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热棒保护盒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981540阅读:来源:国知局
述实施例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热棒保护盒,通过在保护盒外壳内设置限位芯体并在限位芯体中设置适应加热棒及输液管形状的各种放置槽,从而将加热棒及其夹持的输液管以及加热棒电线一起用加热棒保护盒保护起来,从而避免因为加热棒散热而烫伤人以及放置输液管从加热棒中滑落。
[002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半加热棒放置槽包括第一半加热棒主体放置槽14和第一半加热棒夹放置槽17,所述第一半加热棒电线放置槽16与第一半加热棒夹放置槽连通17,所述第一半输液管第一放置槽13和第一半输液管第二放置槽15分别与第一半加热棒主体放置槽14的两端连通;
[0030]所述第二半加热棒放置槽包括第二半加热棒主体放置槽24和第二半加热棒夹放置槽27,所述第二半加热棒电线放置槽26与第二半加热棒夹放置槽27连通,所述第二半输液管第一放置槽23和第二半输液管第二放置槽25分别与第二半加热棒主体放置槽24的两端连通;通过几个放置槽的特定相对位置设计,使得加热棒在加热棒保护盒中的限定更加稳固。
[0031]可选的,所述第一半加热棒夹放置槽连通17和第二半加热棒夹放置槽27分别具有第一加热棒夹滑动斜面171和第二加热棒夹滑动斜面271,用于辅助加热棒夹卡在其中。
[0032]较佳的,所述第一半保护盒外壳11的远离第二半保护盒外壳21的边缘处设置有卡柱18 (其通过支撑件181固定在第一半保护盒外壳11上),与之对应的,所述第二半保护盒外壳21的远离第一半保护盒外壳11的边缘处设置有卡扣28 (其中心具有卡孔281,其形状与卡柱18适配),当第一半保护盒外壳11和第二半保护盒外壳21合为保护盒外壳时,所述卡柱18能够卡接在卡扣28中,从而将保护盒外壳固定为一整体,保证加热棒保护盒的稳定性。
[0033]进一步的,参照图la(其为图1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热棒保护盒实施例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2(其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热棒保护盒实施例在打开状态下去掉转动机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a(其为图1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热棒保护盒实施例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0034]所述转动机构包括第一连接片30、第二连接片40、转轴(未示出);所述第一半保护盒外壳11靠近对称轴的一侧边缘的上表面(保护盒外壳打开时的上表面,图1和图2中的状态)上分别设置第一连接片槽19、第一半转轴槽191,所述第二半保护盒外壳21靠近对称轴的一侧边缘的上表面(保护盒外壳打开时的上表面,图1和图2中的状态)上分别设置第二连接片槽29、第二半转轴槽291 ;
[0035]所述第一半转轴槽191和第二半转轴槽291低于第一连接片槽19和第二连接片槽29的底面,其内设置所述转轴,所述第一连接片30和第二连接片40分别设置在第一连接片槽19和第二连接片槽29中,所述第一连接片槽19和第二连接片槽29底部分别开有第一固定孔192和第二固定孔292,与之对应的,所述第一连接片30和第二连接片40上分别开有第一固定通孔31和第二固定通孔41,通过螺钉或铆钉穿过第一固定通孔31和第一固定孔192将第一连接片30固定在第一连接片槽19上,且第一连接片30的一侧边缘与转轴连接,通过螺钉或铆钉穿过第二固定通孔41和第二固定孔292将第二连接片40固定在第二连接片槽29上,且第二连接片40的一侧边缘与转轴连接,同时,第一连接片30和第二连接片40的上表面与第一半保护盒外壳11和第二半保护盒外壳21的上表面齐平;
[0036]通过上述的转动机构设计,使得第一半保护盒外壳11和第二半保护盒外壳21能够紧密地合为保护盒外壳整体,同时又能很容易地打开,使用十分方便,造型更加美观。
[0037]优选的,所述限位芯体采用耐高温且具有低导热系数的阻燃材料制成。例如PTFE (聚四氟乙烯)、PFA(四氟乙烯一全氟烷氧基乙烯基醚共聚物(又:过氟烷基化物,可溶性聚四氟乙烯))、FEP(氟化乙烯丙烯共聚物(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PCTFE(PCTFE是三氟氯乙烯自由基引发聚合的带有主要是重复一 CF (cl) 一CF2—单元线性主链的产物)等等。
[0038]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以上任何实施例的讨论仅为示例性的,并非旨在暗示本公开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被限于这些例子;在本实用新型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因此,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省略、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加热棒保护盒,其特征在于,包括保护盒外壳和内置于保护盒外壳内并将其填充的限位芯体; 所述保护盒外壳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半保护盒外壳和第二半保护盒外壳,第一半保护盒外壳和第二半保护盒外壳靠近对称轴的一侧边缘互相接触,且在二者接触边缘处设置有转动机构,所述第一半保护盒外壳和第二半保护盒外壳能分别绕转动机构相向转动并合为保护盒外壳; 所述限位芯体包括分别设置在第一半保护盒外壳和第二半保护盒外壳中的第一半限位芯体和第二半限位芯体,且第一半限位芯体与第二半限位芯体也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半限位芯体中设置有第一半加热棒放置槽、第一半加热棒电线放置槽、第一半输液管第一放置槽、第一半输液管第二放置槽,与之相对称的,所述第二半限位芯体中设置有第二半加热棒放置槽、第二半加热棒电线放置槽、第二半输液管第一放置槽、第二半输液管第二放置槽,当第一半保护盒外壳和第二半保护盒外壳合为保护盒外壳时,分别合为加热棒放置槽、加热棒电线放置槽、输液管第一放置槽、输液管第二放置槽; 所述第一半保护盒外壳上对应于第一半输液管第一放置槽、第一半输液管第二放置槽、第一半加热棒电线放置槽的位置分别设置有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第三凹槽;所述第二半保护盒外壳上对应于第二半输液管第一放置槽、第二半输液管第二放置槽、第二半加热棒电线放置槽的位置分别设置有第四凹槽、第五凹槽、第六凹槽;当第一半保护盒外壳和第二半保护盒外壳合为保护盒外壳时,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第三凹槽对应于第四凹槽、第五凹槽、第六凹槽分别合为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分别将输液管第一放置槽、输液管第二放置槽、加热棒电线放置槽与保护盒外壳的外部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棒保护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加热棒放置槽包括第一半加热棒主体放置槽和第一半加热棒夹放置槽,所述第一半加热棒电线放置槽与第一半加热棒夹放置槽连通,所述第一半输液管第一放置槽和第一半输液管第二放置槽分别与第一半加热棒主体放置槽的两端连通; 所述第二半加热棒放置槽包括第二半加热棒主体放置槽和第二半加热棒夹放置槽,所述第二半加热棒电线放置槽与第二半加热棒夹放置槽连通,所述第二半输液管第一放置槽和第二半输液管第二放置槽分别与第二半加热棒主体放置槽的两端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棒保护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保护盒外壳的远离第二半保护盒外壳的边缘处设置有卡柱,与之对应的,所述第二半保护盒外壳的远离第一半保护盒外壳的边缘处设置有卡扣,当第一半保护盒外壳和第二半保护盒外壳合为保护盒外壳时,所述卡柱能够卡接在卡扣中。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棒保护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机构包括第一连接片、第二连接片、转轴;所述第一半保护盒外壳靠近对称轴的一侧边缘的上表面上分别设置第一连接片槽、第一半转轴槽,所述第二半保护盒外壳靠近对称轴的一侧边缘的上表面上分别设置第二连接片槽、第二半转轴槽; 所述第一半转轴槽和第二半转轴槽低于第一连接片槽和第二连接片槽的底面,其内设置所述转轴,所述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分别设置在第一连接片槽和第二连接片槽中,所述第一连接片槽和第二连接片槽底部分别开有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与之对应的,所述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上分别开有第一固定通孔和第二固定通孔,通过螺钉或铆钉穿过第一固定通孔和第一固定孔将第一连接片固定在第一连接片槽上,且第一连接片的一侧边缘与转轴连接,通过螺钉或铆钉穿过第二固定通孔和第二固定孔将第二连接片固定在第二连接片槽上,且第二连接片的一侧边缘与转轴连接,同时,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的上表面与第一半保护盒外壳和第二半保护盒外壳的上表面齐平。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加热棒保护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芯体采用耐高温且具有低导热系数的阻燃材料制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加热棒保护盒,包括保护盒外壳和内置于保护盒外壳内并将其填充的限位芯体;所述保护盒外壳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半保护盒外壳和第二半保护盒外壳;所述限位芯体包括分别设置在第一半保护盒外壳和第二半保护盒外壳中的第一半限位芯体和第二半限位芯体,当第一半保护盒外壳和第二半保护盒外壳合为保护盒外壳时,其中分别形成加热棒放置槽、加热棒电线放置槽、输液管第一放置槽、输液管第二放置槽。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加热棒保护盒,能够将加热棒包裹、限定,使其不会烫伤人。
【IPC分类】A61M5/44
【公开号】CN204890833
【申请号】CN201520629102
【发明人】苏学荣, 杜莉, 李宝云, 方兰姣, 郝丽莉, 钮小倩
【申请人】苏学荣
【公开日】2015年12月23日
【申请日】2015年8月19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