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安睡方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587029阅读:来源:国知局
经;功能息风止痉,平肝潜阳,祛风通络;用于治疗肝风内动的头痛、眩晕,亦可用于小儿惊风、癫痫、破伤风等。
[0079]《神农本草经》:“久服益气力,长阴肥健。”《日华子本草》:“助阳气,补五劳七伤”。
[0080]2、龙骨:为古代大型哺乳动物如东方齿象、犀牛类和三趾马等的骨骼化石;甘、涩,平;归心、肝、肾经;功能镇静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用于治疗神志不安,心悸失眠,烦躁易怒,头晕目眩,虚汗,遗精,带下,崩漏。
[0081]《本草纲目》:益肾镇惊,止阴疱,收湿气,脱肛,生肌敛疮。《日华子本草》:健脾,涩肠胃,止泻痢,渴疾,怀孕漏胎,肠风下血,崩中带下,鼻洪,吐血,止汗。
[0082]3、牡蛎:为牡蛎科动物长牡蛎、大连湾牡蛎、近江牡蛎的贝壳;咸,微寒;归肝、胆、肾经;功能平肝潜阳,重镇安神,软坚散结功,收敛固涩;主要用于惊悸、失眠、积聚、痰浊带下等病症。
[0083]《本经》:主伤寒寒热,温疟洒洒,惊恚怒气,除拘缓鼠瘘,女子带下赤白。久服强骨节。《本草纲目》:化痰软坚,清热除湿,止心脾气痛,痢下,赤白浊,消疝瘕积块,癭疾结核。
[0084]4、夜交藤:为寥科植物何首乌的干燥藤茎;甘、平;归心、肝经;功能养心,安神,通络,祛风;主要用于失眠,劳伤,多汗,血虚身痛,痈疽,瘰疬,风疮疥癣。
[0085]《本草再新》:补中气,行经络,通血脉,治劳伤。《本草正义》:治夜少安寐。
[0086]5、莱菔子:为十字花科植物萝卜的干燥成熟种子;辛、甘,平;归肺、脾、胃经;功能消食除胀,降气化痰;常用于饮食停滞,脘腹胀痛,大便秘结,积滞泻痢,痰壅喘咳。
[0087]《本草纲目》:莱菔子之功,长于利气。生能升,熟能降,升则吐风痰,散风寒,发疮疹;降则定痰喘咳嗽,调下痢后重,止内痛,皆是利气之效。《日华子本草》:水研服,吐风痰;醋研消肿毒。
[0088]6、蝉蜕:为蝉科昆虫黑蚱羽化后的蜕壳;味甘、咸,性凉,无毒;入肺、肝经;功能宣散风热,透疹利咽,退翳明目,祛风止痉;常用于风热感冒、咽喉肿痛、咳嗽音哑、风疹瘙痒、目赤翳障、惊痫抽搐、破伤风。
[0089]《别录》:主小儿痫;灰服之主久痢。《药性论》:治小儿浑身壮热惊痫,兼能止渴。《本草拾遗》:研,一钱匕,井花水服,主哑病。
[0090]《本草纲目》:治头风眩运,皮肤风热,痘疹作痒,破伤风及疗肿毒疮,大人失音,小儿噤风天吊,惊哭夜啼,阴肿。
[0091]7、陈皮: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苦、辛,温;归肺、脾经;功能理气健脾,燥湿化痰;常用于胸脘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
[0092]《本经》:主胸中瘕热、逆气,利水谷,久服去臭,下气。《日用本草》:能散能泻,能温能补,能消膈气,化痰涎,和脾止嗽,通五淋。
[0093]8、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胀果甘草或光果甘草的干燥根;甘,平;归心、肺、脾、胃经;功能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常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0094]《本经》:主五脏六府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疮肿,解毒。《别录》:温中下气,烦满短气,伤脏咳嗽,止渴,通经脉,利血气,解百药毒。
[0095]制备和使用方法
[0096]制法:将根据本发明的原料药材,水提、或醇提流浸膏,加基质,做成6x6厘米巴布膏。巴布膏具有使用方便,便于标准化制备的优点。
[0097]用法:晚饭后贴于神阙穴(即肚脐,又名脐中,是人体任脉上的要穴),次日起床后取下;5日为1疗程。
[0098]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根据本发明的原料药材打细粉,取药粉(优选为3-5克)温开水调成糊状,晚饭后1小时敷于神阙穴,胶布固定,次日早上取下。
[0099]本发明的主要优点包括:
[0100]本发明的药物能显著宁心安神、平肝和胃,在治疗小儿入睡难、睡后易醒、半夜易哭闹、恶梦、夜游等方面较单纯的西药有明显的临床和实验疗效,而且对便秘、胃纳不香也有良效,并且具有安全、无副作用的特点,可长期应用。
[0101]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下列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实验方法,通常按照常规条件,或按照制造厂商所建议的条件。除非另外说明,否则百分比和份数是重量百分比和重量份数。
[0102]制备例1
[0103]配方如下:
[0104]天麻5克
[0105]龙骨6克
[0106]牡蛎6克
[0107]夜交藤6克
[0108]莱菔子5克
[0109]蝉蜕3克
[0110]陈皮6克
[0111]甘草7克。
[0112]水提流浸膏,加基质做成6x6厘米巴布膏。
[0113]制备例2
[0114]配方如下:
[0115]天麻2克
[0116]龙骨10克
[0117]牡蛎3克
[0118]夜交藤10克
[0119]莱菔子3克
[0120]蝉蜕2克
[0121]陈皮7克
[0122]甘草3克。
[0123]50% (v/v)乙醇水提取,流浸膏,加基质做成6x6厘米巴布膏。
[0124]制备例3
[0125]配方如下:
[0126]天麻7克
[0127]龙骨3克
[0128]牡蛎10克
[0129]夜交藤3克
[0130]莱菔子6克
[0131]蝉蜕5克
[0132]陈皮3克
[0133]甘草10克。
[0134]30% (v/v)乙醇水提取,流浸膏,加基质做成6x6厘米巴布膏。
[0135]制备例4
[0136]配方如下:
[0137]天麻5克
[0138]龙骨6克
[0139]牡蛎6克
[0140]夜交藤6克
[0141]莱菔子5克
[0142]蝉蜕3克
[0143]陈皮6克
[0144]甘草7克。
[0145]将上述原料药材打细粉,取药粉用温开水调成糊状,使用时用胶布固定。
[0146]实施例1
[0147]临床研究
[0148]本发明人自2013年5月一2014年5月,运用本发明的小儿安睡贴与酸枣仁汤脐贴对照观察80例,总结如下。
[0149]1、临床资料
[0150]1.1 一般资料全部病例均来源于本门诊,共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40例,男18、女22 ;对照组40例,男21、女19 ;年龄在3 —15岁。
[0151]1.2诊断标准无长牙、发烧、缺钙等器质性病变,以入睡困难、睡眠后易醒、睡中哭喊、恶梦惊醒、害怕惊叫等为表现者。
[0152]2、治疗方法
[0153]2.1治疗组
[0154]小儿安睡贴脐疗,中药打细粉,取药粉3-5克,温开水调成糊状,晚饭后1小时敷于神阙穴,胶布固定,次日早上取下。
[0155]2.2对照组
[0156]酸枣仁汤脐疗(酸枣仁、茯苓、知母、川芎等),中药打细粉,取药粉3— 5克,温开水调成糊状,晚饭后1小时敷于神阙穴,胶布固定,次日早上取下。
[0157]两组均5天为1疗程,观察2疗程。两组病例均要求建立合理的饮食与生活习惯,科学膳食,不偏食,更不要吃冷饮、油炸等垃圾食品;作息规律,晚上9点前躺下睡眠,睡前不看刺激性电视、电脑,不讲恐怖类故事。
[0158]3、疗效观察
[0159]3.1入睡困难
[0160]1小时以上不能入睡者,治疗组37例、对照组36例,1疗程改善者(半小时内入睡)治疗组32例、对照组5例,2疗程改善者治疗组36例、对照组7例。
[0161]3.2夜间哭闹、惊醒
[0162]治疗组35例、对照组34例,1疗程解除者治疗组30例、对照组3例;2疗程解除者治疗组34例、对照组5例。
[0163]3.3其他症状
[0164]食欲不振者,治疗组25例、对照组23例,1疗程改善者治疗组20例、对照组1例;2疗程改善者治疗组25例、对照组2例。
[0165]大便干结者,治疗组15例、对照组16例,1疗程改善者治疗组10例、对照组2例;2疗程改善者治疗组16例、对照组3例。
[0166]3.4、治疗结果
[0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