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逆向止定效应之窗帘动力转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2469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逆向止定效应之窗帘动力转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逆向止定效应之窗帘动力转换装置,尤指提供水平式或是垂直式窗帘,动力端可达成扭力转换,和逆向止定之转换装置。
背景技术
昔用之窗帘1,请参阅


图1所示,为了达到逆向止定之目的,在驱动元12部分,设置有能量位差之驱动元12。
该驱动元12系由一蜗轮124(如图2所示),经一蜗杆125利用其斜向螺牙较高滑动率而带动,其中蜗杆125系由链轮126经珠链121由手操作所作动,形成回转动力提供给蜗杆125,其中动力之获得,相同可藉由马达20代替链轮126。
该驱动元12经由角形传动杆122同步驱动两收线管123(如
图1所示),该收线管123对下系经由拉线141带动帘片14作卷放,该帘片14之水平之遮光角度,则经由翻转页13带动T线142仰角调变。
上述窗帘,由于系位于窗口,经由外部风力作动,则会使帘片14下滑,下滑之后,其动力经由收线管123再间接传动杆122,而会反向传递给驱动元12,该驱动元12受到较大外力回授,则会产生打滑。
图2所示之情况为目前较好的止定设计,但该止定由于其蜗轮124系位于上横架11里部,比例体积为细小,而且经由蜗杆125啮动,作力传达仅在蜗轮124的单一齿面,因此形成强大单点性齿面面压,易于使蜗轮124或蜗杆125螺旋齿形破坏,并造成跳脱,失去锁定目的。
又上述之驱动元12,相同可作用在布蔓状之布质帘幕作卷收带放,相同布质帘幕也有因风压及自重的效应,得该驱动元12必须要求有效逆向止定。
请再参阅图2-1所示,另外有关水平式窗帘,传统设计主要系由一收放绳140及一调整杆120以对帘片14做带放和入光角调整,基础装置系由一上横架11下方连构帘片14,该帘片14系受到收放绳140作拉掣操作,以达到对帘片14作上扬收起或向下展开施放,施放后则藉由入光角调整杆120调整帘片14之光照入射角度,而该调整杆120系联动一蜗杆125,由蜗杆125旋动一蜗轮124,蜗轮124对外带动传动杆122,利用传动杆122带动帘片14作入光角之角位调整,利用蜗杆125啮动蜗轮124,得可对传动杆122作外力之对抗止定。
由于该水平式帘片14之高度,一般实施最高有约30尺之高度,所以并无法使用冗长之调整杆120,其一为包装材积所限,其二若将该调整入射光设为调整杆120,则该杆长必须接近30尺,所以有采链轮驱动方式。
请参阅图2-2所示,有关链轮驱动方式,传统有配合行星齿轮放大扭力及止定设计,其主要系由珠链121带动一链轮126,链轮126往传动杆122的方向经由行星齿轮组18转换带动,该行星齿轮组18系受链轮126联动太阳齿轮181获得动力,对外啮动环围之行星齿轮182,并与受固定之内环齿轮183相对啮动,而使其依附之轮盘180可产生共转,该轮盘180对外再联结一轮轴190,轮轴190间隔止定弹簧192之后,而联动出力轴191,出力轴191对外系联动传动杆122,而止定弹簧192系利用轮轴190之外缘表与出力轴191之间,作径向开放或是内缩之操作,使出力轴191若传达动力给轮轴190时,则受止定弹簧192的作用,而产生束紧达到止逆。
该束紧原理,系止定弹簧192一端系受外围的固定,经轴向扭转使弹簧192直径尺度变化,如缩小时可产生束紧作用,该止定弹簧192之设计为一般弹簧帘轴止定之机构设计,于此请容不再于赘述。
如图2-2之设计,相同可应用提供在如
图1之相关驱动应用结构,而达到以单一珠链拉绳,可获得对帘片之敞放及照射角度之调整。
虽然利用该珠链121可达成前述多种功能,为其止定效应系利用止定弹簧192的束紧或放开操作或松放操作,但其束紧力量与轮轴190之外缘表,在超越极限的临界点之后,尚有打滑而失去锁定功能。
请再参阅图3所示,系有关垂直式窗帘之一般设计,其中驱动元12系安装于上横架11,上横架11对下经由挂轴15而连接垂直式之帘片14,驱动元12同藉由外力以拉绳16作手动操作。
请再参阅图4所示,该帘片14对上经由挂轴15,而联结伞形齿轮组17,该伞形齿轮组17水平系受动于角形传动杆171,传动杆171系受驱动元12所驱动。
得是利用驱动元12的带动,使伞形齿轮组17转换挂轴15并联动其帘片14,可得光照角度之调照,但自然风压之面压力会对帘片14产生拨动现象,而打乱照射角度,则必须利用止定之方式,在驱动元12作有效对角形传动杆171止定。
为了防止该传动杆171受挂轴15之反向力量,而间接传达给驱动元12,该驱动元12之结构大概与第2图标之原理为相同,系利用蜗杆与蜗轮组达成止定,因此相同也有使该蜗轮齿板易于破坏之可能。
新进在该止定的效应上,另有利用电磁式控制机械开关,或是其它的电机组件自动装置所构成,为其结构性必须利用电力,以及组件复杂。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逆向止定效应之窗帘动力转换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其主要系在操作窗帘帘片之驱动端,设有一动力转换装置,该动力转换装置系由第一内齿环与第二内齿环同轴共构,第一内齿环固定在上横杆之壳体,第二内齿环对外接设出力轴体,出力轴体对外啮动传动杆,两内齿环接受单一行星齿轮组同步所啮动。
本实用新型为了确实有效获得逆向止定效应,并同时可达到减速变换,得利用第一、二内齿环相对同轴对设,二者模数及周节为不等,但其节圆直径之尺寸,为可同步接受单一行星齿轮组同步啮动。
其中行星齿轮之模数与其一内齿环为相等,且第一内齿环系固定在机壳,因此行星齿轮受太阳齿带动之后,会啮动第二内齿环,由于第二内齿环外围不受固定,则经行星齿轮组切动后,会因角速度差异而被带转,进而联动出力轴输出。
第二内齿环外端系由出力轴联动角形传动杆,由角形传动杆受外力而传回之对抗力,则会首先传达给第二内齿环,第二内齿环首先对行星齿轮组啮动,但行星齿轮组之齿板另一端系啮接于被固定之第一内齿环,则受第一内齿环限制扣固,而达到逆向止定。
故此,本实用新型应用在水平式或是垂直式窗帘,动力端可达成扭力转换,和具有逆向止定之效果。
图1为一般水平式窗帘之立体示意图。
图2为昔用驱动元之结构实施示意图。
图2-1为传统水平式窗帘之结构示意图。
图2-2为该驱动源利用珠链驱动之结构关系正视图。
图3为一般垂直式窗帘之结构示意图。
图4为垂直式窗帘之角度变换装置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之结构外观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切合关系侧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之轮系基础构合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之轮系止定效应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之轮系转速比状态正视图。
图示元件符号说明1-窗帘10-转换装置11-上横架12-驱动元 120-调整杆 121-珠链122-角形传动轴123-收线管 124-蜗轮125-蜗杆 126-链轮 12-翻转页14-帘片 140-收放绳 141-拉线142-T线 15-挂轴16-拉绳17-伞形齿轮组 171-角形传动杆 18-行星齿轮组180-轮盘 181-太阳齿轮 182-行星齿轮183-内环齿轮 190-轮轴 191-出力轴192-止定弹簧 2-第一内齿环 20-马达21-卡件 22-太阳齿轮23-行星齿轮230-行星齿轮组231-轮齿 3-第二内齿环30-出力轴体 31-角形传动轴 32-限位碟33-固定件 4-机壳 41-滑座5-三角座 F-作用力 n-回转力p-切点t-齿数
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实用新型实施,首先请参阅图5所示,该转换装置10系由一马达20或手动动力源获得回转动力,经由太阳齿轮22传达给转换装置10,该转换装置10包括有第一内齿环2和第二内齿环3,两者之间同轴相对安装。
第一内齿轮2对外经由卡件21而固定在机壳4(如图6所示),第二内齿环3外端则连接出力轴体30,该出力轴体30中心往外,带动一角形传动杆31,传动杆31之功能与
图1~图4所示之角形传动杆相同。
出力轴体30的身部,进一步可设一限位碟32,该限位碟32之作用,除了能够让第二内齿环3径向活固之外,更藉由该限位碟32之轮体侧面接受滑座41(如图6所示)之含口410所含住,因此角形传动杆31若受外力形成纵向挤推的时候,则可藉由限位碟32活固保持轴向定位,该挤推之压力是前述之帘片受角形传动杆31传动之后,所产生的斜向摩擦反向作用力,该轴向推挤作用力,为设有卷线管123(如
图1所示)之窗帘常见的现象。
再如图6所示,第一内齿环2与第二内齿环3之间为同轴相对靠接,且第一内齿环2系经由卡件21而固定在壳体4,第二内齿环3输出端系经固定件33锁接角形传动杆31,出力轴30身部设有限位碟32,该限位碟32接受一受壳体固定之滑座41所设滑口410所滑置,并保持其径向及轴向活固。
整体动力输入端则由太阳齿22啮动行星齿轮组230,每一行星齿轮23之齿宽为足够同步啮接第一内齿环2及第二内齿环3,因此两者可接受单一行星齿轮组230作同步啮动,各行星齿轮23系由一三角座5活固安装。
第一、二内齿环2、3两者之周节(pc)为不等,其中第二啮齿环3之周节为较小,相对齿数(t)较多,其齿数增设系依据行星齿轮23之轮数而加设,如本实用新型实施为将该行星齿轮23设为三个,得是第二内齿环3之齿数系多出三齿,由公式模数=节圆直径/齿数(m=d/t),因此在节圆直径(d)为固定的情况之下,其齿数t的改变,模数m相同跟着改变。
又周节系圆周率乘上节圆直径之后除以齿数(pc=πd/t),先前条件为节圆直径d为固定值,因此齿数t改变,则周节pc相同跟着改变。
请再参阅图7所示,该图系为本实用新型之轮系安排,为了容易观察,而以夸张醒目方式绘制,其主要系由太阳齿轮22啮动座落于三角座5之行星齿轮组230,该行星齿轮组230首先被第一内齿环2相对啮动,又该第一内齿环2系由卡件21被固定在机体视为固定状态。
行星齿轮23对外延伸切动到第二内齿环3,得是当太阳齿轮22以顺时钟方向旋转,带动行星齿轮23为逆时钟旋转,同时三角座5也被相同顺时钟方向产生共转,藉由该三角座5共转之周转速,相乘行星齿轮23之自转,而可带动第二内齿环3,形成相同顺时钟方向的转动,又该第二内齿环3对外延伸出力轴30(如图6所示),得是可形成减速放大扭力输出,提供角形传动杆31获得高扭力传达。
又其受外力回授可得止定之情况,请参阅图8所示,第二内齿环3若受到角形传动杆31(如图6所示)传回之作力F,驱使第二内齿环3旋转之时,第二内齿环3即往内切动行星齿轮23,则行星齿轮23必受到啮切,而产生回转力n,又该行星齿轮23之轮齿231一端系啮接在第一内齿环2,而第一内齿环2为被固定在机壳的情况之下视为不动,得是该回转力n即被切点p所卡止,因此使该作用力F无法产生位移,则为被卡止,据以形成逆向止定,又该作用力F为顺时钟或逆时钟皆相同卡止效应,简单解释为第一内齿环2,系为被固定的情况之下,与第二内齿环3与第一内齿环2形成相对运动,而第二内齿环3若要作动内部之行星齿轮23,该行星齿轮23一端系啮接于第一内齿环2,由于第一内齿环2为固定,则行星齿轮23相同为固定无法转动,第二内齿环3相对无法转动,而形成逆向卡止之效果。
请再参阅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特别在第二内齿环3的节圆上作改变,其改变之后的轮系安排,如图9示,其中太阳齿轮22系啮动行星齿轮23,各行星齿轮23受三角座5所规范活固。
太阳齿轮22之半径为R1,行星齿轮23之半径为R2,得是第一内齿环2之半径R=R1+R2,如图标之工作运行,太阳齿轮22之周转数为固定的情况之下,则行星齿轮23相同关系定数回转。
行星齿轮23的另一端系啮动第二内齿环3,该第二内齿环3节圆直径为大于或小于第一内齿环2之直径d1、d2,第二内齿环3由较大节圆之3a及较小之3b,根据齿轮互相啮动之齿牙轴节pc必须相等,否则会产生干涉,又由公式pc=πd/t,得本实用新型可在相同的模数m之下改变齿数t,则其节圆直径d跟随着改变,由于其节圆直径的改变,因此由行星齿轮23所输出之固定啮动轴转速度的情况之下,对较大节圆直径d之第二内齿环3,也则产生更大的减速比值,并使该第二内齿环3与太阳齿轮22相同方向被减速带转,又若第二内齿环3之节圆直径d较小,则会受到行星齿轮23之半径为固定的情况下,受到较高速的带动,因此第二内齿环3的节圆周长(π×d)大小,都会受到不等的状态改变转速。
权利要求1.一种具逆向止定效应之窗帘动力转换装置,其主要系在操作窗帘帘片之驱动端,设有一动力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动力转换装置系由第一内齿环与第二内齿环同轴共构,第一内齿环固定在上横杆之壳体,第二内齿环对外接设出力轴体,出力轴体对外啮动传动杆,两内齿环接受单一行星齿轮组同步所啮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逆向止定效应之窗帘动力转换装置,其特征为在该出力轴体腰身部分,可设有一限位碟,由一固定之滑座所活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逆向止定效应之窗帘动力转换装置,其特征为该第二内齿环之节圆直径系大于第一内齿环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逆向止定效应之窗帘动力转换装置。该装置主要由二周节不同之第一内齿环和第二内齿环相对设立,第一内齿环受外部机壳固定第二内齿环被动为转体,并对外连构出力轴体,两者同步接受一行星齿轮组所关系啮动,藉由二内齿环周节不等,得因啮动角速差而可对第二内齿环作旋转驱动,并得减速效果,及第二内齿环受外力反向回授时,得藉行星齿轮受固定之第一内齿环固定限制,而得确实逆向止定效果。
文档编号A47H5/00GK2741468SQ20042004402
公开日2005年11月23日 申请日期2004年3月26日 优先权日2004年3月26日
发明者黄贤德 申请人:黄贤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