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模型的造模方法_3

文档序号:9294309阅读:来源:国知局
t;0. 05。
[0081] 3. 4胃排空率和小肠推进检测
[0082] 对造模前后及药物治疗后的胃排空率、小肠推进百分率分别进行测定,检测结果 如下:
[0083] 表6胃排空和小肠推进度的变化(η = 8, .? ±.V)
[0084]
[0085] 注:与正常组比较>〈0. 01,与模型组比较ΛΡ〈0. 01,与吗丁啉组比较*P>0. 05。
[0086] 3. 5血清胃促生长素和瘦素含量检测
[0087] 对造模前后及药物治疗后的血清胃促生长素、瘦素含量分别进行测定,检测结果 如下:
[0088] 表7血清胃促生长素的变化(η = 8,? 士 Α·)
[0089]
[0090] 注:与正常组比较"P〈0. 01 ;与模型组比较ΛΡ〈0. 05 ;ΛΛΡ〈0. 01,与阳性对照组比 较^PX). 05。
[0091] 表8血清瘦素含量的变化(η = 8, i 土Λ' )
[0092]

[0093] 注:与正常组比较u P〈0.01 ;与模型组比较ΛΡ〈0.05 ;ΛΛρ〈0.01 ;与吗丁啉组比 *Ρ>0· 05〇
[0094] 3. 6血清5-羟色胺和血管活性肠肽含量检测
[0095] 对造模前后及药物治疗后的血清5-羟色胺、血管活性肠肽含量分别进行测定,检 测结果如下:
[0096] 表9血清5-轻色胺的变化(η = 8, X±i.)
[0097]
[0098] 注:与正常组比较u P〈0. 01 ;与模型组比较Λρ〈0. 05 ;ΛΛΡ〈0. 01 ;与吗丁啉组比 *Ρ>0· 05〇
[0099] 表10血管活性肠 肽含量的变化(η = 8, ? 土)
[0100]

[0101] 注:与正常组比较U P〈0.01 ;与模型组比较Λρ〈0.05 ;ΛΛΡ〈0.01 ;与吗丁啉组比 *Ρ>0· 05〇
[0102] 4实验结论
[0103] ⑴实验开始前,各组大鼠体重均无显著性差异,毛发顺滑,粪便正常,活跃好动。造 模后,模型大鼠毛发枯黄不顺,大便稀溏,活动度减少等典型脾虚症状,并有紧张、焦虑,时 而并发出"呼呼"的怒叫等肝郁症状,饮食量、体重与正常组比较均减少,而使用对肝郁脾虚 型FD有良好疗效的吗丁啉和平胃胶囊对模型大鼠进行治疗,发现上述情况均有好转,饮 食、体重均增加。
[0104] ⑵造模前各组大鼠进食量、体重无差异(ρ>0. 05);造模后,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 实验大鼠进食量、体重明显降低,且有显著性差异(Ρ< 0.01);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平胃 胶囊组与吗丁啉组饮食量、体重明显增加,且均有显著性差异(Ρ < 0. 01)。
[0105] ⑶模型组胃、十二指肠电慢波振幅、频率、快波振幅、发生率均低于正常组,且差异 显著(ρ〈0. 01),使用平胃胶囊、吗丁啉组治疗后,胃、肠电慢波振幅、频率、快波振幅、发生率 均高于模型组,差异显著(Ρ〈〇. 01)。
[0106] ⑷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胃排空、小肠推进率明显降低,均有显著性差异(Ρ <〇.〇1);与模型组相比,平胃胶囊组与吗丁啉组胃排空、小肠推进率明显升高,且均有显 著性差异(Ρ < 0. 05)。
[0107] (5)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血清Ghrelin含量明显降低,1印tin含量明显升高,且有 显著性差异(P< 0.01);与模型组相比,平胃胶囊组与吗丁啉组血清Ghrelin含量明显升 高,1印tin含量明显降低,且均有显著性差异(P < 0.05, ρ〈0· 01)。
[0108] (6)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血清5-ΗΤ含量明显降低,VIP含量明显升高,且有显著性 差异(Ρ< 0.01);与模型组相比,平胃胶囊组与吗丁啉组血清5-ΗΤ含量明显升高,VIP含量 明显降低,且均有显著性差异(Ρ < 0. 05, ρ〈0. 01)。
[0109] 综上所述,与正常大鼠相比,以本发明的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模型的 造模方法制作的大鼠模型在进食量、体重、胃和十二指肠电波、胃排空、小肠推进率、血清 Ghrelin含量、Ieptin含量、5-ΗΤ含量、VIP含量方面均具有显著性差异,而使用对肝郁脾虚 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有良好确切疗效的平胃胶囊与吗丁啉进行治疗后,模型大鼠各项指标回 转正常。由此可见,本发明的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模型的造模方法是成功有效 的,适于实际临床研究及应用推广。
【主权项】
1. 一种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模型的造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具体 步骤: ⑴常规饲养 取体重180g-220g的健康Wi star雄性大鼠,在室内温度20 °C -28 °C、相对湿度在 45-65%的饲养室常规饲养7天,期间自由饮水、进食; ⑵电极埋置术 常规饲养7天后于无菌条件下行电极埋置术,术后分笼常规饲养,恢复一周; ⑶记录胃肠电活动 术后一周当天禁食不禁水18-24h,次日将电极导线与BL-420S生物技能实验系统相 连,记录正常大鼠胃肠肌电活动; ⑷造模 ① 用卵圆钳夹大鼠尾巴中外1/3处,以大鼠愤怒反抗或撕咬为度,尽量不要夹破尾部 的皮肤,避免夹尾巴根部,每次连续不断刺激夹尾30min ; ② 夹尾刺激结束后将大鼠放在疲劳转棒仪上,令其跑步lOmin,转速35r/min ; ③ 每天每隔3h重复步骤①和②的操作,每天进行4次,连续造模10天,同时在这10天 内隔日给食,观察大鼠的毛色、拱背、嗜倦怠、乏力、易激惹情况,并记录体重、体温、食量、饮 水量、大鼠胃肠肌电活动、粪便情况,至符合FD理论诊断标准,造模结束,即得到肝郁脾虚 型FD模型大鼠,造模结束后再一次记录电生理活动。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模型的造模方法,其 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极埋置术在无菌条件下操作,术前自制针状电极,配置0.3%戊巴比妥 钠,腹腔注射麻醉大鼠(lml/lOOg),将腹部及颈背部剃毛并用0. 5%碘伏常规消毒,铺消 毒洞巾,剑突下腹正中线切口,取出胃、十二指肠,将2对自制针状电极分别埋置于胃窦及 十二指肠浆膜下肌层,第一对电极埋置于胃窦处,距幽门上约Icm处,第二对电极置于十二 指肠距幽门l-2cm处,双极电极沿胃窦及肠管纵向排列,间距5mm,电极导线沿皮下走行至 颈背部穿出固定,腹腔滴数滴青霉素注射液以防止腹腔感染,逐层缝合创口,术后用无菌 0. 9% NaCl注射液配置青霉素注射液0. 8万U/ml,每只大鼠Iml腹腔注射,每天1次,连续 注射3天,以防止腹腔感染。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模型的造模方法,其特 征在于:所述步骤(4)-②中,夹尾刺激结束后,实验者对大鼠先进行训练,再使其在疲劳转 棒仪上自行跑步。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dyspepsia,FD)大鼠模型的造模方法,属于医疗评价、检测技术领域。该方法将健康Wistar雄性大鼠行电极埋置术后,进行单只夹尾刺激、过度疲劳和饮食失调操作,进行复合造模,且通过体重、电生理活动、胃排空、肠推进及分子生物学的客观检测,达到所造肝郁脾虚型FD模型与临床肝郁脾虚型FD理论诊断标准相符合的目的,使临床与基础研究达到一致性,得到的肝郁脾虚型FD模型动物不但具有消化不良的症候,而且无其他器质性病变。
【IPC分类】A61D1/00
【公开号】CN105012040
【申请号】CN201510291105
【发明人】汪龙德, 李红芳, 毛兰芳
【申请人】汪龙德
【公开日】2015年11月4日
【申请日】2015年5月29日
当前第3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