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型体位固定座椅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10287147阅读:来源:国知局
6上部,棘轮转轴5702—端连接预紧支架5701,棘轮转轴5702上依次套设有轴套一 5703、轴承5704、调节挡圈5705、棘轮5707,棘爪5711与棘轮5707啮合连接,棘轮支架5706下部穿设有棘爪轴5712,棘爪轴5712通过轴套二 5713装于棘轮支架5706上,棘轮转轴5702—端连接拉簧501,棘爪5711底部连接钢丝绳502,钢丝绳502连接于钢丝头挂钩5710上,棘轮5707下部设有棘轮弹簧5709,棘轮弹簧5709穿设于弹簧固定轴5708上。
[0029]工作时,压杆通过棘轮棘爪机械控制,传统电力控制结构受供电限制,液压结构受空间限制。该棘轮转轴一端安装拉簧,棘爪底部连接钢丝绳,通过压簧作用,使棘爪始终抓住棘轮。手动下拉压杆,通过棘轮棘爪的结构,在任意需要位置停止。若要打开压杆,则可手动扳动椅子侧面的扳手,通过钢丝绳松开棘爪,此时由弹簧给压杆拉力,防止压杆突然急速上抬O
[0030]如附图8和附图9所示,气囊部件7包括左小腿气囊701、右小腿气囊708、腰部气囊702、大腿左侧气囊703、大腿右侧气囊706、左肩部气囊704和右肩部气囊705,左小腿气囊701、右小腿气囊708、腰部气囊702、大腿左侧气囊703、大腿右侧气囊706、左肩部气囊704、右肩部气囊705均设有进气管和出气管,进气管与气栗707相连,进气管上装有保压阀,气栗707安装在座椅架I底部。工作时,通过座椅底部的气栗工作,使座椅肩部气囊、大腿侧气囊、小腿气囊、腰部气囊充气;通过遥控器上按钮(遥控器可有线连接,也可无线连接),可选择一键充气或各部位独立充气两种形式,该遥控器与座椅底部电路板控制通过座椅侧部的无线接收器实现无线遥控操作,考虑成本等因素,也可做成有线控制连接。传统的体位固定座椅对人体体型要求高,偏胖型病人不适用,偏瘦型病人需要用垫块,而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体位固定座椅通过气囊充气,可以满足不同体型病人需要,同时也起到了固定的辅助作用,提高了舒适度与安全性。
[0031]本实用新型中,座椅架的侧部设有无线接收器,无线接收器与座椅架底部的电路板相连,座椅架底部的电路板与遥控器上的按钮连接;安全带部件包括人体固定安全带和腿部安全带,人体固定安全带设置于座椅架的靠背部,人体固定安全带采用交叉型安全带,腿部安全带设置于左小腿气囊、右小腿气囊处,人体固定安全带、腿部安全带均配有插扣安全检测装置。其中,人体固定安全带实行交叉型安装,操作简便,免去了传统繁琐而繁多的安全带类型;腿部安全带能够防止座椅在设备运动过程中,小腿抬起,造成伤害;且全部安全带均配有插扣安全检测功能,即安全带未插进,设备无法运转,从而防止安全带在未插牢固的状态下,设备运转造成伤害。
[0032]本实用新型可以与眩晕设备配套使用,在座椅两侧固定安装连接板,连接板与座椅框架做成一体。通过螺钉,将其固定在设备上,安全可靠。也可在两侧连接板上安装滑块,在设备上安装滑槽,通过推杆实现座椅的上下升降。
[0033]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病人坐上座椅,扣上安全带,手动下拉压杆至合适位置,接通电源后,按动遥控器,通过椅子侧面的接收器接收信号,打开气囊,待气囊将人体与椅子的缝隙填充后,关闭,此时,气囊通过保压阀作用处于保压状态。肩部气囊用于固定人体上部,防止人体在运动过程中左右摇晃,大腿侧气囊用于填充人体与座椅侧挡的间隙,防止人体在运动过程中移位。使用结束后,通过遥控器操作,使气囊放气,为了更方便地操作,还可特别设定一键放气按钮。最后,解开安全带,扳动椅子侧面的扳手,压杆抬起,病人即可离开座椅。
【主权项】
1.一种改进型体位固定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座椅架(I),所述座椅架(I)上设有安全带部件(6)和气囊部件(7),所述座椅架(I)乘坐部左右两侧均设有扶手侧挡(2),所述座椅架(I)靠背部左右两侧均设有肩部侧挡(3),所述座椅架(I)靠背部上方设有压杆部件(5),所述压杆部件(5)上方设有头枕部件(4),所述座椅架(I)乘坐部前下方设有小腿固定部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体位固定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枕部件(4)包括升降推杆(401)、头部支撑架(413)、头枕支撑板(409)和小推杆(405),所述升降推杆(401)的升降端通过推杆连接座一(402)连接头部支撑架(413),所述头部支撑架(413)安装在导轨(403)上,所述头部支撑架(413)上端连接头枕支撑板(409),所述头枕支撑板(409)前后两侧分别设有头枕成型海绵(410)和头部后罩(408),所述头部支撑架(413)下端通过推杆连接座二 (404)连接小推杆(405),所述小推杆(405)上端通过摇摆支撑板(406)、滑动轴部件(407)、限位销(411)连接摆头滑槽(412)。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进型体位固定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杆部件(5)包括压杆(506),所述压杆(506)呈U型结构,所述压杆(506)上端设有弯折部,所述压杆(506)的弯折部通过连接座(505)连接旋转机构(504)和自锁机构(507),所述自锁机构(507)上连接有拉簧(501)和钢丝绳(502),所述座椅架(I)侧面设有扳手(508),所述扳手(508)通过钢丝绳(502)连接自锁机构(507)。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改进型体位固定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机构(504)包括转轴(5041)和旋转支架(5045),所述转轴(5041)穿设于旋转支架(5045)上,所述转轴(5041)通过轴套(5042)、轴承(5043)装于旋转支架(5045)内。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改进型体位固定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锁机构(507)包括预紧支架(5701)、棘轮转轴(5702)、棘轮支架(5706)、棘轮(5707)、棘爪(5711)和棘爪轴(5712),所述棘轮转轴(5702)穿设于棘轮支架(5706)上部,所述棘轮转轴(5702) —端连接预紧支架(5701),所述棘轮转轴(5702)上依次套设有轴套一 (5703)、轴承(5704)、调节挡圈(5705)、棘轮(5707),所述棘爪(5711)与棘轮(5707)啮合连接,所述棘轮支架(5706)下部穿设有棘爪轴(5712),所述棘爪轴(5712)通过轴套二 (5713)装于棘轮支架(5706)上,所述棘轮转轴(5702)—端连接拉簧(501),所述棘爪(5711)底部连接钢丝绳(502),所述钢丝绳(502)连接于钢丝头挂钩(5710)上,所述棘轮(5707)下部设有棘轮弹簧(5709),所述棘轮弹簧(5709)穿设于弹簧固定轴(5708)上。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改进型体位固定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部件(7)包括左小腿气囊(701)、右小腿气囊(708)、腰部气囊(702)、大腿左侧气囊(703)、大腿右侧气囊(706)、左肩部气囊(704)和右肩部气囊(705),所述左小腿气囊(701 )、右小腿气囊(708)、腰部气囊(702)、大腿左侧气囊(703)、大腿右侧气囊(706)、左肩部气囊(704)、右肩部气囊(705)均设有进气管和出气管,所述进气管与气栗(707)相连,所述进气管上装有保压阀,所述气栗(707)安装在座椅架(I)底部。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改进型体位固定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架(I)侧部设有无线接收器,所述无线接收器与座椅架(I)底部的电路板相连,所述座椅架(I)底部的电路板与遥控器上的按钮连接。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改进型体位固定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带部件(6)包括人体固定安全带和腿部安全带,所述人体固定安全带设置于座椅架(I)靠背部,所述人体固定安全带采用交叉型安全带,所述腿部安全带设置于左小腿气囊(701)、右小腿气囊(708)处,所述人体固定安全带、腿部安全带均配有插扣安全检测装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进型体位固定座椅,包括座椅架(1),座椅架(1)上设有安全带部件(6)和气囊部件(7),座椅架(1)乘坐部左右两侧均设有扶手侧挡(2),座椅架(1)靠背部左右两侧均设有肩部侧挡(3),座椅架(1)靠背部上方设有压杆部件(5),压杆部件(5)上方设有头枕部件(4),座椅架(1)乘坐部前下方设有小腿固定部件(8),头枕部件(4)包括升降推杆(401)、头部支撑架(413)、头枕支撑板(409)和小推杆(405);本实用新型同现有技术相比,结构新颖、简单,设计合理,利用气囊将人体与椅子的缝隙填充,可适用于任何体型的人群,能够防止人体在运动过程中左右摇晃或移位,且操作非常方便,安全可靠。
【IPC分类】A61G15/00
【公开号】CN205198385
【申请号】CN201521011275
【发明人】李琴
【申请人】上海威炫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5月4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8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