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术后碎石清理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170453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一种术后碎石清理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清理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术后碎石清理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体外碎石即体外冲击波碎石,是通过体外碎石机产生冲击波,由机器聚焦后对准结石,经过多次释放能量,而击碎体内的结石,使之随尿液排出体外,经过体外碎石的患者需要卧床休息,但是静卧不利于碎石的排出,极易造成堵流引起病变,鉴于以上缺陷,设计一种术后碎石清理装置实有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术后碎石清理装置来解决现有体外碎石后病人需静卧但不利于排石的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机架,包括旋转轴、支撑板、放置板、从动带轮、第一旋转气缸、主动带轮、同步带、第二旋转气缸、旋转板、连动板,所述的旋转轴位于机架上端,所述的旋转轴与机架转动相连,所述支撑板数量为若干件,所述的支撑板由左至右依次分布于旋转轴外壁,所述的放置板位于支撑板顶部,所述的放置板与支撑板焊接相连,所述的从动带轮贯穿于旋转轴左端,所述的从动带轮与旋转轴紧配相连,所述的第一旋转气缸位于机架左侧下端,所述的第一旋转气缸与机架螺纹相连,所述的主动带轮贯穿于第一旋转气缸前端,所述的第一旋转气缸与主动带轮紧配相连,所述的同步带位于主动带轮与从动带轮之间,所述的同步带、主动带轮、从动带轮三者轮齿啮合,所述的第二旋转气缸位于放置板顶部左右两侧,所述的第二旋转气缸与放置板螺纹相连,所述的旋转板位于第二旋转气缸前端,所述的旋转板与第二旋转气缸紧配相连,所述的连动板位于旋转板顶部,所述的连动板形状为弧形,所述的连动板与旋转板焊接相连。
[0005]进一步,所述的第一旋转气缸前端还贯穿有限位板,所述的限位板与第一旋转气缸焊接相连。
[0006]进一步,所述的机架左侧还设有若干调节孔,所述的调节孔为螺纹孔。
[0007]进一步,所述的第一旋转气缸底部左右两侧还设有限位柱,所述的限位柱与调节孔螺纹相连。
[0008]进一步,所述的限位柱顶部还设有缓冲弹簧,所述的缓冲弹簧与限位柱焊接相连。
[0009]进一步,所述的放置板底部还设有振动器,所述的振动器与放置板螺纹相连。
[0010]进一步,所述的机架左侧中端还设有振动调节开关,所述的振动调节开关与机架螺纹相连。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术后碎石清理装置在使用时,首先患者平躺与放置板顶部,并使得膝部置于连动板顶部,再开启第一旋转气缸,第一旋转气缸驱动主动带轮往复旋转,主动带轮通过同步带带动从动带轮往复旋转,从动带轮连动旋转轴往复旋转,旋转轴带动放置板往复旋转,从而实现患者旋转体位变化,利于排石,可根据实际需要通过顺时针旋转限位柱,使得限位柱下降,从而扩大第一旋转气缸的旋转角度,反之,逆时针旋转限位柱则使得限位柱上升,从而缩小第一旋转气缸的旋转角度,实现对放置板旋转角度的控制,同步,第二旋转气缸带动旋转板往复旋转,旋转板带动连动板往复旋转,连动板带动患者下肢作伸缩运动,实现身体运动,该装置结构巧妙,功能强大,达到患者在平卧状态下实现体位下肢的变化与运动,提高了碎石排出的效率和速度,避免了出现堵塞情况发生,利于患者痊愈。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术后碎石清理装置的主视图
[0013]图2是放置板部分侧视图
[0014]图3是旋转气缸部分局部侧视放大剖视图
[0015]机架I 旋转轴2
[0016]支撑板3 放置板4
[0017]从动带轮 5 第一旋转气缸6
[0018]主动带轮 7 同步带8
[0019]第二旋转气缸9 旋转板10
[0020]连动板11调节孔101
[0021]限位柱102缓冲弹簧 103
[0022]振动器401振动调节开关402
[0023]限位板601
[0024]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25]在下文中,阐述了多种特定细节,以便提供对构成所描述实施例基础的概念的透彻理解。然而,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中的一些或者全部的情况下来实践。在其他情况下,没有具体描述众所周知的处理步骤。
[0026]如图1、图2所示,包括机架I,包括旋转轴2、支撑板3、放置板4、从动带轮5、第一旋转气缸6、主动带轮7、同步带8、第二旋转气缸9、旋转板10、连动板11,所述的旋转轴2位于机架I上端,所述的旋转轴2与机架I转动相连,所述支撑板3数量为若干件,所述的支撑板3由左至右依次分布于旋转轴2外壁,所述的放置板4位于支撑板3顶部,所述的放置板4与支撑板3焊接相连,所述的从动带轮5贯穿于旋转轴2左端,所述的从动带轮5与旋转轴2紧配相连,所述的第一旋转气缸6位于机架I左侧下端,所述的第一旋转气缸6与机架I螺纹相连,所述的主动带轮7贯穿于第一旋转气缸6前端,所述的第一旋转气缸6与主动带轮7紧配相连,所述的同步带8位于主动带轮7与从动带轮5之间,所述的同步带8、主动带轮7、从动带轮5三者轮齿啮合,所述的第二旋转气缸9位于放置板4顶部左右两侧,所述的第二旋转气缸9与放置板4螺纹相连,所述的旋转板10位于第二旋转气缸9前端,所述的旋转板10与第二旋转气缸9紧配相连,所述的连动板11位于旋转板10顶部,所述的连动板11形状为弧形,所述的连动板11与旋转板10焊接相连,所述的第一旋转气缸6前端还贯穿有限位板601,所述的限位板601与第一旋转气缸6焊接相连,所述的机架I左侧还设有若干调节孔101,所述的调节孔101为螺纹孔,所述的第一旋转气缸6底部左右两侧还设有限位柱602,所述的限位柱102与调节孔101螺纹相连,所述的限位柱102顶部还设有缓冲弹簧103,所述的缓冲弹簧103与限位柱102焊接相连,所述的放置板4底部还设有振动器401,所述的振动器401与放置板4螺纹相连,所述的机架I左侧中端还设有振动调节开关402,所述的振动调节开关402与机架I螺纹相连。该术后碎石清理装置在使用时,首先患者平躺与放置板4顶部,并使得膝部置于连动板11顶部,再开启第一旋转气缸6,第一旋转气缸6驱动主动带轮7往复旋转,主动带轮7通过同步带8带动从动带轮5往复旋转,从动带轮5连动旋转轴2往复旋转,旋转轴2带动放置板4往复旋转,从而实现患者旋转体位变化,利于排石,可根据实际需要通过顺时针旋转限位柱102,使得限位柱102下降,从而扩大第一旋转气缸6的旋转角度,反之,逆时针旋转限位柱102则使得限位柱102上升,从而缩小第一旋转气缸6的旋转角度,实现对放置板4旋转角度的控制,同步,第二旋转气缸9带动旋转板10往复旋转,旋转板10带动连动板11往复旋转,连动板11带动患者下肢作伸缩运动,实现身体运动,该装置结构巧妙,功能强大,达到患者在平卧状态下实现体位下肢的变化与运动,提高了碎石排出的效率和速度,避免了出现堵塞情况发生,利于患者痊愈,同时,可以根据需要,通过振动调节开关402调节振动器401的振动频率,使得患者在运动过程中产生振动,加速碎石排出,提高治疗效率,限位柱102在对第一旋转气缸6限位时,不直接接触第一旋转气缸6,而是由缓冲弹簧103与限位板601接触,实现软限位,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0027]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做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术后碎石清理装置,包括机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旋转轴、支撑板、放置板、从动带轮、第一旋转气缸、主动带轮、同步带、第二旋转气缸、旋转板、连动板,所述的旋转轴位于机架上端,所述的旋转轴与机架转动相连,所述支撑板数量为若干件,所述的支撑板由左至右依次分布于旋转轴外壁,所述的放置板位于支撑板顶部,所述的放置板与支撑板焊接相连,所述的从动带轮贯穿于旋转轴左端,所述的从动带轮与旋转轴紧配相连,所述的第一旋转气缸位于机架左侧下端,所述的第一旋转气缸与机架螺纹相连,所述的主动带轮贯穿于第一旋转气缸前端,所述的第一旋转气缸与主动带轮紧配相连,所述的同步带位于主动带轮与从动带轮之间,所述的同步带、主动带轮、从动带轮三者轮齿啮合,所述的第二旋转气缸位于放置板顶部左右两侧,所述的第二旋转气缸与放置板螺纹相连,所述的旋转板位于第二旋转气缸前端,所述的旋转板与第二旋转气缸紧配相连,所述的连动板位于旋转板顶部,所述的连动板形状为弧形,所述的连动板与旋转板焊接相连。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术后碎石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旋转气缸前端还贯穿有限位板,所述的限位板与第一旋转气缸焊接相连。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术后碎石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架左侧还设有若干调节孔,所述的调节孔为螺纹孔。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术后碎石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旋转气缸底部左右两侧还设有限位柱,所述的限位柱与调节孔螺纹相连。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术后碎石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位柱顶部还设有缓冲弹簧,所述的缓冲弹簧与限位柱焊接相连。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术后碎石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放置板底部还设有振动器,所述的振动器与放置板螺纹相连。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术后碎石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架左侧中端还设有振动调节开关,所述的振动调节开关与机架螺纹相连。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术后碎石清理装置,包括机架,包括旋转轴、支撑板、放置板、从动带轮、第一旋转气缸、主动带轮、同步带、第二旋转气缸、旋转板、连动板,该装置结构巧妙,功能强大,达到患者在平卧状态下实现体位下肢的变化与运动,提高了碎石排出的效率和速度,避免了出现堵塞情况发生,利于患者痊愈。
【IPC分类】A61B17/225
【公开号】CN204839654
【申请号】CN201520553134
【发明人】白晓静, 蒋玉梅, 张静, 李晨陆
【申请人】白晓静
【公开日】2015年12月9日
【申请日】2015年7月29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