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的中药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9587027阅读:来源:国知局
成果可以证明本人对“阴阳五行”理论和“湿邪”、“寒邪”的破解是正确的,也证明本人认为“风寒感冒”则是指传染了来自空气中的霉菌引起的感冒的推论是正确的。也证明本人认为的:从“湿毒症”到“寒症”的过程是从浅部感染真菌到深部真菌感染的病理变化过程,也是真菌导致各种慢性疾病的病理变化过程,也是真菌导致癌症的过程,可以证明本人的推论是正确的。
[0048]本发明药品的各种原料药的药理为:
天麻:药性平和,味甘质润,归肝经。用于治疗真菌感染头部引起的各种疾病。本人曾取“风寒感冒”的患者鼻腔分泌物显微镜涂片化验,显示白色念珠菌阳性。天麻能促使这些炎症分泌物排出,说明天麻具有抗真菌的作用。现代医学也证明天麻的化学成分里含有生物碱和挥发油。
[0049]半夏:性辛,温。有毒。归脾、胃、肺。功效是温化寒痰。半夏“尤善治疗脏腑湿痰”就是说半夏可以治疗头部以下的五脏六腑的全身真菌深部感染。由于血-脑屏障的原因,许多药品是不能进入脑血液循环。本人认为息风止痉药是可以进入脑部的药品,天麻能进入脑部血液,故治疗真菌深部感染的全身用药必须是天麻和半夏同用,半夏治疗颈部以下的真菌深部感染,天麻治疗颈部以上的真菌深部感染。天麻、半夏同用,可以治疗全身真菌深部感染,它们共同组成君药。
[0050]现代中药研究半夏的化学成分:块茎含挥发油和生物碱。内含挥发油主要成分为3-乙酰氨基-5-甲基异噁唑、丁基乙酸基醚、茴香脑、苯甲醛、β-榄香烯等,还含β -谷甾醇、左旋麻黄碱、胆碱等。
[0051]川乌:是乌头的母根,附子是乌头的子根,因此,本发明也可用附子替代川乌。它们的药性为辛、热,但川乌的碱性要大于附子的碱性。川乌是杀死血液中真菌的重要药品,川乌、附子均含多种生物碱,主要是各种乌头碱。
【具体实施方式】
[0052]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的中药,其特征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组成:天麻1~50份、半夏0~50份、川乌0-50份。
[0053]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的重量份进一步优选分别为:天麻20份、半夏25份、川乌10份。
[0054]所述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的中药的制备方法是: 具体实施方法1:将天麻清洗、烘干、粉碎;半夏清洗后,经姜汁煮熟,再烘干粉碎。将天麻和半夏两种原料药的粉碎物以4:5的比例混合均匀,再加入相对混合物1倍重量的面粉、适量纯化水混匀后,制成丸剂,制丸后烘干至含水量5%左右;也可制备成片剂。
[0055]具体实施方法2:将天麻清洗、烘干、粉碎;半夏、川乌清洗后,各自经姜汁煮熟,再烘干粉碎。将天麻、半夏、川乌三种原料药的粉碎物按3:3:2的比例混合均匀,再加入相对混合物1倍重量的面粉、适量纯化水混匀后,制成丸剂,制丸后烘干至含水量5%左右;也可制备成片剂。
[0056]所述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的药品的现代提纯制备方法是:从各自的原料药中利用现代提纯技术提取有效药物成分:生物碱和挥发油,制备成片剂、胶囊、软胶囊、粉针剂、膏剂、眼药水、滴耳液。
[0057]具体制备方法3:单取天麻为原料药,从天麻中提取生物碱,加纯化水配制成眼药水,其水溶液的PH值在7.4-8.3之间。从天麻中提取生物碱和挥发油混合制成滴耳液。
[0058]具体制备方法4、在天麻和半夏的原料药中提取各自的生物碱和挥发油,两者的生物碱混合均匀,采用现代制药方法制成口服片剂、注射用的粉针剂。两者的挥发油混合均匀,采用现代制药方法制成软胶囊。两者的生物碱和挥发油一起混合均匀,采用现代制药方法制成软胶囊或膏剂。
[0059]具体制备方法5、在天麻、半夏、川乌的原料药中提取各自的生物碱和挥发油,三者的生物碱混合均匀,采用现代制药方法制成口服片剂,三者的挥发油混合均匀,采用现代制药方法制成软胶囊。三者的生物碱和挥发油一起混合均匀,采用现代制药方法制成软胶囊或膏剂。
[0060]具体制备方法6、采用现代制药方法把天麻、半夏、j 11乌的生物碱分别单独制备成注射用的粉针剂。
[0061 ] 本发明提供的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的中药中,还可以选择性的添加生南星、苍术、延胡索、羌活或独活以增强靶向作用的功效。
[0062]本发明提供的上述的任一组合物在制备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的医疗药品、保健食品、保健用品、动物药品、动物饲料方面的应用。
[0063]临床资料
病例选择:取2015年2月-2015年8月经人介绍来我处就诊的20例慢性性病患。西医临床诊断为慢性肺炎或支气管炎3例、肺癌2例、胃溃疡4例、慢性鼻窦炎2例、双肾囊肿并前列腺增生1例、高血压2例、老年痴呆症1例、糖尿病2例、肝囊肿1例、肾结石1例、慢性肾炎1例。病人年龄在50岁-75岁之间,经问诊这些病患均有浅部真菌感染史。
[0064]西医诊断标准:根据中国侵袭性真菌感染工作组2010年修订的深部真菌病诊断标准、参考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侵袭性真菌感染协作组)和美国国立变态反应和感染病研究院真菌病研究组(E0RTC/MSG) 2002年制定的免疫缺陷者机会性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定义的国际共识以及2008年E0RTC/MSG共识组对侵袭性真菌病的修正定义,对深部真菌病的诊断分为3个级别,即确诊(proven)、临床诊断(probable)和疑似(possible)。诊断标准如下:
显微镜检查:穿刺或活检标本的组织病理学、细胞病理学或直接显微镜可见菌丝或黑色酵母样菌;直接显微镜念珠菌属见假菌丝或真菌丝,根据受累部位不同采集不同标本,加5%-10%K0H液,放置显微镜下检查,阳性者可见假菌丝和芽孢。并有X光、CT及MRI检查组织损害的相关证据。
[0065]培养:1、无菌组织培养,从感染部位取得的标本培养出霉菌。2、血培养,血培养霉菌阳性并与感染病程一致。
[0066]中医诊断标准
根据中医诊断方法:望、闻、问、切四诊和八纲辩证来判断疾病的病理变化过程。
[0067]中国传统医学对疾病的诊断就是根据五行相克表示的三阳三阴对应的表象来判断,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来综合判断疾病发展到三阳三阴的那个阶段,这些内脏与临床表现对应的关系是古代医家经过长期、大量的人体解剖和人体试验而得到的结论。其中最主要的是望诊和切诊。
[0068]根据本人对中医理论的破解,认为从“湿毒”到“寒症”的病理变化过程就是深部真菌感染的病理变化过程,因此中医理论表现的就是寒症、阴虚症的症状。
[0069]中医辩证:寒症、阴虚症、
1、主症:有一处或多处疼痛,失眠、白色粘稠痰多,痰不易排出,鼻塞、体温低,怕冷畏寒,腰酸背痛,身体沉重,易疲劳、手足冰凉,有浅部真菌感染史。
[0070]2、次症:白发明显,面色暗黑、记忆力减退、眼睛肿胀,视力下降明显、精神不振,腰膝酸痛,腹部肿胀、有消化不良感,走路有沉重感,双下肢有轻度浮肿。
[0071]3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留言
  • 访客 来自[湖北省荆州市电信ADSL] 2018年11月04日 14:47
    能发明一种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的中药的制作方法,是病患者的福音啊😄
    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