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噎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097329阅读:409来源:国知局
防噎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防噎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食用一些特殊的食物,例如果冻、花生米等颗粒状食物时有可能被噎住,幼儿也有误食异物而被噎住的情况,如果噎住的情况较为严重,利用人体喉咙本身的力量无法疏通,就很容易阻塞气管,造成呼吸困难,严重影响患者健康,而且有可能造成休克甚至死亡,在现有技术中,严重的咽喉异物堵塞需要到医院去,利用特殊的器械甚至以手术的方式取出异物,这种方式不仅耗时耗力,而且在危机时刻由于无法立即赶到医院,很可能由于休克导致脑部缺氧,留下后遗症,甚至危及生命。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防噎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患者被噎住后,取出困难,耗时耗力而且可能造成后遗症的问题。
[0004]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防噎装置,包括可提供真空负压的套筒和由软性材料制成的咬嘴,所述咬嘴为中空结构,其一端开设有用于插入口腔的吸入口,另一端开设有套筒接口,所述套筒的一端插入所述套筒接口与所述咬嘴连通。
[0005]进一步地,所述套筒包括外筒和活动插设于所述外筒内的内筒,所述外筒一端开设有用于插入所述套筒接口的插入端。
[0006]进一步地,所述插入端上活动设有可封闭所述插入端的封闭挡板,所述封闭挡板下端通过铰链铰接于所述外筒内壁。
[0007]进一步地,所述封闭挡板上设有复位拉环。
[0008]进一步地,所述外筒侧壁上活动设有用于卡住所述封闭挡板上端内侧的第一弹性卡栓。
[0009]进一步地,所述插入端还设有用于封闭所述封闭挡板边沿的密封圈。
[0010]进一步地,所述内筒上端排列设有多个限位槽,所述外筒侧壁上活动设有用于卡住所述限位槽的第二弹性卡栓。
[0011 ] 进一步地,沿所述吸入口至所述套筒接口的方向,所述咬嘴内径减小。
[0012]进一步地,所述内筒一端设有外拉手柄。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中的防噎装置,其咬嘴可插入患者口腔,通过操作套筒将咬嘴内部空气抽干,提供负压环境将卡在喉咙里的异物吸出,解除患者的噎住状态,其操作简单,任何人可随时在任何地方进行操作,无需送至医院,患者噎住的时间短,不会留下后遗症。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16]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对本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0017]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防噎装置,包括套筒和咬嘴2。其中咬嘴2为中空结构,其一端开设有用于插入口腔的吸入口 1,另一端开设有套筒接口 3。套筒的一端插入套筒接口 3与咬嘴2连通。
[0018]在使用时,先将套筒和咬嘴2插接连通,然后将咬嘴2的吸入口 1插入患者的口腔,操作套筒提供真空负压,在患者的口腔和咽喉处形成负压环境,将异物吸出。
[0019]由于咬嘴2和套筒是分开的两个部件,可以采用不同的材质生产,本实施例中的咬嘴2由软性材料制成,可以收缩并且回弹,适应口腔的形状,不会咯疼患者。套筒还可以配套多个的咬嘴2,各个咬嘴2具有不同的吸入口 1尺寸,以满足幼儿、成年男子、成年女子、老人等不同人群的不同口腔尺寸。
[0020]所以,采用本实施中的防噎装置可快速吸出患者咽喉处的异物,解除噎住的状态,不仅操作简单,而且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操作,无需送到医院进行治疗,患者噎住的时间短,也不会产生后遗症。整个过程只需几秒完成,简单方便,患者自己或借助其他人帮助都可以轻易操作。整个装置体积小巧、制造成本低,可重复使用,可轻易随身携带,可随时解决食品噎住喉咙的突发情况,大大减少食品噎住气管带来的危害,挽救生命。
[0021]套筒的结构可以有多种,例如在套筒内设置负压栗,开启后产生真空负压等,本实施例中的套筒采用活塞结构,其包括外筒13和内筒14,内筒14活动插设在外筒13内的内部,外筒13 —端设有用于插入套筒接口 3的插入端4。使用时向外拉动内筒14,即可在内筒14和外筒13之间形成负压环境,通过插入端4对咬嘴2进行抽气。
[0022]在插入端4上活动设有封闭挡板7,封闭挡板7的下端通过铰链8铰接在外筒13内壁。平时封闭挡板7处于立起封闭状态,第一弹性卡栓9将其卡住限制位移。为了保证封闭挡板7的对插入端4的密封效果,在插入端4设有密封圈5。密封圈5环绕设置在封闭插入端4的内壁,将封闭挡板7与插入端4之间的间隙密封。往外抽拔内筒14时,内筒和外筒之间形成真空负压,可将封闭挡板7牢牢紧贴密封圈5,起到密封作用。真空负压越大密封效果越好。
[0023]为了便于将封闭挡板7回复立起的状态,在封闭挡板7上设有复位拉环,用户可拉动复位拉环6,将其从放倒的状态拉起。
[0024]在外筒13侧壁上活动设有用于卡住封闭挡板7上端内侧的第一弹性卡栓9。第一弹性卡栓9可在两个位置之间切换,在图示位置时,将封闭挡板7卡住使其无法向后放倒,从图示位置逆时针转动,即可释放封闭挡板7。在使用时,先将套筒连接至咬嘴2,此时拉动内筒14,形成外套筒和内套筒之间的真空负压,第一弹性卡栓9会自动锁止内筒14的往回位移,然后将套筒和咬嘴2插接连通,再将咬嘴2的吸入口 1插入患者的口腔并咬紧,释放第一限位弹性卡栓9,可以瞬间在患者的口腔和咽喉处形成真空负压环境,快速将异物吸出。
[0025]第一弹性卡栓9还连接有附属释放开关91,按动附属释放开关91可以拨动第一弹性卡栓9,附属释放开关91的位置设置在远离插入端4的部分,可以根据用户操作习惯,设置在合适的部分,更为方便操作的效果。
[0026]在内筒14上端排列设有多个限位槽10,外筒13侧壁上活动设有第二弹性卡栓11,第二弹性卡栓11可卡入限位槽10从而限制内筒14的位置,使内筒14拉动后被卡住停留在原位,卡住不同的限位槽10限制不同的内筒14位置,提供不同的吸力大小,对幼儿使用时,可以选择卡住靠近咬嘴2的方向的限位槽10,提供较小的吸力以避免损伤幼儿口腔,对成年人使用时可以远离咬嘴2方向的限位槽10,以提供较大的吸力。当无需使用时,扳动第二弹性卡栓11,其转动后释放限位槽10,内筒14即可回复原位。
[0027]咬嘴2的形状为沿吸入口 1至所说套筒接口 3的方向,咬嘴2内径减小,可缩小其内部空间,使套筒能快速将其内部的空气抽干,提供负压环境。
[0028]为了便于拉动内筒14,在内筒14的一端设有外拉手柄12。外拉手柄12的外径大于外筒13,当内筒14回复原位时,外拉手柄12还可卡在外筒13的外部,便于下次使用。
[002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防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可提供真空负压的套筒和由软性材料制成的咬嘴,所述咬嘴为中空结构,其一端开设有用于插入口腔的吸入口,另一端开设有套筒接口,所述套筒的一端插入所述套筒接口与所述咬嘴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包括外筒和活动插设于所述外筒内的内筒,所述外筒一端开设有用于插入所述套筒接口的插入端。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端上活动设有可封闭所述插入端的封闭挡板,所述封闭挡板下端通过铰链铰接于所述外筒内壁。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挡板上设有复位拉环。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侧壁上活动设有用于卡住所述封闭挡板上端内侧的第一弹性卡栓。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端还设有用于封闭所述封闭挡板边沿的密封圈。7.如权利要求2至5任一项所述的防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上端排列设有多个限位槽,所述外筒侧壁上活动设有用于卡住所述限位槽的第二弹性卡栓。8.如权利要求2至5任一项所述的防噎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吸入口至所述套筒接口的方向,所述咬嘴内径减小。9.如权利要求2至5任一项所述的防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一端设有外拉手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的技术领域,公开防噎装置,包括可提供真空负压的套筒和由软性材料制成的咬嘴,所述咬嘴为中空结构,其一端开设有用于插入口腔的吸入口,另一端开设有套筒接口,所述套筒的一端插入所述套筒接口与所述咬嘴连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中的防噎装置,其咬嘴可插入患者口腔,通过往外抽拔操作将套筒内部形成真空负压后,通过释放限位卡栓装置,瞬间在口腔形成真空负压环境,将卡在喉咙里的异物吸出,解除患者的噎住状态,其操作简单,任何人可随时在任何地方进行操作,无需送至医院,患者噎住的时间短,不会留下后遗症。
【IPC分类】A61M1/00, A61B17/50
【公开号】CN205007007
【申请号】CN201520739328
【发明人】朱洪华, 朱天伟
【申请人】朱洪华
【公开日】2016年2月3日
【申请日】2015年9月22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