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静脉留置针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10163403阅读:来源:国知局
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57]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58]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59]参照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安全静脉留置针,包括针座
10、内置弹性囊20、施压按件30、退针保护件40及穿刺针50。
[0060]具体而言,针座10的前端设有导管11,所述针座10的后端具有一穿刺针接口及一输液接口。穿刺针接口用于连接穿刺针50的,而输液接口用于通过外部的输液管连接至输液器,通过向导管11内输液,再通过导管11将药液输至人体静脉。
[0061]内置弹性囊20设置于所述针座10内,且与所述导管11及输液接口连通。也就是说,该内置弹性囊20具有一定的弹性,可以施加一定压力而压缩而缩小体积。此外,该内置弹性囊20是与导管11和输液接口连通,换言之,该内置弹性囊20是连通输液接口和导管11的,输液接口输入的药液,可以通过内置弹性囊20进入至导管11,再从导管11进入至人体静脉。
[0062]施压按件30设置于所述针座10上,用以压迫所述内置弹性囊20变形向所述导管11内施加正压力。也就是说,施压按件30是用于挤压内置弹性囊20的,迫使内置弹性囊20体积缩小而增大内部及导管11内部正压力,当导管11及内置弹性囊20的压力增大后的,人体血管内的血液就不会倒流至导管11内,进而避免血液回流至导管11,并在导管11内凝结形成栓塞等问题。
[0063]退针保护件40包括护套401及弹性夹402,所述护套401以可插拔方式连接于所述穿刺针接口,所述弹性夹402设置于所述护套401内部,且被构造成可以提供径向的夹持作用力。
[0064]也就是说,护套401可以沿轴向插入至穿刺针接口,也可以从穿刺针接口上拔出,而弹性夹402则是通过提供径向的夹持作用力来夹紧穿刺针50。
[0065]穿刺针50的前端自所述退针保护件40穿入并由所述导管11穿出,且所述穿刺针50的前端设有与所述弹性件配合的增摩结构501,所述增摩结构501被构造成适于在所述穿刺针50从所述针座10抽出时与所述弹性夹402卡合,以使所述退针保护件40随所述穿刺针50 —同拔出并套设在所述穿刺针50前端的外部。
[0066]换言之,穿刺针50穿设在针座10上,在使用时,通过穿刺针50的穿刺作用可以将穿刺针50和导管11 一同穿刺至人体静脉中,再拔出穿刺针50后利用输入接口向导管11内输液。由于穿刺针50前端设有可以与弹性夹402配合的增摩结构501,所以,在拔出穿刺针50时,穿刺针50前端的增摩结构501后退至与弹性夹402位置时,即可与弹性夹402卡合,此时,穿刺针50继续后退时,则由于增摩结构501与弹性夹402之间卡合,所以,退针保护件40随穿刺针50 —同向后退,最终穿刺针50从针座10拔出,而退针保护件40随之从穿刺针接口拔出,并且套设在穿刺针50前端的外部。藉此,可以避免穿刺针50上的血液与医生或其他人接触造成的感染或者被穿刺针50刺伤等问题。
[006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针座10包括主干部101及形成于所述主干部101的侧枝部102,所述主干部101内形成有第一腔体,所述导管11设置于所述主干部101的前端,所述穿刺针接口设置于所述主干部101的后端;所述侧枝部102内形成有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的第二腔体,所述输液接口设置于所述侧枝部102的自由端。
[0068]内置弹性囊20包括置于所述第一腔体内的主囊体201及置于所述第二腔体内且与所述主囊体201相连通的副囊体202 ;所述主囊体201的前端具有一与所述导管11连通的出液口 205,所述出液口 205内设有一沿出液方向导通的单向阀,所述副囊体202的自由端连接一适于与输液管连接的输液接头2021。
[0069]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中,针座10由主干部101与侧枝部102组成“Y”型结构,主干部101是用于安装穿刺针50的。而侧枝部102是用于连接输液管,接入输液管的药液的。对应的,内置弹性囊20作为连接输液接口和导管11的中间通道,则内置弹性囊20设计成主囊体201及和副囊体202结构形成,以便于与针座10相适配,通过方便于与外部的输液管连接。
[007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护套401包括第一圆筒部4011和第二圆筒部4012,所述第一圆筒部4011与第二圆筒部4012同轴连接形成台阶状结构,且于所述第一圆筒部4011与第二圆筒部4012内部连接处形成一台阶面。也就是,护套401设计成台阶状结构,且内部形成有一台阶面。
[0071]弹性夹402包括中空圆锥形本体,所述中空圆锥形本体的一端形成有多片弹性夹持片4021,所述弹性夹持片4021上沿径向向内凸出形成有抵触部,多个所述抵触部围合形成一膨胀孔;所述中空圆锥形本体的另一端形成有沿径向向外凸出的边缘部,所述边缘部卡设于所述台阶面。
[0072]也就是说,通过边缘部卡社于台阶面上可将弹性夹402固定在护套401内部。而弹性夹持片4021上沿径向向内凸出的抵触部能够沿径向产生弹性位置,进而提供径向上的夹持作用力,以便于夹持穿刺针50。
[0073]第一圆筒部以可插拔方式连接于所述穿刺针接口,所述第二圆筒部上螺纹连接一封堵盖403,所述封堵盖403与所述边缘部相抵;所述穿刺针50穿过所述封堵盖403及所述膨胀孔由所述导管11伸出。如此,可以方便退针保护件40与针座10之间的插拔,同时,也确保整体结构简单紧凑且牢固可靠。
[0074]更为有利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增摩结构501为形成于所述穿刺针50外表面的多个凹点,多个所述凹点环形布设于所述穿刺针50外表面,所述抵触部上设有多个与所述凹点卡合的凸点。
[0075]如此,通过穿刺针50上的多个凹点与弹性夹402的抵触部上的多个凸点配合可以使得在退针时,穿刺针50的前端能够与弹性件卡合更加牢固可靠,以便于退针时能够顺利将退针保护件40拔出,确保退针保护件40能够刚好套件穿刺针50前端,形成保护作用。
[007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主囊体201为圆柱状,且圆柱状所述主囊体201沿轴线形成过针通道203,所述过针通道203中设有过针套204,所述过针套204的硬度大于所述主囊体201的硬度,且所述过针套204的外周壁与所述主囊体201粘接,所述穿刺针50穿过所述过针套204中。
[0077]也就是说,主囊体201的中间形成一个过针通道203,为了保护主囊体201不被穿刺针50刺破,因此,在过针通道203内设置过针套204,如此,当穿刺针50穿过主囊体201时可以避免碰到主囊体201。
[0078]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主囊体201采用这种结构设计,可以实现穿刺针50能够顺利穿过,解决了主囊体201可能干扰穿刺针50穿至导管11中的结构限制问题,同时,使得其整体的内部结构更加简单紧凑。
[0079]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第一腔体的前端设有一密封塞12,所述主囊体201的出液口 205穿过所述密封塞12与所述导管11连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