶囊内镜的辅助下能够清楚准确的了解到病变位置的具体情况,以及所在位置,确保了其它操作的准确性,避免对病人造成更多的痛苦。另外,本发明在内管上设置了通孔,是为了方便对体内组织进行处理,其具体则是,方便对外管周边的组织进行处理,而无需通过内管端部对组织进行处理;其主要是当病变位置较多,在内管端部以及侧部均存在时,通过设置通孔就可以在无需随时医用外管的情况下进行处理。操作十分方便。
[0021]另外,如果同时观察前方和后方,所述胶囊内镜则设置为两端可拍摄的胶囊内镜,在实际操作时,不仅能够观察到前方的情况,而且能够观察到后方的情况,这也是为什么采用连接线控制胶囊内镜,当需要观察后方情况时,只需将胶囊内镜与内管之间的距离变大,这样就不会由于管件的存在而挡住胶囊内镜的视野,可以方便观察到后方情况,在从通孔进行手术时,采用后方观察是必不可少的。
[0022]实施例2
如图2、4所示,多管胶囊内镜,包括胶囊内镜1,还包括具有两个以上并排排列的通道的管件,且该管件由软质材料制作而成;所述胶囊内镜其中一端设有用于牵引胶囊内镜的连接线2,所述管件为一根具有四个通道的实心管5 ;所述实心管的外径不大于8mm。本实施例还包括设置于其中一个通道内的注射管7,以及设置于另一个通道内的活检钳;具体设置为:胶囊内镜的连接线位于正中间的通道内,且胶囊内镜位于通道外部,而周边的三个通道内分别放置注射管、活检钳,以及其他手术器械。另外,本实施例的胶囊内镜为两端均可拍摄的胶囊内镜;同时用于容纳注射管、活检钳,以及其他手术器械的三个通道的靠近胶囊内镜的一端均设有贯穿实心管壁的通孔8 ;这些通道未应用时,可作为流气及吸引之用。
[0023]为了方便连接以及控制胶囊内镜,所述连接线通过固定于胶囊内镜上的小圆环与胶囊内镜相连。
[0024]本实施例的具体操作与实施例1相同,故而不在此赘述。
[0025]实施例3
如图3、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点在于所述连接线与胶囊内镜的固定点不在胶囊内镜的端部,而是位于其中一端的侧边,这样设置能够是胶囊内镜具有一定倾斜角度,在观察后方具体情况时相对实施例1来说更加方便以及清楚。
[0026]相对与上述三个实施例,为了更加方便控制活检钳、注射管等从通孔中穿出,发明人提出了以下方案,在通孔的下沿位置活动连接一块挡板,而具体的活动连接方式可采用活页连接的方式,这样的挡板就可在内管或通道内部相对通孔下沿旋转;同时在挡板远离与通孔相连的一端设置一根牵引线,通过拉动牵引线能够使挡板堵住,而活检钳、注射管向下运动遇到挡板则会改变方向向通孔方向移动,这样便能极其方便的将其引出;而当需要从端部伸出时,只需松开牵引线,挡板自然贴在内管或管道内壁处,不会阻挡活检钳、注射管等器械向下移动。
[0027]按照上述实施例,便可很好地实现本发明。值得说明的是,基于上述结构设计的前提下,为解决同样的技术问题,即使在本发明上做出的一些无实质性的改动或润色,所采用的技术方案的实质仍然与本发明一样,故其也应当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多管胶囊内镜,包括胶囊内镜(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具有两个以上并排排列的通道的管件,且该管件由软质材料制作而成;所述胶囊内镜其中一端设有用于牵引胶囊内镜的连接线(2),且该连接线位于管件中任一通道内,而胶囊内镜则位于管件一端的外部;所述管件由外管(3),以及两个以上套接于外管内的内管(4)组成,或为一根具有两个以上通道的实心管(5);所述外管和实心管的外径均不大于8m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管胶囊内镜,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囊内镜为一端或两端均可拍摄的胶囊内镜;所述管件中另一通道内设有可在该管道移动的活检钳(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管胶囊内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管件内的注射管(7);所述管件中设有四个通道,其中一个通道用于容纳连接线,第二个通道用于容纳活检钳,第三个通道用于容纳注射管,第四个通道用于容纳其他手术器械。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管胶囊内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道、第三通道、第四通道的靠近胶囊内镜的一端均设有贯穿管件壁的通孔(8)。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多管胶囊内镜,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线通过固定于胶囊内镜上的小圆环与胶囊内镜相连。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管胶囊内镜。本发明包括胶囊内镜,以及具有两个以上并排排列的通道的管件,所述管件由软质材料制作而成;所述胶囊内镜其中一端设有用于牵引胶囊内镜的连接线,且该连接线位于管件中任一通道内,而胶囊内镜则位于管件一端的外部;所述管件由外管,以及两个以上套接于外管内的内管组成,或为一根具有两个以上通道的实心管;所述外管和实心管的外径均不大于8mm。本发明采用管件作为主要载体,将胶囊内镜、活检钳、注射管相结合,从而能够利用胶囊内镜观察体内具体情况,通过活检钳取病理标本,也可通过胶囊内镜观察创伤处,准确的进行药物注射。
【IPC分类】A61B1/00
【公开号】CN105011892
【申请号】CN201510370578
【发明人】徐辉, 曾维政, 陈虹彬, 沈才飞, 胡小三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总医院
【公开日】2015年11月4日
【申请日】2015年6月30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