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油黄曲霉毒素清除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2673阅读:3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食用油黄曲霉毒素清除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食用油二次加工处理设备,尤其是指一种食用油黄曲霉毒素清除设备。
背景技术
花生、大豆等植物油是人们进行烹饪和食品加工的主要用油,而这些植物油中却含有一种毒性及强的致癌物质—黄曲霉毒素,长期食用了这种含有毒素的食用油后,会危及人体的肝脏组织,严重时,可导致肝癌甚至死亡。以花生油为例,目前国内外清除黄曲霉毒素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采用强碱中和法,在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和精练过程后,使黄曲霉毒素反应生成香豆素纳盐,再经过水洗法将其清除,这种方法虽然从表面上清除了黄曲霉毒素,但如果精练度不彻底,一方面造成了化学残留污染,另一方面残留的香豆素纳盐在摄入人体后,遇酸仍能复原,对人体仍有毒性,更重要的是,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和精练过程,花生油中富含的营养物质几乎被消耗殆尽。另一种是采用紫外线脱毒法,这种方法虽然能保持花生油的原汁原味和营养物质及微量元素不被破坏,但这种方法只能清除黄曲霉毒素B1,而黄曲霉毒素B2、G1、G2等无法彻底清除。这两种方法虽然能在某些方面暂时或部分清除黄曲霉毒素,但却要兼顾营养与脱毒两个方面,不能完全满足“绿色、环保、营养、健康”这一完整的消费理念。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应于新工艺的食用油黄曲霉毒素清除设备,该设备可在有效破坏毒素环状稳定结构的基础上彻底裂解毒素和脱毒,并使油脂中的营养成分得到充分保护。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由高频电磁场处理装置、紫外线裂解装置、冷却水槽和换热装置所构成。其中高频电磁场处理装置由数个高频处理器、高频电极板和高频信号发生控制器所组成,各高频处理器呈均匀分布并且相互之间以管道连通,其入油口设在高频处理器的底部,出油口设在高频处理器的上部,每个高频处理器的内壁上设有一对高频电极板,并连接到高频信号发生控制器上。紫外线裂解装置由数个紫外线反应器、对应数量的紫外线照射器和紫外线电路控制器所构成,各紫外线反应器呈均匀分布并且相互之间以管道连通,其入油口设在紫外线反应器的底部,出油口设在紫外线反应器的上部,每个紫外线反应器内对应安装有紫外线照射器,并连接到紫外线电路控制器上。冷却水槽设在紫外线反应器的外部,其低位设有循环水入口,高位设有循环水出口。换热装置由板式换热器、循环泵和冷却水池所构成,冷却水池设置在板式换热器的上方,其入水口经循环泵与板式换热器的出水口相连,其出水口与板式换热器的入水口相通,板式换热器的入油口设在板式换热器的底部,出油口设在板式换热器的上部。第一个高频处理器的入油口与一超油脂超微粒化处理器相连,最后一个高频处理器的出油口与第一个紫外线反应器的入油口相接,最后一个紫外线反应器的出油口与板式换热器的入油口相连,板式换热器的出油口与一成品油容器相连通。
紫外线反应器内安装有反射镜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可以彻底清除油脂中的黄曲霉毒素由于首先对油脂进行油脂超微粒化处理,使油脂的分子被破碎和分散,将黄曲霉毒素的隐藏性转化为独立性,又经过高频电磁场的处理,破坏了毒素的稳定性,再经过紫外线照射,使黄曲霉毒素被彻底裂解和脱毒,其平均裂解、脱毒率可达90.7%以上。
2、有效保护油脂中的营养成分由于在紫外线的照射过程中始终受到自然冷却水的保护,使油脂的温升受到控制,在完成油脂超微粒化处理、高频电磁场处理和紫外线裂解处理后,所积攒的高热量又通过板式换热器的迅速降温,使油脂品质和营养成分受到了保护。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花生油黄曲霉毒素清除设备,由高频电磁场处理装置、紫外线裂解装置、冷却水槽和换热装置所构成。其中高频电磁场处理装置可根据生产能力的大小由2-16个高频处理器2、对应数量的高频电极板3和高频信号发生控制器4所组成,各高频处理器2呈均匀分布并且相互之间以管道串通,本实用新型以2个高频处理器为例,其入油口设在高频处理器的底部,出油口设在高频处理器的上部,前一个高频处理器的出油口与后一个高频处理器的入油口相通,每个高频处理器的内壁上设有一对高频电极板3,并连接到高频信号发生控制器4上,其高频信号由输出线引至高频电极板上,在成对设置的高频电极板之间形成电磁场环境,依据黄曲霉毒素的特性和在油脂中经油脂超微化处理后产生的相对增大、独立性,将所采用的高频电磁场调整到一定强度,作用于黄曲霉毒素,使黄曲霉毒素分子与电磁场产生共振,连接黄曲霉毒素分子间化学键的相互吸引力在共振中产生不均衡,即力的大小不等,因而使构成黄曲霉毒素的环状分子结构的稳定性遭到严重损伤,处于欲分解状态。紫外线裂解装置由3-18个紫外线反应器5、对应数量紫外线照射器6和紫外线电路控制器7所构成,各紫外线反应器5呈均匀分布并且相互之间以管道连通,本实施例以3个紫外线反应器为例,其入油口设在紫外线反应器的底部,出油口设在紫外线反应器的上部,前一个紫外线反应器的出油口连通后一个紫外线反应器的入油口,每个紫外线反应器内对应安装有由紫外线灯管构成的紫外线照射器6,并连接到紫外线电路控制器7上。紫外线电路控制器产生一定强度的紫外线,为紫外线反应器提供一个紫外线环境,并通过安装紫外线反应器内壁上的反射镜面的反射,使紫外线反应器内的透射率增大。经过前述油脂超微化处理和高频电磁场处理,油脂以一定的界面压力通过紫外线反应器5,使黄曲霉毒素受到光化学作用,其环状结构在稳定性已经很差的情况下,相互吸引力小的键能强烈吸收紫外线,生成氧化物,从而使环状结构裂解,以致失去毒性。冷却水槽8设在紫外线反应器5的外部,其低位设有循环水入口,高位设有循环水出口,使紫外线反应器的热量被及时交换。换热装置由板式换热器10、循环泵11和冷却水池9所构成,冷却水池设置在板式换热器的上方,其入水口经循环泵与板式换热器的出水口相连,其出水口与板式换热器的入水口相通,板式换热器的入油口设在板式换热器的底部,出油口设在板式换热器的上部,由于在超微化处理、高频电磁场处理和紫外线裂解处理时均能产生高热量,通过采用冷却水迅速降温的方法来避免油脂品质受损和营养成分遭破坏。
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个高频处理器2的入油口与一超微化高频处理器1相连,最后一个高频处理器2的出油口与第一个紫外线反应器5的入油口相接,最后一个紫外线反应器5的出油口与板式换热器10的入油口相连,板式换热器的出油口与一成品油容器相连通。
采用上述设备对食用油中的黄曲霉毒素进行清除,不仅清除效果好,而且不使其营养成分受到破坏。
权利要求1.一种食用油黄曲霉毒素清除设备,其特征在于由高频电磁场处理装置、紫外线裂解装置、冷却水槽和换热装置所构成;其中高频电磁场处理装置由数个高频处理器、高频电极板和高频信号发生控制器所组成,各高频处理器呈均匀分布并且相互之间以管道连通,其入油口设在高频处理器的底部,出油口设在高频处理器的上部,每个高频处理器的内壁上设有一对高频电极板,并连接到高频信号发生控制器上;紫外线裂解装置由数个紫外线反应器、对应数量的紫外线照射器和紫外线电路控制器所构成,各紫外线反应器呈均匀分布并且相互之间以管道连通,其入油口设在紫外线反应器的底部,出油口设在紫外线反应器的上部,每个紫外线反应器内对应安装有紫外线照射器,并连接到紫外线电路控制器上;冷却水槽设在紫外线反应器的外部,其低位设有循环水入口,高位设有循环水出口;换热装置由板式换热器、循环泵和冷却水池所构成,冷却水池设置在板式换热器的上方,其入水口经循环泵与板式换热器的出水口相连,其出水口与板式换热器的入水口相通,板式换热器的入油口设在板式换热器的底部,出油口设在板式换热器的上部;第一个高频处理器的入油口与一油脂超微粒化处理器相连,最后一个高频处理器的出油口与第一个紫外线反应器的入油口相接,最后一个紫外线反应器的出油口与板式换热器的入油口相连,板式换热器的出油口与一成品油容器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油黄曲霉毒素清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高频处理器的数目为2-16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油黄曲霉毒素清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紫外线反应器的数目为3-18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油黄曲霉毒素清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紫外线照射器为紫外线灯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油黄曲霉毒素清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紫外线反应器内安装有反射镜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食用油黄曲霉毒素清除设备,由高频电磁场处理装置、紫外线裂解装置、冷却水槽和换热装置所构成,在高频电磁场处理装置中,多个安装有高频电极板的高频处理器首尾相连,在紫外线裂解装置中,多个安装有紫外线照射器的紫外线反应器首尾相连,紫外线裂解装置的外部设有冷却水槽,食用油首先经过纳米超微粒化处理,使油脂分子被破碎和分散,然后经过高频电磁场处理,破坏其毒素的稳定性,再经过紫外线的照射分解,使毒素被彻底裂解和脱毒,最后由板式换热器对高温油脂进行迅速冷却,以保护油脂的营养成分不受损害。本实用新型可任意确定处理容量,工艺先进、结构简单、脱毒效果好,可避免油脂的营养成分被破坏。
文档编号C11B3/00GK2642785SQ0327643
公开日2004年9月22日 申请日期2003年8月22日 优先权日2003年8月22日
发明者韩吉仑 申请人:青岛润德粮油制品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