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帘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0519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帘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帘体结构」,其通过垂挂体的连结部与接体的被连结部是可相互配合组设的设计,令帘体可视使用者需求进行水平左右位移及升降的卷收及垂放状态。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是公知结构的立体图,其包含一梁体10及一帘体20,其中梁体10设若干导槽11供帘体20上端固设的垂挂体21容设定位。
如上所述的公知结构,其尚有下列缺点其垂挂体21是直接固设于帘体20上端,令垂挂体21虽可于梁体10的导槽11内呈水平左右位移而带动帘体20移动,但无法视使用者需求呈升降的卷收及垂放,仅能通过帘体20自身重量而呈完全垂放状,令其使用上较为不便且较为单调而不具变化性。
本设计人有鉴于上述公知结构的缺点,乃思及创作的意念,遂以多年的经验加以设计,经多方探讨并试作样品试验,及多次修正改良,乃推出本实用新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帘体结构,其通过垂挂体的连结部与接体的被连结部是可相互配合组设的设计,令与接体相结合的帘体可视使用者需求进行水平左右位移,同时,通过上下控制组的操作而可随心所欲呈升降的卷收及垂放状,使用上更为方便且具丰富变化性。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多帘体结构,其包含梁体、多个垂挂体、接体及帘体,所述垂挂体设有一可与所述梁体相结合的结合部,且设一具连结段的连结部,所述连结部与所述接体所设被连结段的被连结部相配合组设,与所述接体相结合的帘体为可水平左右位移设置,所述接体设有可调整帘体呈升降卷收及垂放的上下控制组。
较佳地,所述垂挂体的结合部设呈T状,并与具多个呈T状导槽的梁体结合。
较佳地,所述垂挂体的结合部设呈钩状,并与具多个挂杆呈多杆状的梁体结合。
较佳地,所述连结部的连结段设为柱状。
较佳地,所述连结部的连结段设为螺纹段。
较佳地,所述被连结部的被连结段设为通孔。
较佳地,所述被连结部的被连结段设为螺孔。
较佳地,所述帘体设为罗马帘、瀑布帘、弹簧卷帘或百叶窗。
较佳地,所述垂挂体的连结部及接体的被连结部是与一具被组接部及组结部的组接件相配合组设。
较佳地,所述组接件的被组接部设一被组接段。
较佳地,所述组接件的组结部设一组结段。
较佳地,所述被组接部的被组接段设为通孔。
较佳地,所述被组接部的被组接段设为螺孔。
较佳地,所述组结部的组结段设为柱状。
较佳地,所述组结部的组结段设为螺纹段。
因此,本实用新型可令帘体可视使用者需求进行水平左右位移,同时通过下控制组的操作而可随心所欲调整帘体的卷收及垂放,从而令其于整体的视觉感官上具丰富的变化性而有别于传统帘体的单调呆板,使用上更为方便而且具多功能性。


图1是公知结构的立体组合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组合暨使用状态图一。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组合暨使用状态图二。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组合剖面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组合暨使用状态图三。
图7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的局部组合剖面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局部组合剖面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接体、帘体及上下控制组的另一实施例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30梁体 31导槽 40垂挂体41结合部42连结部 421连结段50接体 50’接体51被连结部 51’被连结部 511被连结段 511’被连结段52容置槽 53定位体 60上下控制组60’上下控制组70帘体 70’帘体 80组接件81被组接部811被组接段82组结部 821组结段 90梁体91挂杆具体实施方式
兹配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如后如图2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其梁体30设有若干呈T状的导槽31而可容设一相配合的垂挂体40,该垂挂体40于上端设一呈T状的结合部41并于下端设一具连结段421(可为柱状或螺纹段)的连结部42,该连接部42可与接体50具被连结段511(可为通孔或螺孔)的被连结部51相结合,而接体50于适当处固设一上下控制组60(可为滑轮座、弹簧卷轴、珠链式卷轴)而可控制帘体70的卷收垂放,且于一侧设一容置槽52令帘体70上端可与定位体53(可为固定片)相结合固定而容设于容置槽52内呈顶撑限位作用达定位状态。
如图3、4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组合暨使用状态图一、二,同时请参考图5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组合剖面示意图,其组合时,依序将若干垂挂体40于下端连结部42的连结段421与接体50于被连结部51的被连结段511相紧密固定结合,而后,将垂挂体40由上端的结合部41结合容设于梁体30的导槽31内,令接体50及帘体70通过垂挂体40可于导槽31内视使用者需求进行位移而可同步呈水平左右横移状态,于下端的帘体70并可同时通过上下控制组60的控制作用而随心所欲呈升降的卷收及垂放状,从而令其于整体的视觉感官上具丰富的变化性而有别于传统帘体的单调呆板,使用上更为方便且具多功能性。
如图6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组合暨使用状态图三,其中接体50的定位体53是可设为连动定位装置而设置于接体50一侧两端适当处并与一帘体70相结合定位,通过垂挂体40于上端的结合部41可于梁体30的导槽31内呈水平位移作动而可同步带动接体50及帘体70进行横移,同时,利用上下控制组60的控制作用使帘体70可呈升降的卷收及垂放效果。
如图7所示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其中垂挂体40及接体50间设有一具被组接段811(可为通孔或螺孔)的被组接部81及一具组结段821(可为柱状或螺纹段)的组结部82的组接件80,所述组接件80可分别与垂挂体40具连结段421的连结部42及接体50于被连结部51的被连结段511相结合固定而达更为稳固状态。
如图8所示是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同时请参考图9所示是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的局部组合剖面图,其中垂挂体40的结合部41是可设呈似钩状而与呈多杆状的梁体90的若干挂杆91相结合。
如图1 0所示是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局部组合剖面图,其中结合部41呈似钩状的垂挂体40于下端具连结段421的连结部42与接体50于被连结部51的被连结段511是分别与组接件80具被组接段811(可为通孔或螺孔)的被组接部81及组结部82的组结段821相结合固定而更为稳固。
另,其中上述的帘体70是可设为罗马帘(如图2、3所示),瀑布帘(如图4所示)及弹簧卷帘(如图6所示)等各式帘体。
如图11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接体、帘体及上下控制组的另一实施例立体图,其中可设为百叶窗的帘体70’是固设于一接体50’下端,该接体50’于一例设一上下控制组60’,且于上端设一具被连结段511’(可为通孔或螺孔)的被连结部51’。
唯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可行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之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大凡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多帘体结构,其特征是,包含梁体、多个垂挂体、接体及帘体,所述垂挂体设有一可与所述梁体相结合的结合部,且设一具连结段的连结部,所述连结部与所述接体所设被连结段的被连结部相配合组设,与所述接体相结合的帘体为可水平左右位移设置,所述接体设有可调整帘体呈升降卷收及垂放的上下控制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帘体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垂挂体的结合部设呈T状,并与具多个呈T状导槽的梁体结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帘体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垂挂体的结合部设呈钩状,并与具多个挂杆呈多杆状的梁体结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帘体结构,其特征是,所述连结部的连结段设为柱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帘体结构,其特征是,所述连结部的连结段设为螺纹段。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帘体结构,其特征是,所述被连结部的被连结段设为通孔。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帘体结构,其特征是,所述被连结部的被连结段设为螺孔。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帘体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帘体设为罗马帘、瀑布帘、弹簧卷帘或百叶窗。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帘体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垂挂体的连结部及接体的被连结部是与一具被组接部及组结部的组接件相配合组设。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帘体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组接件的被组接部设一被组接段。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帘体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组接件的组结部设一组结段。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多帘体结构,其特征是,所述被组接部的被组接段设为通孔。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多帘体结构,其特征是,所述被组接部的被组接段设为螺孔。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多帘体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组结部的组结段设为柱状。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多帘体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组结部的组结段设为螺纹段。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帘体结构,其梁体设有若干导槽而可容设一相配合的垂挂体,于垂挂体上端设一结合部且于下端设一连结部而可与接体的被连结部相结合,该接体于一侧并设一容置槽,且于一侧固设一上下控制组。本实用新型可令帘体可视使用者需求进行水平左右位移,同时通过下控制组的操作而可随心所欲调整帘体的卷收及垂放,从而令其于整体的视觉感官上具丰富的变化性而有别于传统帘体的单调呆板,使用上更为方便而且具多功能性。
文档编号A47H5/00GK2827210SQ20052010347
公开日2006年10月18日 申请日期2005年8月9日 优先权日2005年8月9日
发明者粘效维 申请人:粘效维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