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尘器旋风式二次分离尘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0473阅读:5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吸尘器旋风式二次分离尘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吸尘器的附件,尤其是一种吸尘器旋风式空气与灰尘二次分离的尘杯。
背景技术
目前一般的吸尘器都是利用旋风离心原理,使空气与灰尘分离,将较大、较重的颗粒沉积在尘杯底部。这种仅有一次分离装置的吸尘器,由于空气与灰尘分离效果不理想,所以细尘易随空气排出,沉积在过滤器上,使吸尘效率下降。为此,为了提高分离效果,各种装有两次分离装置的尘杯相继问世。中国专利公报公开了申请号为“200510094505.X”,“吸尘器的灰尘分离装置”,它由位于上游的第一级旋风分离器和位于下游的多个并联设置的第二旋风分离器组成。。上述除尘装置灰尘采用二次旋风分离,使吸尘器的灰尘分离效果大大提高。然而由于第二次旋风分离所收集的细尘集尘腔和第一次分离的收集的粗尘集尘腔都处于尘杯底部,二次分离共用同一个集尘空间,使第一集尘腔的集尘容量相对减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为吸尘器行业提供一种体积小巧、结构紧凑、性能优良,集尘容量大,便于清污的具有两次分离功能的吸尘器尘杯,以满足吸尘器产品的开发与制造所需。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该吸尘器旋风式二次分离尘杯,包括壳体,开设于壳体上的出风口与壳体周壁相切的进风口,置于壳体内的分离器,位于分离器下方固定于底板上的隔离罩,分离器的上端与支架连接,所述分离器的进风口设置于环形罩的下部,环形罩内设置有两个以上上端设有切向进风口的筒体,环形罩和筒体的顶部与支架相连,每个筒体内有一个同轴设置并与支架底孔相连通的出风短管,在低于短管位置的筒体内壁设置一个口径上大下小的锥形筒体,,对应于锥形筒体下端连接一隔离环,该隔离环的上端略高于锥形筒体下端,在其二者周壁间留有环形间隙,隔离环和筒体的底部由底板封闭。
所述的隔离环也可以是上大、下小的锥形体。
所述的筒体也可以是上小下大的锥形体。
所述底板与底盖之间设置联动装置,底板与环形罩侧壁、底盖与壳体侧壁间以转轴和轴孔配合呈转动连接,与之相对的另一端用转轴和连杆活动连接,固定于壳体侧壁的底盖扣与底盖上的挂扣相扣。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分离器的第二集尘腔不占用第一集尘腔空间、集尘容量大大增加,而且在分离器锥形筒体底设置隔离环,能有效防止吸尘器在间歇停留重新开启时出现细尘倒吸现象。在需要清理集尘腔灰尘时,只要按压盖扣,第一、二集尘腔中的灰尘可同时从底部倒出,清洗十分方便,本发明结构简单、紧凑。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如图1、图2所示,该吸尘器旋风式二次分离尘杯包括尘杯的壳体1,开设于壳体上的出风口2和与壳体周壁相切的进风口3,置于壳体内的分离器和支架4。所述分离器的进风口13设置在环形罩12的下半部。其位置低于壳体的进风口3。在环形罩内设置有二个以上并列安置的上端开有切向进风口7的筒体6,图中的筒体并列设置有七个。环形罩和筒体的顶部与支架相连。筒体6上端的切向进风口7可设置二个以上,图中的进风口7为二个。每个筒体内有一个同轴设置并与支架4底孔相通的出风短管8,在低于短管的筒体内壁设置一个口径上大下小的锥形筒体9,对应于锥形筒体下端连接一隔离环10,隔离环的上端径向通过三条连接筋固定在锥形筒体上,使隔离环内壁与锥形筒体小端外壁留有环形间隙21,隔离环的上端略高于锥形筒体下端。隔离坏10、筒体6的底部由底板23封闭,从而在底板上形成筒体与隔离环之间的第二集尘腔11。底板23的圆周面上设有开口向下的隔离罩5。隔离罩下方为尘杯的第一集尘腔19。所述环形罩12的下半部的进风口可以是均布于侧壁的圆形孔,也可以是栅格状。图中的环形罩下半部基本切去,留下上部与底板相连的侧壁条。上述所述的筒体6和隔离环10其直径可以是上、下一致的圆筒状,筒体6直径可以是上小下大的锥形体、隔离环10直径可以是上大下小的倒锥体。以增加底板上方第二集尘腔11的空间,增加集尘容量。
所述底板23与底盖16之间以联动装置相连接,底板与环形罩以转轴14和轴孔配合、底盖16与壳体侧同样以转轴和轴孔配合呈可转动连接,底板的另一端通过转轴1 5、连接连杆22与底盖另一端上的连杆轴17呈可转动连接,安装于壳体侧壁的弹性底盖扣18与底盖16上的挂扣相扣合。
本发明与常规吸尘器一样,在电风机的进风口前装有过滤器。
下面结合附图叙述它的工作原理。把与电风机进风口相连的吸尘器风道与尘杯出风口2相连接,启动开关,电风机工作使尘杯内产生负压,带有灰尘的空气由尘杯进风口3进入尘杯内腔,由于尘杯进风口轴线与尘杯壳体的圆周面相切,因而产生旋转气流,又由于分离器进风口13位置低于尘杯进风口,因而带有灰尘的空气进入尘杯后,即产生向下的螺旋快速旋风,灰尘受离心力和重力的作用被甩向周壁并坠落至尘杯底盖上的第一集尘腔19。因隔离罩5的隔离作用落入集尘腔19的灰尘很难受到螺旋气流的影响重新卷起,以此分离出大部分灰尘。只带少量细小灰尘的空气从环形罩12周壁下方的分离器进风口13进入,由于风压加大,气流加速,这部分空气从环形罩12与筒体6以及筒体与筒体周壁之间的间隙进入筒体上端进风口7,又由于再一次受与筒体周壁相切的进风口7的导向作用,进入筒体内的空气同样产生旋转气流,因筒体6上腔20内径大,向下进入锥形筒体9内径缩小,这部分气流风压增加,流速加快,离心力再次将混有少量细尘空气分离,甩向内壁并旋落至隔离环10底部。由于惯性旋落的细尘受气流冲击又沿着隔离环内壁通过锥形筒体底部与隔离环之间的环形间隙21,坠落在第二集尘腔11的底板上。经过两次分离后的空气经出风短管8和连接支架底孔、过滤器、尘杯出风口2进入电风机而排出吸尘器。当需要清理尘杯内灰尘时,只要按动尘杯底盖扣18,底盖16打开,由于连杆22作用,隔离罩和底板也同时打开,尘杯第一集尘腔19与分离器内第二集尘腔11内的灰尘同时坠落排出尘杯外。
权利要求
1.一种吸尘器旋风式二次分离尘杯,它包括壳体(1),开设于壳体上的出风口与壳体周壁相切的进风口(3),置于壳体内的分离器,位于分离器下方固定于底板(23)上的隔离罩(5),分离器的上端与支架(4)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器的进风口(13)设置于环形罩(12)的下部,环形罩内设置有由两个以上上端设有切向进风口(7)的筒体(6),每个筒体内有一个同轴设置并与支架底孔相连通的出风短管(8),在低于短管位置的筒体内壁设置一个口径上大下小的锥形筒体(9),环形罩和筒体的顶部与支架相连,对应于锥形筒体(9)下端连接一隔离环(10),该隔离环的上端略高于锥形筒体下端,在其二者周壁间留有环形间隙(21),隔离环和筒体的底部由底板(23)封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器旋风式二次分离尘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离环(10)可以是上大、下小的锥形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尘器旋风式二次分离尘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筒体(6)可以是上小下大的锥形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吸尘器旋风式二次分离尘杯,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23)与底盖(16)之间设置联动装置,底板(23)与环形罩(12)侧壁、底盖(16)与壳体侧壁间以转轴和轴孔配合呈转动连接,与之相对的另一端用转轴和连杆(22)活动连接,固定于壳体侧壁的底盖扣(18)与底盖上的挂扣相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尘器旋风式二次分离尘杯,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23)与底盖(16)之间设置联动装置,底板(23)与环形罩(12)侧壁、底盖(16)与壳体侧壁间以转轴和轴孔配合呈转动连接,与之相对的另一端用转轴和连杆(22)活动连接,固定于壳体侧壁的底盖扣(18)与底盖上的挂扣相扣。
全文摘要
一种吸尘器旋风式二次分离尘杯,包括壳体,开设于壳体上的出风口与壳体周壁相切的进风口,置于壳体内的分离器,位于分离器下方固定于底板上的隔离罩,分离器的上端与支架连接,分离器的进风口设置于环形罩的下部,环形罩内设有由两个以上上端设有切向进风口的筒体,每个筒体内有一个同轴设置并与支架底孔相连通的出风短管,在低于短管位置的筒体内壁设置一个口径上大下小的锥形筒体,环形罩和筒体的顶部与支架相连,对应于锥形筒体下端连接一隔离环,隔离环的上端略高于锥形筒体下端,在隔离环和筒体的周壁间留有环形间隙,二者的底部由底板封闭。本发明体积小巧、结构紧凑,分离效果优良,集尘容量大,清洗便捷,能满足各类吸尘器的开发和制造。
文档编号A47L9/16GK101015435SQ200610155619
公开日2007年8月15日 申请日期2006年12月29日 优先权日2006年12月29日
发明者郎维国 申请人:王跃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