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纸巾供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0525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湿纸巾供应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湿纸巾供应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纸巾扯断机构包含一第一辊轮组及一第二辊轮组。该第一辊轮组由一动力组件驱动,而该第二辊轮组由一卷纸模块既有的另一动力组件进行驱动,以简化扯断一纸巾原料的湿纸巾供应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湿纸巾供应装置,如台湾公告第492854号「纸巾及其分离装置」发明专利所述,其包含一壳体、一第一辊轮组、一第二辊轮组及一纸巾原料。该壳体设有二壁板及一侦测组件。该第一辊轮组设有至少二辊轮,每个该辊轮的二端枢接在该壳体的二壁板之间,且该二辊轮受一动力组件驱动形成相对转动。该第二辊轮组设有至少二辊轮,每个该辊轮的二端枢接在该壳体的二壁板之间,且该二辊轮受另一动力组件驱动形成相对转动。该纸巾原料呈连续的纸轮且等间距设有一感测记号,该纸巾原料通过该第一及第二辊轮组的辊轮之间,且被该二辊轮组的辊轮呈等速拉引下落。当该纸巾原料的感测记号通过该壳体的侦测组件时,该侦测组件发出讯号通知该第一辊轮组停止转动,同时该第二辊轮组继续转动,以将该第一及第二辊轮组间的该纸巾原料扯断。
然而,在实际使用上,上述现有的湿纸巾供应装置的第二辊轮组设有二辊轮,且该第一及第二辊轮组分别受一动力组件驱动,因而相对增加构件复杂性及制造成本。
另一现有湿纸巾供应装置,其是上述现有湿纸巾供应装置的另一实施方式,其进一步增设一离合轮,及省略该第一辊轮组的动力组件。该离合轮与该第一及第二辊轮组进行啮合/分离动作,以使该第一辊轮组转动/停止。当该离合轮与第一及第二辊轮组啮合时,该纸巾原料被该第一及第二辊轮组的辊轮等速拉引下落。当该纸巾原料的感测记号通过该壳体的侦测组件时,该侦测组件即通知该离合轮与第一及第二辊轮组分离,则该第一辊轮组即停止转动,同时该第二辊轮组继续转动,以将该第一及第二辊轮组间的该纸巾原料扯断。
在实际使用上,上述现有的湿纸巾供应装置虽进一步省略一动力组件,然而,另增设该离合轮,以控制该第一辊轮组的转动/停止动作,因而相对增加制造成本及组装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湿纸巾供应装置,其中一纸巾扯断机构包含一第一辊轮组及一第二辊轮组。该第一辊轮组由一动力组件驱动,而该第二辊轮组由一卷纸模块既有的另一动力组件进行驱动,使本实用新型具有简化构件复杂度、降低制造成本及增加组装便利性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湿纸巾供应装置,其在一纸巾原料的供给端藉由一压接组件电性压接二导电端子,以传递是否缺纸的警示讯号,使本实用新型具有缺纸提示及增加更换纸巾便利性的功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湿纸巾供应装置,其包含一第一辊轮组、一第二辊轮组及一感测组件。该第一辊轮组设有二第一辊轮,且该第一辊轮组受一第一动力组件驱动,使该二第一辊轮相互抵接及朝相对方向转动。该第二辊轮组设有一第二辊轮,该第二辊轮与一卷纸模块的一输送带相互抵接。该第二辊轮及卷纸模块受一第二动力组件驱动,使该第二辊轮及卷纸模块的输送带朝相对方向转动。一连续的纸巾原料通过该第一及第二辊轮组,且当该纸巾原料的一感测记号通过该感测组件时,该感测组件即通知该第一辊轮组停止转动或降低转速,藉由该第一及第二辊轮组的转速差可扯断该纸巾原料。
本实用新型改良上述缺点,其一纸巾扯断机构包含一第一辊轮组及一第二辊轮组。该第一辊轮组设有二第一辊轮,及该第二辊轮组设有一第二辊轮可与一卷纸模块形成连动,该第一辊轮组由一动力组件驱动,而该第二辊轮组由该卷纸模块既有的另一动力组件驱动。当一纸巾原料的一感测记号通过一侦测组件时,该侦测组件即通知该第一辊轮组停止转动或降低转速,藉由该第一及第二辊轮组的转速差可扯断该纸巾原料。因此本实用新型能简化构件复杂度、降低制造成本及增加组装便利性。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湿纸巾供应装置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图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湿纸巾供应装置的后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湿纸巾供应装置的进纸时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湿纸巾供应装置的纸巾原料通过感测组件时的后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湿纸巾供应装置的感测组件通知第一辊轮组停止/减缓转动,以扯断纸巾原料时的后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湿纸巾供应装置的缺纸时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湿纸巾供应装置包含一第一辊轮组1、一第二辊轮组2、一缺纸感应模块3及一纸巾原料4。该第一辊轮组1及缺纸感应模块3结合于一壳体5。当操作时,该纸巾原料4依序通过该缺纸感应模块3、第一辊轮组1及第二辊轮组2。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第一辊轮组1设有二第一辊轮11、12、一动力组件13及三传动件111、121、131。该二第一辊轮11、12枢接于该壳体5的二侧板之间,且该二第一辊轮11、12的轮面彼此接触或几乎接触,以拉动该纸巾原料4向下移动。该二第一辊轮11、12的一侧分别与该二传动件111、121结合。该传动件111、121、131较佳选自齿轮传动件,且该三传动件111、121、131彼此啮合。该动力组件13较佳选自马达,其结合于该传动件131,且该动力组件13藉由该传动件111、121、131可带动该二第一辊轮11、12朝相对方向转动。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第二辊轮组2设有一第二辊轮21、一卷纸模块22、一动力组件23及三传动件211、221、231。该第二辊轮21枢接于该卷纸模块22的外壳的二侧板之间〔未标示〕,且微伸入该卷纸模块22的纸巾输入口内。该卷纸模块22的内部包含二传动辊轮222及一输送带223。该第二辊轮21与该卷纸模块22的传动辊轮222上的输送带223形成彼此接触或几乎接触的关系,以便拉动该纸巾原料4向下移动。该第二辊轮21及卷纸模块22的传动辊轮222分别结合于该传动件211、221。该传动件211、221、231选自齿轮传动件,且该三传动件211、221、231彼此啮合。该动力组件23较佳选自马达,其结合于该传动件231,且该动力组件23藉由该传动件211、221、231可带动该第二辊轮21及卷纸模块22的传动辊轮222上的输送带223朝相对方向转动。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缺纸感应模块3设有一第一导电端子31、一第二导电端子32、一压接组件33、一压板34及二弹性组件35。该第一及第二导电端子31、32设于该壳体5的一顶板51的表面,且该第一及第二导电端子31、32分别连接一电路〔未绘示〕的二端,且该第一及第二导电端子31、32形成未导通状态。该压接组件33由导电材质制成,且该压接组件33较佳呈轮状。该压接组件33容设于该压板34的一容置槽341内,且该压接组件33可相对该压板34的容置槽341进行枢转及上下位移。该压板34盖设于该壳体5的顶板51上方。每个该弹性组件35的一端结合于该壳体5;另一端弹性抵靠该压板34的二侧,使该压板34的容置槽341内的压接组件34底面二侧弹性压接该第一及第二导电端子31、32,以电性导通该第一及第二导电端子31、32,进而导通该电路。同时,该压板34也可保持该纸巾原料4的表面平整。
当使用时,该纸巾原料4由该压板34及该壳体5的顶板51之间通过,这样该纸巾原料4可阻隔该压接组件33与第一及第二导电端子31、32,使该第一及第二导电端子31、32形成未导通状态。当缺纸时,该压接组件33与第一及第二导电端子31、32间不再受到该纸巾原料4阻隔,这样该第一及第二导电端子31、32形成导通状态,以使该电路〔未绘示〕送出缺纸警示信号,以便提醒相关人员进行更换该纸巾原料4。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纸巾原料4选自天然纤维、人造纤维、合成纤维等材质,且该纸巾原料4形成连续连接的轮状纸卷。该纸巾原料4设有数个断离线41、数个压合部42及数个感测记号43。该断离线41依预定间隔形成于该纸巾原料4上,以便该纸巾原料4从该断离线41处扯断。该压合部42以热熔等方式形成于该断离线41的二侧,以避免该纸巾原料4断离后造成纤维的脱落。该感测记号43选择以缺口、印刷、黏贴等方式形成于该纸巾原料4上,特别是在该断离线41上形成长孔状的感测记号43,以便将该纸巾原料4从预定位置扯断。
如图4所示,当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湿纸巾供应装置进行操作时,先使该纸巾原料4通过该压板34及该壳体5的顶板51之间,同时该纸巾原料4抵推该压接组件33相对该压板34的容置槽341向上移动,使该压接组件33与第一及第二导电端子31、32之间形成未导通状态。接着,该动力组件13驱动该传动件111、121、131,以带动该二第一辊轮11、12朝相对方向转动,同时该纸巾原料4导引进入该二第一辊轮11、12之间,该二第一辊轮11、12将该纸巾原料4拉引向下。同时,该动力组件23驱动该传动件211、221、231,以带动该第二辊轮21及卷纸模块22朝相对方向转动,同时该纸巾原料4导引进入该第二辊轮21及卷纸模块22之间,该第二辊轮21及卷纸模块22将该纸巾原料4拉引向下。此时,该第一及第二辊轮组1、2以相同的转速运转,使该纸巾原料4以稳定的速度向下移动。
如图4至图6所示,该壳体5另设有一感测组件52,该感测组件52较佳设置于该第一及第二辊轮组1、2之间,以感测该纸巾原料4的感测记号43。因此,如图5及图6所示,当该纸巾原料4的感测记号43通过该壳体5的感测组件52时,该感测组件52即通知该动力组件13停止运转或降低运转速度,以使该第一辊轮组1停止转动,或使该第一辊轮组1相对该第二辊轮组2形成较低的转速。藉由该第一及第二辊轮组1、2所形成的转速差,该纸巾原料4位于该第一及第二辊轮组1、2间的部位产生一拉力,该拉力可将该纸巾原料4从该断离线41处扯断,因而完成单次扯断动作。接着,被扯断的该纸巾原料4进入该卷纸模块22以进行卷纸动作。
如图7所示,当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湿纸巾供应装置的纸巾原料4用尽时,该压接组件33即向下掉落并与该第一及第二导电端子31、32进行电性导通,以使该电路〔未标示〕传送一缺纸警示讯号。
如图2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第二辊轮21与既有的该卷纸模块22共同形成该第二辊轮组2,以减少该第二辊轮组2的辊轮数量,进而相对简化构件复杂性及降低制造成本。此外,最重要的是,利用原先用以驱动该卷纸模块22的动力元件23连结传动该第二辊轮21,以同时传动该第二辊轮21及卷纸模块22,这样可减少动力组件数量,进而相对简化构件复杂性及降低制造成本。再者,该第一及第二导电端子31、32与压接组件33藉由电性导通/未导通,可感测该纸巾原料4的缺纸状态,进而相对增加使用便利性。另外,该壳体5的感测组件52及纸巾原料4的感测记号43可将该纸巾原料4依预定长度扯断,进而相对增加使用便利性。再者,该动力组件23经由该传动件231、211啮合该卷纸模块22靠近上方的传动辊轮222,这样可相对增加驱动力。
如上所述,相较于现有湿纸巾供应装置的二辊轮组各设有一动力组件,或该二辊轮组利用单一动力组件及一离合轮,控制该二辊轮组,且该第二辊轮组必需设置二辊轮,因而都相对增加构件复杂性、制造成本及组装难度等缺点,图1的本实用新型藉由该第二辊轮21及卷纸模块22〔既有构件〕共同形成该第二辊轮组2,及利用该动力组件23〔既有构件〕驱动该第二辊轮组2,其确实可相对简化构件数量,进而增加组装便利性及降低制造成本。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利用上述较佳实施例揭示,然而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之内,当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1.一种湿纸巾供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一第一辊轮组,其设有二第一辊轮,该第一辊轮组受一第一动力组件驱动,使该二第一辊轮相互抵接及朝相对方向转动;一第二辊轮组,其设有一第二辊轮与一卷纸模块的一输送带相互抵接,该第二辊轮及卷纸模块受一第二动力组件驱动,使该第二辊轮及卷纸模块的输送带朝相对方向转动;及一感测组件,其用以感测一纸巾原料的一感测记号;其中该纸巾原料的感测记号通过该感测组件时,该感测组件通知该第一辊轮组的转速低于该第二辊轮组的转速,以将位于该第一及第二辊轮组间的纸巾原料扯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纸巾供应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二第一辊轮的轮表选择形成接触、几乎接触的组合方式,以拉动该纸巾原料前进。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纸巾供应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辊轮的轮面及卷纸模块的输送带表面选择接触、几乎接触的组合方式,以拉动该纸巾原料前进。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纸巾供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该第一辊轮设有一传动件,该第一动力组件另设一传动件,该第一辊轮的传动件用以啮合该第一动力组件的传动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纸巾供应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辊轮及卷纸模块各设有一传动件,该第二动力组件另设一传动件,该第二辊轮及卷纸模块的传动件用以啮合该第二动力组件的传动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纸巾供应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纸巾原料的感测记号选自缺口感测记号、印刷感测记号、黏贴感测记号、断离线孔记号。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纸巾供应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纸巾原料依预定间隔设有数个断离线。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湿纸巾供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该断离线二侧具有一压合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纸巾供应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缺纸感应模块,该缺纸感应模块设有一第一导电端子、一第二导电端子及一压接组件,藉由该压接组件与第一及第二导电端子形成导通/未导通,可感测该纸巾原料的是否处于缺纸状态。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湿纸巾供应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缺纸感应模块还设有一压板,以供容设该压接组件。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湿纸巾供应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缺纸感应模块还设有二弹性组件,以弹性抵压该压板,进而确保该压接组件选择弹性抵压于该纸巾原料、该第一及第二导电端子。
专利摘要一种湿纸巾供应装置,其包含一第一辊轮组、一第二辊轮组及一感测组件。该第一辊轮组设有二第一辊轮,且该第一辊轮组受一第一动力组件驱动,使该二第一辊轮相互抵接及朝相对方向转动。该第二辊轮组设有一第二辊轮,该第二辊轮与一卷纸模块的一输送带相互抵接。该第二辊轮及卷纸模块受一第二动力组件驱动,使该第二辊轮及卷纸模块的输送带朝相对方向转动。一连续的纸巾原料通过该第一及第二辊轮组,且当该纸巾原料的一感测记号通过该感测组件时,该感测组件即通知该第一辊轮组停止转动或降低转速,藉由该第一及第二辊轮组的转速差可扯断该纸巾原料。
文档编号A47K10/00GK2815251SQ20052010356
公开日2006年9月13日 申请日期2005年8月10日 优先权日2005年8月10日
发明者陈建荣 申请人:元山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