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小儿肺炎喘嗽的药物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

文档序号:9654262阅读:464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小儿肺炎喘嗽的药物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一种中药制剂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特别是属于一种治疗小儿肺炎喘嗽的药物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0002]肺炎喘嗽,中医病名。肺炎喘嗽是小儿肺部疾患中常见的一种病症。肺炎喘嗽的命名,首见于谢玉琼《麻科活人全书》,是对麻疹期中出现肺闭喘嗽症状时所立的症候病名。本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而以冬春二季尤为常见。三岁以下的婴幼儿更易发生,年龄愈小其发病率越高,病情越重。本病病因,外因责之于感受风邪,内因责之于小儿形气未充,肺脏娇嫩,抵抗力差而发病。小儿感受风邪或从皮毛,或由口鼻而入,侵犯肺卫,肺气失宣,清肃之令不行,即可出现肺炎喘咳,以风热闭肺最为常见。主要症状为发热恶风,咳嗽气促,微有汗出,咳嗽而喘,气急鼻煽,喉中痰鸣,甚则张口抬肩,口渴烦躁,面色红赤,小便黄少,大便不畅,舌苔黄,质红,脉浮数而滑;风热邪毒炽盛,肺受炎迫,故烦躁口喝,邪热蒸郁,热灼肺津,炼液为痰,故气急鼻煽,喘咳时喉中痰鸣,肺与大肠相表里,肺热郁闭,大肠传导失司,故大便不畅,面色红,小便黄少,为热象,舌苔黄、质红,脉相浮数,亦属热症。西医诊断为“喘息型支气管肺炎”,西医治疗以抗生素、激素、平喘类药物,副作用大,治疗率不高,易复发。本发明治疗小儿肺炎喘嗽的药物具有清肺化痰、止咳平喘、健脾消食的功效,并采用直肠注入给药的方式用药,解决了小儿服药难、输液难问题,本发明药物从大肠吸收直达肺脏,实现了该药物治疗小儿肺炎喘嗽的目的。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小儿肺炎喘嗽的药物,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该药物的制备和使用方法。
[0004]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治疗小儿肺炎喘嗽的药物,其特征是,由下述重量份数配比的原料药制成:黄芩20-25、连翘15-20、苦杏仁12-20、浙贝母15-20、款冬花12-15、麻黄9-15、百部12-15、射干9-12、全瓜蒌9_12、葶苈子9_12、苏子9_12、桑白皮9_12、桔梗
9-12、白芥子9-12、莱菔子9-12、甘草6_9。
[0005]优选的各原料药的重量份数配比是:黄芩20、连翘20、苦杏仁15、浙贝母20、款冬花12、麻黄12、百部12、射干10、全瓜蒌10、葶苈子10、苏子12、桑白皮9、桔梗10、白芥子10、莱菔子10、甘草9。
[0006]—种治疗小儿肺炎喘嗽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下述步骤:
[0007]A、按照所述的重量份数配比分别称取黄芩、连翘、苦杏仁、浙贝母、款冬花、麻黄、百部、射干、全瓜蒌、葶苈子、苏子、桑白皮、桔梗、白芥子、莱菔子、甘草备用;
[0008]B、将步骤A已配好的中药用高速中药粉碎机粉碎,过80目筛;
[0009]C、将步骤B过筛后的中药药物无菌密封包装备用,每包该中药药物含量分别是:1克、2克、3克、4克、5克。
[0010]一种治疗小儿肺炎喘嗽药物的使用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下述步骤:按照小儿3个月内取该治疗小儿肺炎喘嗽的中药药物1克、4-8个月取该治疗小儿肺炎喘嗽的中药药物2克、9个月-1岁取该治疗小儿肺炎喘嗽的中药药物3克、2-3岁取该治疗小儿肺炎喘嗽的中药药物4克、3岁以上取该治疗小儿肺炎喘嗽的中药药物5克的用药量加注射用水5-20ml,放入容器中摇匀,用60°C的温水把容器内的药液加温至36-40°C,根据患儿的用药量,选择
10-20ml的一次性注射器,拔掉注射针头,抽取所需直肠给药的药液后,按入一次性直肠滴入导管,导管头端涂少许润滑油,通过直肠注入给药,直肠注入给药的速度与肌肉注射给药的速度相一致;每日早、晚各一次,一般7天为一个疗程。
[0011]直肠注入该治疗小儿肺炎喘嗽的中药药物的原理:
[0012]直肠注入药物是中医内病外治法之一,是根据传统医药与现代医学理论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临床给药技术。直肠用药治疗小儿疾病,一般是采用中药汤剂给药;而本发明是直接将该治疗小儿肺炎喘嗽的中药药物加注射用水放入容器中摇匀,用60°C的温水把容器的药液加温36-40°C,根据患儿的用药量,选择10-20ml的一次性注射器,抽取所需直肠给药的药液后,按入一次性直肠滴入导管,导管头端涂少许润滑油,通过直肠注入给药。中医认为肺主宣发,肺与大肠相表里,药物从直肠吸收后,通过经脉上输于肺,从而达到治疗效果。现代医学研究认为,直肠粘膜血液循环旺盛吸收能力很强,药物通过直肠吸收主要有三条途径:一是通过直肠上静脉经门静脉进入肝脏进行代谢后再循环至全身;二是通过直肠中静脉和直肠下静脉及肛管静脉,绕过肝脏直接进入血液大循环;三是通过直肠淋巴系统吸收后,通过乳糜池、胸导管进入血液循环。由此可见,本发明直肠注入给药有利于药物治疗小儿肺炎喘嗽作用的发挥,也突出了中药辨证论治的特点。
[0013]发明人认为:
[0014]本发明通过采用现代科学研究的前沿手段,以中医辩证理论参照中药药理研究,既严格遵从中医的理法方药辩证体系,又强调以西医的病因病理为基础,结合中药有效化学成分,根据中药药理、药效及药代动力学基础深入探讨中医治疗规律。发明人认为治疗小儿肺炎喘嗽,首先明确了肺与大肠的关系,中医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药物从直肠吸收后,通过经脉上输于肺,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0015]小儿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着密切的关系,小儿肺脏娇嫩,脾常不足,肾常虚,肺虚必及于肾,肾虚必累及于脾,小儿以肺、脾两脏的病症比较突出。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痰恋不化,气机阻滞,失于输布即发肺炎喘嗽是主因。
[0016]因此,本发明确立了清肺化痰、止咳平喘、健脾消食为主要的治疗方法。
[0017]黄芩:味苦、性寒,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等功效;主治温热病、上呼吸道感染、肺热咳嗽、湿热黄胆、肺炎、痢疾、咳血、目赤、胎动不安、高血压、痈肿疖疮等症。
[0018]连翘:性味苦,微寒;归经入心、肝、胆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散结,消肿;治温热,丹毒,斑疹,痈疡肿毒,瘰疬,小便淋闭。
[0019]苦杏仁:苦,微温;主治功能有降气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用于咳嗽气喘,胸满痰多,血虚津枯,肠燥便秘。
[0020]浙贝母:味苦,性寒;归肺、心经;功效化痰止咳、清热散结;治风热咳嗽,肺痈喉痹,瘰疬,疮疡肿毒。
[0021]款冬花:味辛、微苦,性温;归经归肺经;功效润肺下气,止咳化痰;主治用于新久咳嗽,喘咳痰多,劳嗽咳血。
[0022]麻黄:其性温,味辛、微苦;有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的功效,可治疗风寒感冒、胸闷喘咳风水浮肿、支气管哮喘等病症。
[0023]百部:性味温,味甘、苦,归肺经;主治功效:止咳化痰、温润肺气、散热解表。
[0024]射干:味苦、性寒、微毒;能清热解毒、散结消炎、消肿止痛、止咳化痰。
[0025]全瓜蒌:味微酸、甜;清热涤痰,宽胸散结,润燥滑肠;用于肺热咳嗽,痰浊黄稠,胸痹心痛,结胸痞满,乳痈,肺痈,肠痈肿痛,大便秘结。
[0026]葶苈子:性寒,味苦辛,功能:泻肺、行水、除痰、定喘。
[0027]苏子:辛,温;归肺、大肠经;降气消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用于治疗痰壅气逆,咳嗽气喘,肠燥便秘。
[0028]桑白皮:甘,寒;入肺、脾经;功效:泻肺平喘,行水消肿;治肺热喘咳,吐血,水肿,脚气,小便不利等症。
[0029]桔梗:味苦、辛,性平;归肺经;功效宣肺、利咽、祛痰、排脓。
[0030]白芥子:无臭,味辛、辣;温肺豁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用于寒痰喘咳,胸胁胀痛,痰滞经络,关节麻木、疼痛,痰湿流注,阴疽肿毒。
[0031]莱菔子:辛、甘,平;归肺、脾、胃经;用于饮食停滞,脘腹胀痛,大便秘结,积滞泻痢,痰壅喘咳。
[0032]甘草:性平,味甘,归十二经;有解毒、祛痰、止痛、解痉以至抗癌等药理作用;在中医上,甘草补脾益气,滋咳润肺,缓急解毒,调和百药。
[0033]治疗小儿肺炎喘嗽的药物组方:黄芩、连翘、苦杏仁、浙贝母为君药,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善长清肺热;连翘清热解毒,长于清上焦之热;苦杏仁有苦泄降气,止咳平喘,治肺热咳喘之功;浙贝母清肺化痰而止咳,以上药物组方为君药,连翘能够加强黄芩的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作用,苦杏仁能够协助黄芩清肺热,浙贝母能助苦杏仁止咳平喘,治肺热咳喘;黄芩、连翘、苦杏仁、浙贝母为君药相须为用具有显著的清肺热、泻火解毒、止咳平喘之功效;
[0034]麻黄、百部、射干、款冬花、全瓜蒌为臣药,麻黄能开宣肺气,与苦杏仁、百部、射干配伍其止咳平喘功效加强;百部温润肺气、散热解表对喉中痰鸣、咳喘不止,配伍射干、麻黄,明显增强其止咳化痰及平喘之疗效;款冬花润肺下气,止咳化痰,为治咳嗽之要药;全瓜蒌具有清肺化痰之功与百部、射干、款冬花配伍清肺化痰止咳化痰平喘之功效更甚;麻黄、百部、射干、款冬花、全瓜蒌与君药合用进一步增强君药清肺化痰、泻火解毒、止咳平喘之功效;
[0035]葶苈子、苏子、桑白皮、桔梗为佐药,葶苈子有泻肺消痰平喘用于痰涎壅滞、咳嗽喘促的作用;桑白皮能清肺消痰而降气平喘;桔梗开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