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开孔立体无纺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670183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一种开孔立体无纺布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开孔立体无纺布,具有四个平面,第一平面由凸起部分的顶部构成,第二平面为凹入部分所处的平面,所述的凹入部分分布在凸起部分的周围;凸起部分的底部及凹入部分的底部形成连续的第三平面,在所述的第二平面上具有从第二平面向第三平面延伸的漏斗形立体开孔,所述的漏斗形立体开孔的底部构成第四平面。所述的第三平面为连续的平面且位于凸起部分的底部及凹入部分的底部,既可以对凸起部分具有有效的支撑作用,同时也可以在加工吸收制品时增加与下层导流层或吸收体的接触面积额,从而增大粘结强度,在使用时不易造成面层脱落或移位。
【专利说明】
一种开孔立体无纺布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无纺布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在使用时保持立体形状,增加粘合强度的开孔立体无纺布。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无纺布被广泛地用于生理卫生巾或纸尿裤等卫生吸收产品中。为提高无纺布与肌肤接触的舒适性,有效降低与穿着者肌肤的接触面积,增加体液渗透速度,降低潮粘着感,因此,需要在无纺布进行开孔形成下渗提高通道,增加无纺布凹凸结构,减少接触面积,从而出现了具有凹凸结构的无纺布和打孔无纺布。该无纺布在与穿着者肌肤接触的面进行压花或开孔加工而形成凹凸结构和开孔。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3908376A,【公开日】2014年7月9日,发明创造的名称为一种具有开孔结构的立体无纺布,该申请案公开了一种立体无纺布,分布有凸起区域与凹陷区域及开孔结构,所述各凸起区域到凹陷区域具有纤维密度梯度,通过高密度纤维区域的抗压性能,保持了立体无纺布明显的凹凸效果,其不足之处在于:凸起区域仅仅依靠凸起区域侧缘的高密度纤维进行支撑,在一定压力下很难保持立体无纺布的3D效果,并且在制成成品时凸起区域的底部的边缘部分与凹入区域在同一平面上,因此在与导流层或吸收层粘结时,由于粘结面积较小,造成不易粘结,在使用时容易脱落,移位,从而影响吸收效果。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提供一种立体凹凸保持效果好,吸收快返渗低,不易脱落移位的开孔立体无纺布。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开孔立体无纺布,其具有四个平面,第一平面由凸起部分的顶部构成,第二平面为凹入部分所处的平面,所述的凹入部分分布在凸起部分的周围;凸起部分的底部及凹入部分的底部形成连续的第三平面,在所述的第二平面上具有从第二平面向第三平面延伸的漏斗形立体开孔,所述的漏斗形立体开孔的底部构成第四平面;所述的第一平面和第三平面之间的纤维密度小于第二平面与第三平面之间的纤维密度。
[0005]所述的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为疏水平面。
[0006]所述的第三平面为亲水平面。
[0007]所述的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的高度差为0.2-5.0mm。
[0008]所述的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的高度差为0.8-3.0mm。
[0009]所述的漏斗形立体开孔的开孔面积与第二平面的总面积比小于70%。
[0010]所述的第二平面与第四平面的高度差为0.1-5.0mm。
[0011]所述的第二平面与第四平面的高度差为0.5-3.0mm。
[0012]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的第一平面和第三平面之间的纤维密度小于第二平面与第三平面之间的纤维密度,既可以保证形成的凸起部分比较蓬松柔软,在使用时与人体皮肤接触较为舒适,又可以使得凹入部分容易定型且液体更容易穿透到达吸收层;第三平面为连续的平面且位于凸起部分的底部及凹入部分的底部,既可以对凸起部分具有有效的支撑作用,同时也可以在加工吸收制品时增加与下层导流层或吸收体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大粘结强度,在使用时不易造成面层脱落或移位。而位于第二平面的漏斗形开孔既可以加快液体渗透到吸收层,又可以进一步增加无纺布的厚度,起到了防止返渗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开孔立体无纺布的俯视图;
图1A为图1沿0-0向的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开孔立体无纺布的俯视图;
图2A为图2沿P-P向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开孔立体无纺布的俯视图;
图3A为图3沿Q-Q向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4的开孔立体无纺布的俯视图;
图4A为图4沿R-R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和描述:
实施例1
取1.5dtex*38mm PE/PP双组份纤维作为原材料。生产时,将纤维经开包机开包、开松后送入梳理机,梳理成纤维网进入烘箱中,通过热风温度为:145°C,热风机频率:38Hz的热风中进行穿透加热,纤维间形成若干粘结点,固结后的纤维网经过一对加热的啮合针辊和凹辊进行立体成型加工形成如图1、图1A所示的开孔立体无纺布Al。
[0015]所述的开孔立体无纺布Al具有四个平面,第一平面11由凸起部分BI的顶部构成,第二平面12为凹入部分Cl所处的平面,所述的凸起部分BI为不连续的,所述的凹入部分Cl分布在凸起部分BI的周围,凸起部分BI的底部及凹入部分Cl的底部形成连续的第三平面13,在所述的第二平面12上具有从第二平面12向第三平面13延伸的漏斗形立体开孔Dl,所述的漏斗形立体开孔Dl的底部构成第四平面14;其中: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的高度差LI为
0.8mm;第二平面与第四平面的高度差L2为1.0mm;漏斗形立体开孔Dl的开孔面积与第二平面12的总面积比小于70 %,这样可以保证液体能够通过开孔部分快速下渗,又可以保证凹入部分Cl在加工吸收制品时与下层导流层或吸收体的具有足够的接触面积保证粘结强度;所述的第一平面11和第三平面13之间的纤维密度小于第二平面12与第三平面13之间的纤维密度,既可以保证形成的凸起部分BI比较蓬松柔软,在使用时与人体皮肤接触较为舒适,又可以使得凹入部分容易定型且液体更容易穿透到达吸收层;而第三平面13为连续的平面且位于凸起部分BI的底部及凹入部分Cl的底部,既可以对凸起部分BI具有有效的支撑作用,同时也可以在加工吸收制品时增加与下层导流层或吸收体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大粘结强度,在使用时不易造成面层脱落或移位。
[0016]漏斗形立体开孔Dl的开孔面积与第二平面12的总面积比的测试方法如下: 测量仪器:上海长方XTL-200电子显微镜(连接电脑),CF-2000MIS图像分析系统;
1、打开CF-2000MIS图像分析系统,调节倍率为1.0并标定。将样品放置在镜片下方,打开光源,调节光源至阀值95时直方图有两个波峰出现;
2、点击“采集图像”图标,调节焦距使图像达到最清晰的效果,点击“冻结图像”图标,进行图片采集。
[0017]3、点击“套索目标选取工具”图标,勾选分析区域中的凸起部分,再点击“分析目标选取并着色”的图标,出现“分析目标确定”的对话框,调节阀值到95,点击确定。点击“目标分析”的图标,出现“分析结果一可视化处理”的对话框,点击“分析”按钮,出现“单项参数分析”的对话框,在运算选项里选择“分析区域面积”作为当前的运算选项,点击“计算”按钮,对话框里会显示分析结果A,A为分析区域面积;
在运算选项里选择“代数和”作为当前的运算选项,点击“计算”按钮,对话框里会显示分析结果B,B为凸起部分的面积。
[0018]4、同步骤3,选取漏斗形开孔部分的面积,并在在运算选项里选择“代数和”作为当前的运算选项,点击“计算”按钮,对话框里会显示分析结果C,C为漏斗形立体开孔的面积。
[0019]5、漏斗形立体开孔的面积与第二平面的总面积比=C/(A_B)。
[0020]纤维密度大小判定:
由于开孔立体无纺布Al是固结的纤维网通过一对加热的啮合针辊和凹辊进行立体成型加工而形成的,可认为在形成开孔立体无纺布Al之前各处上的纤维数量和纤维密度均相同,而形成开孔立体无纺布Al之后,第一平面11与第三平面13之间的纤维密度,第二平面12与第三平面13之间的纤维密度较成型前发生变化。因此在纤维数量相同的情况下,纤维密度的大小取决于厚度的大小
采用型号为长方XTL-200电子显微镜分别测量第一平面11与第三平面13之间的垂直距离和第二平面12与第三平面13之间的垂直距离,即可判定纤维密度大小。
[0021]实施例2
取2.0dtex*38mm PE/PET亲水双组份纤维和2.0dtex*38mmPE/PET疏水双组份纤维作为原材料。生产时,将两种纤维分别经开包机开包、开松后送入梳理机,梳理成纤维网层叠后进入烘箱中,通过热风温度为:150 °C,热风机频率:50Hz的热风中进行穿透加热,纤维间形成若干粘结点,固结后的纤维网经过一对加热的啮合针辊和凹辊进行立体成型加工形成如图2、图2A所示的开孔立体无纺布A2。
[0022]所述的开孔立体无纺布A2具有四个平面,第一平面21由凸起部分B2的顶部构成,第二平面22为凹入部分C2所处的平面,所述的凸起部分B2为连续的,所述的凹入部分C2分布在凸起部分B2的周围,凸起部分B2的底部及凹入部分C2的底部形成连续的第三平面23,在所述的第二平面22上具有从第二平面22向第三平面23延伸的漏斗形立体开孔D2,所述的漏斗形立体开孔D2的底部构成第四平面24;其中,第一平面21与第二平面22的高度差LI为
0.8mm;第二平面22与第四平面24的高度差L2为1.0mm;漏斗形立体开孔D2的开孔面积与第二平面22的总面积比小于70 %,所述的第一平面21和第三平面23之间的纤维密度小于第二平面22与第三平面23之间的纤维密度。
[0023]由于开孔立体无纺布A2由两种纤维组成,第一平面21和第二平面22均为疏水纤维组成,连续的第三平面23由亲水纤维组成,这样在使用时液体可以不残留在第一平面21和第二平面22而是在重力作用下穿透到亲水纤维组成的第三平面23中,从而被吸收层吸收,而在压力作用下液体欲返回到第一平面21和第二平面22时,由于疏水纤维的阻隔作用,从而减少液体返渗量,达到干爽舒适的目的。
[0024]实施例3
取2.0dtex*38mm PE/PET亲水双组份纤维作为原材料。生产时,将纤维经开包机开包、开松后送入梳理机,梳理成纤维网进入烘箱中,通过热风温度为:148°C,热风机频率:48Hz的热风中进行穿透加热,纤维间形成若干粘结点,固结后的纤维网经过一对加热的啮合针辊和凹辊进行立体成型加工形成如图3、图3A所示的开孔立体无纺布A3。
[0025]所述的开孔立体无纺布A3具有四个平面,第一平面31由凸起部分B3的顶部构成,第二平面32为凹入部分C3所处的平面,所述的凸起部分B3为有不同的大小和形状的凸起构成的,所述的凹入部分C3分布在凸起部分B3的周围,凸起部分B3的底部及凹入部分C3的底部形成连续的第三平面33,在所述的第二平面32上具有从第二平面32向第三平面33延伸的漏斗形立体开孔D3,所述的漏斗形立体开孔D3的底部构成第四平面34;其中:第一平面31与第二平面32的高度差LI为1.0mm;第二平面32与第四平面34的高度差L2为1.5mm;漏斗形立体开孔D3的开孔面积与第二平面32的总面积比小于70 %,所述的第一平面31和第三平面33之间的纤维密度小于第二平面32与第三平面33之间的纤维密度。而第三平面33为连续的平面且位于凸起部分B3的底部及凹入部分C3的底部,既可以对凸起部分B3具有有效的支撑作用,同时也可以在加工吸收制品时增加与下层导流层或吸收体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大粘结强度,在使用时不易造成面层脱落或移位。
[0026]凸起部分B3可以由不同大小和形状的凸起构成,所述的凸起可以根据设计组成图案,可以形成如图3所示的花型,也可以组成动物、人物等形状,在减少人体接触面积,增加干爽性的同时,也可以增加开孔立体无纺布A3的美感,在使用时可以带给使用者愉悦的心
*卜主1同O
[0027]实施例4
取1.5dtex*38mm PE/PP亲水双组份纤维和2.0dtex*38mmPE/PET疏水双组份纤维作为原材料。生产时,将两种纤维分别经开包机开包、开松后送入梳理机,梳理成纤维网层叠后进入烘箱中,通过热风温度为:155 °C,热风机频率:50Hz的热风中进行穿透加热,纤维间形成若干粘结点,固结后的纤维网经过一对加热的啮合针辊和凹辊进行立体成型加工形成如图4、图4A所示的开孔立体无纺布A4。
[0028]所述的开孔立体无纺布A4具有四个平面,第一平面41由凸起部分B4的顶部构成,第二平面42为凹入部分C4所处的平面,所述的凸起部分B4为不连续的,所述的凹入部分C4分布在凸起部分B4的周围,凸起部分B4的底部及凹入部分C4的底部形成连续的第三平面43,在所述的第二平面42上具有从第二平面42向第三平面43延伸的漏斗形立体开孔D4,所述的漏斗形立体开孔D4的底部构成第四平面44;其中: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的高度差LI为
0.8mm;第二平面与第四平面的高度差L2为1.0mm;漏斗形立体开孔D4的开孔面积与第二平面42的总面积比小于70 %,所述的第一平面41和第三平面43之间的纤维密度小于第二平面42与第三平面43之间的纤维密度,并且凹入部分C4形成条状分布在凸起部分B4四周,增加了凸起部分B4底部四周的支撑,有效提高了凸起部分B4的凸起保持性,防止在收卷或使用时被压扁。
[0029]并且第三平面43为连续的平面且位于凸起部分B4的底部及凹入部分C4的底部,进一步增加了对凸起部分B4支撑,同时也增加了与下层导流层或吸收层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大粘结强度,在使用时不易造成面层脱落或移位。
【主权项】
1.一种开孔立体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开孔立体无纺布具有四个平面,第一平面由凸起部分的顶部构成,第二平面为凹入部分所处的平面,所述的凹入部分分布在凸起部分的周围;凸起部分的底部及凹入部分的底部形成连续的第三平面,在所述的第二平面上具有从第二平面向第三平面延伸的漏斗形立体开孔,所述的漏斗形立体开孔的底部构成第四平面;所述的第一平面和第三平面之间的纤维密度小于第二平面与第三平面之间的纤维FtFt也/又。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开孔立体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为疏水平面。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开孔立体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三平面为亲水平面。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开孔立体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的高度差为0.2-5.0mm。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开孔立体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的高度差为0.8-3.0mm。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开孔立体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漏斗形立体开孔的开孔面积与第二平面的总面积比小于70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开孔立体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平面与第四平面的高度差为0.1-5.0mm。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开孔立体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平面与第四平面的高度差为0.5-3.0mm。
【文档编号】A61F13/511GK106038081SQ201610531359
【公开日】2016年10月26日
【申请日】2016年7月7日
【发明人】蔡吉祥, 谢继华, 罗杰龙
【申请人】厦门延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