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奶瓶、一次性食器及一种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3823阅读:2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次性奶瓶、一次性食器及一种容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一次性容器,更特别地,本发明关于一种一次性奶瓶及一次性食器。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迈向已开发国家,商品的使用已经由考虑耐用与价格上,逐步开始重视便利性。最显著的例子就是纸尿布已经取代了传统尿布,虽然因此增加了育儿成本,然而不管在便利性及卫生性上,都有显著的提升。同时,随着家庭成员的逐渐递减,每一对夫妻抚育的子女数也逐年下降,这也使得父母可将育儿的成本较为集中地分配于一至两位儿童身上,相对的,对于婴儿用品的支出也较为宽裕,于是便利性与卫生安全性便逐渐取代了成本考虑。
本发明即基于此种现象与考虑,尝试开发一种方便携带的一次性奶瓶,使父母带着仍须哺喂乳品的小孩出门时,不需携带奶粉奶瓶等瓶瓶罐罐,也可省略后续的冲洗及消毒步骤。

发明内容
有鉴于传统奶瓶在外出时有回收使用上的困难,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次性奶瓶,可免去冲洗及加热消毒等传统奶瓶回收步骤,并且易于携带使用。
更进一步地,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操作容易的一次性食器,透过注入口的简易设计可在注入流体后不易渗漏。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容器,当外加流体由薄膜管道注入容器内时,流体本身会压迫薄膜管道使管道闭锁阻却流体由薄膜管道内逆向流出。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次性奶瓶,包含一瓶体,其容置空间已填充有适当份量的奶粉;一注入端,其位于前述瓶体的一端;一薄膜管道,该薄膜管道的一端位于前述瓶体内,另一端与瓶体的注入端结合并具有一第一密封结构;一压力闭锁结构,其位于前述注入端与薄膜管道结合处;及一释出装置,其位于前述瓶体相对于注入端的另一端,该释出装置包含一第二密封结构。
本发明另提供一种一次性食器,包含一槽体,其容置空间已填充有适当份量的即溶食品;一注入端,其位于前述槽体的一端;一薄膜管道,其与前述槽体的注入端结合,该薄膜管道的一端位于槽体内,另一端延伸突出于瓶体外并具有一第一密封结构;一压力闭锁结构,其位于前述注入端与薄膜管道结合处;一释出装置,其位于前述槽体相对于注入端的另一端,该释出装置包含一第二密封结构。
本发明又提供一种容器,包含一薄膜管道及一压力闭锁结构,其薄膜管道的一端位于容器内,另一端位于薄膜管道与容器结合处并具有一压力闭锁结构,当外加流体由前述薄膜管道注入容器内时,流体本身会压迫薄膜管道使管道闭锁阻却流体由薄膜管道内逆向流出。
本发明的效果是显著的本发明的一次性奶瓶,使父母带着仍须哺喂乳品的小孩出门时,不需携带奶粉奶瓶等瓶瓶罐罐,可免去冲洗及加热消毒等传统奶瓶回收步骤,并且易于携带使用。本发明的一次性容器,操作容易,且透过注入口的简易设计可在注入流体后不易渗漏。而本发明提供的容器,当外加流体由前述薄膜管道注入容器内时,流体本身会压迫薄膜管道使管道闭锁阻却流体由薄膜管道内逆向流出。


图1 为本发明的一次性奶瓶结构示意图。
图2 为本发明的一次性食器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 瓶体10’槽体11 奶粉11’即溶食品20 注入端30 薄膜管道31 第一密封结构32 撕式截角40 压力闭锁结构41、41’夹链条50 释出装置51 第二密封结构60 释出装置61 薄纸100 本发明的一次性奶瓶200 本发明的一次性食器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已填充有奶粉的一次性奶瓶100,包含一瓶体10,其容置空间包含适当份量的奶粉11;一注入端20,其位于瓶体的一端;一薄膜管道30,其与瓶体10的注入端20结合,该薄膜管道的一端位于瓶体10内,另一端位于薄膜管道30与瓶体10结合处并具有一第一密封结构31;一压力闭锁结构40,其位于前述注入端20与薄膜管道30结合处;及一释出装置50,其位于前述瓶体10相对于注入端的另一端,该释出装置50包含一第二密封结构51。
本发明的一次性奶瓶100,其各部组成的瓶体10、注入端20、薄膜管道30、压力闭锁结构40及释出装置50等元件可由相同或不同的食品包装材料形成,这些食品包装材料包含聚乙烯、聚氯乙烯、聚碳酸酯、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乳酸、热熔性聚胺脂、纸纤维、聚氯酯、硅胶、氟硅橡胶、丁腈橡胶、乙烯/丙烯橡胶、氯丁橡胶、丁苯橡胶、天然橡胶、铝或其合金及铁或其合金或其混合物或其共聚物,在较佳的实施例中,本发明的一次性奶瓶100为可挠类型,使其占用空间小而易于储放携带。
本发明的一次性奶瓶100的薄膜管道30其一端位于瓶体10内,在较佳的实施例中,该薄膜管道30位于瓶体10内的一端延伸至接近释出装置处,此薄膜管道30延伸形式设计的目的在于使瓶身倒转时,可使薄膜管道30的一端突出于瓶内的液面,一方面可降低冲泡好的奶水在瓶身倒转喂食前由薄膜管道内渗漏的机率,另一方面可使瓶内的水透过水压压迫薄膜管道使其自然处于闭锁状态,此即为本发明的压力闭锁结构40的功能,薄膜管道30的另一端具有一第一密封结构31,在较佳的实施例中,该端延伸突出于瓶体外,更进一步地延伸突出于瓶体外的薄膜管道可呈现漏斗状放大,延伸及漏斗状的设计目的在于增加使用时注水的方便性。
本发明的一次性奶瓶100的薄膜管道30与释出装置50分别具有第一密封结构31及第二密封结构51,使奶瓶的内部于使用前与外部空气隔绝,本发明所称的第一、第二密封结构包含本技术领域具通常知识者已知悉的包装密封结构,例如热压封装结构,其为一薄纸置于欲封装的二热塑性材料间,利用热压法形成三明治形态的封装结构,此封装结构的优点是避免热塑性材料直接热压封装后要直接解封困难度较高,容易破坏瓶体及内部结构。
更进一步地,本发明的一次性奶瓶100可以复数个共同储放于一真空封装的包装中,便于贩售及储放。
再者,本发明的一次性奶瓶的第一密封结构31旁可进一步具有一撕式截角设计或其它易于解封灌注流体的设计,用以轻易地将本发明的一次性奶瓶解封进行注水,如图1中元件符号32所示的撕式截角,由其剥离后进行注水。说明一下,本发明第二密封结构也可设置撕式截角,不再提供附图与详细说明。
本发明的一次性奶瓶100的薄膜管道30较佳地可为具有一夹链条41、41’形式的密封装置,以加强薄膜管道闭锁时的密合度(参考图2所示)。
回到图1中,本发明的一次性奶瓶100的释出装置50可为一与瓶体10一体成型的奶嘴,也可为其它易于吸食或倒出的设计,在部分实施例中,本发明的具瓶体10、注入端20、薄膜管道30及释出装置50等元件的一次性奶瓶可为一体成型制作,在部分实施例中,本发明的一次性奶瓶的各元件可分别制作后,再利用热压热熔接合技术组合制成本发明的一次性奶瓶。
在部分实施例中,本发明的释出装置50为一连结固定元件,用以与一非一次性奶嘴连结固定,例如连结固定元件可为一螺旋环,该螺旋环可为中空并进一步具有一密封结构,当一奶嘴欲旋上螺旋环时则先进行解封动作,使瓶内的溶液(即冲泡好的奶水)可经由螺旋环及奶嘴由瓶中释出。
本发明的一次性奶瓶100可独立使用,然而在部分实施例中,本发明的一次性奶瓶100可在完成冲泡后倒置进行手持喂食时,可与一手持刚性元件结合,使手易于持用本发明的一次性奶瓶。手持刚性元件为可容纳本发明的一次性奶瓶的容器,或者将本发明的一次性奶瓶直接置入于一奶瓶瓶体结合使用。
当可轻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一次性奶瓶于使用前其内部与外部空气隔绝,较佳为真空状态,以确保填充于其中的奶粉有较长的储存期限,或者以一真空包装储放,或以不具氧化性气体填充或取代。此外,由于本发明的一次性奶瓶是由挠性的食品包装材质制成,因此在使用前其内部若为真空状态将无空气体积,使其小而轻便易于携带。
本发明的一次性奶瓶使用方法简单,首先先将薄膜管道的密封结构解封,接着倒入适当温度适当份量的水后,将奶瓶的释出装置朝上摇晃,溶解其中的奶粉,再将释出装置的密封结构解封,然后倒置(即奶嘴或螺旋环配合奶嘴向下)即可进行喂食。
由前述的实施例可进一步知悉,本发明实际上也提供一种已填充即溶食品的一次性食器200,如图2所示,其包含一槽体10’,其容置空间包含适当份量的即溶食品11’;一注入端20,其位于前述槽体10’的一端;一薄膜管道30,其与前述槽体10’的注入端20结合,该薄膜管道30的一端位于槽体10’内,另一端位于薄膜管道30与槽体10’结合处并具有一第一密封结构31;一压力闭锁结构,其位于前述注入端与薄膜管道结合处;及一释出装置60,其位于前述槽体相对于注入端的另一端,该释出装置包含一第二密封结构61。其中,各元件与前述一次性奶瓶的元件功能及结构形式相同。
其中,即溶食品11’除奶粉外,可进一步包含茶粉、咖啡粉、果汁粉或其混合物;此时释出装置则不限于奶嘴,任何有助于释出或饮用即溶饮品的装置当可应用于本发明。
如图2所示,在部分实施例中,释出装置60可为一热压封口,当完成即溶饮品的冲泡作业而后倒置本发明的一次性食器后,可将释出装置60的热压封口解开,然后该食器套置于另一容器中直接饮用,或者将其中冲泡好的饮料倒出。
如图2所示的释出装置60的形式为一薄纸61置于欲封装的二热塑性材料间,利用热压法形成三明治形态的封装结构。
再者,薄膜管道30末端可进一步具有一组夹链条41、41’,使本发明的一次性食器除压力闭锁结构外,多一道阻却内部流体沿薄膜管道逆流而出的防护。
由上可知,本发明实际上也提供了一种容器,包含一薄膜管道及压力闭锁结构,其特征在于薄膜管道的一端位于食器内,另一端延伸突出于容器外;压力闭锁结构位于薄膜管道与容器结合处,当外加流体由前述薄膜管道注入容器内时,流体本身会压迫薄膜管道使管道闭锁阻却流体由薄膜管道内逆向流出。
在本说明书中所揭露的所有特征都可能与其它方法结合,本说明书中所揭露的每一个特征都可能选择性的以相同、相等或相似目的特征所取代,因此,除了特别显著的特征之外,所有的本说明书所揭露的特征仅是相等或相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
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
权利要求
1.一种一次性奶瓶,其特征在于,包含一瓶体,其容置空间已填充有适当份量的奶粉;一注入端,其位于前述瓶体的一端;一薄膜管道,该薄膜管道的一端位于前述瓶体内,另一端与瓶体的注入端结合并具有一第一密封结构;一压力闭锁结构,其位于前述注入端与薄膜管道结合处;及一释出装置,其位于前述瓶体相对于注入端的另一端,该释出装置包含一第二密封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奶瓶,其特征在于,前述瓶体、注入端、薄膜管道及释出装置由相同或不同的食品包装材料形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次性奶瓶,其特征在于,前述食品包装材料包含聚乙烯、聚氯乙烯、聚碳酸酯、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乳酸、热熔性聚胺脂、纸纤维、聚氯酯、硅胶、氟硅橡胶、丁腈橡胶、乙烯/丙烯橡胶、氯丁橡胶、丁苯橡胶、天然橡胶、铝或其合金及铁或其合金或其混合物或其共聚物。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奶瓶,其特征在于,前述第一密封结构和/或第二密封结构为热压封装结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次性奶瓶,其特征在于,前述第一密封结构或第二密封结构旁进一步具有一撕式截角用以解封。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奶瓶,其特征在于,前述薄膜管道进一步具有一组夹链条。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奶瓶,其特征在于,前述释出装置为一奶嘴。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奶瓶,其特征在于,前述释出装置为一连结固定元件,用以与一奶嘴连结固定。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次性奶瓶,其特征在于,前述连结固定元件为一螺旋环。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奶瓶,其特征在于,其进一步与一手持刚性元件结合。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次性奶瓶,其特征在于,前述手持刚性元件为一奶瓶瓶身。
12.一种一次性食器,其特征在于,包含一槽体,其容置空间已填充有适当份量的即溶食品;一注入端,其位于前述槽体的一端;一薄膜管道,其与前述槽体的注入端结合,该薄膜管道的一端位于槽体内,另一端延伸突出于瓶体外并具有一第一密封结构;一压力闭锁结构,其位于前述注入端与薄膜管道结合处;一释出装置,其位于前述槽体相对于注入端的另一端,该释出装置包含一第二密封结构。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次性食器,其特征在于,前述槽体、注入端、薄膜管道及释出装置由相同或不同的食品包装材料形成。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一次性食器,其特征在于,前述食品包装材料包含聚乙烯、聚氯乙烯、聚碳酸酯、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乳酸、热熔性聚胺脂、纸纤维、聚氯酯、硅胶、氟硅橡胶、丁腈橡胶、乙烯/丙烯橡胶、氯丁橡胶、丁苯橡胶、天然橡胶、铝或其合金及铁或其合金或其混合物或其共聚物。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次性食器,其特征在于,前述第一密封结构和/或第二密封结构为热压封装结构。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一次性食器,其特征在于,前述第一密封结构或第二密封结构旁进一步具有一撕式截角用以解封。
17.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次性食器,其特征在于,前述薄膜管道进一步具有一组夹链条。
18.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次性食器,其特征在于,前述即溶食品包含奶粉、茶粉、咖啡粉、果汁粉或其混合物。
19.一种容器,其特征在于,包含一薄膜管道及压力闭锁结构,前述薄膜管道的一端位于容器内,另一端延伸突出于容器外;前述压力闭锁结构位于薄膜管道与容器结合处,当外加流体由前述薄膜管道注入容器内时,流体本身会压迫薄膜管道使管道闭锁阻却流体由薄膜管道内逆向流出。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一种容器,其特征在于,前述薄膜管道进一步具有一组夹链条。
21.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一种容器,其特征在于,其进一步具有一释出装置。
22.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一种容器,其特征在于,其材料包含聚乙烯、聚氯乙烯、聚碳酸酯、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乳酸、热熔性聚胺脂、纸纤维、聚氯酯、硅胶、氟硅橡胶、丁腈橡胶、乙烯/丙烯橡胶、氯丁橡胶、丁苯橡胶、天然橡胶、铝或其合金及铁或其合金或其混合物或其共聚物。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一次性奶瓶,包含一瓶体,其容置空间已填充有适当份量的奶粉;一注入端,其位于前述瓶体的一端;一薄膜管道,该薄膜管道的一端位于前述瓶体内,另一端与瓶体的注入端结合并具有一第一密封结构;一压力闭锁结构,其位于前述注入端与薄膜管道结合处;及一释出装置,其位于前述瓶体相对于注入端的另一端,该释出装置包含一第二密封结构。一种一次性食器,将前述一次性奶瓶的瓶体替换成一槽体,其容置空间已填充有适当份量的即溶食品。一种容器,包含薄膜管道及压力闭锁结构。本发明可免去冲洗及加热消毒等传统奶瓶回收步骤,并且易于携带使用。本发明的一次性食器及容器,操作容易,且通过注入口的简易设计可在注入流体后不易渗漏。
文档编号A47G19/00GK101084861SQ20061008799
公开日2007年12月12日 申请日期2006年6月9日 优先权日2006年6月9日
发明者陈坤振 申请人:陈坤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