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咳嗽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_2

文档序号:9917644阅读:来源:国知局
寒热咳嗽、老痰如胶,走经络,止面寒腹疼,利小 便,治单腹胀,风火牙根肿痛。"。
[0018]生甘草:有补中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药性的作用。功能主治: 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 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0019]制麻黄:味辛;微苦;性温。归肺;膀胱经。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主治风 寒表实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疼;邪壅于肺;肺气不宣;咳嗽气喘;风水肿;小便不利; 风湿痹痛;肌肤不仁以及风疹瘙痒;阴疽痰核。《本经》载:"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 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坚积聚。"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麻黄所含的麻黄碱能 间接发挥类肾上腺素的作用,增强心肌收缩力,扩张冠脉、脑、肌肉血管,收缩肾、脾等内脏 和皮肤、粘膜血管,升高血压,松驰支气管和胃肠道平滑肌,增加膀胱三角肌和括约肌的张 力,能使疲劳的骨骼肌紧张度显著而持久地升高,此外还有发汗解热、抗菌、抗病毒、抗过 敏、免疫、镇咳、平喘、祛痰、利尿作用。
[0020]炒苍术:又名麸炒苍术,辛、苦,温。归脾、胃、肝经。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用于 脘腹胀满,泄泻,水肿,风湿痹痛,风寒感冒,夜盲。主湿困脾胃;倦怠嗜卧;胞痞腹胀;食欲 不振;哎吐泄泻;痰饮;湿肿;表证夹湿;头身重痛;痹证温性;肢节酸痛重着;痿襞。
[0021] 山萸肉:性味酸、涩、微温。功用:补益肝肾,涩精止汗,固虚脱。主治:治腰膝酸痛, 眩晕,耳鸣,阳痿,遗精,小便频数,肝虚寒热,虚汗不止,心摇脉散。蛤蚧:蛤蚧味咸,性温;归 肺、肾经;体腥气雄,可升可降;具有温肾助阳,益肺定喘的功效;主治肾虚阳痿,遗精,小便 频数,消渴,肺肾两虚气喘,虚劳咳嗽。1.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和哮喘蛤蚧以治疗老年 慢性支气管炎和哮喘较好。《纲目》昔人言补可去弱,人参、羊肉之属。蛤蚧补肺气,定喘止 渴,功同人参,益阴血,助精扶羸,功同羊肉。近世治劳损痿弱,许叔微治消渴,皆用之,倶取 其滋补也。刘纯云,气液衰、阴血竭者宜用之。何大英云,定喘止嗽,莫佳于此。
[0022] 墓头回:别名追风箭、脚汗草、铜班道、虎牙草、摆子草。味苦;微酸涩;性凉。归心; 肝经。功效与作用:燥湿止带;收敛止血;清热解毒。主赤白带下;崩漏;泄泻痢疾;黄疸;疟 疾;肠痈;疮疡肿毒;跌打损伤;子宫颈癌;胃癌。用于子宫糜烂,早期宫颈癌,白带,崩漏,疟 疾。药理作用,抗肿瘤、镇静。
[0023]实验例:临床试验 为了验证其功效,对实施例5和对比例得到的产品在钦州医学院进行了临床验证,结 果如下: 临床资料 治疗组与对照组共60例。
[0024] -、一般资料: 所纳入之观察对象为18-65岁,中医辨证属于咳嗽患者。其中治疗组40例,使用实施例 2得到的产品。对照组20例,使用对照例得到产品。
[0025] 二、病例选择: (一)纳入标准:凡中医辨证属咳嗽患者均可纳入观察象。
[0026] (二)排除标准(包括不适应症及剔除标准)。
[0027] 1、年龄在18岁以下或65岁以上、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对本药过敏者; 2、 合并有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 3、 不符合纳入标准、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或安全性判 断者。
[0028] 三、诊断标准: (一)中医诊断标准:咳嗽气粗、咯痰粘白或黄、咽痛或咳声嘶哑、或有发热,微恶寒、口 微渴、舌尖红、苔薄白或黄、脉浮纹。
[0029](二)西医诊断标准:本证涉及的西医疾病,按该病的最新诊断标准执行参考《临 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
[0030] 四、服药方法及疗程:口服本发明实施例2制备的药物。每日3次,连用7天。
[0031] 五、观察方法:疗效判断直接由观察者作出。观察期间不用其他类似药物。
[0032]疗效评价: 1、 疫愈: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 2、 显效,急性咳嗽,有效率占100%;慢性咳嗽,服药疗程长,10 -15天,有效率占95% 3、 有效,体质增强,身上有力,咳嗽、咳痰明显减少。
[0033 ] 4、无效,顽固性咳嗽伴有开放性、闭合性气胸除外,均有疗效。
[0034] 经60例临床观察,以中医诊断咳嗽为标准。
[0035] I、急性咳嗽、感冒后期咳嗽沙哑、面红气粗,咳痰黄稠,每天3次,每次5粒,3 - 5天 痊愈。
[0036] 2、慢性咳嗽患者肢软乏力,身上无力,常常胸闷、喘息、呼吸困难、口吐白痰风沫。 每天3次,每次5粒,7 -10天见效。
[0037] 下表为本发明对止咳的临床观察
副作用:治疗组40例,对照组20例,在观察期间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
[0038] 结论:实施例2得到的产品相比对比例得到的产品具有更好的止咳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0039] 实施例1 一种治疗咳嗽的中药,由下述重量份中药原料构成;紫苏叶10份、大浮萍10份、粉丹皮6 份、大生地10份、甜杏仁10份、旋复花6份、生甘草5份、制麻黄5份、炒苍术10份、山萸肉1030 份、蛤蚧1对对、墓头回10份。
[0040] 该治疗咳嗽的中药的制备方法,由下列方法制成: 1) 按配方重量份将大浮萍、大生地、制麻黄、旋复花、炒苍术、墓头回经常规水提取工艺 提取成浸膏细粉; 2) 按上述重量比将紫苏叶、粉丹皮、甜杏仁、生甘草、山萸肉、蛤蛤分别研成细粉与上述 浸膏细粉混合搅拌均匀,制成中药水丸、蜜丸或胶囊剂,制成中药胶囊,每粒胶囊内含中药 细粉及提取物0.3克。
[0041 ] 实施例2 一种治疗咳嗽的中药,由下述重量份中药原料构成;紫苏叶30份、大浮萍20份、粉丹皮 20份、大生地20份、甜杏仁20份、旋复花15份、生甘草10份、制麻黄20份、炒苍术30份、山萸肉 20份、蛤蚧15对、墓头回20份。
[0042] 该治疗咳嗽的中药的制备方法,由下列方法制成: 1) 按配方重量份将大浮萍、大生地、制麻黄、旋复花、炒苍术、墓头回经常规水提取工艺 提取成浸膏细粉; 2) 按上述重量比将紫苏叶、粉丹皮、甜杏仁、生甘草、山萸肉、蛤蛤分别研成细粉与上述 浸膏细粉混合搅拌均匀,制成中药水丸。
[0043] 实施例3 一种治疗咳嗽的中药,由下述重量份中药原料构成;紫苏叶40份、大浮萍30份、粉丹皮 30份、大生地30份、甜杏仁30份、旋复花20份、生甘草20份、制麻黄30份、炒苍术40份、山萸肉 30份、蛤蚧20对、墓头回30份。
[0044] 该治疗咳嗽的中药的制备方法,由下列方法制成: 1) 按配方重量份将大浮萍、大生地、制麻黄、旋复花、炒苍术、墓头回经常规水提取工艺 提取成浸膏细粉; 2) 按上述重量比将紫苏叶、粉丹皮、甜杏仁、生甘草、山萸肉、蛤蛤分别研成细粉与上述 浸膏细粉混合搅拌均匀,制成蜜丸。
【主权项】
1. 一种治疗咳嗽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下述重量份中药原料构成;紫苏叶10 - 40份、大 浮萍1〇 - 30份、粉丹皮6 - 30份、大生地10 - 30份、甜杏仁10 - 30份、旋复花6 - 20份、生甘草 5 - 20份、制麻黄5 - 30份、炒苍术10 - 40份、山萸肉10 - 30份、蛤蚧1对一20对、墓头回10 - 30份。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咳嗽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下述重量份中药原料构成;紫 苏叶30份、大浮萍20份、粉丹皮20份、大生地20份、甜杏仁20份、旋复花15份、生甘草10份、制 麻黄20份、炒苍术30份、山萸肉20份、蛤蚧15对、墓头回20份。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咳嗽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由下列方法制 成: 1) 按配方重量份将大浮萍、大生地、制麻黄、旋复花、炒苍术、墓头回经常规水提取工艺 提取成浸膏细粉; 2) 按上述重量比将紫苏叶、粉丹皮、甜杏仁、生甘草、山萸肉、蛤蛤分别研成细粉与上述 浸膏细粉混合搅拌均匀,制成中药水丸、蜜丸或胶囊剂。
【专利摘要】一种治疗咳嗽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属治疗咳嗽病的中药领域,其目的是适应面广,治疗顽固性咳嗽、内伤、外感咳嗽,效果好,见效快,无出其右。本发明采用紫苏叶、大浮萍、粉丹皮、大生地、甜杏仁、旋复花、生甘草、制麻黄、炒苍术、山萸肉、蛤蚧、墓头回等原料制成。它具有升降、浮沉,左旋右转,调整气机,扶正培本,益气养血,补肾益肺,化饮止咳的快速作用,具有效果显著,药效确切、见效较快的特点。
【IPC分类】A61P11/14, A61K36/888, A61K35/583
【公开号】CN105687566
【申请号】CN201610138074
【发明人】李海朝
【申请人】李海朝
【公开日】2016年6月22日
【申请日】2016年3月11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