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具洗涤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0425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餐具洗涤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洗涤餐具的餐具洗涤机。
背景技术
以下结合图15说明传统的餐具洗涤机。
如图所示,餐具洗涤机主体61内部设有洗涤槽62,由供水阀63向该洗涤槽62内供给冷水或热水。在装置驱动时,受马达65驱动的洗涤泵66使洗涤水在洗涤槽62的内部循环。该循环按如下过程进行,即,洗涤泵66从排水口64吸入洗涤水,并从该洗涤泵66供给洗涤槽62内底部的喷嘴67,再从此处喷射,在将餐具洗涤后,再次返回排水口64。
在洗涤喷嘴67与洗涤槽62的底部之间装有加热洗涤水用的加热器68。另外,在洗涤喷嘴67的上方设有可整齐地排列餐具、使洗涤水有效地喷射到餐具上的餐具篮69。在该餐具篮69上设有多个移动用滚轮,可向餐具洗涤机主体61的前面外部拉出。
另外,在洗涤槽62的前面装有可自由开闭的门70。为了把洗涤水向机外吐出,还备有排水泵71。又,在洗涤槽62的下侧配设了底架72,固定支撑洗涤槽62。这种固定可以是将洗涤槽62直接载放在底架72上,也可经过别的固定支撑部件。
在这种传统的餐具洗涤机上,洗涤泵66和排水泵71的驱动马达65的旋转轴为水平方向,且泵的固定几乎都是经过弹性体73而装于洗涤槽62或底架72上。又,马达65的轴上固定着马达65自身冷却用的冷却风扇74。
然而,这种传统的构造存在以下的问题。
首先,由于存在洗涤泵66和排水泵71这2个泵以及马达,故需要相当大的空间来容纳这些洗涤装置。这样,相对于整个餐具洗涤机的容积而言,可容纳餐具的洗涤容积的比例减小。从而对于可容纳的餐具的最大尺寸、形状及餐具件数都会带来限制,降低了对餐具的容纳功能。
又,由于需要2组泵及其驱动用马达,故为了这些相关部件及其组装所必需的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第1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洗涤槽增大、可容纳更多更大的餐具、且可减轻振动和噪音的餐具洗涤机。
本发明的第2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大幅度减轻振动向洗涤槽和底架的传递的餐具洗涤机。
本发明的第3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尽量将泵配置在最低位置、且能大幅度减轻振动传递的餐具洗涤机。
本发明的第4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地利用冷却风、使用线圈少且价格便宜的马达的餐具洗涤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餐具洗涤机通过使来自泵内各壳体的洗涤水的吐出压力保持平衡,来降低剩余水水位以提高漂洗功能并节约水,并使洗涤水吐出压力上升以提高洗涤功能,使气流冲击时的排气得到改善以降低洗涤排水时的噪音。
另外在本发明的餐具洗涤机上,泵以旋转轴为垂直方向,并经过弹性体而固定支撑其上下部。
从而可得到洗涤槽扩大、可容纳更多更大餐具、且可降低振动和噪音的餐具洗涤机。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是一种餐具洗涤机,配备有对洗涤与排水中的至少一项发挥作用的泵,且所述泵以旋转轴为垂直方向,其上下部经弹性体而固定支撑,泵不是设置在洗涤槽的下侧,可使洗涤槽的底面进一步降低,故即使整机的高度不变,也可增加洗涤槽的高度,从而可容纳大型餐具,而且因旋转方向的灵活性大幅度提高,故可减少振动的传递。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2是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餐具洗涤机中,配有洗涤槽及在所述洗涤槽的下部直接或经过支撑部件而支撑洗涤槽的底架,且泵的上部经弹性体而支撑于洗涤槽,下部则支撑于底架,并通过固定所述洗涤槽和底架而固定支撑所述泵,可大大提高泵在旋转方向的灵活性,并可非常有效地控制振动向洗涤槽或底架的传递。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3是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餐具洗涤机中,泵的上部支撑于中心部,下部支撑于大致成放射状的多个弹性体,能尽可能地将泵设于较低的位置,而且可非常有效地控制振动的传递。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4是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餐具洗涤机中,泵中设有对驱动泵用的马达加以冷却的冷却风扇,且所述泵的支撑部件兼用作所述冷却风扇的风洞,能有效地利用冷却风。


以下是对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餐具洗涤机的构造图。
图2是本发明第2-第6实施例的餐具洗涤机的构造图。
图3是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泵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4(a)是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餐具洗涤机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4(b)是同一餐具洗涤机的主要部分左视图。
图5是本发明第3实施例的餐具洗涤机的泵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6是同一餐具洗涤机的泵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第4实施例的泵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8是同一餐具洗涤机的泵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9是本发明第5实施例的泵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10是同一餐具洗涤机的泵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11是本发明第6实施例的泵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12是本发明第7-8实施例的餐具洗涤机的构造图。
图13是同一餐具洗涤机的剖视图。
图14(a)是本发明第8实施例的餐具洗涤机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14(b)是同一餐具洗涤机的主要部分仰视图。
图15是传统餐具洗涤机的构造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

本发明的实施例。
首先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图1是在洗涤槽90内设有容纳餐具的餐具篮91的餐具洗涤机的构造图。92是对洗涤水进行加压的泵,93是对洗涤水及餐具进行加热的加热器,87是具有喷射洗涤水的喷射口的洗涤喷嘴。另外86是将剩菜进行分离的过滤网,94是对洗涤泵3、加热器4等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所述泵92配有利用涡流式的第1叶轮83将洗涤水向洗涤喷嘴吐出的第1壳体84、以及同样利用涡流式第2叶轮80将洗涤水吐出机外的第2壳体82。而且在2个壳体中间设有在3个方向与第1壳体84、第2壳体82、及洗涤槽90连通的洗涤水引导部95。96是从洗涤水引导部95与第1壳体84连通的第1吸入口,97是从洗涤水引导部95与第2壳体82连通的第2吸入口。另外,98是对泵92进行驱动的驱动马达,是双极感应马达。99是该马达98的正反转换装置,通过对驱动马达98的电容器与马达98的主线圈及辅助线圈连接切换而进行正反运转。而且,第1叶轮83和第2叶轮80装于马达98的输出轴上,2个叶轮向同一方向旋转。
以下说明其动作。首先,把餐具装入餐具篮91中,并装于洗涤槽90的规定位置后接通图中未示的开关。一旦开关接通,即开始运转,控制装置94首先执行向洗涤槽90供给定量洗涤水的供水工序。接着执行主洗工序,通过泵92加压的洗涤水与洗涤剂一起从设在洗涤喷嘴87上的喷射口喷射。
经过规定时间的主洗工序后,即进入排水工序,把含有从餐具等洗落的污垢的洗涤水通过泵92而向机外排出。接着,连续执行重新供给洗涤水的供水工序、从第1洗涤装置喷射洗涤水以漂洗沾有洗涤剂和剩菜的餐具的漂洗工序、及排水工序,如此重复4次后整个洗涤工序结束。
以下详细说明上述泵92的构造及其在洗涤工序的动作。洗涤槽90和泵92从与洗涤槽90底部的进水部连接的洗涤水引导部95经第1吸入口96而与第1叶轮83连通,同时从第2吸入口97与第2叶轮80连通。在此场合下,设定为当第1叶轮83顺时针方向旋转时、第2叶轮80反时针方向旋转时,可分别从洗涤水引导部95吸入和吐出洗涤水,分别构成所谓涡流泵。另外,一般涡流式泵可通过改变旋转方向而切换吐出和吸入的方向。
在主洗工序或漂洗工序,马达98是顺时针方向旋转,并将洗涤水从洗涤水引导部95的第1吸入口96引向第1叶轮83。这时第1叶轮83有效地发挥作用,将洗涤水向洗涤喷嘴吐出以进行洗涤。另一方面,处在这一旋转方向时,第2叶轮80首先从第2吸入口97将排水路径的洗涤水吐出,接着吸入排水路径的空气,此时失去了作为泵的加压能力,成为空转状态。而一旦第2叶轮80空转,由于其失去了吐出压,便使吸入的空气滞留在第2壳体82内部。这样,这部分空气便不会进入第1壳体84内,可以稳定地向洗涤喷嘴吐出洗涤水。
另外,在排水工序时,通过正反转换装置99使马达98作反时针旋转,从而把洗涤水从洗涤水引导部95的第2吸入口97引向第2叶轮80。这时第2叶轮80有效地发挥作用,把洗涤水排出机外。另一方面,处在这一旋转方向时,第1叶轮83从洗涤喷嘴87的喷射口吸入空气,此时失去了作为泵的加压能力,成为空转状态。这部分空气便由于与洗涤工序同样的原因而滞留在第1壳体84内部,故不会象传统的排水工序那样因在低水位边吸入空气边搅拌洗涤水而产生噪音。这部分空气不会进入第2壳体82内,可稳定地吐出洗涤水。然而,当水位下降到第2叶轮80时,空气虽然也进入第2壳体82内,但因第2叶轮80的直径小于第1叶轮83,故没有太大的噪音。
如上所述,由于在第1壳体84与第2壳体82的中间设有洗涤水引导部95,用1个马达92即可进行洗涤和排水。从而可减少泵和马达所占的空间,使餐具洗涤机的可洗餐具的最大尺寸增大。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洗涤水引导部95与洗涤槽90是用1根管道连接的,当然洗涤水引导部95也可用2根管道分别与第2吸入口97及洗涤槽90连接。
以下结合图2、图3及图4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
图2是装有竖式洗涤排水一体泵的餐具洗涤机构造图,图3是竖式洗涤排水一体泵的剖视图,图4是竖式洗涤排水一体泵的局部剖视图及其左视图,1是洗涤槽,2是容纳餐具的餐具篮,设在洗涤槽1内。3是向洗涤水加压的泵,4是向洗涤水及餐具加热的加热器,5是具有喷射洗涤水的喷射口6的洗涤喷嘴。7是分离剩菜的过滤网,8是对洗涤泵3、加热器4等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上述泵3具有用离心式第1叶轮向洗涤喷嘴5吐出洗涤水的第1壳体10、用涡流式第2叶轮11将洗涤水排出机外的第2壳体12、以及在洗涤过程中向第2壳体12内吐出洗涤水的设于第2叶轮11背面的离心式第3叶轮13。
另外在2个壳体中间设有在3个方向与第1壳体10、第2壳体12、以及将洗涤水从洗涤槽1引向泵3的引水路14连通的洗涤水引导部15。
16是从洗涤水引导部15与第1壳体10连通的第1吸入口,17是从洗涤水引导部15与第2壳体12连通的第2吸入口,18是从洗涤水引导部15与第2壳体12连通的第3吸入口。另外上述引水路14把第2叶轮11的吸入口17设在第2壳体12的侧壁部下面,即设在比传统方式低的位置。
又,19是对泵3进行驱动的马达,是双极感应马达。20是该马达19的正反转换装置(省略图示),通过对驱动马达19的电容器与马达19的主线圈及辅助线圈连接线切换作正反运转。另外,第1叶轮9和第2叶轮11及第3叶轮13装于马达19的输出轴上,各叶轮向同一方向旋转。21是将洗涤水从泵排出机外的排水路径。
第1叶轮9可以是离心式、涡流式或其他方式。
以下说明第2实施例的动作。
首先,把餐具装入餐具篮2,放置于洗涤槽1中的规定位置后,将图中未示的开关接通。一旦开关接通,即开始运转,控制装置8首先执行向洗涤槽1内供给定量洗涤水的供水工序。接着,由泵3加压的洗涤水与洗涤剂一起从设在洗涤喷嘴5上的喷射孔6喷射,执行主洗工序。在经过规定时间的主洗工序后,即进入用泵3将含有从餐具等洗落的污垢的洗涤水排出机外的排水工序。接着,连续进行重新供给洗涤水的供水工序、从第1洗涤装置喷射洗涤水以漂洗沾有洗涤剂和剩菜的餐具的漂洗工序、及排水工序,如此重复4次后结束整个洗涤工序。
以下详细说明上述泵3的构造及其在洗涤工序的动作。洗涤槽1和泵3从与洗涤槽1底部的引水路14连接的洗涤水引导部15经第1吸入口16而与第1叶轮9连通,同时从第2吸入口15与第2叶轮11连通。另外,从洗涤水引导部15经第3吸入口18与第3叶轮13连通。在此场合下,设定为当第1叶轮9和第3叶轮13顺时针方向旋转时、第2叶轮11反时针方向旋转时,可分别从洗涤水引导部15吸入和吐出洗涤水,分别构成所谓离心泵、涡流泵。另外,一般涡流式泵可通过改变旋转方向而切换吐出和吸入的方向。
在主洗工序或漂洗工序,通过使马达19顺时针方向旋转,而将洗涤水从洗涤水引导部15的第1吸入口16引向第1叶轮9。这时第1叶轮9有效地发挥作用,将洗涤水向洗涤喷嘴5吐出并进行洗涤。另一方面,在同一旋转方向时,第2叶轮11首先从第2吸入口17将排水路径21的洗涤水吐出,这时由于第3叶轮13将洗涤水从第3吸入口18向第2壳体内吐出,吐出的一部分洗涤水从第2吸入口返回洗涤水引导部,而剩余的洗涤水则滞留在排水路径21内。
从而,不仅是第2壳体12,连第1壳体10内也无空气进入,可稳定地向洗涤喷嘴5吐出洗涤水。
而留在排水路径21内的洗涤水水位则可通过第3叶轮13的叶片外径和叶片高度等的最佳设计而保持稳定。
另外,在排水工序时,通过正反转换装置20使马达19作反时针旋转,而把洗涤水从第2吸入口17引向第2叶轮11。这时第2叶轮11有效地发挥作用,把洗涤水排出机外。进而,作为离心式叶轮的第3叶轮13与洗涤工序时同样,将洗涤水从第3吸入口向第2壳体12内吐出。即,在排水时发挥提高排水能力的作用。
一旦执行排水工序,随着洗涤水水位的降低,第1叶轮9完全变成只搅拌空气的状态,第1壳体10的空转音就很小。还有,由于这时马达19暂停,能够使残存于第1壳体10内的洗涤水向洗涤水引导部15滴落,可减轻第1壳体10内的空转音。
而且一旦执行排水工序后洗涤水水位降低,第1壳体10则成为从洗涤水引导部15吸入空气的状态,不吐出洗涤水。而且,随着洗涤水水位的下降,第1叶轮9完全变成只搅拌空气的状态,第1壳体10的空转音变得很小。
而且由于是从第2吸入口17把洗涤水引向第2叶轮11的,故使第2叶轮11混杂着空气旋转并产生噪音的水位非常低,只在排水即将结束的极短时间内产生。
如上所述,通过把泵3的第2叶轮11设在第1叶轮9的下方,且引水路14把第2叶轮11的吸入口设在第2壳体12的侧壁部下面、即比传统方式低的位置,可降低排水水位,从而减少了脏水的剩余量,可提高下一个漂洗工序中洗涤水对污物的稀释度,提高漂洗功能。因而,即使减少漂洗次数或每次漂洗的洗涤水用量,仍能得到规定的漂洗功能。又,离心式泵比涡流式泵更能有效地得到餐具洗涤机的洗涤用泵所必需的泵输出,故不言而喻,可实现驱动用马达及洗涤装置的小型化。
在传统的泵中,采用分别设置洗涤泵用吸水口和排水用吸水口的构造,而本发明的泵是用引水路14这1根管道来兼用,故可省去吸水用软管和软管夹箍等部件。
关于马达的旋转方向,本发明无论把哪个旋转方向用于吐出洗涤水,都能得到同样的效果。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是在第2叶轮的背面设置了第3离心式叶轮,并把第2叶轮的吸入口设在第2壳体的侧壁部,经过该吸入口,把将洗涤水从洗涤槽引入泵中的引水路与第2壳体连通,从而不再需要单向阀等,可以以简单的构造稳定地得到规定的洗涤功能,同时可降低洗涤·排水时的噪音,提高排水能力,提高漂洗功能,降低成本,并且得到因洗涤装置小型化而使餐具容纳空间增大的餐具洗涤机。
以下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图5和图6是竖式洗涤排水一体泵的剖视图,结构部件的基本构造与图2所示的第2实施例相同,故省略其说明。
22是第2叶轮11在马达19上的安装部。23是在洗涤水引导部15内固定于第1叶轮9和第2叶轮11的轴间的大致圆盘状阻力体,其外径大于第3吸入口18的外径。又,在第2叶轮25的圆盘上,且在涡流叶片内侧的位置设有与第3叶轮13一侧连通的孔24。
另外,第1叶轮9可以是离心式、涡流式或其他方式。
本实施例的基本动作及洗涤工序的动作与第2实施例相同,省略说明。
采用传统构造时,在洗涤工序中,第3叶轮13的吸入力与第1叶轮9的吸入方向正相反,故对第1叶轮9来说即成为吸入阻力,导致洗涤水吐出压的降低,而通过在第1吸入口16和第3吸入口18之间设置阻力体23,可减轻第3叶轮13对吸入力的影响。从而,可降低第1叶轮9的吸入阻力,提高洗涤水吐出压。
另外排水路径21内滞留的洗涤水水位可通过第3叶轮13的叶片外径和叶片高度等的最佳化设计而保持稳定。
另外在传统洗涤工序中,第2叶轮25在马达19上的安装部22因无洗涤水流过而容易堆积异物,现在由于在第2叶轮25的圆盘上开有与第3叶轮13一侧连通的孔24而产生了洗涤水的水流,从而可大幅度减少异物的堆积。
另外在采用传统构造时,由第3叶轮13加压并吐出的洗涤水是向第2壳体12内吐出的,故与由第2叶轮25加压并吐出的洗涤水发生剧烈冲突。尤其是在混有空气的排水工序末期,洗涤水与空气混杂在一起,会发生巨大的噪音。
然而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在第2叶轮25与第3叶轮13之间开有孔24,而减少了2个叶轮间的压力差,可大幅度减少排水噪音。至于孔24的数量,从消除第2叶轮25与第3叶轮13之间的压力差及保持叶轮自身旋转的平衡出发,固然可以在点对象的位置开设多个,但即使其数量是1个,设置位置即使不是点对象位置,也能充分得到本实施例的效果。
又,在排水工序中,通过用正反转换装置20使马达19作反时针旋转,而将洗涤水从洗涤水引导部15的第2吸入口17引向第2叶轮11。这时第2叶轮11有效地发挥作用,将洗涤水排出机外。在这种场合若采用传统构造,由于第1壳体10内的空气被第3叶轮吸引,第2壳体12内由于早期混入的空气而造成性能降低,而在本实施例中,由于阻力体23的作用,滞留于第1壳体内的空气难以被第3叶轮13吸引,故可推迟空气混入第2壳体12内的时间。
换言之,排水时可更长地维持排水功能,减少剩水量。另外由于作为离心式叶轮的第3叶轮13与洗涤工序时一样,是从第3吸入口18将洗涤水向第2壳体12内吐出,故提高了排水性能。
在排水工序中,在采用传统构造时,滞留于第2叶轮25在马达19上的安装部22的空气难以排出,在洗涤工序初期即发生气流冲击音,而在本实施例中,空气很容易向泵3外排出,故不会发生洗涤工序初期的噪音。
如上所述,由于在第2叶轮的圆盘上,在涡流叶片内侧的位置开有与第3叶轮一侧连通的孔,故不仅可防止异物在泵内的堆积,还可大幅度减少餐具洗涤机在洗涤工序初期及排水时的噪音。
另外关于马达的旋转方向,无论哪个旋转方向用于吐出洗涤水,本发明都可得到同样的效果。
如上所述,第3实施例的餐具洗涤机通过在第1叶轮和第2叶轮之间设置大致成圆盘状的阻力体,减少了剩余水量而提高了漂洗功能,并且可节约水、提高洗涤功能和排水功能。另外由于在第2叶轮的圆盘上,在涡流叶片内侧的开有与第3叶轮一侧连通的孔,不仅可防止异物在泵内的堆积,且可使餐具洗涤机大幅度地减少洗涤工序初期及排水时的噪音。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第4实施例。
图7和图8是竖式洗涤排水一体泵的剖视图,其结构部件的基本构造与图2所示的第2实施例相同,故省略其说明。其特征在于新开有将洗涤水引导部15与第2壳体26连通的孔27,具有特殊的效果。另外,第1叶轮9可以是离心式、涡流式或其他方式。
以下说明第4实施例的动作。其洗涤工序的基本动作与所述第2实施例相同,故省略其说明。
尤其是在洗涤工序中,通过第3叶轮13向第2壳体26及排水路径21内吐出洗涤水,虽可以防止吸入来自排水路径21的空气,但在过滤网4严重堵塞时,供给泵3的吸入流量即变得不足,泵3便会从排水路径21内吸入洗涤水。结果,泵3陷入极不稳定状态,有时会发生向机外吐出洗涤水,使加热器7空烧等现象。
为了在泵3处于不稳定状态时也不使洗涤水流出机外,必须降低第3叶轮13的表面吐出能力。而在采用本发明的构造时,从第3叶轮13吐出的一部分洗涤水可以从孔27再次返回洗涤水引导部15。
换言之,可以在不降低向第2壳体26内吐出洗涤水的能力的情况下降低表面的吐出能力。从而即使在洗涤工序中的不稳定状态下,也不会发生洗涤水排出机外的情况。另外,孔27的数量即使是1个,设置位置即使不在点对象位置,仍能充分得到本发明的效果。
如上所述,由于开有从洗涤水引导部与第2壳体连通的孔,尤其可使餐具洗涤机在洗涤时保持排水路径内稳定的洗涤水位。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第5实施例。
图9和图10是竖式洗涤排水一体泵的剖视图,其结构部件的基本构造与图2所示的第2实施例相同,故省略其说明。其特征在于新开有将洗涤水引导部15与第1壳体28连通的孔29,具有特殊的效果。另外,第1叶轮9可以是离心式、涡流式或其他方式。
以下说明第5实施例的动作。与洗涤工序有关的基本动作与所述第2实施例相同,故省略其说明。
尤其是在洗涤工序中,通过第3叶轮13向第2壳体12及排水路径21内吐出洗涤水,虽可以防止吸入来自排水路径21的空气,但在过滤网4严重堵塞时,供给泵3的吸入流量即变得不足,泵3便会从排水路径21内吸入洗涤水。结果,空气很快进入第1壳体28,使第1叶轮9丧失吐出能力。然而,由于孔29的作用,进入第1壳体28内的一部分空气再次返回洗涤水引导部,使第1叶轮9的能力稍稍恢复,并向洗涤喷嘴5吐出空气。而在重复这一周期的过程中,第1壳体28内的空气渐渐减少,结果第1叶轮9的吐出能力完全恢复。另外在排水工序中,存在于第1壳体28内的洗涤水在泵3旋转时及暂停时,尽快地向洗涤水引导部15吐出或滴落。从而可大幅度地降低成为排水噪音原因的第1叶轮9的洗涤水搅拌音。
又,在采用上述构造时,如果把孔29开在第1叶轮9的外径内侧,在没有气流冲击等发生的正常运转时,因上述孔29与第1叶轮9之间的距离近,反而会引起与第1叶轮9的转速及叶片数成比例的NZ音。因而在这种场合,通过把孔29的位置设在第1叶轮9的外径的外侧,且设在吐出压力高的舌状部30附近,不仅可防止NZ音发生,且能有效发挥作用。还有,如果使孔29的端面沿排水时的旋转方向倾斜,则可防止洗涤时的吐出压力减少,能有效地吐出排水时的空气或洗涤水,且进一步降低排水噪音。
如上所述,通过设置从洗涤水引导部与第1壳体连通的孔,可迅速地从洗涤时的气流冲击所引起的能力降低状态恢复正常,使餐具洗涤机大幅度降低排水噪音。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第6实施例。图11是洗涤排水一体泵的剖视图。其结构部件基本与图2所示的第2实施例相同,故省略其说明。
在图11中,把洗涤水从洗涤槽1引向泵3的引水路14与第2壳体26及洗涤水引导部15双双连通,同时第2叶轮25的吸入口17设于第2壳体26的侧壁。23是在洗涤水引导部15内固定于第1叶轮9与第2叶轮25的轴间的大致圆盘状阻力体,其外径大于第3吸入口18的外径。另外在第2叶轮25的圆盘上,在涡流叶片的内侧位置设有与第3叶轮13一侧连通的孔24。还设有从洗涤水引导部15与第2壳体26连通的孔27。还有,第1叶轮9可以是离心式、涡流式或其他方式。
以下说明第6实施例的动作。与洗涤工序有关的基本动作与所述第2实施例相同,故省略说明。
本实施例具有上述第2到第4实施例的全部作用,而且由于把这些构造加以合并,故其效果更佳。
即,由于既具备阻力体23,又具备第2壳体26上的孔27,第1叶轮9所受的吸水阻力便大幅度减少,故使吐出压力进一步上升,大幅度地提高了洗涤功能。而且因第2叶轮25的吸入口17设于第2壳体26的侧壁,并设置了阻力体23,故可进一步减少排水时的剩水量,从而可进一步提高漂洗功能并节约水。
另外由于设置了第2叶轮25上的孔24和第2壳体26上的孔27,更有利于气流冲击状态时的排气,故泵3恢复到无气流冲击的正常运转状态所需的时间更短,不仅可提高洗涤功能和排水功能,提高可靠性,且可大幅度降低排水噪音和洗涤噪音。
另外在泵3内的各处设有孔24和27,其直径大于引水路14内的最小面积部,可避免异物吸入或堆积。
如上所述,采用本实施例的餐具洗涤机,可提高洗涤排水时泵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及洗涤和排水功能,同时大幅度降低洗涤和排水时的噪音。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第7实施例。如图12和图13所示,餐具洗涤机主体31在内部设有洗涤槽32,并通过供水阀33向该洗涤槽32内供给冷水或热水。当装置驱动时,洗涤水因受马达35驱动的洗涤泵36的作用而在洗涤槽32内部循环。该循环路径如下,洗涤水从排水口34被洗涤泵36吸入,并从该洗涤泵36供给洗涤槽32内底部的洗涤喷嘴37,并从此处喷射,在洗涤了餐具后,再次返回排水口34。
在洗涤喷嘴37与洗涤槽32底部之间装有加热洗涤水用的加热器38。在洗涤喷嘴37的上方设有可整齐排列餐具且可使洗涤水有效地喷射到餐具上的餐具篮39。在该餐具篮39上配设有多个移动用滚轮43,可以向餐具洗涤机主体31的前面拉出。
另外在洗涤槽32的前面部装有开关自如的门40。在洗涤槽32的下侧配设有底架42,固定支撑洗涤槽32。
在马达35的轴上固定有该马达35自身冷却用的冷却风扇44。
洗涤泵(泵)36受马达43旋转驱动,构成洗涤泵单元47。该洗涤泵单元47以旋转轴为垂直方向设置,并通过软管45和46与排水口34及洗涤喷嘴37连接,进行洗涤水的循环。
支撑部件48把冷却风扇44围住,并固定于马达35上。该支撑部件48作为从上方吸入空气并向马达35送风的风洞。通过这样设置风洞,可使冷却风扇44的风更有效地集中吹到马达35上。另外,通过该支撑部件48,还可在旋转的冷却风扇44的上部设置支撑固定洗涤槽32的支撑部。
弹性支撑部件(弹性体)49和50用弹性体形成,装于洗涤泵单元47的上下方向的中心附近。弹性支撑部件49插入从洗涤槽32凸出的凸起部41,弹性支撑部件50载于底架42上。在这种场合,底架42上设有用于洗涤泵单元47定位的凹部51,与该凹部51卡合。
采用这样的构造,在安装洗涤泵单元47时,在上下方向的中心附近配设弹性支撑部件49和50,对于马达35的旋转方向而言,只有软管48和49造成的阻力,旋转方向的自由度很大。因而,可以把马达35的振动向洗涤槽32或底架42的传递控制在极小范围。即,可构成振动和噪音极小的餐具洗涤机。
又,在配置洗涤泵单元47时,如果使旋转轴成为水平状态,则从上往下的投影面积较大,就需要大范围内的高空间。而如果使旋转轴成垂直状态,则从上往下的投影面积较小,只需给较小面积的部分留出高空间即可。因而,如果把洗涤泵单元47设置在洗涤喷嘴37的轨迹外侧,则虽然在部分部位需要较高的空间,然而不需把洗涤槽32的整个底部向上提高,故可通过把洗涤槽32的位置向下降而使洗涤槽32容纳大型餐具。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第8实施例。其结构部件的基本构造与图12所示的第7实施例相同,故省略说明。如图14所示,在偏离洗涤泵36形状的放射状位置设有多个弹性支撑部件52,支撑洗涤泵单元47的下方。另外,在洗涤泵单元47的上方中心部设置有弹性支撑部件49。
弹性部件抑制振动传递的最有效方法是增高弹性部件的高度。在第7实施例中,当要尽量降低洗涤泵36的位置时,有时难以提高在中心部分支撑的弹性支撑部件50的高度。在这种场合,可如上所述,安装较高的弹性支撑部件52来取代弹性支撑部件50。
采用这样的构造时,不仅能尽量降低洗涤泵36的安装位置,而且可使用能更有效抑制振动传递的弹性支撑部件。
以上只是举了洗涤泵36的例子,不言而喻,对排水泵、洗涤排水一体泵也可作同样处理。
如上所述,本发明技术方案1所述的餐具洗涤机具备对洗涤和排水中的至少一项发挥作用的泵,且所述泵以旋转轴为垂直方向,其上下部经弹性体而固定,故可降低洗涤槽的底面,增加洗涤槽的高度,可容纳大型餐具,又由于大幅度提高了泵的旋转方向自由度,可减少振动的传递。
本发明技术方案2所述的餐具洗涤机具备洗涤槽和在所述洗涤槽的下部直接或经支撑部件间接支撑洗涤槽的底架,且泵的上部经弹性体支撑于洗涤槽,下部支撑于底架,并通过固定所述洗涤槽和底架而固定支撑所述泵,故泵的旋转方向自由度极大,且振动向洗涤槽或底架的传递很小。
本发明技术方案3所述的餐具洗涤机,泵的上部在中心部支撑,下部则用大致呈放射状的多个弹性体支撑,故可将泵设置在尽量低的位置,同时可将振动的传递抑制在极小范围。
本发明技术方案4所述的餐具洗涤机,泵中配备有对驱动泵用的马达进行冷却的冷却风扇,且所述泵的支撑部件兼用作所述冷却风扇的风洞,故能有效利用冷却风,可使用线圈少、价格便宜的马达。
权利要求
1.一种餐具洗涤机,其特征在于,具有对洗涤和排水中的至少一项发生作用的泵,且所述泵以旋转轴为垂直方向,其上下部经过弹性体而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餐具洗涤机,其特征在于,具有洗涤槽、在所述洗涤槽的下部直接或经过支撑部件间接支撑洗涤槽的底架,且泵的上部经弹性体而支撑于洗涤槽,下部支撑于底架,通过固定所述洗涤槽和底架而固定支撑所述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餐具洗涤机,其特征在于,泵的上部用中心部支撑,下部用大致呈放射状的多个弹性体支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餐具洗涤机,其特征在于,泵上装有对驱动泵的马达进行冷却的冷却风扇,且所述泵的支撑部件兼用作所述冷却风扇的风洞。
全文摘要
一种餐具洗涤机,其特征在于,具有对洗涤和排水中的至少一项发生作用的泵,且所述泵以旋转轴为垂直方向,其上下部经过弹性体而固定。本发明可降低洗涤槽的底面,增加洗涤槽的高度,可容纳大型餐具,又由于大幅度提高了泵的旋转方向自由度,可减少振动的传递。
文档编号A47L15/14GK1437911SQ0212000
公开日2003年8月27日 申请日期1996年8月22日 优先权日1995年9月7日
发明者乾浩章, 由良政树, 宫内隆, 稻田刚士 申请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