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真空吸尘器的多旋风集尘器及集尘方法

文档序号:1413822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真空吸尘器的多旋风集尘器及集尘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真空吸尘器。更具体地讲,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真空吸尘器的多旋风集尘器以及一种集尘方法。
背景技术
通常,真空吸尘器通过真空发生器产生的吸力将正被清洁的表面上的污物,例如灰尘和污垢,与空气一起吸入到吸尘器机身内。被吸入的载有灰尘的空气通过布置在真空吸尘器的吸尘器机身中的集尘器。然后,集尘器将污物从被吸入的空气中分离出来并收集所述污物。去除了污物的清洁空气被排放到真空吸尘器的吸尘器机身之外。
从载有灰尘的空气中分离出污物并收集污物的集尘器可使用灰尘袋、旋风集尘器等。现在,通过离心力分离污物并可半永久地使用的旋风集尘器已经变得普及。
在第10-2000-56658号韩国专利公布(1999年2月24日提交)和第10-2000-56659号韩国专利公布(1999年2月24日提交)中公开了传统的旋风集尘器的一些例子。传统的旋风集尘器包括旋风器主体、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旋风器主体呈圆筒形并使被吸入的载尘空气形成涡流,所述进气口用于使载尘空气进入,而所述出气口用于使清洁空气被排放。进气口沿着与旋风器主体基本上相切的方向布置在旋风器主体的上部的一侧,从而进入的空气可容易地向下旋转。出气口布置在旋风器主体的顶表面的中央,从而在旋风器主体的内部向下旋转然后上升的已去除污物的空气能够被排放到旋风集尘器之外。
然而,在传统的旋风集尘器中,由于进气口和出气口都布置在旋风器主体的上部,所以进入的旋转向下的空气与排放的上升空气在旋风器主体内碰撞。因此,传统的旋风集尘器的集尘效率由于进入的空气和排放的空气之间的碰撞而降低。
此外,传统的旋风集尘器具有一个旋风器,因而其可能不能完全过滤细小的污物。因此,已经开发了多旋风集尘器,该多旋风集尘器分两步从被吸入的空气中分离出污物并收集污物,以使细小的污物被过滤。在第10-2005-25711号韩国专利公布(2003年9月8日提交)中公开了所述多旋风集尘器的例子。然而,所述多旋风集尘器仍然存在因空气的碰撞而使集尘效率降低的缺点。
此外,在传统的旋风集尘器结构中,灰尘容器占据了旋风器主体下方的空间,从而收集在灰尘容器中的污物可能会随着向下旋转然后上升的空气流回到出气口。因此,传统的旋风集尘器的集尘效率降低。
此外,在传统的旋风集尘器结构中,灰尘容器被布置为与旋风器主体排成一行,位于旋风器主体的下方,所以所述旋风集尘器高。因此,难以提供紧凑的真空吸尘器。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与传统的装置相关的缺点和其它问题,提出本发明。本发明的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真空吸尘器的多旋风集尘器,该多旋风集尘器能够分离细小的污物,并因进入的空气和排放的空气不互相碰撞而具有高的集尘效率。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真空吸尘器的多旋风集尘器,所述真空吸尘器结构紧凑,尤其是高度矮。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真空吸尘器的多旋风集尘器,所述多旋风集尘器便于清空收集的污物,因为收集的污物可通过所述旋风集尘器的顶侧排放。
本发明的以上方面和/或其它特点基本上可通过提供一种用于真空吸尘器的多旋风集尘器来实现,所述多旋风集尘器包括第一旋风器单元,包括第一旋风器主体和第一集尘室,第一旋风器主体吸入通过其下部进入的载尘空气并形成向上旋转气流,以便将污物从载尘空气中离心地分离出去,第一集尘室收集从第一旋风器主体排放的污物;第二旋风器单元,包围第一集尘室的至少一部分,第二旋风器单元通过其下部吸入从第一旋风器单元排放的半清洁空气,第二旋风器单元吸入半清洁空气并形成另一向上旋转气流,以便将污物从半清洁空气中离心地分离出去。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第一旋风器单元包括第一旋风器主体,基本上形成为中空的圆筒形,在第一旋风器主体的内部,被吸入的载尘空气旋转;空气连通构件,布置在第一旋风器主体内,将半清洁空气排放到所述第二旋风器单元;集尘壁,包围第一旋风器主体,收集从第一旋风器主体排放的污物;吸气管,布置在第一旋风器主体的底部,使被吸入的载尘空气形成为第一向上旋转气流。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空气连通构件基本上形成为圆筒形,并具有敞开的顶端和底端,所述底端形成为与第二旋风器单元对应的多个空气通道。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空气导向部分形成在空气连通构件的底端的中央。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第二旋风器单元包括多个第二旋风器,包围集尘壁,所述多个第二旋风器的下部与空气连通构件的底端流动相通,所述多个第二旋风器使通过空气连通构件进入的半清洁空气形成为第二向上旋转气流,以便分离污物;第二集尘室,包围所述多个第二旋风器,所述第二集尘室收集从所述多个第二旋风器排放的污物。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多个第二旋风器的每个包括第二旋风器主体,基本上形成为中空的锥形,第二旋风器主体在其下部具有与空气连通构件的底端流动相通的第二吸气口;排气管,基本上形成为中空的圆筒形,从第二旋风器主体的底部的中央向上突起并排放在第二旋风器主体中清洁过的空气。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上盖可拆卸地盖住第一旋风器单元的上端和第二旋风器单元的上端。所述上盖包括防回流挡板,该防回流挡板用于防止收集在所述第一集尘室中的污物流回第一旋风器主体。所述上盖还包括在其底表面的中央的基本上为穹形的污物导向构件。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多个第二旋风器的每个包括旋风器主体,所述旋风器主体的顶端相对于其底端沿着远离第一旋风器单元的方向倾斜。
同时,所述多个第二旋风器的至少一个的一部分圆周表面插入第一集尘室内。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第二集尘室由灰尘容器和集尘壁之间的空间形成,所述灰尘容器基本上形成为中空的圆筒形以包围所述多个第二旋风器的外侧和第一旋风器主体,集尘壁具有与灰尘容器连接的相对的端部;第一集尘室由第一旋风器主体、集尘壁和灰尘容器的没有包围所述多个第二旋风器的部分之间的空间形成;其中,从灰尘容器的外部可看见收集在第一集尘室和第二集尘室中的污物。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一种用于真空吸尘器的多旋风集尘器包括第一旋风器单元,具有将污物从外部空气中分离出去的至少一个第一旋风器;第二旋风器单元,从从第一旋风器单元排放的空气中分离出污物,第二旋风器单元具有多个第二旋风器,第二旋风器单元与第一旋风器主体隔开并包围第一旋风器的至少一部分;其中,第一旋风器单元和第二旋风器单元的底部在同一水平面上。
同时,所述多个第二旋风器通过其一侧的下部吸入空气,然后将空气排放到其中央的下部。从没有被所述多个第二旋风器包围的部分可以看到收集在所述第一旋风器单元中的污物。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一种集尘方法,包括步骤如下(a)使外部空气进入至少一个第一旋风器的下部;(b)使进入的空气向上旋转,并将包含在进入的空气中的污物分离到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旋风器之外;(c)通过所述第一旋风器内部的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旋风器的下部突起的空气连通构件将空气排放到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旋风器的下部;(d)使排放的空气通过在所述多个第二旋风器的侧面的下部形成的第二吸气口进入所述多个第二旋风器内,使排放的空气向上旋转并分离细小的污物;(e)将进入所述多个第二旋风器内的空气排放到所述多个第二旋风器的底部。
同时,步骤(b)包括通过第一旋风器的敞开的顶端排放污物并将该污物收集在第一集尘室中,第一集尘室绕着第一旋风器形成。
此外,步骤(d)包括排放细小的污物,使其越过所述多个第二旋风器的顶端,并将所述细小污物收集在所述多个第二旋风器之间的空间中。
关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真空吸尘器的所述多旋风集尘器,进入的空气和排放的空气在所述第一旋风器单元和第二旋风器单元内不互相碰撞,从而集尘效率提高。
此外,关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多旋风集尘器,随着被吸入的载尘空气经过所述第一旋风器单元,相对大的污物被分离出去,然后,随着空气经过所述第二旋风器单元,残留的污物被分离出去。这样,所述多旋风集尘器能够从载尘空气中分离出细小污物。
此外,关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多旋风集尘器,所述第一旋风器单元和第二旋风器单元采用的结构是形成向上旋转气流的空间与收集污物的空间隔绝,从而集尘效率提高。
因而,关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多旋风集尘器,为了制造和/或装配简便,第一旋风器主体、集尘壁、多个第二旋风器主体、灰尘容器和旋风器底部构件可通过注模工艺形成为一体。
此外,关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多旋风集尘器,所述第二旋风器单元绕着第一旋风器单元布置,第一旋风器单元和第二旋风器单元的底端在同一平面上,从而可提供紧凑的多旋风集尘器。特别是可以提供高度减小的多旋风集尘器。
此外,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多旋风集尘器使用防回流挡板,以防止收集在第一集尘室中的污物当多旋风集尘器倾斜时流回所述第一旋风器主体。
此外,关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多旋风集尘器,便于用户不用打开上盖就能看到收集在第一集尘室和第二集尘室中的污物的量。另外,因为用户可通过打开所述上盖和向下翻转集尘室来倒出污物,所以便于用户清空收集在所述第一集尘室和第二集尘室中的污物。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的公开了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目的、优点和显著的特点将变得清楚。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进行的描述,本发明的这些和/或其它方面及优点将会变得清楚并且更加易于理解,其中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真空吸尘器的多旋风集尘器的透视图;图2是示出图1的多旋风集尘器的分解透视图;图3是示出图2的多旋风集尘器的下盖的透视图;图4是示出沿着图1中的IV-IV线剖开的图1的多旋风集尘器的剖视图;图5是示出沿着图4中的V-V线剖开的图4的多旋风集尘器的剖视图;图6是示出在没有上盖的情况下图1的多旋风集尘器的上透视图;图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用于真空吸尘器的多旋风集尘器的剖视图;图8是示出采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多旋风集尘器的真空吸尘器的视图。
在所有附图中,相同的标号应当被理解为表示相同的零件、部件和结构。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特定示例性实施例。
提供在说明书中限定的内容,例如详细的构造和元件,用于帮助全面理解本发明。因此,显然本发明不用那些限定的内容也可以实现。此外,将省略公知的功能或者构造,以提供对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清楚和简明的描述。
参照图1至图4,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真空吸尘器的多旋风集尘器1包括第一旋风器单元10和第二旋风器单元50。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旋风器单元10使用一个旋风器并使空气通过第一旋风器单元10的下部进入然后向上旋转,以使得通过离心力将污物从旋转的载尘空气中分离出来,所述空气含有例如灰尘和污垢的污物,并被从吸入刷110(见图8)吸入(以下被称为载尘空气)。换句话说,第一旋风器单元10使通过其下部进入的载尘空气形成为向上旋转的气流,从而将污物从载尘空气中离心地分离出来。
第一旋风器单元10包括第一旋风器主体20、空气连通构件40、第一集尘室30和吸气管45。
第一旋风器主体20基本形成为中空的圆筒形,顶端敞开,底端封闭。进入吸气管45的载尘空气在第一旋风器主体20的内部旋转,形成第一向上旋转气流。旋风器底部构件22使第一旋风器主体20的底端封闭。多个空气通道43形成在旋风器底部构件22的下表面上。所述多个空气通道43将从第一旋风器主体20排放的空气引导到多个第二旋风器60。
上盖80盖在第一旋风器主体20上。第一旋风器主体20的顶端和上盖80之间的空间形成灰尘出口24,通过离心力从载尘空气中分离的污物通过所述灰尘出口24被排放到第一集尘室30。优选地,上盖80形成为能够连接到灰尘容器91和与灰尘容器91断开连接。换句话说,上盖80可拆卸地连接到灰尘容器91。
上盖80在其下表面上具有防回流挡板(backflow preventing dam)81、第一密封部分83和第二密封部分82。防回流挡板81防止收集在第一集尘室30中的污物当多旋风集尘器1倾斜时通过灰尘出口24流回第一旋风器主体20的内部。优选地,防回流挡板81基本上形成为圆筒形,其直径大于第一旋风器主体20的直径。第一密封部分83形成与集尘壁31的截面相应的形状,并被插入集尘壁31的顶端中以防止第一集尘室30与第二集尘室90流动相通。第二密封部分82形成与灰尘容器91的截面相应的形状,并被插入到灰尘容器91的顶端中以防止第二集尘室90与外部流动相通。另外,污物导向构件84基本上是穹形的并布置在上盖80的下表面的中央,即,布置在防回流挡板81的内部。污物导向构件84协助从载尘空气中分离出来的污物通过灰尘出口24被排放到第一集尘室30,并协助分离了污物的半清洁空气被排放到空气连通构件40。此外,上盖80最好在其一侧具有把手85,从而便于用户打开或者关闭上盖80。
空气连通构件40使在第一旋风器主体20中通过离心力将污物从载尘空气中去除的空气(下文被称为半清洁空气)被排放到第二旋风器单元50。空气连通构件40基本上形成为中空的圆筒形状,并从旋风器底部构件22的中央向第一旋风器主体20的内部突起。同时,空气连通构件40的顶端与上盖80的污物导向构件84隔开。空气连通构件40的相对的端部敞开。空气连通构件40的底端与在旋风器底部构件22的下表面上形成的所述多个空气通道43流动相通。因此,进入空气连通构件40的顶端的半清洁空气通过所述多个空气通道43流入所述多个第二旋风器60内。如图4所示,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多旋风集尘器1中,空气连通构件40的顶端不与上盖80的下表面接触,即,不与污物导向构件84接触。然而,如图7所示,在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多旋风集尘器1中,空气连通构件40′的顶端可延伸到上盖80的污物导向构件84。空气连通构件40′在其表面上具有多个空气孔41,用于排放半清洁空气。所述多个空气孔41包括许多小孔,以便过滤随半清洁空气流动的相对大的污物。
第一集尘室30包围第一旋风器主体20的至少一部分,并收集通过离心力从第一旋风器主体20排放的污物。第一集尘室31由第一旋风器主体20、包围第一旋风器主体20的基本上为圆筒形的集尘壁31和灰尘容器91的没有包围所述多个第二旋风器60的部分91a之间的空间形成。第一集尘室30的顶端被盖在第一旋风器主体20的顶端的上盖80封闭,第一集尘室30的底端被旋风器底部构件22封闭。
吸气管45与吸入刷110流动相通,并形成在第一旋风器主体20的下部以允许被吸入到第一旋风器主体20内的载尘空气形成第一向上旋转气流。换句话说,吸气管45穿过旋风器底部构件22,相对于第一旋风器主体20的底部向上倾斜。因此,从吸入刷110进入的载尘空气在第一旋风器主体20的内部形成第一向上旋转气流。此外,形成倾斜部分27,使其在旋风器底部构件22的上表面上沿着载尘空气流动的方向向上倾斜,旋风器底部构件22与吸气管45连接。通过吸气管45进入第一旋风器主体20的载尘空气由于倾斜部分27而容易形成第一向上旋转气流。倾斜部分27从吸气管45的出口45a的底端到吸气管45的出口45a的上侧按螺旋形状围绕着空气连通构件40形成。
第二旋风器单元50与第一旋风器主体20隔开并包围第一旋风器主体20的至少一部分。第二旋风器单元50吸入如上所述的从第一旋风器单元10排放的半清洁空气,使半清洁空气进入其下部并形成第二向上旋转气流,从而第二旋风器单元通过旋转的半清洁空气的离心力将细小的污物从半清洁空气中分离出来,然后将清洁空气排放到真空发生器131(见图8)。半清洁空气含有没有在第一旋风器单元10中去除的细小污物,而第二旋风器单元50利用离心力将残留在半清洁空气中的细小污物去除。
参照图2至图6,第二旋风器单元50包括多个第二旋风器60和第二集尘室90。
所述多个第二旋风器60包围第一旋风器单元10的至少一部分。第二旋风器60通过其下部吸入从第一旋风器单元10排放的半清洁空气,然后使被吸入的半清洁空气形成为第二向上旋转气流。残留在半清洁空气中的污物通过作用到第二向上旋转气流上的离心力而被分离出来。清洁空气被从所述多个第二旋风器60排放到真空发生器131。所述多个第二旋风器60包围形成第一集尘室30的集尘壁31,如图4至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15个第二旋风器60基于空气连通构件40的中心按照与字母C类似的形状排列。所述多个第二旋风器60没有完全包围第一旋风器单元10,从而用户可通过第一旋风器单元10的没有被所述多个第二旋风器60包围的部分查看在第一集尘室30中收集的污物的量。因此,便于用户无需打开上盖80就能看到在第一集尘室30中收集的污物的量。为此,优选地,污物容器91由透明材料制成。因此,用户容易确定在第一集尘室30和第二集尘室90的每个中收集的污物的量,而不用打开上盖80。
所述多个第二旋风器60的每个包括第二旋风器主体61和排气管66。第二旋风器主体61基本上形成为中空的锥形,其相对的端部敞开。第二旋风器主体61的一部分61b形成为与集尘壁31平行。灰尘容器91包围所有的多个第二旋风器主体61。在这个实施例中,灰尘容器91的一部分形成第二旋风器主体61的一部分61b。此外,所述多个第二旋风器主体61的每个的一部分61a在集尘壁31的内侧突起。同时,在集尘壁31的内侧突起的所述部分61a相对于集尘壁31倾斜。换句话说,第二旋风器主体61的顶端相对于其底端沿着远离第一旋风器单元10的方向倾斜。所述多个第二旋风器主体61布置为使得所述多个第二旋风器主体61的每个的底端与相邻的旋风器主体61的底端接触。所述多个第二旋风器主体61低于灰尘容器91的顶端。所述多个第二旋风器主体61的底端与旋风器底部构件22中的所述多个空气通道43流动相通。第二吸气口62形成在所述多个第二旋风器主体61的每个和空气通道43互相交汇处。因此,经过空气通道43的半清洁空气通过第二吸气口62进入第二旋风器主体61的内部,然后形成第二向上旋转气流。
排气管66基本上形成为中空的圆筒形状,从第二旋风器主体61的底端的中央向上突起并与真空发生器131流动相通。排气管66的顶端和底端敞开,并且其顶端低于第二旋风器主体61的顶端。因此,在第二旋风器主体61的内部通过离心力去除了细小污物的清洁空气通过排气管66被排放到真空发生器131。尽管未显示,但是聚气构件可布置在所述多个排气管66的下方,从而聚气构件聚集从所述多个排气管66向真空发生器131排放的空气。
第二集尘室90收集从所述多个第二旋风器60排放的污物,并且第二集尘室90由集尘壁31、灰尘容器91和所述多个第二旋风器主体61之间的空间形成。所述灰尘容器91基本上形成为中空的圆筒形状,包围所述多个第二旋风器60的外部。集尘壁31形成为包围所述多个第二旋风器60的内侧。因此,集尘壁31的相对的端部与灰尘容器91连接,并且灰尘容器91的没有包围所述第二旋风器60的部分91a形成第一集尘室30的侧壁,如图6所示。所述多个第二旋风器主体61阻挡第二集尘室90的底端。因此,从所述多个第二旋风器主体61排放的污物被收集在集尘壁31、灰尘容器91和所述多个第二旋风器主体61之间的空间中。
下盖70盖住旋风器底部构件22,以便形成所述多个空气通道43和所述第二旋风器主体61的底表面。因此,第二旋风器60的所述多个排气管66最好与下盖70一体地形成,如图3所示。下盖70和所述多个排气管66形成为一体的结构易于注模。此外,下盖70包括空气导向部分71、空气开口72和阻挡壁73。空气导向部分71基本上按照锥形形成在下盖70的中央,并将从空气连通构件40排放的半清洁空气引导至所述多个空气通道43。优选的是,空气停留板74布置在空气导向部分71上,以稳定空气连通构件40内部的气流。空气开口72形成在没有排气管66的空间中并形成吸气管45的入口。阻挡壁73布置在空气开口72的一侧,并由于下盖70安装到旋风器底部构件22上而形成吸气管45的一部分。
以下,将参照附图详细解释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多旋风集尘器1的操作和功能。
在操作真空吸尘器时,真空发生器131(见图8)被操作,产生吸力。含有污物的空气(以下被称为载尘空气)被吸力从正在被清洁的表面吸入到吸入刷110(见图8)内。
被吸入到吸入刷110内的载尘空气流入多旋风集尘器1内,所述多旋风集尘器1通过连通构件121和122(见图8)与吸入刷110流动相通。
运动到多旋风集尘器1的载尘空气通过第一旋风器单元10的吸气管45进入第一旋风器主体20。通过吸气管45进入的载尘空气在第一旋风器主体20的内部形成第一向上旋转气流。倾斜部分27布置在第一旋风器主体20的内部的吸气管45的出口45a的前面,从而进入的载尘空气能够容易地形成第一向上旋转气流。然后,污物通过第一向上旋转气流的离心力从载尘空气中分离出去。如图4中的箭头A所示,分离的污物通过第一旋风器主体20的顶端和上盖80之间的灰尘出口24被排放到第一集尘室30中并被收集于此。第一旋风器主体20使第一集尘室30与第一向上旋转气流隔绝,从而收集在第一集尘室30中的污物不影响第一旋风器主体20内的第一向上旋转气流。此外,在第一旋风器主体20的内部形成第一向上旋转气流的空气被直接排放到空气连通构件40,从而在第一旋风器主体20的内部不会发生空气碰撞。因此,多旋风集尘器1的集尘效率提高。
在第一旋风器主体20中去除了污物的半清洁空气进入空气连通构件40的顶端,然后流向空气连通构件40的底端。经过空气连通构件40的半清洁空气与下盖70的空气导向部分71碰撞,然后被分配给包围空气导向部分71的所述多个空气通道43的每个。然后,半清洁空气沿着所述空气通道43的每个流动,进入所述多个第二旋风器60的每个的第二吸气口62。
进入第二吸气口62的半清洁空气在第二旋风器主体61的内部形成第二向上旋转气流。细小的污物通过第二向上旋转气流的离心力从半清洁空气中分离出来。如图4中的箭头B所示,分离的污物越过第二旋风器主体61的顶端被排放到第二集尘室90中并被收集于此。第二旋风器主体61使第二集尘室90隔绝,从而收集在第二集尘室90中的污物不影响第二旋风器主体61内的第二向上旋转气流。此外,在第二旋风器主体61的内部形成第二向上旋转气流的空气直接被排放到排气管66,从而在第二旋风器主体61的内部不发生空气碰撞。因此,多旋风集尘器1的集尘效率提高。
在第二旋风器主体61中去除了细小污物的清洁空气通过排气管66排放。在所有的多个第二旋风器60中。通过以上所述的相同操作,细小的污物被从半清洁空气中去除,清洁空气通过所述多个排气管66排放。排放到所述排气管66的空气经过真空发生器131,然后被排放到吸尘器机身130以外。
如果聚气构件(未显示)布置在所述多个排气管66的下方,则从所述多个第二旋风器60的每个排气管66排放的清洁空气通过聚气构件聚积,然后被排放到真空发生器131。
无需打开上盖80,用户就可以通过透明的灰尘容器91查看收集在第一集尘室30和第二集尘室90的每个中的污物的量。当第一集尘室30和第二集尘室90充满污物时,它们需要清空。
当清空第一集尘室30和第二集尘室90中的污物时,用户首先打开盖在第一集尘室30和第二集尘室90顶端的上盖80。使用上盖80的把手85使打开上盖80容易些。接着,通过向下翻转多旋风集尘器1,可倒出收集在第一集尘室30和第二集尘室90中的污物。由于用户无需一次又一次地打开上盖80以确认收集的污物的量,所以,允许用户查看在第一集尘室30和第二集尘室90中收集的污物的量而无需打开上盖80的这种结构使真空吸尘器更加便于使用。此外,通过打开上盖80来清空收集在第一集尘室30和第二集尘室90中的污物的这种结构使用户可以在一边倒出污物的同时一边查看污物。因此,可以打开上盖80的这种结构要比可以打开下盖70的结构更便于倒出污物。
此外,因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多旋风集尘器1具有设置有防回流挡板81的上盖80,所以当多旋风集尘器1倾斜时,收集在第一集尘室30中的污物通过灰尘出口24流回到第一旋风器主体20的可能性降低。
在下文中,将解释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也就是解释使用如上所述的根据本发明的多旋风集尘器1的真空吸尘器100的例子。
参照图8,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真空吸尘器100包括吸入刷110、延伸管121、柔性软管122和吸尘器机身130。
吸入刷110在其底表面上设置有吸灰口,以从正被清洁的表面吸入载尘空气。
延伸管121和柔性软管122使吸入刷110与吸尘器机身130流动相通。手柄120布置在延伸管121的上部,通常,手柄120具有用于打开真空吸尘器100的电源开关123。
真空发生器131和多旋风集尘器101布置在吸尘器机身130中。真空发生器131产生吸力来通过吸入刷110吸入载尘空气,并且真空发生器131与多旋风集尘器101流动相通。多旋风集尘器101从由吸入刷110吸入的载尘空气中分离出污物并将分离的污物收集于其中。多旋风集尘器101包括第一旋风器单元和第二旋风器单元,第一旋风器单元吸入载尘空气并形成第一向上旋转气流,以便分离并收集相对大的污物,第二旋风器单元吸入从第一旋风器单元排放的空气并形成第二向上旋转气流,以便分离并收集细小的污物。多旋风集尘器101的结构和操作与以上所述的多旋风集尘器1的结构和操作相同,因此为了简洁,不对其进行详细的描述。
因此,通过打开真空吸尘器100的电源开关123,然后在正被清洁的表面上移动吸入刷110,正被清洁的表面上的污物被真空发生器131的吸力吸入到吸入刷110的吸灰口内。被吸入到吸入刷110内的污物通过延伸管121和柔性软管122流入多旋风集尘器101。进入多旋风集尘器101的污物通过第一旋风器单元10和第二旋风器单元50(见图4)被分离和收集。去除了污物的清洁空气被排放到吸尘器机身130之外。
在以上描述中,罐式真空吸尘器用作使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多旋风集尘器的真空吸尘器的例子,然而,这不应当被认为是限制。例如立式真空吸尘器的各种类型的真空吸尘器都可以使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多旋风集尘器。
尽管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一旦他们领会了基本的发明构思,就可以对实施例进行其它的变化和修改。因此,权利要求应当被解释为力求包括上述两个实施例和落入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的所有的这种变化和修改。
本申请要求于2005年10月11日和2005年10月28日提交到韩国知识产权局的第2005-095417号和第2005-102616号韩国专利申请的权益,上述两个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被包含于此。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真空吸尘器的多旋风集尘器,包括第一旋风器单元,包括第一旋风器主体和第一集尘室,所述第一旋风器主体吸入通过其下部进入的载尘空气并形成第一向上旋转气流,以便将污物从所述载尘空气中离心地分离出去,所述第一集尘室收集从所述第一旋风器主体排放的污物;第二旋风器单元,包围所述第一集尘室的至少一部分,所述第二旋风器单元通过其下部吸入从所述第一旋风器单元排放的半清洁空气,所述第二旋风器单元吸入所述半清洁空气并形成第二向上旋转气流,以便将细小污物从所述半清洁空气中离心地分离出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旋风集尘器,其中,所述第一旋风器单元包括空气连通构件,布置在所述第一旋风器主体内,所述空气连通构件将所述半清洁空气排放到所述第二旋风器单元;集尘壁,包围所述第一旋风器主体,以便形成所述第一集尘室;吸气管,布置在所述第一旋风器主体的底部,所述吸气管使所述载尘空气形成为所述第一向上旋转气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旋风集尘器,其中,所述空气连通构件基本上形成为圆筒形,所述空气连通构件的顶端和底端敞开,所述底端形成为与所述第二旋风器单元流动相通的多个空气通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旋风集尘器,还包括在所述空气连通构件的底端的中央形成的空气导向部分。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旋风集尘器,其中,所述第二旋风器单元包括多个第二旋风器,包围所述集尘壁,所述多个第二旋风器的下部与所述空气连通构件的底端流动相通,所述多个第二旋风器吸入通过所述空气连通构件进入的所述半清洁空气,并形成所述第二向上旋转气流,以便将细小污物从所述半清洁空气中分离出去;第二集尘室,包围所述多个第二旋风器,所述第二集尘室收集从所述多个第二旋风器排放的细小污物。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旋风集尘器,其中,所述多个第二旋风器的每个包括第二旋风器主体,基本上形成为中空的锥形,所述第二旋风器主体具有与所述空气连通构件的所述底端和所述第二旋风器主体流动相通的第二吸气口;排气管,基本上形成为中空的圆筒形,所述排气管从所述第二旋风器主体的底部的中央向上突起并排放清洁空气。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旋风集尘器,还包括可拆卸地连接到所述第一旋风器单元的上端和第二旋风器单元的上端的上盖。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旋风集尘器,其中,所述上盖包括防回流挡板,该防回流挡板用于防止收集在所述第一集尘室中的污物流回所述第一旋风器主体。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旋风集尘器,其中,所述上盖还包括在其底表面的中央的基本上为穹形的污物导向构件。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旋风集尘器,其中,所述多个第二旋风器的每个包括旋风器主体,所述旋风器主体的顶端相对于其底端沿着远离所述第一旋风器单元的方向倾斜。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多旋风集尘器,其中,所述多个第二旋风器的至少一个延伸到所述第一集尘室内。
12.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旋风集尘器,其中,所述第二集尘室由灰尘容器和所述集尘壁之间的空间形成,所述灰尘容器基本上具有中空的圆筒形状并包围所述多个第二旋风器和所述第一旋风器主体,所述集尘壁具有与所述灰尘容器连接的相对的端部;其中,所述第一集尘室由所述第一旋风器主体、所述集尘壁和所述灰尘容器的没有包围所述多个第二旋风器的部分之间的空间形成;其中,从所述灰尘容器的外部可以看见收集在所述第一集尘室和第二集尘室中的污物。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旋风集尘器,其中,所述第一旋风器单元包括多个旋风器。
14.一种用于真空吸尘器的多旋风集尘器,包括第一旋风器单元,包括将污物从载尘空气中分离出去的至少一个第一旋风器主体;第二旋风器单元,从从所述第一旋风器单元排放的半清洁空气中分离出细小污物,所述第二旋风器单元包括多个第二旋风器,所述第二旋风器单元与所述第一旋风器主体隔开并包围所述第一旋风器主体的至少一部分;其中,所述第一旋风器单元和第二旋风器单元的底部在同一水平面上。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多旋风集尘器,其中,所述多个第二旋风器通过其一侧的下部吸入所述半清洁空气,然后将空气排放到所述多个第二旋风器的中央的下部。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多旋风集尘器,其中,通过所述第一旋风器单元的没有被所述多个第二旋风器包围的部分可以看见收集在所述第一旋风器单元中的所述污物。
17.一种集尘方法,包括步骤如下使载尘空气进入至少一个第一旋风器的底部;使所述载尘空气向上旋转,以从所述载尘空气中分离出污物,从而形成半清洁空气;将所述污物排放到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旋风器之外;通过布置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旋风器的内部的空气连通构件将所述半清洁空气排放到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旋风器的底部;使所述半清洁空气通过在多个第二旋风器的侧面的底部形成的第二吸气口进入所述多个第二旋风器内,使所述半清洁空气向上旋转以从所述半清洁空气中分离出细小污物,从而形成清洁空气;将所述清洁空气排放到所述多个第二旋风器的底部。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集尘方法,其中,使所述载尘空气向上旋转的步骤包括通过所述第一旋风器主体的敞开的顶端排放所述污物并将所述污物收集在第一集尘室中,所述第一集尘室绕着所述第一旋风器主体形成。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集尘方法,其中,使所述半清洁空气进入所述多个第二旋风器内的步骤包括排放所述细小污物,使其越过所述多个第二旋风器的顶端,并将所述细小污物收集在所述多个第二旋风器之间的空间中。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真空吸尘器的多旋风集尘器和集尘方法。所述多旋风集尘器包括第一旋风器单元,具有第一旋风器主体和第一集尘室,第一旋风器主体吸入通过其下部进入的载尘空气并形成第一向上旋转气流,以便将污物从载尘空气中离心地分离出去,第一集尘室收集从第一旋风器主体排放的污物;第二旋风器单元,包围第一集尘室的至少一部分,通过其下部吸入从第一旋风器单元排放的半清洁空气,吸入所述半清洁空气并形成第二向上旋转气流,以便将污物从半清洁空气中离心地分离出去。
文档编号A47L9/10GK1947641SQ200610087968
公开日2007年4月18日 申请日期2006年6月8日 优先权日2005年10月11日
发明者金琸洙, 李勇熙 申请人:三星光州电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