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辅助后交叉韧带损伤康复的支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999716阅读:541来源:国知局
一种辅助后交叉韧带损伤康复的支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辅助后交叉韧带损伤康复的支具。
【背景技术】
[0002]后交叉韧带是维持膝关节稳定的基本因素之一,是限制胫骨后移的主要结构。因此临床上后交叉韧带损伤或断裂病人专科检查时常可见胫骨后移,即后抽屉试验阳性。后交叉韧带损伤后依据损伤程度可分别采取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但无论采取何种治疗,世界各国医生都建议佩戴一定时间的膝关节支具,并在支具辅助下行功能康复锻炼。但现有的膝关节支具都是简单的采用同轴滚动装置作为支具在膝关节处的连接形式,这是完全不符合膝关节解剖曲线及力学特点的。因为正常膝关节在屈伸运动时并不只是进行一个简单滚动动作,而是滚动和滑动的结合,在屈膝初始的20°以内为滚动,以后则变为以滑动为主,并且这种运动形式的转变是渐进递增的。因此目前的膝关节支具在后交叉韧带保守治疗及重建术后康复锻炼过程中并不能限制胫骨后移,损伤的或者重建的后交叉韧带在屈伸运动中受到张力作用,无益于损伤处的修复或重建韧带的骨腱愈合,也就不能对后交叉韧带起到保护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辅助后交叉韧带损伤康复的支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胫骨后移得不到限制、后交叉韧带得不到保护的问题。
[0004]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辅助后交叉韧带损伤康复的支具,包括依次相连接的大腿固定板、椭圆形转盘、小腿固定板;大腿固定板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和第三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和第三固定板的另一端相互平行;第二固定板和第三固定板之间设置有齿轮,第二固定板和第三固定板上且在齿轮的右边均设置有轴心滑动槽;小腿固定板包括第四固定板,第一固定轴依次穿过第二固定板、椭圆形转盘、第四固定板和第三固定板将椭圆形转盘和第四固定板固定于第二固定板和第三固定板之间;齿轮和椭圆形转盘啮合连接。
[0005]本实用新型的特点还在于,
[0006]第一固定板上设置有第一固定孔,第一固定孔沿第一固定板的长向设置,第一固定孔为长条形。
[0007]第二固定板和第三固定板上均设置有第四固定孔,第二固定轴通过第四固定孔将齿轮固定于第二固定板和第三固定板之间,第二固定轴上设置有刻度调节盘。
[0008]第四固定板上设置有第二固定孔,第二固定孔沿第四固定板的长向设置,第二固定孔为长条形。
[0009]轴心滑动槽为长条形,椭圆形转盘通过轴心滑动槽和第一固定轴设置于第二固定板和第三固定板之间;第四固定板上设置有第三固定孔,第四固定板通过轴心滑动槽、第一固定轴和第三固定孔设置于第二固定板和第三固定板之间。
[0010]该支具采用铝合金。
[00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支具膝关节处采用非同轴旋转的椭圆形转盘,可以使膝关节在进行屈伸活动时随着角度的增大产生一个逐渐将胫骨向前推动的力,限制胫骨后移,避免损伤的或者重建的后交叉韧带在屈伸运动中受到张力作用,为损伤的后交叉韧带或重建韧带的骨腱愈合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也有益于患者伤后或术后早期进行患肢功能锻炼,避免关节僵直,预防患者长期卧床导致的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实用新型辅助后交叉韧带损伤康复的支具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本实用新型辅助后交叉韧带损伤康复的支具的使用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14]图3是本实用新型辅助后交叉韧带损伤康复的支具的使用时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0015]图4是本实用新型大腿固定板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5是本实用新型小腿固定板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大腿固定板,2.椭圆形转盘,3.小腿固定板,4.第一固定板,5.第二固定板,6.第三固定板,7.第一固定孔,8.齿轮,9.轴心滑动槽,10.第四固定板,11.第二固定孔,12.第三固定孔,13.第四固定孔,14.第一固定轴,15.第二固定轴,16.刻度调节盘。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0019]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辅助后交叉韧带损伤康复的支具,如图1所示,包括依次相连接的大腿固定板1、椭圆形转盘2、小腿固定板3 ;如图4所示,大腿固定板I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固定板4、第二固定板5、第三固定板6,第二固定板5和第三固定板6的另一端相互平行;第一固定板4上设置有第一固定孔7,供尼龙粘带扣穿过,第二固定板5和第三固定板6之间设置有齿轮8,第二固定板5和第三固定板6上且在齿轮8的右边均设置有轴心滑动槽9 ;如图5所示,小腿固定板3包括第四固定板10,第四固定板10上设置有第二固定孔11,供尼龙粘带扣穿过,第一固定轴14依次穿过第二固定板5、椭圆形转盘2、第四固定板10和第三固定板6将椭圆形转盘2和第四固定板10固定于第二固定板5和第三固定板6之间;齿轮8和椭圆形转盘2啮合连接。
[0020]第一固定孔7沿第一固定板4的长向设置,第一固定孔7为长条形。
[0021]第二固定板5和第三固定板6上均设置有第四固定孔13,第二固定轴15通过第四固定孔13将齿轮8固定于第二固定板5和第三固定板6之间。
[0022]第二固定孔11沿第四固定板10的长向设置,第二固定孔11为长条形。尼龙粘带扣穿过第一固定孔7和第二固定孔11将辅助后交叉韧带损伤康复的支具固定于膝关节处。
[0023]轴心滑动槽9为长条形,椭圆形转盘2通过轴心滑动槽9和第一固定轴14设置于第二固定板5和第三固定板6之间;第四固定板10上设置有第三固定孔12,第四固定板10通过轴心滑动槽9、第一固定轴14和第三固定孔12设置于第二固定板5和第三固定板6之间,第二固定轴15上且在第二固定板5外设置有刻度调节盘16,因为正常膝关节的屈曲角度是0° -135°,而且康复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屈伸角度越来越大的过程,可以根据康复计划逐步设置,调整刻度调节盘16增大活动角度。
[0024]该支具采用铝合金。
[0025]在使用时,尼龙粘带扣穿过第一固定孔7和第二固定孔11将辅助后交叉韧带损伤康复的支具固定于膝关节处,膝关节处采用非同轴旋转的椭圆形转盘2,可以使膝关节在进行屈伸活动时随着角度的增大产生一个逐渐将胫骨向前推动的力,限制胫骨后移,避免损伤的或者重建的后交叉韧带在屈伸运动中受到张力作用,为损伤的后交叉韧带或重建韧带的骨腱愈合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也有益于患者伤后或术后早期进行患肢功能锻炼,避免关节僵直,预防患者长期卧床导致的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如图5所示,在腿部膝关节伸直时,大腿固定板I和小腿固定板3在同一条直线上,屈曲过程中,因为椭圆转盘与大腿固定板中圆形齿轮的切点由椭圆的短轴逐渐向长轴移动,椭圆转盘的焦点被推动,在大腿固定板的轴心滑动槽中滑动,滑动距离为椭圆长轴与短轴之差,推动小腿固定板逐渐向前滑动,将胫骨往前推,限制胫骨后移。
[0026]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对其作出种种变化。
【主权项】
1.一种辅助后交叉韧带损伤康复的支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相连接的大腿固定板(I)、椭圆形转盘(2)、小腿固定板(3);所述大腿固定板(I)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固定板(4)、第二固定板(5)和第三固定板(6),所述第二固定板(5)和第三固定板(6)的另一端相互平行;所述第二固定板(5)和第三固定板(6)之间设置有齿轮(8),所述第二固定板(5)和第三固定板(6)上且在齿轮(8)的右边均设置有轴心滑动槽(9);所述小腿固定板(3)包括第四固定板(10),第一固定轴(14)依次穿过第二固定板(5)、椭圆形转盘(2)、第四固定板(10)和第三固定板(6)将椭圆形转盘(2)和第四固定板(10)固定于第二固定板(5)和第三固定板(6)之间;所述齿轮(8)和椭圆形转盘(2)啮合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后交叉韧带损伤康复的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板(4)上设置有第一固定孔(7),所述第一固定孔(7)沿第一固定板(4)的长向设置,所述第一固定孔(7)为长条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后交叉韧带损伤康复的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板(5)和第三固定板(6)上均设置有第四固定孔(13),第二固定轴(15)通过第四固定孔(13)将齿轮(8)固定于第二固定板(5)和第三固定板(6)之间,所述第二固定轴(15)上设置有刻度调节盘(16)。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后交叉韧带损伤康复的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固定板(10)上设置有第二固定孔(11),所述第二固定孔(11)沿第四固定板(10)的长向设置,所述第二固定孔(11)为长条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后交叉韧带损伤康复的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心滑动槽(9)为长条形,所述椭圆形转盘(2)通过轴心滑动槽(9)和第一固定轴(14)设置于第二固定板(5)和第三固定板(6)之间;所述第四固定板(10)上设置有第三固定孔(12),所述第四固定板(10)通过轴心滑动槽(9)、第一固定轴(14)和第三固定孔(12)设置于第二固定板(5)和第三固定板(6)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辅助后交叉韧带损伤康复的支具,其特征在于,该支具采用铝合金。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辅助后交叉韧带损伤康复的支具,包括依次相连接的大腿固定板、椭圆形转盘、小腿固定板;大腿固定板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第三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和第三固定板的另一端相互平行;第二固定板和第三固定板之间设置有齿轮,第二固定板和第三固定板上且在齿轮的右边均设置有轴心滑动槽;小腿固定板包括第四固定板,第一固定轴依次穿过第二固定板、椭圆形转盘、第四固定板和第三固定板将椭圆形转盘和第四固定板固定于第二固定板和第三固定板之间;齿轮和椭圆形转盘啮合连接。本装置有益于患者伤后或术后早期进行患肢功能锻炼,避免关节僵直,预防患者长期卧床导致的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IPC分类】A61F5/01
【公开号】CN204655208
【申请号】CN201520152970
【发明人】谭洪波, 蔡第心, 徐永清, 张颖, 永生, 何鹏举, 丁晶, 杨军
【申请人】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
【公开日】2015年9月23日
【申请日】2015年3月17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