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缓释正压装置的留置针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567537阅读:来源:国知局
25]所述带缓释正压装置的留置针的注射器中的弹簧(104),也可是弹性贮液囊或是贮气囊或是弹性体代替。
[0026]所述带缓释正压装置的留置针的夹子(6)可是单手夹,也可以是片夹。
[0027]所述带缓释正压装置的留置针的前导管(2)、中导管(4)、后导管(8)、缓释导管
(5)的外表可增加一层避光层,前三通(3)、后三通(7)、导管座、三通座(9)、贮液器(10)的注射器外套(101)、正压接头(11)、肝素帽采用能避光的材料制成,或也在外增一层避光层,制成避光型的带缓释正压装置的留置针,与避光输液器配套使用。
[0028]本实施例1的带缓释正压装置留置针,与普通留置针使用变化不大,其操作是先将输液器末端接头与实施例1上的正压接头(11)旋接,并将输液器器插瓶针插入药瓶口上,使输液器及本实用新型的带缓释正压装置留置针充满药液后,关闭输液器调节器,拔去留置针针护套(13),按留置针穿刺术操作流程进行创面消毒、静脉穿刺见回血后回抽针组件(12)、进针、拔出针组件(12)、固定等操作后进行输液,在输生理盐水时,抽拉芯杆(103)抽吸药液至注射器外套(101)内,至芯杆(103)卡位槽(103a)位置,旋转芯杆(103) —角度使芯杆(103)的四条筋偏离护盖槽缝(105a)后,弹簧(104)被压缩,芯杆(103)被卡在护盖(105)上;当输液临近结束时,关闭止水夹子(6),将输液器末端接头与正压接头(11)分离,正压接头(11)内形成一股正压,之后将芯杆(103)的四条筋恢复至护盖槽缝(105a)中,压缩的弹簧(104)即被释放,注射器外筒(101)内的药液被挤压,形成另一股正压,这样就使本实用新型同时拥有两股正压同时挤压药液,本实用新型管内的被挤压的药液沿着缓释导管(5)的微孔流至留置导管,流至留置导管,同时也能形成大于人体静脉压而渗入静脉,通常使用的正压接头释放的药液体积有限,延缓的时间有限,增加贮液器释放的药液后,就能大大延长本实用新型的释放时间,从而能防止血液在留置导管凝聚凝固,进而能避免堵管防止血栓的产生,防止血块进入血管形成二次伤害,这样还能免除护士每隔6-8小时/次的封管、冲管,减轻其工作量,另外,当第二天再次需要进行输液时,只需将连接部位进行消毒后连接,并打开中导管(4)上的夹子(6),即又可正常输液了,如需再次留置时,则在输注生理盐水时抽吸至贮液器(10)中,以备封管用。
[0029]实施例2
[0030]实施例2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肝素帽替换正压接头(11),其操作规程是将输液器配的输液针拔去其护套后插入带缓释正压装置留置针的肝素帽的穿刺器件上,将输液器器插瓶针插入药瓶口上,使输液器及本实用新型的带缓释正压装置留置针充满药液后,拔去留置针护套,关闭输液器调节器,按留置针穿刺术操作流程进行创面消毒、静脉穿刺见回血后回抽针组件(12)、进针、拔出针组件(12)、固定等操作后进行输液,在输生理盐水时,抽拉芯杆(103)抽吸药液至注射器外套(101)内,至芯杆(103)卡位槽(103a)位置,旋转芯杆(103) —角度使芯杆(103)的四条筋偏离护盖槽缝(105a)后,弹簧(104)被压缩,芯杆(103)被卡在护盖(105)上;当输液临近结束时,关闭止水夹子(6),关闭调节器,快速将输液针从肝素帽的穿刺器件上拔除,带缓释正压装置留置针内能形成一股正压,之后将芯杆(103)的四条筋恢复至护盖槽缝(105a)中,压缩的弹簧(104)即被释放,注射器外筒(101)内的药液被挤压,形成另一股正压,其情形也就同实施例1 一样,带缓释正压装置留置针同时拥有两股正压同时挤压药液,本实用新型管内的被挤压的药液沿着缓释导管(5)的微孔流至留置导管,流至留置导管的同时也形成有大于人体静脉压而渗入静脉,由于本实用新型一直保持着有药液渗入病人静脉血管,从而能防止血液在留置导管凝聚凝固,进而能避免堵管防止血栓的产生,防止血块进入血管形成二次伤害,这样还能免除护士每隔6-8小时/次的封管、冲管,减轻其工作量,另外,当第二天再次需要进行输液时,只需将连接部位进行消毒后连接,并打开中导管(4)上的夹子(6),即又可正常输液了,如需再次留置时,则在输注生理盐水时抽吸至贮液器(10)中,以备封管用。
[0031]以上所述实施例1和实施例2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先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其各配件还可作出若干变型、改进及配件的增减,这也应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带缓释正压装置的留置针,其包括留置针、分流缓释装置、三通座、正压接头和贮液器,留置针包括导管组件、针组件和针护套,分流缓释装置包括前导管、前三通、缓释导管、中导管、夹子、后三通、后导管,前导管后端与前三通的单孔连接,缓释导管、中导管的两端分别与前、后三通的双孔端连接,夹子套于中导管上,后导管前部与后三通的单孔端连接形成分流缓释装置,针护套套于导管座前端,分流缓释装置的导管前部与导管组件的粗导管端连接,分流缓释装置的后导管后部与三通座的前部连接,正压接头和贮液器分别旋接于三通座后部的两未端,其特征在于:分流缓释装置为带有双导管,其中的缓释导管为两种收缩率不同的材料经共挤出而成,一材料包裹另一材料,中间层为实芯,两材料间的间隙作为药液通道,当中导管被夹子夹闭后,其正压接头和贮液器经释放后的液压形成压力,药液从缓释导管的两材料间间隙间缓慢渗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缓释正压装置的留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带缓释正压装置的留置针的贮液器为其后部内腔带有弹簧的注射器,注射器在抽吸药液后弹簧被压缩,释放注射器芯杆,弹簧即释放压力使留置针形成正压装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缓释正压装置的留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带缓释正压装置的留置针的缓释导管,也可以是由一种材料制成中间有一或一个以上微孔作为药液通道,微孔孔径在0.0Olmm?0.1mm间,也可由其不同孔径导管分段经连接而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缓释正压装置的留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带缓释正压装置的留置针的三通座后部两接口旋接的正压接头和贮液器,其可对换位置装置,正压接头也可用肝素帽替代。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缓释正压装置的留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带缓释正压装置的留置针的注射器外套与三通座后部接口旋接,也可设为为一体。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缓释正压装置的留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带缓释正压装置的留置针的注射器中的弹簧,也可是弹性贮液囊或是贮气囊或是弹性体代替。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带缓释正压装置留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带缓释正压装置的留置针的夹子可是单手夹,也可以是片夹。
8.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带缓释正压装置的留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带缓释正压装置的留置针的前、中、后导管、缓释导管的外表可增加一层避光层,前三通、后三通、导管座、三通座、贮液器的注射器外套、正压接头或肝素帽采用能避光的材料制成,或也采用在外增一层避光层。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缓释正压装置的留置针,包括留置针、分流缓释装置、三通座、正压接头和贮液器,留置针包括导管组件、针组件和针护套,分流缓释装置包括前导管、前三通、缓释导管、中导管、夹子、后三通、后导管,其它配件相互连接,其特征在于:分流缓释装置为带有双导管,其中的缓释导管为两种收缩率不同的材料经共挤出而成,一材料包裹另一材料,中间层为实芯,两材料间的间隙作为药液通道,另一导管为通用孔径的中导管,当中导管被夹子夹闭后,正压接头和贮液器释放液压,药液从缓释导管的微孔缓慢流出渗入血管,阻止血栓形成,第二天再次进行输液时,只需将连接部位进行消毒后连接,并打开中导管上的夹子,又可正常输液了。
【IPC分类】A61M5-158
【公开号】CN204275170
【申请号】CN201420765636
【发明人】邹卫平, 邹浩然, 邱建芳
【申请人】邹卫平
【公开日】2015年4月22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1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