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交叉韧带和前外侧韧带一体重建的固定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061872阅读:373来源:国知局
前交叉韧带和前外侧韧带一体重建的固定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韧带重建的医疗器械设计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前交叉韧带和前外侧韧带一体重建的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0002]膝关节是人体最大最复杂的关节之一,在实际运动中不只是简单的伸屈运动,还有胫骨的旋转,以及股骨踝在胫骨上的滚动和滑动等一系列复杂的三维运动。而这一系列复杂的运动都是依靠膝关节周围的肌腱和韧带来保持关节在运动中的平衡和稳定状态的。前交叉韧带(Anter1r cruciate ligament,简称ACL)有限制腔骨前移及调节部分旋转功會泛。
[0003]但是,多年来令众多医生和患者困扰的是,前交叉韧带撕裂经过修复重建手术后,很多患者的运动能力仍然无法恢复到最初的水平。在这些病例中,患者一般会受到旋转松弛(rotat1nal laxity)的困扰。即便是利用双束固定的方式,仍不能减少持续旋转松弛的效果。同时,最新的医疗进展发现前交叉韧带撕裂常常伴随着前外侧韧带(Anterolateralligament,简称ALL)的撕裂,而前外侧韧带在膝关节运动中有着重要的生物力学功能。前外侧韧带的长度大概是2英寸(5.08厘米),位于膝关节的前外侧(Anterolateral)方向,连接股骨和胫骨的前外侧。
[0004]而现有的手术技术采取前交叉韧带和前外侧韧带可开独立固定的方法,均存在以下缺陷:
[0005]1、前交叉韧带和前外侧韧带分开固定,需要四个骨道,ALL股骨骨道和ACL股骨骨道之间因为距离较近,可能存在相互干扰。ALL胫骨骨道与关节面近乎平行,因为ALL胫骨止点距离关节面仅1cm,骨道与关节面距离过近,操作过程中有伤及关节面的可能,术后也可能导致关节软骨下骨质量不佳,易引发软骨退变,膝关节再次受伤时易导致骨折等情况。
[0006]2、ACL和ALL同时重建时(ALL很少单独损伤,多数情况下与ACL同时损伤)需要两条移植物,但其实每条移植物都没有得到充分利用,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由于国外多数医生在重建ALL时选用异体肌腱,大大增加了手术费用。
[0007]3、操作时间较长,因为要编织两条移植物,同时需准备开设四个骨道,手术操作较为复杂,手术时间延长,同时较多的固定物和移植物增加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
[0008]鉴于80%以上的前交叉韧带损伤和前外侧韧带撕裂是同时发生的,因此,能否设计能够具有简化手术方法,并且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和降低手术成本的一种前交叉韧带和前外侧韧带一体式重建的固定装置及该装置的使用方法,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9]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前交叉韧带和前外侧韧带一体重建的固定装置,能够解决前交叉韧带和前外侧韧带同时撕裂的问题,提高重建韧带的牢固性和恢复关节的稳定性,避免产生常规前交叉韧带手术后的各种并发症,并且降低医疗成本。
[001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0011]—柔性的长条状本体,以及与所述长条状本体连接的柔性环状本体;
[0012]所述环状本体用于与所述前交叉韧带连接,所述长条状本体用作为前外侧韧带。
[0013]本技术方案将柔性的环状本体与前交叉韧带连接,而柔性的长条状本体可直接作为前外侧韧带,且环状本体与长条状本体连接成一体,可以实现前交叉韧带和前外侧韧带一体重建固定。不仅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成本较低。
[0014]在上述技术上进行的改进,所述长条状本体由聚乙烯纱线或者涤纶中的一种编织而成的带状,其表面形成有多个网孔。
[0015]韧带的功能为加强关节,维护关节在运动中的稳定,并限制其超越生理范围的活动。当遭受暴力,产生非生理性活动,韧带被牵拉而超过其耐受力时,即会发生损伤。因此,重建的韧带需保持原来的平衡性和稳定性,同时还需保持一定的弹性,所以利用纱线或涤纶编织构成的带状长条状本体,以及通过长条状本体与环状本体连接固定后与骨道固定,使其达到前外侧韧带的功能。
[0016]在上述技术上作另一种方式的改进,所述环状本体由多根纱线并绕构成。
[0017]将多根纱线并绕构成的环状本体,可以提高环状本体的强度。同时,采用纱线并绕构成的环状本体,具有一定的柔性在保证固定前交叉韧带的基础上可以发生形变,方便从骨道中引入。
[0018]在上述进行上优选地,环状本体直径为6mm。
[0019]优选地,所述长条状本体横截面宽度为4mm,长度为7cm,厚度为0.5mm。
[0020]优选地,长条状本体的表面网目数设置在100目?120目之间。
[0021]通过上述的结构可以不难理解的是设置的环状本体和长条状本体在使用中需尽量符合原有的韧带结构,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且避免多余部分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和降低发生病变的几率。所以进一步的对长条状本体的截面、长度以及厚度做限定。而表面网目数的不同,目的是编织过程中通过改变网目数和编织直径的大小,使其符合原有韧带的结构,提高舒适度。
[0022]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固定装置的使用方法,所述固定装置为上述的前交叉韧带和前外侧韧带一体重建的固定装置,使用过程中包括如下步骤:
[0023]a)、将所述环状本体与前交叉韧带连接;
[0024]b)、将所述长条状本体从胫骨下止点骨道中引入,经过股骨上止点股道;
[0025]c)、将所述长条状本体与前外侧韧带下止点骨道固定。
[002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固定装置的使用方法,仅需一条移植物,以及在股骨上开设一个骨道,同时在胫骨上开设一个至两个骨道,解决前交叉韧带和前外侧韧带同时撕裂问题。可以简化手术操作程序,缩短手术时间,以最少的成本获得牢固稳定的恢复膝关节稳定性,避免产生常规前交叉韧带手术后的各种并发症。
[0027]优选地,所述长条状本体引入之前预先在胫骨上钻设胫骨下止点骨道和前外侧韧带下止点骨道,以及在股骨上钻设股骨上止点股道和前外侧韧带上止点骨道,股骨上止点股道与前外侧韧带上止点骨道为同一条骨道。
[0028]预先开设的骨道目的是方便长条状本体从中引入并固定,而在胫骨上开设的前外侧韧带下止点骨道和在股骨上开设的股骨上止点股道为同一条骨道,可以减少骨道的开设数量,简化操作程序,同时避免降低患者舒适度。
[0029]优选地,所述环状本体与所述前交叉韧带缝合。
[0030]由于韧带具有一定的弹性,依此,可以在韧带发生弹性时,柔性的长条状本体可发生弹性变形,避免影响韧带的弹性效果。
[0031]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前交叉韧带和前外侧韧带一体重建的固定装置,可以带来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
[0032]1、本实用新型的固定装置能够实现前交叉韧带和前外侧韧带的一体重建,尤其适用于前交叉韧带和前外侧韧带同时撕裂的情况下。
[0033]2、本实用新型的固定装置通过柔性的长条状本体形成前外侧韧带和柔性的环形状本体的连接,适宜韧带的结构,实现控制膝关节在屈曲30度?90度时的内旋稳定性,避免膝关节的“轴移试验”阳性。同时协同增强前交叉韧带的固定效果,进一步恢复膝关节的原正常功能。
[0034]3、本实用新型的固定装置由柔性的纱线或涤纶编织而成的带状,并且表面上形成有多个网孔,不会影响韧带发生弹性变形,且形成的网孔透气性较佳。
[0035]4、本实用新型的固定装置整体结构设置的与韧带本身结构比较接近,不影响患者的舒适度,且不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降低发生并发症的几率。
[0036]5、本实用新型的固定装置使用过程中,具有良好、适宜的弹性能力,能够与韧带紧密贴合,形成韧带外部的保护层,防止运动过程中韧带再次撕裂。
[0037]6、本实用新型能够减少手术中开设骨道的数量,减少手术时间,避免给患者带来不适。同时减少操作过程中有伤及关节面的可能,降低术后可能导致关节软骨下骨质量不佳,易引发软骨退变,膝关节再次受伤时易导致骨折等情况发生。
[0038]7、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引入方便,适用范围广。
[0039]8、本实用新型利用率高,降低手术成本,减少发症发生的几率,并且使运动能力能够恢复到最初的水平。
【附图说明】
[0040]下面将以明确易懂的方式,结合【附图说明】优选实施方式,对一种前交叉韧带和前外侧韧带一体式重建的固定装置的上述特性、技术特征、优点及其实现方式予以进一步说明。
[0041]图1是具体实施例前交叉韧带和前外侧韧带一体重建的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42]图2是具体实施例中长条状本体展开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43]图3是具体实施例中前交叉韧带和前外侧韧带一体重建的固定装置的应用示意图;
[0044]附图标号说明:
[0045]长条状本体1 ;网孔11 ;侧片12
[0046]环状本体2 ;
[0047]胫骨3 ;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