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中药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336640阅读:来源:国知局
疗效判定标准制定。
[0027] 2.4. 1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显效:主次症基本或完全消失,治疗后证候积分 为〇或减少多70%。有效:治疗后证候积分减少多30%。无效:治疗后证候积分减少不 足30%。加重:治疗后积分超过治疗前积分。
[0028] 2. 4. 2心功能疗效判定显效:心功能基本控制或心功能提尚2级以上者;有 效:心功能提高1级,但不及2级者;无效:心功能提高不足1级者。
[0029] 2. 5统计分析数据应用SPSS 13. 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有效 性采用x 2检验。尸<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0030] 3 结果 3. 1益气活血升陷方对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的影响 按照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价分析,治疗组显效29例、有效36例、无效3例,总 有效率为95. 59% ;对照组显效20例、有效37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83. 82%。两组 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尸<〇? 05)。
[0031] 3. 2益气活血升陷方对两组患者心功能改善的比较 心力衰竭分级以1928年美国心脏病学会(NYHA)提出的分级方案作为标准。治疗 前,治疗组心功能II级28例,III级40例;对照组心功能II级30例,III级38例,两组心功 能相比,没有统计学差异。治疗后,按照以心功能改善II级以上者为显效,改善I级者为有 效,无改善或恶化者为无效,结果显示治疗组显效25例、有效3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 92. 65% ;对照组显效18例、有效35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77. 95%。两组间有统计学 差异 〇°< 0? 05)。
[0032] 3. 3益气活血升陷方对两组患者中医证候总积分的影响 按照临床症状和体征疗效的判定标准,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总积分相比,没有统计学 差异;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总积分相比,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尸< 〇. 05),结果见表1。
[0033] 表1抗纤益心方对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影响
与对照组相比,V< 0. 05。
[0034] 3. 4益气活血升陷方对左室舒张末内径的影响 通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对左室舒张末内径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组通过治疗均能减少 左室舒张末内径,尤以治疗组明显(尸< 〇. 05);治疗后两组左室舒张末内径有明显差异(尸 <0.05)。结果见表2。
[0035] 表2两组治疗前后左室舒张末内径比较_^
#与对照组相比,尸< 0.05。
[0036] 3. 5益气活血升陷方对射血分数、缩短分数的影响 两组在治疗前后射血分数、缩短分数方面均有明显提高,治疗组在射血分数、缩短分数 的改善方面有显著差异(尸< 0. 01);两组在治疗后相比也存在明显差异(尸< 0. 05)。结果 见表3、4。
[0037] 表3两组治疗前后射血分数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尸< 0.05。
[0038] 表4两组治疗前后缩短分数比较
_^ #与对照组相比,尸< 0.05。
[0039] 3. 6不良反应治疗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0040] 4当本发明中药为片剂、丸剂、散剂、胶囊剂,其试验只是治疗方案中药物用量的 不同,治疗方案是每天口服2次,每次5-10g,6个月为一疗程,其试验结果与汤剂基本相同 或近似,不再一一详述。
[0041] 5 结论 扩张型心肌病起病隐匿,一旦发病往往心脏明显扩大,心功能明显下降,预后极差,5 年生存率为40%-50%。西医以往对扩张型心肌病主要是对症治疗,纠正心力衰竭、抗心律失 常、预防血栓等,随着心力衰竭治疗理念的变化,把重点放在抑制神经内分泌、抑制心室重 构方面。目前药物治疗主要包括0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 体阻滞剂、醛固酮拮抗剂及利尿剂、强心剂等,特别是0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 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的充分应用,使得扩张型心肌病生存期有所延长,但在使用 率和目标剂量上仍有很大差距,影响了疗效的发挥,在基层更明显。
[0042] 采用本发明中药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疗效明确,认为扩张型心肌病为本虚标实之 证,本虚为心气亏虚、心肾阳虚,标实为外邪、瘀血、痰浊、水饮等。扩张型心肌病初期或稳 定期最常见的症状为心悸、胸闷、气短、乏力,与心气亏虚的基本症状一致,或合并有心阴亏 虚症状。病情发展,出现动则气喘,甚则呼吸困难、四肢逆冷、水肿等心阳不振症状,但为心 气虚发展而来,一旦病情稳定,仍表现心气亏虚为主。心主血脉,血液的正常运行需心气的 推动,一旦心气亏虚,鼓动无力,必致血瘀。因而,气虚血瘀为扩张型心肌病的基本病机,贯 穿于疾病的始终,益气活血为本病的基本治疗原则。临床中应用益气活血为基本方的益气 活血升陷方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取得了良好疗效,实验研究也表明益气活血升陷方能抑制扩 张型心肌病大鼠心肌胶原表达,降低基质金属蛋白酶1-3、升高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3 表达,从而抑制心室重构。进一步证实了益气活血升陷方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减少症 候积分,缩小患者心脏,提高射血分数,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P < 0. 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有效率95%以上。提示以益气活血为基础的益气活血升陷方 治疗扩张型心肌病有效、安全,可作为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有效药物在临床广泛应用,具有 很好的实用价值,经济和社会效益巨大。
【主权项】
1. 一种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计的:红参l〇-14g、黄芪 25-35g、丹参12-18g、白术12-18g、云苓12-18g、泽兰12-18g、益母草12-18g、麦冬10-14g 和升麻8-lOg制成,将各组分混合在一起,加水浸没,室温浸泡30-60分钟,武火煎开,再文 火煎30-40分钟,过滤,得第一次滤液;药渣再加水浸没,武火煎开,再文火煎30-40分钟,过 滤,得第二次滤液,合并两次滤液,即成。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计的:红 参12g、黄芪30g、丹参15g、白术15g、云苓15g、泽兰15g、益母草15g、麦冬12g和升麻9g制 成,将各组分混合在一起,加水浸没,室温浸泡30-60分钟,武火煎开,再文火煎30-40分钟, 过滤,得第一次滤液;药渣再加水浸没,武火煎开,再文火煎30-40分钟,过滤,得第二次滤 液,合并两次滤液,即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计的:红 参llg、黄芪34g、丹参13g、白术17g、云苓13g、泽兰17g、益母草13g、麦冬13g和升麻8.5g 制成,将各组分混合在一起,加水浸没,室温浸泡30-60分钟,武火煎开,再文火煎30-40分 钟,过滤,得第一次滤液;药渣再加水浸没,武火煎开,再文火煎30-40分钟,过滤,得第二次 滤液,合并两次滤液,即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计的:红 参13g、黄芪26g、丹参17g、白术13g、云苓17g、泽兰13g、益母草17g、麦冬Ilg和升麻9. 5g 制成,将各组分混合在一起,加水浸没,室温浸泡30-60分钟,武火煎开,再文火煎30-40分 钟,过滤,得第一次滤液;药渣再加水浸没,武火煎开,再文火煎30-40分钟,过滤,得第二次 滤液,合并两次滤液,即成。5.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是由红参10_14g、黄芪 25-35g、丹参12-18g、白术12-18g、云苓12-18g、泽兰12-18g、益母草12-18g、麦冬10-14g 和升麻8-10g按常规方法制成的片剂、丸剂、散剂、胶囊剂。6. -种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红参10_14g、黄芪25-35g、丹参 12-18g、白术12-18g、云苓12-18g、泽兰12-18g、益母草12-18g、麦冬10-14g和升麻8-10g 制成,其中,将红参和云苓粉碎成过80-100目筛的药粉;将黄芪、丹参、泽兰分别加各自重 量12倍质量浓度55%的乙醇,提取2小时,浓缩,干燥,粉碎过80-100目筛,分别得黄芪醇提 物、丹参醇提物、泽兰醇提物;将益母草、麦冬、白术、升麻每次分别加各自重量10倍的水, 煎煮3次,合并3次水煎液,浓缩,干燥,粉碎过80-100目筛,分别得益母草水提物、麦冬水 提物、白术水提物、升麻水提物;将黄芪醇提物、丹参醇提物、泽兰醇提物、益母草水提物、麦 冬水提物、白术水提物、升麻水提物与红参粉、云苓粉混合均匀,采用常规制剂方法,制成片 剂、丸剂、散剂、胶囊剂。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中药,可有效解决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用药问题,方法是,由以下重量计的:红参10-14g、黄芪25-35g、丹参12-18g、白术12-18g、云苓12-18g、泽兰12-18g、益母草12-18g、麦冬10-14g和升麻8-10g制成,将各组分混合在一起,加水浸没,室温浸泡30-60分钟,武火煎开,再文火煎30-40分钟,过滤,得第一次滤液;药渣再加水浸没,武火煎开,再文火煎30-40分钟,过滤,得第二次滤液,合并两次滤液,即成,本发明组方科学合理,原料丰富,易生产制备,成本低,服用方便,效果好,是治疗扩张型心肌病药物上的一大创新。
【IPC分类】A61K36/8968, A61P9/00
【公开号】CN105055833
【申请号】CN201510466975
【发明人】王振涛, 曾垂义, 常红波, 韩丽华, 芮浩淼
【申请人】河南中医学院
【公开日】2015年11月18日
【申请日】2015年8月3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