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静脉留置针的防针刺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57341阅读:519来源:国知局
应用于静脉留置针的防针刺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针刺件,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静脉留置针的防针刺件,属于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静脉留置针的使用能减少患者因反复静脉穿刺而造成的痛苦及对打针的恐惧感,减轻家属的焦躁情绪,便于临床用药,急、危重患者的抢救用药,减轻护士的工作量,减少患者疼痛,因而静脉留置针在临床广泛应用。
[0003]现有技术中,静脉留置针在使用后退针,针头被患者的血液所污染,医护人员在拔离或清理丢弃留置针时,静脉留置针的针尖端易穿刺而出裸露在外,易刺伤医护人员,造成感染,同时废弃的针头裸露在环境中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0004]鉴于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出应用于静脉留置针的防针刺件。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将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0006]应用于静脉留置针的防针刺件,所述静脉留置针包括导管座及穿接于所述导管座的穿刺针,并且所述导管座沿穿刺针的穿刺方向上分别具有前端穿接孔和后端穿接孔,所述防针刺件设置于所述导管座的内腔内,其包括一与所述内腔的内壁弹性相抵接固定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上具有供穿刺针穿接通过的通孔,所述支撑部上设置有对穿刺针具有弹性压持力的弹性部,当所述穿刺针拔离过程中其针尖端脱离支撑后,所述穿刺针的针尖端偏离所述后端穿接孔所在轴线。
[0007]进一步地,所述穿刺针的针体上具有限位部,所述弹性部的自由端与所述前端穿接孔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穿刺针的针尖端与限位部之间的距离,当所述穿刺针拔离至其针尖端脱离弹性部后,所述弹性部阻隔于所述穿刺针的针尖端与所述后端穿接孔之间。
[0008]进一步地,所述防针刺件包括与所述内腔的顶壁相抵接的第一弯折部、与所述第一弯折部相连并且位于前端穿接孔一侧的第二弯折部、与所述第二弯折部相连并且与所述内腔顶壁相抵接的第三弯折部、及与所述第三弯折部相连并且位于后端穿接孔一侧的第四弯折部,所述第四弯折部与所述弹性部相连,所述第二弯折部及第四弯折部均具有供穿刺针穿接通过的通孔,所述第一弯折部、第二弯折部、第三弯折部及第四弯折部形成所述支撑部。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弯折部、第二弯折部、第三弯折部、第四弯折部及弹性部一体成型。
[0010]进一步地,所述防针刺件包括与所述内腔的顶壁相抵接的第一弯折部、与所述第一弯折部相连并且位于前端穿接孔一侧的第二弯折部、及与所述第二弯折部相连并且与所述内腔顶壁相抵接的第三弯折部,所述第三弯折部与所述弹性部相连,所述第二弯折部具有供穿刺针穿接通过的通孔,所述第一弯折部、第二弯折部及第三弯折部形成所述支撑部。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弯折部、第二弯折部、第三弯折部及弹性部一体成型。
[0012]进一步地,所述防针刺件为弹性金属件。
[0013]进一步地,所述内腔的内壁具有一凸起,所述支撑部上设有与所述凸起相匹配的开槽。
[0014]进一步地,所述内腔的内壁具有一限位槽,所述支撑部上设有一与所述限位槽相匹配的定位端。
[0015]本实用新型的突出效果为:
[0016]1.防针刺件在穿刺针拔离中脱离支撑时,能通过弹性部改变穿刺针的针尖位置,能防止穿刺针沿后端穿接孔穿出;
[0017]2.当外力导致穿刺针脱离弹性部后,弹性部阻挡在穿刺针与导管座的后端穿接孔之间,杜绝了穿刺针的针尖端穿出的情况发生;
[0018]3.防针刺件为一体成型的弹性金属件,制造方便,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防针刺件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防针刺件设置于静脉留置针内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防针刺件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2]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防针刺件设置于静脉留置针内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便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述,以使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掌握。
[0024]应用于静脉留置针的防针刺件,静脉留置针包括导管座I及穿接于导管座I的穿刺针2,并且导管座I沿穿刺针2的穿刺方向上分别具有前端穿接孔3和后端穿接孔4,防针刺件5设置于导管座I的内腔内,其包括一与内腔的内壁弹性相抵接固定的支撑部,具体的,支撑部具有朝向内腔壁的弹力,使其能通过弹力与内腔壁相抵接,起到固定的效果,无需采用胶粘、螺紧、卡扣等固定方式,支撑部上具有供穿刺针2穿接通过的通孔6,支撑部上设置有对穿刺针2具有弹性压持力的弹性部7,在穿刺针2拔离过程中其针尖端脱离支撑后,穿刺针2的针尖端偏离后端穿接孔4所在轴线,即在穿刺针往外拔离过程中,当针尖端得不到后端穿接孔支撑或得不到通孔支撑时,弹性部对穿刺针的压力会使得针尖端偏离后端穿接孔所在轴线,杜绝穿刺针的针尖端再次穿出。另外,进一步地优化,穿刺针2的针体上具有限位部,现有技术中的穿刺针均具有限位部,该限位部主要作用是防止穿刺针退出导管座的前端穿接孔3,图2中省略限位部的标记,亦不再对限位部进行赘述,弹性部7的自由端与前端穿接孔3之间的距离大于穿刺针的针尖端与限位部之间的距离,弹性部7的自由端即其无连接的一端,通过以上描述,使穿刺针在退出后中,满足穿刺针受限制部分位于弹性部与前端穿接孔之间,穿刺针的针尖端能脱离弹性部,而弹性部能弹性变形后格挡在针尖端与后端穿接孔4之间,即当穿刺针拔离至其针尖端脱离弹性部后,弹性部阻隔于穿刺针的针尖端与后端穿接孔之间,当穿刺针2拔离至其针尖端脱离弹性部7后,弹性部7阻隔于穿刺针2的针尖端与后端穿接孔4之间,此时,弹性部将穿刺针与后端穿接孔完全隔离,穿刺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