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的烤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3892阅读:3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改良的烤箱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改良的烤箱,尤其指一种门板掀启后,可收置于烤箱箱体下方,且旋转架可水平取出或置入箱体内部,而食物可在旋转架上自动旋转的烤箱。
按,习知烤箱的门板一般均枢设于烤箱箱体前端一侧,使用时只需拉动门,把将门板朝外枢转即可开启,待将食物置入(或取出)后,再将门板闭合卡掣,一设计简单且沿用已久的结构;而一般曾使用过烤箱的使用者,或多或少都曾有过以下相同或类似的经验或忧虑,当在使用烤箱10时,打开门板20欲将食物置入或取出时,门板20往往会自动朝箱体枢转,如

图1所示,撞及使用者的手肘,此时,欲取出烤好的食物时,手肘往往会被高温门板20烫伤,且惊吓之余,甚至连手中物品亦会一同摔落,再者,由于门板20朝外枢转开启,在空间有限的厨房或餐厅中将会占用不少空间,使用位置被受限,如图1所示,此时若有人经过,一不小心就会撞上门板20,而且,倘此股撞击力将门板20推往烤箱10前方,顶多将门板20关上或撞及烤箱10前方的使用者,但是,若此股推力推动门板20朝烤箱外侧枢转,通常会造成因枢转角度已至极限,而产生门板转轴断裂、门板脱落的状况,非常危险,可见此种沿用已久的门板结构仍存有待改进的缺点。
又,习知烤箱10亦会在两侧内壁面分别凸设一半圆凹形支撑架101及一端面凹设非圆形插槽103、且另端受马达104驱动的套筒座102,供穿设食物的旋转架30(或单支叉杆)架设,如图2所示,该组旋转架30由两端的转盘301及若干叉杆302组成,其迎向支撑架101一端的转盘301外侧轴心处凸设一圆形凸柱303,而迎向套筒座102一端的转盘301外侧轴心处则凸设一配合插槽103形状的非圆形插杆304;欲将旋转架30置入烤箱10中时,必须先令旋转架30呈倾斜状态进入烤箱10中、且令插杆304插入套筒座102的插槽103内,再令另端凸柱303下降平放于支撑架101上,而欲将旋转架30取出时,则须反向进行上述动作此一操作方式在空间有限且无光线的烤箱10中进行实有其不便之处,如前言所述,套筒座102的插槽103与转盘301的插杆304均非圆形,故需对正方能插设,再加上插槽103孔径并不大,故往往造成使用者需摸索半天方能插设的现象,又,烤箱10内部上方亦设有一组电热管,稍未注意旋转架30的倾斜角度便会撞上,更在食物烘烤完毕并欲取出时,因抬高设有凸柱303一端的转盘301而触及仍残留高度馀温的电热管,并被电热管烫伤的意外产生,极具危险性。
再者,习知烤箱10的旋转架30中,所有叉杆302均固定插设于两侧转盘301间,使用者除可在叉杆302上穿设大型食物(如全鸡、全鸭…等)外,亦可选择在叉杆302上穿设大量体积较小的食物(如肉片、玉米…等),当叉杆302上穿设体积较小的食物进行烘烤时,虽然两转盘30带动叉杆302及食物在烤箱10中旋转,但叉杆302及食物在转盘301上却保持静止的状态,如此一来,将会造成食物朝向旋转架30外侧的一面可较接近电热管105,可烘烤出漂亮色泽,而朝向旋转架30中心轴线的一面,则因永远背对电热管105而无法直接烘烤并导致该面色泽不佳,当食物烤熟后,往往会变成内、外两面的颜色差异极大及烘烤不均匀等结果,轻则影响食欲,重则甚有食物内面尚未熟透的现象,而此种现象均因叉杆302无法在转盘301间旋转所引起。
由此可见,习知烤箱10的整体结构因门板20掀启方式、旋转架30架设方式及叉杆304无法旋转的设计不良而导致有操作、使用不便、占用空间及安全性不佳等缺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良的烤箱,具有可将掀启的门板纳置于烤箱箱体下方,以防止门板枢转、避免意外撞击、缩减占用空间及具高度便利性等优点。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良的烤箱,具有可便于旋转架取出或置入烤箱内部,避免触及高温电热管等,便于操作使用及高安全性的优点。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亦同在提供一种改良的烤箱,具有使穿设含物的叉杆可在转盘上旋转,令食物的各面均能朝向烤箱内的电热管进行烘烤,具有可烘烤均匀的功效。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改良的烤箱,包含一烤箱箱体及一设置于箱体前侧正面的门板;其特征在于箱体底部两侧固设两道支撑座,二支撑座与箱体底部间形成一容纳空间,二支撑座前端内侧分别枢设一辅助滚轮,且两支撑座内侧并分别一体成型一道相对应的滑轨;门板底缘两侧则分别枢设一滑轮,且两滑轮架设于两支撑座的滑轨上。
所述两支撑座的滑轨末端朝下形成一定位凹陷。
所述两支撑座中的一侧支撑座滑轨前端形成一呈上扬弯折状的出口。
一种改良的烤箱,该烤箱箱体一侧壁面内设置一驱动马达,马达的转轴并朝箱体内部凸伸,箱体内部并可设置一组由两端转盘及若干叉杆组成的旋转架;其特征在于箱体侧内壁面的等高位置处分别凹设一道呈相对应设置,且自箱体门板端向内部延伸的导槽,导槽末端并朝下延伸一容室,该容室外侧并固设一顶缘凹设一凹槽的支撑片;马达转轴朝箱体一侧导槽的容室凸伸,末端并固设一凸伸于容室内的传动齿轮;旋转架两端转盘外侧轴心处分别凸设一轴杆,而迎向马达一端的轴杆末端并固设一从动齿轮;旋转架藉其两端轴杆箱体两侧导槽水平进入箱体内,并以轴杆跨置于支撑片的凹槽中,而旋转架挂置于烤箱箱体内,而轴杆的从动齿轮并与马达转轴的传动齿轮相啮合。
所述烤箱箱体两侧内壁面的导槽呈自门板端朝内部倾斜下降的状态。
所述旋转架两侧转盘外侧的轴杆凹设一环凹沟并跨置于支撑片的凹槽中。
一种改良的烤箱,包含一烤箱箱体及一架设于箱体内,并受带动旋转的旋转架;旋转架由二片转盘及数根插设于转盘间的叉杆所组成,转盘盘面并开设相互对应的插孔供轴杆插设,其特征在于箱体内壁面朝旋转架凸设一挡杆;旋转架靠近挡杆一侧的转盘插孔孔径较叉杆杆径大,且孔缘并凹设若干定位槽,该转盘的内侧面设有若干棘片,棘片片体对应转盘插孔而开设供叉杆穿设的穿槽,穿槽两侧壁分别凹设一卡掣槽,叉杆朝向棘片的端面凹设一道嵌沟,叉杆穿过棘片的穿槽及转盘的插孔,其嵌沟内跨设一弹性定位件,定位件的二支脚分别置于定位槽与卡掣槽内。
所述棘片设置于转盘内端面,片体可朝外凸伸数道可伸出转盘外且可抵及挡杆的拨杆。
所述棘片片体上的穿槽与卡掣槽呈直角交叉状设置。
由于采用上述方案具有便于操作使用、不占用空间、可均匀烘烤食物及高安全性等功效。
关于本发明据以达上述目的与功效的技术手段,兹举一较佳实施例配合图式于下文做一详细说明,对本发明有进一步的深入了解并认同。
图1习知烤箱的俯视示意图。
图2习知烤箱的操作使用示意图。
图3本发明的立体分解图。
图4本发明支撑座及门板构件的一种分解图。
图5本发明支撑座及门板构件的另一种分解图。
图6本发明烤箱箱体部份的一种局部放大分解图。
图7本发明烤箱箱体部份的另一种局部放大分解图。
图8本发明烤箱箱体的前视示意图。
图9本发明旋转架的前视示意图。
图10本发明旋转架局部构件的放大立体分解图。
图11本发明旋转架的局部组合前视图。
图12本发明旋转架的局部组合侧视图。
图13本发明的立体外观图。
图14本发明门板部份的组装状态示意图。
图15本发明门板部份的掀启动作示意图。
图16本发明旋转架的一种挂置状态示意图。
图17本发明旋转架的另一种挂置状态示意图。
图18本发明旋转架的一种旋转过程示意图。
图19本发明旋转架的另一种旋转过程示意图。
图20本发明旋转架的又一种旋转过程示意图。
请参阅图3所示,本发明的烤箱包含一箱体1、一装设于箱体1正面前侧的门板2及一组用以穿设食物的旋转架3;其中箱体1底部两侧固设两道支撑座11(如图4、5所示),借支撑座11座体高度及架撑,而令箱体1下方与两支撑座11间形成一空间,两支撑座11前端内侧分别枢设一辅助滚轮12,辅助滚轮12后方的支撑座11内侧面则一体成型凹设一道弧形滑轨13,两道滑轨13末端朝下形成一定位凹陷131,且于其中一侧支撑座11的滑轨13前端形成一段呈上扬弯折的出口132(如图5所示);箱体I一侧壁面内设置一马达14(如图6所示),马达14的转轴141朝箱体1内部凸伸且转轴141末端、并固设一传动齿轮142,箱体1两侧内壁面等高位置处分别凹设一道呈相对设置,且自箱体1门板2端向内部倾斜下降的导槽15,导槽15末端朝下延伸形成一容室151,该容室151外侧并因设一支撑片16,支撑片16片体自顶缘凹设一凹槽161,如图6、7所示,且马达14转轴141末端的传动齿轮142、并凸伸于箱体1一侧导槽15的容室151内(如图6所示),另于箱体1内侧壁面接近旋转架3的其中一转盘31附近,朝转盘31凸设一适长挡杆17(如图8所示);门板2设于箱体1正面前侧,门板2板面固设有握把21(如图13所示)门板2底缘两侧分别枢设一外凸的滑轮22(如图4、5所示);旋转架3可架置于箱体1内部,且由二片转盘31及若干环状插设于二转盘31间,用以穿设食物的叉杆32组成(如图9所示),二转盘31的外侧盘面轴心位置处分别凸设一轴杆33,轴杆33杆体凹设一环凹沟331,且迎向马达14转轴141一端的轴杆33末端、并锁固一从动齿轮332;又,每一转盘31盘面并开设若干相互对应的插孔311,供叉杆32插设(如图10所示)且靠近箱体1挡杆17一侧的转盘31插孔311孔径较叉杆32的杆径大,且孔缘并凹设若干呈相互对应的定位槽312,该转盘31的内侧面设有若干棘片34,棘片34片体朝外凸伸数道可伸出转盘31外的拨杆341,棘片34片体对应转盘31的插孔311,而开设供叉杆32穿设的扁穿槽342,穿槽342两侧槽壁分别凹设一相对应且与穿槽342成直角交叉的卡掣槽343;叉杆32杆体端面凹设一道供弹性定位件35嵌跨的嵌沟321;弹性定位件35并具有二支外张的支脚351,叉杆32一端穿设于未设棘片34一侧的转盘31(如图9所示),另侧则穿过棘片34的穿槽342及转盘31的插孔311,凸伸出转盘31外部,此时,棘片34的卡掣槽343适正对应其中一组定位槽312,叉杆32的嵌沟321中则跨设该弹性定件件35,该定位件35的开口端朝向转盘31、且其二支脚351外张嵌置在与叉杆32端面成直角交叉的定位槽312及卡掣槽343内(如图11、12所示),令叉杆32一插设于转盘31间并完成如图3、9所示的旋转架3。
关于门板2组设于箱体1上的组合状态,如图13、14所示,令门板2一侧滑轮22嵌设于未设出口132的滑轨13内,再令另侧滑轮22由另侧滑轨13的出口132进入,通过弯折后同嵌设滑轨13内,此时门板2的两滑轮22位于支撑座11滑轨13前端,门板2呈直立状,且以卡掣结构(为一般卡掣结构,非属本发明重点,故不予绘出,亦无需赘述)卡掣于箱体1前侧,呈关合状态,即完成如图13所示的烤箱。
当欲使用烤箱而需将门板2掀启,以置入(或取出)食物时,只需先拉住握把21、令门板2以其底缘的滑轮22为支点外掀,则门板2在外掀后呈平放状态,其两侧缘将分别靠置于辅助滚轮12上,如图15所示,续推动门板2令滑轮22沿支撑座11的滑轨13滑移,则门板2受滑轮22的带动及两侧辅助滚轮12的传动,遂可滑移至箱体1下方,而门板2的滑轮22亦在滑移至滑轨13末端时,沉入定位凹陷131内定位,如此一来,门板2即被开启并纳置于箱体1下方、且不致自行滑出,如图15所示;又,欲将门板2关合时,则只需拉动门板2令滑轮22脱离定位凹陷131,即可在当滑轮22被拉至滑轨13前端时,拉高门板2卡掣于箱体1上,恢复成图14所示的关合状态。
以上所述,乃门板2组设于箱体1的方式及使用状态,另外,关于旋转架3设置于箱体1内的部份,则请配合图6、7所示,令旋转架3两端转盘31外侧的轴杆33对准箱体1两侧导槽15、并循导槽15水平进入箱体1内部,当轴杆33位移至导槽15末端容室151处后,令其凹沟331跨置于支撑片16的凹槽161内,即可令旋转架3挂置于箱体1内,且其迎向马达14一端的轴杆33的从动齿轮332亦位于设有马达14一侧的容室151内、并与马达14转轴141的传动齿轮142相啮合(如图16所示),如此一来,马达14转轴141的传动齿轮142,将可传动转盘31外侧轴杆33的从动齿轮332、并带动旋转架3旋转;反之,只须水平抬高旋转架3并令轴杆33离开支撑片16的凹槽161,即可令旋转架3循导槽15水平退出箱体1外。
又,当穿插好食物的旋转架3置入并架设于箱体1内(如图17所示),令箱体1内的马达14(图面未示出)带动旋转架3及架上的食物同步旋转,续请参阅图18,当旋转架3旋转至其中一叉杆32及棘片34的拨杆341接近箱体1内的挡杆17时,由于旋转架3仍带动叉杆32及棘片34转动,故当棘片34旋转至其中一拨杆341直接抵及固定不动的挡杆17后,棘片34将因挡杆17的阻挡而带动叉杆32及定位件35,在转盘31上进行与转盘31转向相反的转动,如图19所示,此时定位件35的二支脚351将会内缩,脱离转盘31插孔311的原定位槽312而且抵于插孔311内孔缘,当棘片34随旋转架3旋转,叉同时受挡杆17的阻挡而旋转至定位件35的支脚351,对正下一定位槽312’时,定位件35的二支脚351复外张嵌置于该定位槽312’内,如图20所示,令叉杆32、棘片34及定位件35在转动一角度后定位,直至下次再旋转至挡杆17处,再进行下一次转动。
藉由上述设计,本发明的门板2在掀启后,并不是朝外偏转,故不占用箱体1以外的空间,且更因门板2直接纳置在箱体1下方,有效利用一直被忽视的既有空间,且门板2在纳置于箱体1下方后,使用者再无需担心会发生门板2被撞击、或门板2自动枢转而烫伤使用者的意外,且本发明更在滑轨13上增设出口132,除在装配上更为简便外,亦方便使用者自行拆卸清洗,具有便利性;而箱体1的导槽15设计则令旋转架3得水平取出及置入箱体1内,并利用马达14转轴141的传动齿轮142带动旋转架3旋转,保留习知烤箱的均匀烘烤的优点,更同时解决习知旋转架不易对正及插设等在操作使用方面的不便,且操作时亦无触及电热管而烫伤的事,具有便利性与安全性;再者,利用具弹性的定位件35将叉杆32及棘片34加以结合,而可在转盘31上同步原地自转,如此一来,每当叉杆32、棘片34及定位件35旋转至棘片34的拨杆341抵及箱体1内的挡杆17时,叉杆32、棘片34及定位件35便将转动一角度,相对地,穿插在叉杆32上的食物亦同时转动一角度,并以不同面面对箱体1底、顶侧的电热管,获得烘烤均匀且色泽平均的美食。
综上所述,本发明除可解决习知结构的种种缺点及问题外,在装卸、清洁及操作使用上亦较的更为简便,并令食物可在旋转架3上自动旋转,获具更佳烘烤效果,且更具有习知结构远不能及的高安全性,本发明的实用进步性当为毋庸置疑,同时亦因未见于同类物品而确具发明性,诚已符合、具备新型专利要件无误,依法提出申请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
1.一种改良的烤箱,包含一烤箱箱体及一设置于箱体前侧正面的门板;其特征在于箱体底部两侧固设两道支撑座,二支撑座与箱体底部间形成一容纳空间,二支撑座前端内侧分别枢设一辅助滚轮,且两支撑座内侧并分别一体成型一道相对应的滑轨;门板底缘两侧则分别枢设一滑轮,且两滑轮架设于两支撑座的滑轨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的烤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支撑座的滑轨末端朝下形成一定位凹陷。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的烤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支撑座中的一侧支撑座滑轨前端形成一呈上扬弯折状的出口。
4.一种改良的烤箱,该烤箱箱体一侧壁面内设置一驱动马达,马达的转轴并朝箱体内部凸伸,箱体内部并可设置一组由两端转盘及若干叉杆组成的旋转架;其特征在于箱体侧内壁面的等高位置处分别凹设一道呈相对应设置,且自箱体门板端向内部延伸的导槽,导槽末端并朝下延伸一容室,该容室外侧并固设一顶缘凹设一凹槽的支撑片;马达转轴朝箱体一侧导槽的容室凸伸,末端并固设一凸伸于容室内的传动齿轮;旋转架两端转盘外侧轴心处分别凸设一轴杆,而迎向马达一端的轴杆末端并固设一从动齿轮;旋转架藉其两端轴杆箱体两侧导槽水平进入箱体内,并以轴杆跨置于支撑片的凹槽中,而旋转架挂置于烤箱箱体内,而轴杆的从动齿轮并与马达转轴的传动齿轮相啮合。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改良的烤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烤箱箱体两侧内壁面的导槽呈自门板端朝内部倾斜下降的状态。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改良的烤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架两侧转盘外侧的轴杆凹设一环凹沟并跨置于支撑片的凹槽中。
7.一种改良的烤箱,包含一烤箱箱体及一架设于箱体内,并受带动旋转的旋转架;旋转架由二片转盘及数根插设于转盘间的叉杆所组成,转盘盘面并开设相互对应的插孔供轴杆插设,其特征在于箱体内壁面朝旋转架凸设一挡杆;旋转架靠近挡杆一侧的转盘插孔孔径较叉杆杆径大,且孔缘并凹设若干定位槽,该转盘的内侧面设有若干棘片,棘片片体对应转盘插孔而开设供叉杆穿设的穿槽,穿槽两侧壁分别凹设一卡掣槽,叉杆朝向棘片的端面凹设一道嵌沟,叉杆穿过棘片的穿槽及转盘的插孔,其嵌沟内跨设一弹性定位件,定位件的二支脚分别置于定位槽与卡掣槽内。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改良的烤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棘片设置于转盘内端面,片体可朝外凸伸数道可伸出转盘外且可抵及挡杆的拨杆。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改良的烤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棘片片体上的穿槽与卡掣槽呈直角交叉状设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改良的烤箱,包含一烤箱箱体及一设置于箱体前侧正面的门板;箱体底部两侧固设两道支撑座,二支撑座与箱体底部间形成一容纳空间,二支撑座前端内侧分别枢设一辅助滚轮,且两支撑座内侧并分别一体成型一道相对应的滑轨;门板底缘两侧则分别枢设一滑轮,且两滑轮架设于两支撑座的滑轨上。从而,具有便于操作使用、不占用空间、可均匀烘烤食物及高安全性等功效。
文档编号A47J37/04GK1382415SQ01109588
公开日2002年12月4日 申请日期2001年4月20日 优先权日2001年4月20日
发明者陈英福 申请人:陈英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