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模型的造模方法

文档序号:9294309阅读:1513来源:国知局
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模型的造模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医疗评价、检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具体涉及一 种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模型的造模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 FD)是典型的身心疾病,心理-社会因 素对发病起着重要的影响因素,情志、心理、社会和各种生物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参与了 FD 的发生。近年来,FD的发病率呈增长趋势,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欧美国家患病率在20%~ 25%,亚洲国家发病率约为8% -23%,我国FD的患病率总体偏高,调查上海18岁以上有 消化不良症状的782名患者,发现FD患者占69%。高发病率及反复发作或慢性迀延的症 状,降低了生活质量,对身体和精神心理造成了负面影响。现代医学对FD的治疗主要釆用 对症治疗和综合治疗,多采用促进胃肠动力药,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但其对心律失常患 者、肿瘤化疗患者及低钾血症患者都可能加重症状,且药物经过肝肾代谢,对于长期肝肾功 能不全者不宜使用,所以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中医认为情志刺激是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 的重要因素,肝郁脾虚证是其主要病机,且大量临床上报道说明中医辨证论治治疗功能性 消化不良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0003] 根据病因病机的分型论治是中医的治疗大法,通常可将FD的证型分为肝郁气滞 型、肝郁脾虚型、脾胃虚寒型、脾气虚弱型、胃虚饮停型五类,而根据病因病机制作不同证型 的动物模型则更为重要,其中,肝郁脾虚证主要以情志刺激为主,现有的肝郁脾虚型FD临 床常见的中医证型动物模型制备方法有:陈苏宁等采用改良郭海军等的夹尾刺激法制备 FD肝郁脾虚模型,即每日用长海绵镊子钳夹大鼠尾巴末端1/3处,令其尖叫挣扎但不破皮 为度,使其暴怒并与其他大鼠撕打,每次持续30分钟,每日2次,连续刺激3周,造模期间, 各组大鼠自由进食及饮水,大鼠出现躁动等紧张、焦虑反应,且进食量明显减少等,则认为 造模成功;张国萍等以复合慢性束缚法制作肝郁脾虚大鼠模型,模型组大鼠束缚于特制的 束缚框内,将大鼠的头和尾巴固定于框的两头,使大鼠在束缚期间不能随意翻转身体而活 动,每天束缚3小时,早上8 :00~11 :00,14 :00将模型大鼠放于盛有温水(22±1) °C的大 塑料桶中游泳,时间为10分钟,饮食失节采用隔日喂食法(隔日禁食,隔日给足量食),连 续3周;韩秋艳等先将攻击组大鼠每笼放一只,用尖端包裹纱布和大弯止血钳,夹住攻击鼠 的尾巴,大鼠暴怒,令其与其它大鼠撕打,每次刺激30分钟,一日3次,3日后开始用大黄灌 胃,每日2次,夹尾改为一日2次,每次15分钟,灌胃加夹尾同时进行共10天,造模共计13 天。
[0004] 上述的现有针对肝郁脾虚型FD模型研究存在不少缺陷:模型制作方法比较单一, 比如大量的文献报道制备肝郁脾虚模型都是运用郭海军等的夹尾激怒刺激法;某些模型缺 乏造模成功的客观检测标准,依据中医理论和消化不良的病因学理论模拟的FD动物模型, 应必须符合FD的诊断标准,FD模型动物不但应具有消化不良的症候而且该动物须无其他 器质性病变;此外,亦缺乏不同造模方法的优劣对比研究,同时对于具体的分组匹配,以及 成功率和死亡率都交代不清或没有交代。
[0005] 随着中医药现代化的发展,有关中医药作用机制的动物实验研究也越来越多,符 合中医证型的动物模型制备成为关键。因此在日后的研究中要加强查漏补缺,逐步完善中 医证型动物模型制备的研究,以便更好的开展中药的药理药效研究。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 模型的造模方法,该方法以郭海军等的夹尾激怒刺激法为基础,进行改进,主要采取以夹尾 刺激、过度疲劳、饮食失调的手段复合进行造模,且通过体重、电生理活动、胃排空、肠推进 及分子生物学的检测,达到所造肝郁脾虚型FD模型与肝郁脾虚型FD理论诊断标准相符合 的目的,使临床与基础研究达到一致性。
[0007]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8] -种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模型的造模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0009] (1)常规饲养
[0010] 取体重180g-220g的健康Wistar雄性大鼠,在室内温度20°C -28°C、相对湿度在 45-65%的饲养室常规饲养7天,期间自由饮水、进食;
[0011] ⑵电极埋置术
[0012] 常规饲养7天后于无菌条件下行电极埋置术,术后分笼常规饲养,恢复一周;
[0013] ⑶记录胃肠电活动
[0014] 术后一周当天禁食不禁水18-24h,次日将电极导线与BL-420S生物技能实验系统 相连,记录正常大鼠胃肠肌电活动;
[0015] ⑷造模
[0016] ①用卵圆钳夹大鼠尾巴中外1/3处,以大鼠愤怒反抗或撕咬为度,尽量不要夹破 尾部的皮肤,每次连续不断刺激夹尾30min ;
[0017] ②夹尾刺激结束后将大鼠放在疲劳转棒仪上,令其跑步lOmin,转速35r/min ;
[0018] ③每天每隔3h重复步骤①和②的操作,每天进行4次,连续造模10天,同时在这 10天内隔日给食,观察大鼠的毛色、拱背、嗜倦怠、乏力、易激惹情况,并记录体重、体温、食 量、饮水量、大鼠胃肠肌电活动、粪便情况,至符合FD理论诊断标准,造模结束,即得到肝郁 脾虚型FD模型大鼠,造模结束后再一次记录电生理活动。
[0019] 所述的电极埋置术是在无菌条件下操作,术前自制针状电极,并配置0.3%戊巴比 妥钠麻药,实验当天腹腔注射麻醉大鼠 lml/100g,将腹部及颈背部剃毛并用0.5%碘伏常 规消毒,铺消毒洞巾,剑突下腹正中线切口,取出胃、十二指肠,将2对自制针状电极分别埋 置于胃窦及十二指肠浆膜下肌层。第一对电极埋置于胃窦处,距幽门上约lcm,第二对电极 置于十二指肠距幽门l-2cm处,双极电极沿胃窦及肠管纵向排列,间距5mm,电极导线沿皮 下走行至颈背部穿出固定,腹腔滴数滴青霉素注射液以防止腹腔感染,逐层缝合创口,术后 用无菌0. 9% NaCl注射液配置青霉素注射液0. 8万U/ml,每只大鼠 Iml腹腔注射,每天1 次,连续注射3天,以防止腹腔感染。
[0020] 所述步骤⑷中,夹尾刺激一定要在大鼠尾巴中外1/3处,尽量避免夹尾巴根部, 夹尾巴根部可能夹到尾椎,强烈的刺激可能使大鼠出现的局部瘫痪,出现粪尿失禁的可能, 从而无法建立正确的模型。
[0021] 所述步骤(4)_②中,夹尾刺激结束后,实验者对大鼠先进行训练,再使其在疲劳 转棒仪上自行跑步。
[002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⑴采取以单只夹尾刺激、过度疲劳和饮食 失调的手段复合进行造模,且通过体重、电生理活动、胃排空、肠推进及分子生物学的客观 检测,达到所造肝郁脾虚型FD模型与肝郁脾虚型FD理论诊断标准相符合的目的,使临床与 基础研究达到一致性;⑵弥补了郭海军等的造模方法只能形成单纯的肝郁模型的缺陷,使 肝郁脾虚型FD模型的造模方法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得到的肝郁脾虚型FD模型动物不但具 有消化不良的症候,而且无其他器质性病变。
【附图说明】
[0023] 图1本发明实施例中实验大鼠正常组胃慢波和肠慢波检测结果;
[0024] 图2本发明实施例中实验大鼠正常组胃快波和肠快波检测结果;
[0025] 图3本发明实施例中实验大鼠模型组胃慢波和肠慢波检测结果;
[0026] 图4本发明实施例中实验大鼠模型组胃快波和肠快波检测结果;
[0027] 图5本发明实施例中实验大鼠血清胃促生长素(Ghrelin)的ELISA检测结果;
[0028] 图6本发明实施例中实验大鼠瘦素(Leptin)的ELISA检测结果;
[0029] 图7本发明实施例中实验大鼠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