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防霉地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9422阅读:3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抗菌防霉地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地毯,尤其是一种纳米银长效广谱抗菌防霉地毯。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居住面积的扩大,各式各样的地毯已经开始从宾馆、办公室和酒家进入寻常百姓的家。地毯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和欢乐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诸多烦恼。由于汗渍、皮屑、毛发、灰尘及其他赃物的交错累积,使地毯成为细菌和螨虫的寄居地。加上室内达到了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大肠杆菌、军团杆菌等)、霉菌、螨虫等大量孳生的理想温湿度,导致室内环境污染,影响人体健康,例如,哮喘、过敏性鼻炎、皮肤瘙痒、肺炎、军团性疾病。对地毯进行抗菌除螨处理已越来越为世界所关注。
中国专利申请96229148公开了一种紫外线地毯灭菌器。但是,该实用新型的是在给地毯使用者添置一家电的前提下,用器械达到抗菌防霉的目的的,其使用受到局限。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出一种抗菌防霉地毯,尤其是该地毯是通过纳米银达到长效广谱抗菌防霉的目的,而无需在家庭中添置如何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的以实现的在通常的地毯的背面,涂复一层抗菌防霉层,从而达到抗菌防霉的功效。该抗菌防霉层中含有表面及微孔中附有纳米级的元素银的硅酸盐粘土--一种纳米银长效广谱抗菌防霉颗粒。所述的纳米银长效广谱抗菌防霉颗粒,已由本申请人在PCT/CN00/00257专利申请中予以阐述。
Ag+在微量水存在的情况下,可易与带阴电的细菌蛋白中的特有基因(如-SH)发生络合作用,使细菌赖以生存的活性酶丧失活性,从而达到杀菌的目的。根据经典理论,银是比较稳定的物质,基本不溶于水,且本身的杀菌力及抗菌谱既没有那么强也没有那么广,只有通过将银的材料尺度上的细微化,使其达到10-9M的纳米级,充分利用它的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和利用它反映出的不同于宏观世界银的各种新的特异性质和效应,实现其长效性、广谱性、抗菌强、稳定性好、遇水功效不但不减弱,反而增强的特性和在杀灭致病菌的过程中,不受人体酸碱度的影响等等特性。纳米银技术是建立在量子化学、材料化学、生物化学三大基础学科上的产物,通过将银的材料尺度上的细微化,使其达到10-9M的纳米级。由于其表面积大大增加,表面结构也发生较大变化,表面活性大大增强,并表现出极高的特异性功能。有文献报道,经检测,对致病菌的MIC为0.16~8.97毫克/毫升,MBC为3.05~81.97毫克/毫升,其杀菌能力提高了200多倍。
由于在地毯的背表面存在有纳米级的银,因此本实用新型可对附着在地毯上的细菌霉菌等起抑杀作用。
比较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显著的特点和明显的进步1.由于采用了纳米技术,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抗菌性能好,抗菌谱广,对以下致病细菌和霉菌有明显杀伤作用。化脓性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链球菌、肺炎球菌、脑膜炎双球菌、淋病双球菌肠道杆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鼠伤寒杆菌、肠炎杆菌、猪霍乱杆菌、变形杆菌、肺炎杆菌、绿脓杆菌致病真菌白念珠菌、新型隐球菌、石膏样毛癣菌、红色毛癣菌、玫瑰色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黄癣菌、石膏样小孢子菌、毛霉菌、曲霉菌2.本实用新型制造方法简单。
3.适应各种地毯,不影响地毯的风格,价格低。
4.抗菌防霉时效长,对人体及动物不会产生毒副作用。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
下面结合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描述请参照
图1,在地毯10的背面1,即着地面,用含有表面及微孔中附有纳米级的元素银的硅酸盐粘土--一种纳米银长效广谱抗菌防霉颗粒和地毯胶涂复,形成在一抗菌防霉层3。
本实用新型中,地毯的正面2也可用抗菌纤维织造,形成抗菌层4。所述的抗菌纤维分别为CN87100231所述的抗菌防臭纤维和由本申请人申请中国专利(申请号为00119853.X)的具有抗菌除螨作用的改性纤维。
权利要求1.一种抗菌防霉地毯,其特征在于在其背面涂复有一抗菌防霉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防霉地毯,其特征在于它的正面有抗菌纤维织造的抗菌层。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广谱抗菌防霉地毯,具体是通过在地毯的背面涂覆一含有表面及微孔中附有纳米级的银的抗菌防霉层,通过该抗菌防霉层对细菌、霉菌等起抑杀作用。本实用新型具有抗菌性能好,抗菌谱广;制造方法简单,易操作;成本低等优点。
文档编号A47G27/02GK2453795SQ0025935
公开日2001年10月17日 申请日期2000年11月28日 优先权日2000年11月28日
发明者陈少军, 陈美华 申请人:上海兰格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