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痤疮炎症皮损预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_2

文档序号:9478533阅读:来源:国知局
面膜1为划分为多个区域的面膜纸或面膜布,在每个区域内均涂敷有吸炎材料层2,所述吸炎材料层2包括碳纳米管和集成在碳纳米管内的促炎因子特异性抗体,各个区域内的吸炎材料层2互不干扰;所述促炎因子检测装置3包括与收集面膜相适配的面膜夹持器,所述面膜夹持器与收集面膜1上的吸炎材料层2分布区相对应地设置有多个电极感应区,所述电极感应区分别与电极传感器4相连,所述电极传感器4与CPU单元连通,通过CPU单元对检测到的收集面膜1的电感应数据分析,所述CPU单元内预设有与促炎因子浓度值有对应关系的电感应数据库,并在CPU单元内预设皮肤转变为炎性丘疹或囊肿对应的促炎因子浓度数值,当促炎因子达到该浓度值时通过CPU单元发出预警信号。
[0026]碳纳米管是一种一维纳米材料,重量轻、六边形结构连接完美,具有优异的力学、电学和化学性能。而促炎因子特异性抗体能够与其对应的促炎因子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从而使该处碳纳米管管径增大,使对应的分区的碳纳米管导电性降低,利用这一原理进行本痤疮炎症皮损预测装置的设计。利用碳纳米管材料和促炎因子特异性抗体组成的吸炎材料层,与有促炎因子的面部皮肤接触后,促炎因子与其对应的特异性抗体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从而使该处碳纳米管管径增大,使对应的碳纳米管导电性降低,从而反应为促炎因子检测装置的电极传感器检测到的电流信号发生可探测到的变化,并且单一分区碳纳米管阻值变化与局促炎因子浓度的对数成线性关系,如果面部局部炎症越严重,产生的炎性细胞因子越多,碳纳米管的导电性降低越明显。利用这一特性,经过试验对比,得出局促炎因子含量与电感应数据的对应关系,在实际使用时,根据促炎因子检测装置测得的电感应数据即可得出促炎因子的含量,预测皮损性炎症的发生。
[0027]本实施例中,所述CPU单元内设置有运算模块和提醒模块,所述运算模块分别将实测的电感应数据转化为促炎因子含量,并计算促炎因子的浓度数值,当促炎因子浓度值达到使皮肤转变为炎性丘疹或囊肿的浓度值时通过提醒模块发出预警信号。
[0028]本实施例中,在所述CPU单元中将促炎因子的浓度数值对应不同的损容性痤疮炎症皮损等级,并进行对应的提示。被检测者可根据促炎因子造成的皮损性伤害等级,对皮肤炎症进行相应的治疗措施,得到更合理的治疗。
[0029]本实施例中,所述吸炎材料层上的促炎因子特异性抗体包括IL-1 α特异性抗体、TNF-α特异性抗体和IL-8特异性抗体。促炎因子IL-1 a、TNF-α、IL-8在痤疮皮损的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对这些数据的检测,尤其是对IL-la的检测,能够较客观地说明患者痤疮炎症发病的程度和过程,预测痤疮炎症的发病程度,当检测到皮肤中有了这些促炎因子时,就可提前采取治疗措施,避免发展成皮损性的痤疮炎症。
[0030]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收集面膜1划分为90个相互独立的吸炎材料层2分布区。将收集面膜划分为多个小区域,与被检测面部一一对应,即可得到面部的细分区域的促炎因子含量状况,精确定位发生炎症的皮肤部位,以便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同样的,如图4所示,促炎因子检测装置3的面膜夹持器为两片与收集面膜形状相适配的片状结构,面膜夹持器与收集面膜1对应地设置有90个相互独立的电极感应区,每个电极感应区都对应配置有电极传感器,用于将收集面膜上该区域的电感应数据传给CPU单元。
[0031]本实施例中,该装置还包括与CPU单元连接的显示单元,通过显示单元显示各个区域的促炎因子浓度以及对应的损容性痤疮炎症皮损等级。通过显示单元直观反映出被检测患者面部各区域的促炎因子含量,并显示对应的皮损性伤害等级,给出直观的判断。
[0032]本实施例中,所述CPU单元连接有数据接口,通过该数据接口将促炎因子浓度数值传到外部硬件设备显示或存储。本实施例外部硬件设备采用电脑,当下一次检测皮肤炎性因子浓度时,便于与历史检测数据进行对比,进行治疗效果的评估。
[0033]本实施例中痤疮炎症皮损预测装置的检测方法为,其检测步骤如下:
(1)经过试验测试,计算皮肤表面炎性细胞因子含量与收集面膜的电感应数值的对应关系,并预存在CPU单元内;
(2)对待检测人员面部进行清洗,去除干扰因素;
(3)将数据收集面膜放在面部,充分贴合面部后保存5-10分钟;
(4)取下收集面膜,将其放入促炎因子检测装置内,通过面膜夹持器上设置的电极感应区检测收集面膜各个分区上的电流信号,再通过分别与收集面膜上各个分区相连的电极传感器将收集面膜对应分区的电流信号传至CPU单元内;
(5)CPU单元将电流信号转化为电感应数据,并将各个分区的电感应数据与促炎因子含量对应,得出促炎因子浓度,该浓度与损容性炎性痤疮皮损等级对应,并通过显示单元进行显示,并提示痤疮炎性皮损的程度和发生几率。
[0034]综上,本实施例的痤疮检测装置利用碳纳米管材料和炎性因子特异性抗体组成的吸炎材料层,能够将检测部位对应的炎性因子吸收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改变对应区域的碳纳米管的导电性,通过促炎因子检测装置测得收集面膜各个分区的电感应数据,并经电极传感器实时传给CPU单元,CPU单元将实际测得的电感应数据与其内部预存的促炎因子含量对应关系比较,得出收集面膜各个分区的促炎因子浓度数值,得到该分区的炎性程度,并通过该分区与面部对应部位可精确定位炎症区域,进而预测该分区对应的皮肤部位转变为炎性丘疹或囊肿的可能性,以备做好预防措施和提前治疗。
【主权项】
1.一种痤疮炎症皮损预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收集面膜、促炎因子检测装置和CPU单元,所述收集面膜为划分为多个区域的面膜纸或面膜布,在每个区域内涂敷有吸炎材料层,所述吸炎材料层包括碳纳米管和集成在碳纳米管内的促炎因子特异性抗体,各个区域内的吸炎材料层互不干扰;所述促炎因子检测装置包括与收集面膜相适配的面膜夹持器,所述面膜夹持器与收集面膜上的吸炎材料层分布区相对应地设置有多个电极感应区,所述电极感应区分别与电极传感器相连,所述电极传感器与CPU单元连通,通过CPU单元对检测到的收集面膜的电感应数据分析,所述CPU单元内预设有与促炎因子浓度值有对应关系的电感应数据库,并在CPU单元内预设痤疮皮损由非炎性粉刺等皮损转变为炎性丘疹或囊肿对应的促炎因子浓度数值,当促炎因子达到该浓度值时通过CPU单元发出预警信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痤疮炎症皮损预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CPU单元内设置有运算模块和提醒模块,所述运算模块分别将实测的电感应数据转化为促炎因子含量,并计算促炎因子的浓度数值,当促炎因子浓度值达到使非炎症痤疮皮损转变为炎性丘疹或囊肿的浓度值时通过提醒模块发出预警信号。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痤疮炎症皮损预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CPU单元中将促炎因子的浓度数值对应不同的损容性痤疮炎症皮损等级,并进行对应的提示。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痤疮炎症皮损预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炎材料层上的促炎因子特异性抗体包括IL-1 α特异性抗体、TNF-α特异性抗体和IL_8特异性抗体中的一种或多种。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痤疮炎症皮损预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面膜划分为70-100个相互独立的吸炎材料层分布区。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痤疮炎症皮损预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还包括与CPU单元连接的显示单元,通过显示单元显示各个区域的促炎因子浓度以及对应的损容性痤疮炎症皮损等级。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痤疮炎症皮损预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CPU单元连接有数据接口,通过该数据接口将促炎因子浓度数值传到外部硬件设备显示或存储。8.—种痤疮炎症皮损预测装置的检测方法,将如权利要求1-7之一所述的痤疮炎症皮损预测装置用来进行痤疮预测时,其特征在于,其检测步骤如下: (1)经过试验测试,计算皮肤表面炎性细胞因子含量与收集面膜的电感应数值的对应关系,并预存在CPU单元内; (2)对待检测人员面部进行清洗; (3)将数据收集面膜放在面部,充分贴合面部后保存5-10分钟; (4)取下收集面膜,将其放入促炎因子检测装置内,通过面膜夹持器上设置的电极感应区检测收集面膜各个分区上的电流信号,再通过分别与收集面膜上各个分区相连的电极传感器将收集面膜对应分区的电流信号传至CPU单元内; (5)CPU单元将电流信号转化为电感应数据,并将各个分区的电感应数据与促炎因子含量对应,得出促炎因子浓度,该浓度与损容性炎性痤疮皮损等级对应,并通过显示单元进行显示,并提示痤疮炎性皮损的程度和发生几率。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医疗辅助装置,本发明的痤疮预测装置,包括收集面膜、促炎因子检测装置和CPU单元,所述收集面膜为划分为多个区域的面膜纸或面膜布,在每个区域内涂敷有吸炎材料层,所述吸炎材料层包括碳纳米管和集成在碳纳米管内的促炎因子特异性抗体;所述促炎因子检测装置包括与收集面膜相适配的面膜夹持器,所述面膜夹持器与收集面膜上的吸炎材料层分布区相对应地设置有多个电极感应区,所述电极感应区分别与电极传感器相连,所述电极传感器与CPU单元连通,通过CPU单元对检测到的收集面膜的电感应数据分析。该装置能检测痤疮的炎性程度,并可精确定位炎症区域,预测粉刺转变为炎性丘疹或囊肿的可能性。
【IPC分类】A61B5/00
【公开号】CN105231999
【申请号】CN201510703009
【发明人】刘伟
【申请人】四川省人民医院
【公开日】2016年1月13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26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