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呼吸机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853854阅读:来源:国知局
机主机的出气口流出的气流不会从旁边漏出,并全部进入到水盒。
[0027]本实用新型根据吸入气体的湿度自动选择加热加湿路径的水盒结构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0028]I)可以根据空气湿度来选择加热加湿效果有差异的两种加湿路径,其一是只通过HME被动加热加湿交换器到出气口的路径,其二是只通过水盒大腔室的水面上方到出气口的路径。
[0029]2)可实现HME被动加热加湿交换器串联水盒大腔室的增强型加热加湿结构,效果明显,会让患者上呼吸道感觉非常好。
[0030]上述防倒灌的结构设计与加热加湿结构设计在功能上是相互支持的,只有防止倒灌实现才能使加热加湿结构的功能持续发挥,而加热加湿结构也与大小腔室的防倒灌结构设计紧密配合的,大小腔室的设计是HME被动加热加湿交换器并联或串联水盒大腔室的结构前提,二者共同作用得到本实用新型的水盒结构。
【附图说明】
[003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便携式呼吸机连接示意图;
[0032]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便携式呼吸机轴测图;
[0033]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风机降噪装置的主剖视图;
[0034]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风机降噪装置的蛇形封闭通道示意图;
[0035]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风机降噪装置的图2的B-B剖视图。
[0036]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风机降噪装置的柔性吊柱悬挂主视图。
[0037]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风机降噪装置的柔性吊柱悬挂俯视图。
[0038]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截流装置的主剖视图。
[0039]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截流装置的左视图。
[0040]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截流装置的爆炸图。
[0041]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水盒的轴测打开状态示意图。
[0042]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水盒的主剖视图。
[0043]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水盒中HME被动式热湿交换器的主剖视图。
[0044]图14为本实用新型HME被动式热湿交换器的图12的D-D剖视图。
[0045]上述图中的附图标记:
[0046]100壳体,101风机盒,102风机降噪装置,103风机,104呼吸管,105面罩,106加热加湿装置,107内部呼吸管,108截流装置,109流量传感器,110压力传感器,111流速传感器,112温度和湿度传感器,113控制装置
[0047]A、呼吸机主机;B、水盒
[0048]I风机底盒,2风机盒底减震片,3柔性下盖,3-1蛇形封闭风道,4风机顶盒,5柔性上盖,6柔性吊柱,7风机盒顶减震片,8风机,9连接软管,10转接弯管,11风机出气口,12风机进气口,13A气道孔,F外部空气
[0049]截流装置附图标记J-X
[0050]J-1整流架,J-2蜂窝整流件,J-3转接导管,J-七柔性套,J-5外连接管,J-6硅胶连接件,J-7传感器
[0051]J-1.1盖体,J-1.2内卡顶部,J-1.3十字架,J-1.4盖体连接部;
[0052]J-2.1蜂窝状小孔,J-2.2上端面固定凹槽,J-2.3下端面固定凹槽;
[0053]J-3.1第一截流孔柱,J-3.2第二截流孔柱,J-3.3第三截流孔柱,J-3.4截流环,
[0054]J-3.5内卡止部,J-3.6连接部,J-3.7卡止部,J-3.8第一定位柱,3.9第二定位柱;
[0055]J-5.1卡止法兰,J-5.2卡接头
[0056]J-6.1第一插接通孔,J-6.2第二插接通孔,J-6.3第三插接通孔
[0057]J-7.1整流前流量传感器,J-7.2整流后流量传感器,J-7.3整流后压力传感器
[0058]水盒结构附图标记W-X
[0059]W-1 上盖,W-1.1 出气 P ;ff-l.2,U 型挡板
[0060]W-2防水胶圈
[0061]W-3底盒,W-3.1进气口,W-3.2小腔室,ff-3.3大腔室,ff-3.4导热片,ff-3.5硅胶气道套,W-3.6凸起
[0062]W-4硅胶漏斗套,W-4.1小直径段,W-4.2过渡锥段,W_4.3大直径段,W_5橡胶密封件,W-5.1第一法兰,W-5.2第二法兰,W-5.3内环形凸缘,ff-5.4外环形凸缘,W-6开口,ff-7旋转开关阀门,W-8HME被动式热湿交换器
[0063]801交换器进气口,802绝缘板,803HME材料板,803-1第一气道槽,804密封绝缘条,804-1第二气道槽,805绝缘加热板,805-1第三气道槽,806换热器出气口,807换热器底板,808交换器顶板,809交换器侧板,810水槽,811连通孔,F干冷空气
【具体实施方式】
[0064]以下实施例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0065]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低噪声呼吸机包括壳体100,壳体上设有进风口,壳体内设有风机盒101、截流装置108、加热加湿装置106和控制装置113,风机盒101出风口连接内部呼吸管107,在内部呼吸管107上设有截流装置108,所述截流装置108中设有流量传感器109、压力传感器110和流速传感器111,所述流量传感器109、压力传感器110和流速传感器111均与控制装置相连,截流装置108的出风口通过内部呼吸管107连接加热加湿装置106,所述加湿装置的出风口连接呼吸管104和面罩105。所述加湿装置是优选地提供的。
[0066]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呼吸机提供风机降噪装置,风机盒包括风机底盒I和风机顶盒4,所述风机8通过所述降噪装置安装在风机底盒I和风机顶盒4形成的封闭空间内,所述降噪装置包括柔性下盖3、柔性上盖5、风机盒底减震片2和风机盒顶减震片7,在风机底盒I上设有所述风机盒底减震片2,在风机顶盒4设有所述风机盒顶减震片7,在风机盒底减震片2上设有所述柔性下盖3,在风机盒顶减震片7下设有所述柔性上盖5,所述柔性下盖3和所述柔性上盖5配合形成容纳风机8的封闭空腔,在所述柔性上盖5上设有至少3个悬挂孔,每个悬挂孔中设有柔性吊柱6,所述柔性吊柱6包括吊柱体和设在吊柱体的端部的法兰,所述吊柱体上设有卡接槽,所述柔性吊柱6通过法兰悬挂在所述柔性上盖5的悬挂孔中,所述风机8上具有卡接孔,所述风机通过卡接孔与所述柔性吊柱的卡接槽固定连接。所述柔性下盖3和柔性上盖5采用EVA材料制成。所述柔性吊柱6采用橡胶、EVA材料一体注塑成型,优选地,所述柔性吊柱6包含金属加强骨,所述金属加强骨与橡胶、EVA材料一体注塑成型。优选地,所述吊柱体的卡接槽为螺纹槽,所述柔性吊柱6进一步包括柔性紧固螺母,所述柔性紧固螺母与吊柱体的卡接槽配合紧固所述风机8。
[0067]优选地,如图4所示,为了固定风机8的位置,风机有至少3个所述卡接孔,且可以根据不同需要增加,同样,与之对应的柔性吊柱也可以增加和减少。
[0068]上述降噪装置的技术构思是通过“柔性包裹”配合“柔性悬挂”来达到降噪的技术目的,在风机盒中,所述柔性上盖5和柔性下盖3形成封闭空腔包裹风机8,EVA材料减震隔音效果好,上述降噪装置使得风机8在其中即使发生了高频振动也会立即被所述降噪装置吸收,大大降低了振动的传导,从而降低了风机的振动噪声。为了进一步减少风机的振动,在风机的至少三个固定孔位上使用柔性吊柱6,所述性吊柱6穿过柔性上盖5,通过法兰固定在其顶端。风机8通过柔性吊柱6和柔性上盖5实现了悬挂固定同时能够减震,大大降低了由于震动产生的噪声。
[0069]除了对风机进行悬挂和包裹外,在风机的出气口处还将设有一截约3cm长的连接软管9,所述连接软管9连接转接弯管10,所述转接弯管10连接内部呼吸管107,避免由于风机震动导致的风机出气口与外部气道发生碰撞时产生噪声,如图2所不。
[0070]除了上述功能外,柔性上盖5和柔性下盖3为风机提供外界气体以及降温的功能。如图3所示,柔性下盖3的底部充分利用空间设计有蛇形风道槽,装配后在柔性下盖3和风机盒底减震片2之间形成了蛇形封闭气道3-1,以风机为原点,进风口设在90度方向正向的柔性下盖3的侧壁底部,所述蛇形封闭风道3-1从该进风口开始,先90度方向负向直行40-60mm再沿O度方向正向直行30_40mm再向90度方向正向直行30_40mm,再沿O度方向正向直行20-30mm到达所述柔性下盖3的侧壁且不穿透,再沿90度方向负向直行整个柔性下盖3侧壁的长度后向上穿过所述蛇形封闭风道3-1末端的A气孔道13并穿过所述柔性下盖3进入空腔的上方,再下降到风机底部的风机进气口 12,所述蛇形封闭气道3-1至少经过两个弯折,优选地,所述蛇形封闭气道3-1是圆滑曲线,所述圆滑曲线至少有两个凸部和一个凹部,路径较长且曲折的蛇形封闭气道3-1能有效地衰减进口及阻止风机叶片与空气摩擦产生的风嘯声;另一方面,外部空气F经过进气口进入柔性下盖3和风机盒底减震片2形成的蛇形封闭气道3-1,如图4所示,然后再进入空腔的上方,再下降到风机底部的风机进气口,经由风机出气口 11吹出。在外部空气F经过封闭空腔时将风机产生的热量带到风机出气口,一并排出风机盒,起到为风机降温的作用。
[0071]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独创性技术构思:“柔性包裹”配合“柔性悬挂”来达到降噪的技术目的,有效防止风机振动的传递;所述“柔性包裹”配合“柔性悬挂”,悬挂式装配结合柔性上下盖,有效防止风机振动的传递;所述柔性上盖5和柔性下盖3形成封闭空腔包裹风机8,形成了风机噪音的隔音环境,通过柔性吊柱6悬挂风机以减少自身振动,上述悬挂和柔性包裹是功能上相互支持的,因此所述柔性上盖5和柔性下盖3形成封闭空腔为在其内悬挂装配风机提供了加强的隔音环境,同时柔性上盖5又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