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烧水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5583阅读:3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节能烧水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生活用品,涉及到一种烧开水用的水壶,尤其是涉及到一种节能烧水壶。
生活中所用的烧水壶有多种,有金属制品,也有非金属制品,现在常见的金属制品居多,尤其铝制品居多,因其导热快,重量轻,易加工深受人们的喜爱。尽管如此,也有不足就是壶底下部基本呈一平面,一般炉口支架较矮,火焰外围最热部位不能充分与壶底大面积充分接触,导致热能利用率低。有人在壶体外侧通过支架固定了一个直径适当大于壶体外径的圆环圈(高度一般为壶体高度的2/3左右,下端稍高于壶底)这样可使窜出壶底圆周的火焰进入圆环圈与壶体外壁之间的夹层中,以使热能得到充分利用。但这种壶体外侧带有圆环圈的烧水壶尽管较好地利用了热能,由于圆环圈通过支架与壶体连结固定在一起,导致体积过大,外观不雅。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即可充分利用热能而壶体体积不增大的节能烧水壶。
一种节能烧水壶,由提把1、手柄2、壶盖3、连结轴4、支架5、铆钉6、壶体8、壶底10、壶嘴12、及壶口13组成,壶嘴12的出口向上与壶内相通并固定在壶体8的外壁上,支架5两个用铆钉6分别固定在与壶嘴12朝向一致的壶口13两侧的壶体8的上部,提把1的两端通过连结轴4分别与两个支架5的上部活动连结,壶盖3压盖在壶口13上,手柄2固定在壶盖3外弧面的中心位置,其持征在于火焰导管11将壶底10上的火焰入孔9与壶体8的壁上的出气孔7连通,且火焰导管11的两端口外侧分别与壶底10上的火焰入孔9与壶体8壁上的出气孔7密封连结。
根据以上所述的一种节能烧水壶,其特征还在于壶底10上的火焰入孔9及与其相对应的壶体8的壁上的出气孔7可以设置一对,也可以设置若干对,可以均匀对称设置,也可以非均匀对称设置,即壶底10上的火焰入孔9与壶体8的壁上的出气孔7之间的密封连通的火焰导管11可以是一根,也可以是若干根,可以均匀对称设置,也可以非均匀对称设置。
根据以上所述的一种节能烧水壶,其特征还在于壶底10的底部为内凹式,即壶底10的底部朝向壶口13的方向呈一弧面。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节能烧水壶的结构示意图及部分部位结构示意图,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节能烧水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提把2—手柄3—壶盖4—连结轴5—支架6—铆钉7—出气孔8—壶体9—火焰入孔10—壶底11—火焰导管12—壶嘴13—壶口图2为
图1的A—A向俯视结构示意图,即火焰导管11与火焰入孔9及出气孔7之间的连结结构示意图(只从壶体8俯视,不含壶嘴12),其中7—出气孔8—壶体9—火焰入孔10—壶底11—火焰导管图3为壶底10的下表面结构示意图,其中;9—火焰入孔10—壶底结合附图,叙述本实用新型节能烧水壶的实现过程选取内、外径适当的金属管作为火焰导管11,一般外径为1.0cm左右、壁厚0.06—0.08cm的管材即可,按设计将管材截好,其长度以其两端口分别从壶底10上的火焰入孔9和壶体8的壁上的出气孔7插入后基本与壶底10的下底面和壶体8的外壁基本呈同一弧面为宜;再分别在壶底10和壶体8加工上可使火焰导管11的两端口可刚好穿入的孔洞(即火焰导管11的两端口穿入壶底10与壶体8上的孔洞后导管的外壁与孔洞充分接近);如果火焰导管11在壶内以直管方式将壶底10上的火焰入孔9与壶体8上的出气孔7连通,那么壶底10上的火焰入孔9与壶体8上的出气孔7为椭圆孔,即插入上述两孔中的火焰导管11的两端口均呈斜面;如果壶底10上的火焰入孔9与壶体8上的出气孔7为圆孔,那么连通火焰入孔9与出气孔7的火焰导管11在壶内侧带有一折弯,即在壶内由壶底10向上接近壶体8上的出气孔7的高度处有一朝向该出气孔7的拆弯。逐个将火焰导管11的两端口分别插入与其相对应的火焰入孔9和出气孔7,并使其端口分别与壶底10的下底面与壶体8的外壁基本呈同一弧面,再分别将火焰导管11的两端口密封固定在其插入端的壶底10上的火焰入孔9与壶体8上的出气孔7中。
实施例以外径为26cm、高度15cm的内凹底金漏壶为例,在距壶底10的圆心约1/3处等距离对称加工上四个直径为1.0cm的圆孔,再在距壶底10的圆心约2/3处等距离对称加工上八个直径为1.0cm的圆孔(图2、图3),这些圆孔便是壶底10上的火焰入孔9。在壶体8高度的约1/3处等距离加工上四个直径为1.0cm的圆孔,再在壶体8高度的约2/3处等距离对称加工八个直径也是1.0cm的圆孔,上述壶体8上的12个圆孔就是出气孔7。距壶底10的圆心约1/3处的四个火焰入孔9与壶体8高度的约1/3处的四个出气孔7分别一一对应,即四根火焰导管11的两端分别密封固定在其孔中;距壶底10的圆心约2/3处的八个火焰入孔9与壶体8高度的约2/3处的八个出气孔7也分别一一对应,即八根火焰导管11的两端分别密封固定在其孔中。火焰导管11为外径为1.0cm、壁厚为0.08cm的金属管,按壶底10上的火焰入孔9与其相对应的壶体8上的出气孔7之间的距离一一截取长度适当、作为火焰导管11的金属管,将其一端或两端适当弯曲(以便其端部从壶底10上的火焰入孔9和壶体8上的出气孔7中穿出,距壶底10圆心较近的四根火焰导管11两端均应适当弯曲,而距壶底10圆心较远的八根火焰导管11只需一端适当弯曲,以便其上端部从壶体8上的出气孔7中穿出)后,再将其两端分别插入壶底10上的火焰入孔9及与其相对应的壶体8上的出气孔7中,用焊接法密封固定,以防水从壶中漏出。火焰导管11伸出壶底10和壶体8的部分越少越好,最好接近其表面。
本实用新型节能烧水壶设计合理,结构简单,由于壶底10为内凹式,火焰高温部位与壶底10充分接触,再加上若干根火焰导管11从壶中穿过,部分火焰从壶底10的火焰入孔9进入到火焰导管11中,热气从火焰导管11上端的出气孔7排出,火焰导管11外围的水得到加热,使得燃料热能得以充分利用,故可使燃料消耗大大降低。
权利要求1.一种节能烧水壶,由提把1、手柄2、壶盖3、连结轴4、支架5、铆钉6、壶体8、壶底10、壶嘴12及壶口13组成,壶嘴12的出口向上与壶内相通并固定在壶体8的外壁上,支架5两个用铆钉6分别固定在与壶嘴12朝向一致的壶口13两侧的壶体8的上部,提把1的两端通过连结轴4分别与两个支架5的上部活动连结,壶盖3压盖在壶口13上,手柄2固定在壶盖3外弧面的中心位置,其持征在于火焰导管11将壶底10上的火焰入孔9与壶体8的壁上的出气孔7连通,且火焰导管11的两端口外侧分别与壶底10上的火焰入孔9与壶体8壁上的出气孔7密封连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烧水壶,其特征还在于壶底10上的火焰入孔9及与其相对应的壶体8的壁上的出气孔7可以设置一对,也可以设置若干对,可以均匀对称设置,也可以非均匀对称设置,即壶底10上的火焰入孔9与壶体8的壁上的出气孔7之间的密封连通的火焰导管11可以是一根,也可以是若干根,可以均匀对称设置,也可以非均匀对称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节能烧水壶,其特征还在于壶底10的底部为内凹式,即壶底10的底部朝向壶口13的方向呈一弧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生活用具,尤其是涉及一种节能烧水壶。将传统的金属烧水壶的壶底改为内凹式,在壶底与壶体的合适部位分别一一对应开上若干对插入固定孔,将外径与插入固定孔直径相同的金属火焰导管的两端分别密封固定在壶底与壶体上的插入固定孔中,火焰高温部位与壶底充分接触的同时,部分火焰同时进入火焰导管,又一次将其管周的水加热,故可使能源得以充分利用。
文档编号A47J27/21GK2471261SQ0123652
公开日2002年1月16日 申请日期2001年4月15日 优先权日2001年4月15日
发明者王勇 申请人:王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