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脊髓损伤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9386477阅读:657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脊髓损伤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脊髓损伤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中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脊髓损伤是脊柱损伤最严重的并发症,往往导致损伤节段以下肢体严重的功能障 碍。脊髓损伤不仅会给患者本人带来身体和心理的严重伤害,还会对整个社会造成巨大的 经济负担。由于脊髓损伤所导致的社会经济损失,针对脊髓损伤的预防、治疗和康复已成为 当今医学界的一大课题。目前交通事故是导致脊髓损伤的首要原因,占46. 9%。交通事故 所致脊髓损伤中,司机和乘后座人员发生率分别占25. 2%和24. 4%;副驾驶位置乘坐人、骑 自行车和驾驶摩托车者,分别占21. 0%、18.s%和10. 9%。其次是坠落、砸伤、挤压等所致, 占33. 1%。脊椎退行性改变、脊柱或椎管内肿瘤、脊柱结核、血管性疾患、先天性疾病非创 伤性原因引起的脊髓损伤居第三位,占9. 8%。从事跳水、跳伞、悬吊式滑翔、冲浪、绳滑、攀 岩、滑雪、山地自行车等体育娱乐活动导致的脊髓损伤亦有增加趋势。
[0003] 脊髓损伤的症状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局部症状:疼痛、局部骨折引起的畸 形。二、神经症状:根据损伤平面不一样,它的症状是不一样的。胸腰段平面脊髓损伤主要引 起下肢瘫痪、大小便功能障碍。高位脊髓损伤的患者,比如颈椎损伤,随着损伤的平面越高, 它的影响就越大。低位颈椎的损伤,可能会引起一侧或双侧手功能的受损,如果再高以后, 胳膊可能都抬不起来了,这样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非常差,吃饭穿衣可能都需要人照顾。如 果是损伤平面到了寰枢椎这个平面,可能会影响到呼吸和循环功能,患者可能会出现高热、 呼吸困难,需要上呼吸机治疗。
[0004] 现阶段西医对本病尚无有效药物。处理方法仅限于对症治疗。如手术治疗或注射 皮质类固醇和神经节苷脂等药物。患者创伤大,并且很容易引起并发症,不能达到治疗的目 的。中医认为脊髓伤其脊柱为现象,损其督脉为实质,中医对脊髓损伤治疗及研究取得了 丰硕成果,尤其是在控制症状、改善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等方面,疗效显著。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治疗脊髓损伤的中药 及其制备方法。
[0006]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0007] -种治疗脊髓损伤的中药,其特征是,由下述重量的原料药制成:肿结风5 - 10 克,蚕沙5-10克,延胡索5 - 10克,牡丹皮5 - 20克,川芎10 - 20克,鸡血藤10 - 25克, 骨碎补5 - 15克,两面针5 - 15克,细辛5 - 15克,石见穿5 - 15克,柴胡5 - 15克,黄 精5 - 20克,刺五加5 - 20克,薏苡仁5 - 15克,甘草15 - 30克,党参10 - 20克,菟丝 子10 - 20克,核桃仁5 - 20克,山药10 - 20克,莲子10 - 20克,熟地黄10-20克,知母 5 - 20克,桑葚5 - 25克,牛膝5 - 25克,女贞子5-25克,百合花5 - 20克,茯苓5 - 25 克,丹参5 - 25克,肉桂5-25克,黄芪5-25克。
[0008] 进一步的,由下述重量的原料药制成:肿结风5克,蚕沙5克,延胡索5克,牡丹皮 6克,川芎6克,鸡血藤6克,骨碎补7克,两面针7克,细辛6克,石见穿6克,柴胡8克,黄 精8克,刺五加8克,薏苡仁10克,甘草10克,党参10克,菟丝子10克,核桃仁14克,山药 14克,莲子14克,熟地黄15克,知母16克,桑葚16克,牛膝18克,女贞子20克,百合花20 克,茯苓25克,丹参15克,肉桂15克,黄芪20克。
[0009] 进一步的,由下述重量的原料药制成:肿结风6克,蚕沙6克,延胡索5克,牡丹皮 5克,川芎7克,鸡血藤6克,骨碎补8克,两面针7克,细辛5克,石见穿6克,柴胡9克,黄 精7克,刺五加8克,薏苡仁11克,甘草10克,党参10克,菟丝子11克,核桃仁15克,山药 15克,莲子14克,熟地黄15克,知母18克,桑葚17克,牛膝17克,女贞子20克,百合花19 克,茯苓24克,丹参15克,肉桂20克,黄芪21克。
[0010] 进一步的,由下述重量的原料药制成:肿结风5克,蚕沙8克,延胡索6克,牡丹皮 7克,川芎5克,鸡血藤6克,骨碎补8克,两面针7克,细辛7克,石见穿7克,柴胡9克,黄 精10克,刺五加10克,薏苡仁10克,甘草10克,党参11克,菟丝子12克,核桃仁12克,山 药15克,莲子13克,熟地黄11克,知母12克,桑葚16克,牛膝19克,女贞子17克,百合花 18克,茯苓25克,丹参19克,肉桂20克,黄芪19克。
[0011] 进一步的,由下述重量的原料药制成:肿结风7克,蚕沙7克,延胡索6克,牡丹皮 9克,川芎9克,鸡血藤7克,骨碎补8克,两面针7克,细辛9克,石见穿9克,柴胡6克,黄 精6克,刺五加10克,薏苡仁11克,甘草11克,党参12克,菟丝子13克,核桃仁15克,山 药13克,莲子14克,熟地黄11克,知母17克,桑葚15克,牛膝15克,女贞子20克,百合花 15克,茯苓20克,丹参18克,肉桂19克,黄芪23克。
[0012]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治疗脊髓损伤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 骤:
[0013] ⑴根据上述的重量称取原料;
[0014] (2)将步骤⑴中称取的原料放入砂锅中,加2倍水,浸泡30分钟;
[0015] (3)将步骤(2)中经过浸泡的原料大火煮沸后文火煮25分钟后,药液倒出,得内服 剂;药渣用纱布包裹,平铺在患者病床或者轮椅上,作为外敷剂。
[0016] 服用方法:
[0017] 内服剂:一天一副,分两次服用,30日为一疗程。
[0018] 外敷剂,一日更换两次。30日为一疗程。
[0019] 药理作用:
[0020] 肿结风:苦、辛、平。归经:归心、肝经。功能主治:清热凉血,活血消斑,祛风通络。 用于血热紫斑、紫癜,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0021] 蚕沙:味甘;辛;性温。肝;脾;胃经。祛风除湿;和胃化浊;活血通经。主风湿痹 痛;肢体不遂;风疹瘙痒;吐泻转筋;闭经;崩漏
[0022] 延胡索:辛、苦,温。归肝、脾经。功能主治:活血,利气,止痛。用于胸胁、脘腹疼 痛,经闭痛经,产后瘀阻,跌扑肿痛。
[0023] 牡丹皮:苦、辛,微寒。归经:归心、肝、肾经。功能主治: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用 于温毒发斑,吐血衄血,夜热早凉,无汗骨蒸,经闭痛经,痈肿疮毒,跌扑伤痛。
[0024] 川芎:味辛,温。入肝、胆经。行气开郁,法风燥湿,活血止痛。治风冷头痛旋晕,胁 痛腹疼,寒痹筋挛,经闭,难产,产后瘀阻块痛,痈疽疮疡。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瘕腹痛, 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川芎:味辛,温。入肝、胆经。行气开郁,法风燥湿,活 血止痛。治风冷头痛旋晕,胁痛腹疼,寒痹筋挛,经闭,难产,产后瘀阻块痛,痈疽疮疡。用于 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
[0025] 鸡血藤:苦、微甘,温;归肝经。补血活血,通经活络。本品气味柔和,走守兼备,能 化阴生血,温通经脉,活血通络,推陈致新,有润而不燥、补而不滞,行而补破之特点,对血虚 所致之风湿痹痛,淤滞疼痛及妇科诸证,均有良效。
[0026] 骨碎补:苦,温。入肝、肾经。补肾,活血,止血。治肾虚久泻及腰痛,风湿痹痛,齿 痛,耳鸣,跌打闪挫、骨伤,阑尾炎,斑秃,鸡眼。
[0027] 两面针:性味: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