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气旋真空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5028阅读:11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气旋真空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真空吸尘器。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用于从地毯和地 板上吸取灰土和碎片的立式真空吸尘器。
背景技术
立式真空吸尘器在现有技术中已是众所周知。两种主要的常规真空 吸尘器是软袋真空吸尘器和硬壳真空吸尘器。在硬壳真空吸尘器中,真 空源产生从地毯或地板上吸引灰土所需的吸力,灰土通过吸入口被吸到 装在真空吸尘器硬壳上部内的过滤袋或集尘杯内。真空吸尘器在使用多 次以后,必须更换过滤袋或者清空集尘杯。
为了避免更换真空过滤袋以及更换过滤袋的相关费用和不便,另一 种立式真空吸尘器采用气旋气流以及一个或多个过滤器而不是可更换 的过滤袋,以从吸入的气流中分离出灰土和其它微粒。这些过滤器不需 要经常更换。
虽然一些现有技术的气旋气流真空吸尘器的设计和构造还令人满 意,但是对于这些真空吸尘器来说,仍然需要不断改进并开发其它设计 方案。例如,可能希望简化设备并改进过滤和灰土消除操作。
因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改进的、具有双气旋气流设计的立式真 空吸尘器,它不但克服了现有技术的难题,而且提供了更好并且更有利
的总体效果。

发明内容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双气旋真空吸尘器。
更具体地说,根据本发明的这一方面,真空吸尘器包括具有吸入气 流入口和吸入气流出口的外壳。集尘器有选择地被安装到所述外壳上, 用于接收并保持从所述吸入气流分离的尘土。吸入气流入口和吸入气流 出口分别与集尘器的入口和出口流体连通。集尘器包括具有纵向轴线 的第一气旋气流室和具有纵向轴线的第二气旋气流室。第二气旋气流室 与第一气旋气流室分隔开,其中第一气旋气流室和第二气旋气流室分别 近似垂直地定向、并且平行地布置。空气歧管设置在集尘器顶部。空气 歧管包括脏空气流过的入口部分、以及出口部分。入口部分将脏空气流 弓I入两根独立的入口管,所述两根入口管通往所述第一气旋气流室和第 二气旋气流室中的相应一个。出口部分从第一气旋气流室和第二气旋气 流室收集清洁空气流、并将清洁空气流汇入唯一的出口管。气流吸入源 安装到外壳上并与空气岐管的出口管相通。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真空吸尘器包括外壳、具有主吸入口的 管嘴底座、气流吸入源、空气歧管和集尘杯。外壳可枢转地安装到管嘴 底座上。气流吸入源被安装到外壳和管嘴底座中的一个上,用于有选择 地建立并维持从管嘴主吸入口到吸入源排出口的吸入气流。集尘杯被有 选择地安装到外壳上。集尘杯包括具有第一纵向轴线的第一离心室。第 一离心室包括第一气旋组件,用于从气流中除去至少一些污染物。第一多孔管在第一气旋气流室内延伸,并包括密闭下端和与空气歧管流体连 通的敞开上端。裙部远离多孔管的密闭下端延伸。层流元件远离多孔管 的密闭下端延伸。层流元件的至少一部分被所述裙部环绕。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真空吸尘器包括外壳和有选择地安装到 外壳上的集尘器。集尘器包括侧壁和安装到侧壁上的分离器圆锥体。多 孔管沿纵向在分离器圆锥体内延伸。气旋气流室被限定在分离器圆锥体 和多孔管之间。灰土存储区位于分离器圆锥体的下方。空气歧管包括集 尘器的顶壁。分离器圆锥体和多孔管与空气歧管相通。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方面,每根多孔管还包括沿轴向延伸的层流元 件,该层流元件使得通过一对脏空气出口排出的空气丧失旋转力,其中 该对脏空气出口分别与第一和第二离心室相通。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空气歧管包括将脏空气流引入两个独立 的脏空气出口的入口部分,两个脏空气出口分别通往第一和第二气旋气 流室。入口部分以锐角倾斜,这使得入口部分内的气流通过文丘里效应 被吸入气流室,从而增加进入气流室的气流的速度。
通过阅读并理解下文对几个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会明白本发明的其 它方面。


在某些部件以及部件的布置上本发明可以采用自然形状,它有几个 实施例将在本说明书中进行详细说明,并在附图里进行图解说明,而附 图形成发明的一部分。
图1是一种气旋气流真空吸尘器的正视图,它包括根据本发明第一 实施例的集尘杯。
图2是图1的气旋气流真空吸尘器的左侧视图。
图3是图1的气旋气流真空吸尘器的放大的局部剖开的左侧剖视图。
图4是图1的气旋气流真空吸尘器的局部剖开的后侧剖视图。
图5是图1的气旋气流真空吸尘器的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组装 好的集尘杯的放大的正面透视图。
图6是图5的集尘杯和支撑它的一部分底座的侧面剖视图。
图7是图5的集尘杯的正面剖视图。
图8是图1的气旋气流真空吸尘器的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集尘 杯的组装好的正面透视图。
图9是图8的集尘杯的分解的正面透视图。
图10是图1的气旋气流真空吸尘器的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集 尘杯的正面透视图。
图11是图10的集尘杯的分解的正面透视图。
图12是图10的集尘杯上部的放大的正面透视图。
图13是图10的集尘杯的背面透视图。
图14是图10的集尘杯的正面透视图,底板处于敞开位置。
图15是图1的气旋气流真空吸尘器的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部分组装好的集尘杯的放大的正面透视图。
图16是图15的集尘杯的正面剖视图。
图17是图15的集尘杯的多孔管的放大的透视图。
图18是图15的集尘杯的左侧剖视图。
图19是图15的集尘杯的顶部剖视图,展示了它的空气歧管。
图20是图15的集尘杯的右侧剖视图,展示了空气歧管的入口部分 的替代实施例。
图21是图20的集尘杯的顶部剖视图,展示了它的空气歧管。
具体实施例方式
各附图只是图解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不是打算限制本发 明。现在来看各附图,图l展示了一种立式真空吸尘器A,它包括直立 外壳部分B和管嘴底座部分C。使用耳轴或别的适当的铰接装置D将两 部分B和C可枢转地或铰接地连接在一起,以便直立外壳部分B在通常 垂直的储存位置(如图所示)和倾斜的使用位置之间枢转。直立部分B 和管嘴部分C都可以由模压塑料一类的常规材料制成。直立部分B包括 从它向上延伸的手柄20,真空吸尘器A的操作者通过手柄20能够抓住 并操纵真空吸尘器。
在真空吸尘操作期间,管嘴底座C在正在清洁的地板、地毯、或其 它下方表面上来回移动。现在来看图2和3,管嘴底座的下侧24包括形 成于其中的主吸入口 26,主吸入口 26基本上可以横贯管嘴前端处的管 嘴宽度延伸。如图所示,主吸入口 26通过一条通道和一个软管连接件(例如30)与真空直立主体部分B流体连通。旋转的刷子组件32位于 管嘴主吸入口 26区域中,用于接触并扫刷正在真空吸尘的表面,从而 疏松被嵌住的尘土。多个轮子38将管嘴支撑在正在清洁的表面上,便 于它在该表面上来回移动。
立式真空吸尘器A包括真空源或者吸入源,用于产生清洁操作所需 的吸入气流。合适的吸入源(例如电动机和风扇组件E)在吸入口内产 生吸力,并在排出口内产生排出力。电机组件的气流排出口与排气格栅 40流体连通。如果需要,可以提供最终过滤装置,用于在将可能已经积 存在该电机组件内的任何污染物的排出气流排入大气之前过滤该排出 气流。另一方面,电机组件的吸入口与真空吸尘器A的尘土分离区F(图 3)流体连通,用于在其中产生吸力。
位于直立部分B内的尘土分离区F包括与真空吸尘器的上部外壳B 可释放地连接的集尘杯或者集尘器50。尘土分离区F内的气旋作用从吸 入气流中除去吸入的大部分尘土,并将尘土储存在集尘器50内。吸入 气流通过形成于空气歧管内的吸入气流入口部分54进入集尘器的空气 歧管52。吸入气流入口 54通过如图2和3所示的接头58与吸入气流软 管56流体连通。集尘器50通过常规手段可以安装到真空吸尘器的直立 部分B上。
如图4所示,集尘器50包括通常为圆柱形的第一部分60和第二部 分62。空间每个圆柱形部分包括一根纵向轴线,第一圆柱形部分的纵向 轴线与第二圆柱形部分的纵向轴线隔开。第一和第二圆柱形部分分别限
定出第一气旋气流室66和第二气旋气流室68。第一和第二气旋气流室
都近似垂直地定向、并且平行地布置。圆柱形部分60、 62具有共同的 外壁,并且被分隔壁70彼此隔开。
第一和第二气旋气流室包括相应的第一和第二气旋组件72和74。 第一和第二气旋组件同时起作用,从而从气流中除去粗尘。每个气旋组 件都包括分离器圆锥体80和位于分离器圆锥体内的多孔管82。分离器 圆锥体具有位于集尘器50顶端附近的大直径端84和与顶端隔开的小直 径端86。凸缘88从小直径端84沿径向延伸。如图4所示,凸缘尺寸选 择成能有效地密封由每个圆柱形部分60、 62的内表面92、分隔壁70和 分离器圆锥体80的外圆周94限定的空间90,防止携带灰土的气流进入 第一气旋气流室66和第二气旋气流室68中。
每根多孔管82在其相应的气旋气流室66和68内沿纵向延伸。在 本实施例中,多孔管具有与第一和第二圆柱形部分60、 62的纵向轴线 重合的纵向轴线;不过,应理解的是,相应的轴线也可以彼此隔开。每 根多孔管82都包括许多位于管子侧壁上的小孔100,用于从气流中除去 纱线和纤维。多孔管82上的孔100的直径和孔的数目直接影响着在每 个气旋气流室66、 68内发生的过滤过程。此外,额外的孔形成更大的 总开口面积,这样,通过每个孔的气流速率下降。因此,压降较小,并 且较轻的尘土也不太可能堵塞这些孔。
每根多孔管还包括与空气歧管52的入口部分54流体连通的上端 102和密闭下端104。每根管子82的密闭下端包括向外张开部分106, 用于阻滞已经落到下端104下方的灰尘向上流动。
接着看图3和4,空气歧管52位于集尘器50的顶部。空气歧管将
脏空气引向第一气旋气流室66和第二气旋气流室68中的每一个,并且 将清洁空气流从第一和第二气旋气流室引向真空吸尘器A的电动机和风 扇组件E。下面将参照真空吸尘器A的第二实施例更详细地讨论空气歧 管的特点和空气歧管紧固到集尘器50上的方式。
空气歧管52从两个气流室中收集清洁空气流,并将清洁空气流汇 入与电动机和风扇组件E的入口 (未示出)流体连通的唯一的清洁空气 出口通道或者管110。接着看图3,出口通道110具有与第一和第二气 旋气流室66、 68的纵向轴线近似平行地定向的纵向轴线。下面还将参 照真空吸尘器A的第二实施例更详细地讨论出口通道的特点以及将出口 通道紧固到空气歧管52上的方式。
与上述实施例相似,第二实施例如图5-7所示。由于大部分的结构 和功能基本上相同,因此附图标记加上单撇(')表示相似的元件(例 如,集尘器用附图标记50'表示),在其它实施例中,新的数字表示新 的元件。-
参照图6和7,集尘器50'包括通常为圆柱形的第一和第二部分 60,和62,。第一和第二圆柱形部分分别包括第一气旋气流室66'和 第二气旋气流室68',每个气旋气流室包括一根纵向轴线。圆柱形部分 60, 、 62,具有共同的外壁,并且被分隔壁70,彼此隔开。
第一和第二气旋气流室包括相应的第一和第二气旋组件72'和 74,。每个气旋组件都包括分离器圆锥体80,和位于分离器圆锥体内的 多孔管82,。分离器圆锥体具有位于集尘器50'顶端附近的大直径端 84,和与顶端隔开的小直径端86'。凸缘88'从小直径端84'沿径向延伸。
每根多孔管82'在每个气旋气流室66' 、 68'内沿纵向延伸,并 包括位于管子侧壁上的许多小孔100'。每根多孔管还包括与空气歧管 52,的入口部分54,流体连通的上端102'和密闭下端104'。如图6 和7所示,每根管子82的密闭下端包括向外张开部分112,向外张开部 分也会阻滞已经落到下端104'下方的灰尘向上流动。向外张开部分包 括第一部分114和第二部分116,第一部分比第二部分大。凸缘118从 向外张开部分沿纵向延伸,向外张开部分还阻挡上升的灰尘重返分离器 圆锥体,从而进一步改善了对携带有灰尘的气流的过滤。
接着看图6和7,为了将空气歧管紧固到集尘器50上,空气歧管的 下部130包括向下延伸的凸缘132,向下延伸的凸缘132限定出凹槽134。 凹槽尺寸选择成至少能接收每个圆柱形部分60和62'的上周边端136, 从而在空气歧管和集尘器之间形成密封。
空气歧管包括入口部分54,和出口部分138,脏空气流过入口部分 54,。入口部分与管嘴主吸入口 26流体连通,它将脏气流引入两个分 开的脏空气出口 140,两个脏空气出口 140分别通往第一和第二气旋气 流室66, 、 68'。如图6和7所示,还提供了一条从空气歧管入口部分 54,通过马达和风扇组件的串联流路。更具体地说,脏空气流入入口部 分54,、进入两个独立的脏空气出口 140、从而进入限定在集尘器50, 内的第一和第二气旋气流室66, 、 68'。如图6和7中的箭头所示,气 流沿切线方向进入气流室66, 、 68'。如箭头所示,这形成涡流型的气 旋或旋流。由于气流室的顶端被分离器圆锥体80'的凸缘88'阻挡,
因此该涡流在气流室内被引向下方。
出口部分138从两个气流室中收集清洁空气流,并将清洁空气流汇
入与电动机和风扇组件E的入口流体连通的唯一的清洁空气出口通道 110'。在被过滤之后,气流按箭头所示进入并通过吸入电动机和风扇 组件。在被排出马达和风扇组件E之后,气流通过栅网40。
出口部分包括分别与第一和第二离心室66, 、68,相通的一对清洁 空气入口 142。每个入口与一对清洁空气管144流体连通。如图6所示, 每根清洁空气管144的第一端146被紧固到每根多孔管82'的上端 102,。在该实施例中,上端102,的内径大于清洁空气管第一端146的 外径,以便第一端146被摩擦地容纳在上端102,内。然而,不难理解, 清洁空气管第一端146的外径也可以大于上端102'的内径,以便上端 102'被摩擦地容纳在第一端146内。
如图5和7所示,每根清洁空气管144都具有第二端148,第二端 148并入唯一的出口端150,而出口端150与出口通道110'的入口 160 流体连通。
出口通道110'具有与第一和第二气旋气流室66' 、 68'的纵向轴 线近似平行定向的纵向轴线。再次参照图6,出口通道110'的入口端 160通过凸缘132中的一个和从出口端150伸出的凸缘162被紧固到空 气歧管52,的下部130和清洁空气出口管144的唯一的出口端150。出 口通道IIO,的出口端166贯穿位于集尘器50'的底壁170上的开口168 和位于过滤器压力室174上的相应开口 172。与空气歧管的凸缘132相 似,底部也有凸缘180,凸缘180也限定了一个凹槽182,凹槽182尺
寸选择成能至少接收每个圆柱形部分60'和62'的下周边端184,从而 在底部和集尘器之间形成密封。
如图6和7所示,过滤器压力室174可以位于集尘器50,下方,它 里面装有与出口通道110'的出口端166流体连通的过滤器190。过滤 器位于第一和第二气旋气流室66' 、68'的下游,用于从气流中过滤出 细小的灰土。压力室可以通过常规手段被合适地紧固到外壳直立部分B 和管嘴底座部分C中的一个上。过滤器压力室174的出口 192与电动机 和风扇组件E的入口流体连通。
与上述实施例相似,第三实施例如图8和9所示。由于大部分的结 构和功能基本上相同,因此附图标记加上双撇(〃)表示相似的元件(例 如,集尘器用附图标记50"表示),在其它实施例中,新的数字表示新 的元件。
参照8和9,集尘器50〃包括安装到下部202上的上部200。上部包 括通常为圆柱形的第一和第二部分204和206。第一和第二圆柱形部分 分别包括第一气旋气流室208和第二气旋气流室210。每个气旋气流室 包括一根纵向轴线。第一气旋气流室的纵向轴线与第二气旋气流室的纵 向轴线分隔开、并且彼此平行地定向。圆柱形部分204、 206由共同的 壁部212连接在一起。第一和第二气旋气流室都近似垂直地定向、并且 平行地布置。第一和第二气旋气流室包括相应的第一和第二气旋组件 72〃和74〃。
与第二实施例相似,空气歧管52〃被紧固到集尘器50〃的上部200 的顶部上。空气歧管将脏空气引到第一和第二气旋气流室208、 210中
的每一个。为了将上部200紧固到下部202上,下部的顶端218有一个 唇边220,唇边220包括从顶端向外延伸的第一部分和通常垂直于第一 部分延伸的第二部分。该唇边限定出搁架222,搁架222尺寸选择成能 接收上部200的下端224。以与上述的第二实施例类似的方式一具体地 说是将圆柱形部分60' 、 62'紧固到集尘器50'的底部170上一,将 下部202的底端226紧固到集尘器50〃的底壁230上。
与上述实施例相似,第四实施例如图10-14所示。由于大部分的结 构和功能基本上相同,因此附图标记加上三撇(",)表示相似的元件(例 如,集尘器用附图标记50"'表示),在其它实施例中,新的数字表示新 的元件。
参照图10-14,集尘器50"'包括空气歧管300和通常为圆柱形的第 一部分302和第二部分304。第一和第二圆柱形部分分别包括出第一气 旋气流310和第二气旋气流室312。第一和第二气旋气流室都近似垂直 地定向、并且平行地布置。这些圆柱形部分由共同的壁部314连接在一 起。第一和第二边缘部分316、 318在圆柱形部分的顶部320之间延伸。
如图U所示,第一和第二气旋气流室包括相应的第一气旋组件330 和第二气旋组件332。这些气旋组件同时起作用,从而从气流中除去粗 尘。每个气旋组件都包括分离器圆锥体334和位于分离器圆锥体内的多 孔管82'"。凸缘336在分离器圆锥体334的顶部周围连续延伸。如图12 所示,凸缘尺寸选择成能有效地密封圆柱形部分302和304的顶部320。
接着看图12,从凸缘336伸出的是多个第一突出部340,第一突出 部的第一部分从凸缘向上延伸,而第二部分从凸缘向下延伸。每个第一 突出部的第二部分被接收在位于边缘部分316、 318上的开口 (未示出) 内。凸缘336和边缘部分316还包括匹配的开口 348、 350,它们尺寸选 择成能接收唯一的清洁空气出口通道110"'。
参照图11,空气歧管300包括顶部356和底部358。底部包括一对 盖板360,盖板360具有向下延伸的唇边362,唇边362与分离器圆锥 体334的顶部接合。如图13所示,与管嘴主吸入口流体连通的气流入 口 364从底部358向外延伸。每块盖板都包括与底部358的出口 368流 体连通的出口 366和唯一的清洁空气出口通道110"'的对应入口 370。叶 片372可以把气流从出口 366引导到入口 370。
底部358还包括至少一个耳状部(tab) 374。现在来看图12,耳状 部上有一个孔(未示出),该孔适合接收至少一个第一突出部340的向 上延伸的第一部分。类似于凸缘336,从底部向上延伸的是多个第二突 出部376。
接着看图11和12,顶部356包括多个帽378。这些帽适合于接收 第一和第二突出部340、 374,从而将空气歧管的顶部356紧固到空气歧 管的底部358和通常为圆柱形的第一和第二部分302和304上。
参照图IO,集尘器50'"包括安装到空气歧管300上的顶壁380。如 果需要,包括空气歧管300和气旋组件330和332在内的顶壁380还可 以作为单个单元从圆柱形部分302和304的顶部320拆下。形成在顶壁 上的是便于操作者移动集尘器的手柄382。如图13所示,位于顶壁上的 锁紧组件384与直立外壳部分B相互配合,可拆卸地将集尘器50'"紧固 到直立外壳部分上。
参照图11和14,集尘器50"'还包括底板或者盖板386,底板或者盖 板包括一对凸起部388和连续的搁架390。 一对密封环392可以装配在 凸起部上,每个密封环的底部位于搁架390上。如图13和14所示,用 铰接装置400将底板安装到通常为圆柱形的第一部分302和第二部分 304的底部394上。该铰接装置可使底板386选择性地被打开,以便从 气流中分离出的尘土颗粒可以从集尘器中清空。
与上述实施例相似,第五实施例如图15-19所示。
参照图15和16,集尘器500可以通过常规手段被安装到真空吸尘 器直立部分(未示出)上,它包括独立的通常为圆柱形的第一和第二部 分504和506。第一和第一圆柱形部分分别包括第一气旋气流室508和 第二气旋气流室510。每个气旋气流室包括一根纵向轴线。第一气旋气 流室的纵向轴线与第二气旋气流室的纵向轴线分隔开、并且近似平行地 定向。第一气旋气流室508和第二气旋气流室510都近似垂直地定向、 并且平行地布置。当然,其它的设计方案也可以考虑。例如,如果需要, 第一和第二气旋气流室可以彼此成一定的角度。
第一和第二气旋气流室包括相应的第一和第二气旋组件514和516。 每个气旋组件都包括分离器圆锥体520和位于分离器圆锥体内的多孔管 522。分离器圆锥体具有位于集尘器500顶部附近的大直径端和与顶部 隔开的小直径端。凸缘526从小直径端沿径向延伸。如图16所示,凸 缘尺寸选择成能有效地密封由每个圆柱形部分504、 506的内表面和分 离器圆锥体520的外围限定的空间528,防止携带灰土的气流进入第一 和第二气旋气流室508、 510。 每根多孔管522在每个气旋气流室508、 510内沿纵向延伸,并包 括位于管子侧壁上的许多小孔532。每根多孔管都具有与空气歧管540 的入口部分536流体连通的上端534和密闭下端542。如图17所示,每 根管子522的密闭下端都包括向外张开部分544,该向外张开部分阻滞 已经落到下端542下方的灰尘向上流动。凸缘或者裙部546从向外张开 部分沿纵向延伸,它也阻挡上升的灰尘重返分离器圆锥体520,从而进 一步改善对携带灰尘的气流的过滤。
从每根管子522的密闭下端542伸出的是层流元件550。每个层流 元件可以包括一个十字形刀片组件552,十字形刀片组件可以由两个彼 此近似垂直定向的扁平刀片554组成。不难理解十字形刀片组件552并 不局限于如图17所示的结构,相反可以由各种形状形成,例如,从侧 面看时为矩形、三角形或者椭圆形。此外,除了十字性刀的设计方案之 外,其它设计方案也可以考虑。除了彼此垂直之外,这些设计方案可以 包括成一定角度的刀片或者使用两组以上的刀片。
再次参照图15和16,空气歧管540包括入口部分536和出口部分 560,脏空气流过入口部分。入口部分与管嘴主吸入口流体连通,它将 脏气流引入两个独立的脏空气出口 562,两个脏空气出口 562分别通往 第一和第二气旋气流室508、 510。携带灰土的空气流入入口部分536、 进入两个独立的脏空气出口 562、从而进入限定在集尘器500内的第一 和第二气旋气流室。气流沿切线方向进入气流室508、 510,这形成涡流 型的气旋或旋流。由于气流室的顶端被分离器圆锥体520的凸缘526阻 挡,因此该涡流在气流室内被引向下方。
现在来看图18和19,入口部分536包括具有第一直径的入口 563 和具有较小的第二直径的出口 564。这一布置可使入口部分内的气流借 助文丘里效应被吸入气流室,这增加了气流速度。应理解的是,由于入 口 563的直径比出口 564的直径大,入口部分536内产生的文丘里效应 导致入口部分内的真空增加。此外,出口部分在出口 564通向脏空气出 口 562和气流室508、 510的内部处与入口部分的方向成锐角地倾斜。 也不难理解,可以使用其它某种方式使入口部分536内的通道变窄,从 而形成文丘里管,例如用向内弯曲的相对侧壁形成通道侧壁,从而在入 口部分内形成狭窄部分。
类似于入口部分536的上述实施例,替代的实施例如图20-21所示。 由于大部分的结构和功能基本上相同,因此附图标记加上一撇(')表 示相似的元件(例如,空气歧管540用附图标记540'表示),在此附 加实施例中,新的数字表示新的元件。
如图20和21所示,空气歧管540,的入口部分565具有通常为弓 形的/肩状结构,并包括具有第一直径的入口 566和具有较小的第二直 径的出口 567。这一布置也可使入口部分内的气流借助文丘里效应被吸 入气流室,这增加了气流速度。入口部分565可以通过从入口端566伸 出的凸缘569紧固到吸入气流管568上。吸入气流管568与管嘴底座的 主吸入口流体连通,它的纵向轴线通常平行于限定在集尘器500'内的 气流室的纵向轴线定向。
再次参照图15和16,当携带灰土的空气进入气流室508、 510内时, 空气和灰土沿着分离器圆锥体520的内壁气旋地旋转。灰土和碎片借助
重力从气流中被除去,并且聚集在气流室的底部。然而,相对较轻的细
粉尘不易受到离心力作用。因此,在气流室508、 510的底部附近循环 的气流中可能含有细粉尘。由于十字形刀552伸入气流室的底部,因此 循环气流会撞击十字形刀552的刀片554。当循环气流接触到层流元件 时,进一步的旋转被停止,从而形成层流。结果,空气携带的灰土可以 通过重力作用落下。此外,层流元件550可防止灰尘被再次吸入气流中。 在每个气流室508、 510中,气流中的细粉尘脱离气流,并借助重力下 沉。这些细粉尘被聚集在气流室的底部。
然后,在裙部546的作用下,净化过的并且现为层流的轴向气流转 一个90°的弯,变成径向流。气流方向的这一变化会使更多的灰土脱离 气流。然后, 一旦气流流过每根管子下端的向外张开部分544,气流将 再次沿凸缘546轴向上升,直到它再次被允许沿径向向内流动。然后, 清洁空气通过多孔管522的孔532和出口部分560被排出。出口部分560 从两个气流室中收集清洁空气流,并将清洁空气流汇入唯一的清洁空气 出口通道570。
如图16所示,出口部分包括分别与第一和第二离心室508、 510相 通的一对清洁空气入口 572。每个入口与一对清洁空气管574流体连通。 每根清洁空气管574的第一端被紧固到每根多孔管522的上端534。如 图15所示,每根清洁空气管574的第二端并入与出口通道570的入口 流体连通的唯一 的出口端576 。
接着看图15和16,为了将空气歧管540紧固到集尘器500上,空 气歧管的下部580具有第一凹槽582,该第一凹槽尺寸选择成能至少接
收每个圆柱形部分504和506的上周边端584,从而在空气歧管和集尘 器之间形成密封。下部还包括第二凹槽586,第二凹槽586尺寸选择成 能接收从分离器圆锥体520的大直径端伸出的径向边缘588。
与空气歧管的第一凹槽582相似,底板594上也有凹槽596,凹槽 596尺寸选择成能至少接收每个圆柱形部分504和506的下周边端598, 从而在底板和集尘器500之间形成密封。
本发明已经参照几个优选实施例做了说明。显然,在阅读并理解了 上述的详细说明之后,会想到别的修改和改变。只要此类修改和改变也 在附加的权利要求书或者其等价物的范围之内,就打算将这些实施例看 作包括了所有的此类修改和改变。
权利要求
1.一种真空吸尘器,包括具有吸入气流入口和吸入气流出口的外壳;有选择地被安装到所述外壳上的集尘器,用于接收并保持从所述吸入气流分离的尘土,并且所述吸入气流入口和所述吸入气流出口分别与所述集尘器的入口和出口流体连通,所述集尘器包括具有纵向轴线的第一气旋气流室,具有纵向轴线的第二气旋气流室,所述第二气旋气流室与所述第一气旋气流室分隔开,其中所述第一气旋气流室和所述第二气旋气流室分别近似垂直地定向、并且平行地布置,以及位于所述集尘器顶部的空气歧管,所述空气歧管包括脏空气流过的入口部分、以及出口部分,所述入口部分将脏空气流引入两根独立的入口管,所述两根入口管通往所述第一气旋气流室和第二气旋气流室中的相应一个,所述出口部分从所述第一气旋气流室和第二气旋气流室收集清洁空气流、并将清洁空气流汇入唯一的出口管;以及安装到所述外壳上的气流吸入源,所述吸入源与所述空气岐管的所述出口管相通。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吸尘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清洁空气出口通道,其纵向轴线近似平行于所述第一气旋气流室和第二气旋气流 室的所述纵向轴线定向,其中所述清洁空气出口通道与所述空气岐管出 口管相通。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真空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空气出 口通道被安装到所述集尘器上。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尘器大体 上为圆柱形。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吸尘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气旋气流室内延伸的第一多孔管;以及 在所述第二气旋气流室内延伸的第二多孔管,其中,所述第一多孔管和第二多孔管中的每个包括密闭下端和与所述空气歧管的所述入口 流体连通的敞开上端。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真空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多孔管 和第二多孔管中的每个的所述密闭下端包括向外张开部分。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气旋气流室 包括分离器圆锥体,所述分离器圆锥体具有位于所述集尘器的所述顶部 附近的大直径端和与所述顶部隔开的小直径端。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真空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器圆锥体中的每个被连接到所述集尘器的大体圆柱形壁。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吸尘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空 气歧管的出口管流体连通的过滤器,其中,所述过滤器位于所述外壳内 的压力室中。
1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歧管 的所述入口部分成锐角倾斜,以允许所述入口部分内的气流借助文丘里 效应被吸入所述第一气旋气流室和第二气旋气流室中的每个内,从而增加进入所述第一气旋气流室和第二气旋气流室的气流的速度。
11.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歧管 的所述入口部分包括具有第一直径的入口、和具有较小的第二直径的出 口 ,以允许所述入口部分内的气流借助文丘里效应被吸入所述第一气旋 气流室和第二气旋气流室中的每个内,这增加了进入所述第一气旋气流 室和第二气旋气流室的气流的速度。
12. —种真空吸尘器,包括外壳;具有主吸入口的管嘴底座,所 述外壳可枢转地被安装在所述管嘴底座上;安装到所述外壳和所述管嘴 底座中的一个上的气流吸入源,用于有选择地建立并维持从所述管嘴主吸入口到所述吸入源的排出口的吸入气流;空气歧管;以及有选择地安装到所述外壳上的集尘杯,所述集尘杯包括具有第一纵向轴线的第一离心室,所述第一离心室包括用于从气流中除去至少一些污染物的第一气旋组件;在所述第一离心室内延伸的第一多孔管,所述第一多孔管包括密闭下端和与所述空气歧管流体连通的敞开上端;远离所述多孔管的所述密闭下端延伸的裙部;以及 远离所述多孔管的所述密闭下端延伸的层流元件,其中,所述层流元件的至少一部分被所述裙部环绕。
13.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真空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层流元件沿着所述多孔管的纵向轴线延伸。
14.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真空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旋组件由圆锥形壁面限定,所述圆锥形壁面包括具有第一直径的上端和具有较小的第二直径的下端。
15. 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真空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圆锥形壁 面被安装到所述集尘杯的圆柱形部分上。
16. 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真空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裙部包括 向外张开部分,所述向外张开部分端部的直径大于所述圆锥形壁面的所 述下端的所述直径。
17. 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真空吸尘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 述第一气旋组件下方的大体圆柱形的灰土存储区,所述灰土存储区的直 径大于所述圆锥形壁面的所述上端的所述直径。
18.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真空吸尘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 述第一离心室下游的过滤器,用于从气流中过滤灰土。
19. 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真空吸尘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到 所述外壳和所述管嘴底座中的一个上的压力室,用于容纳所述过滤器。
20. 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真空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室位 于所述集尘杯下方。
21. —种真空吸尘器,包括 外壳;以及有选择地安装到所述外壳上的集尘器,所述集尘器包括 侧壁,安装到所述侧壁上的分离器圆锥体,在所述分离器圆锥体内沿纵向延伸的多孔管,限定在所述分离器圆锥体和所述多孔管之间的气旋气流室, 位于所述分离器圆锥体下方的灰土存储区,以及 空气歧管,所述空气歧管包括所述集尘器的顶壁,所述分离器 圆锥体和所述多孔管与所述空气歧管相通。
22. 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真空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尘器还 包括底壁。
23. 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真空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壁包括 可选择地打开的盖子,以允许清空所述集尘器。
24. 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真空吸尘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 空气歧管相通的清洁空气出口管,所述清洁空气出口管平行于所述集尘 器的纵向轴线延伸。
25. 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真空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歧管 包括通往所述分离器圆锥体的进气通道,所述进气通道包括具有第一直 径的第一端和具有较小的第二直径的第二端,以允许气流借助文丘里效 应被吸入所述分离器圆锥体内,从而增加进入所述分离器圆锥体的气流 的速度。
全文摘要
一种立式真空吸尘器(A)包括具有吸入气流入口和吸入气流出口的外壳(B)。集尘器(50,500)被有选择地安装到外壳上,用于接收并保持从吸入气流中分离出来的尘土。吸入气流入口和吸入气流出口分别与集尘器的入口和出口流体连通。集尘器包括第一气旋气流室(66,508)和第二气旋气流室(68,510),每个气旋气流室包括一根纵向轴线。第二气旋气流室与第一气旋气流室分隔开,其中,第一和第二气旋气流室都近似垂直地定向,并且平行布置。空气歧管(52,540,540’)位于集尘器的顶部。空气歧管包括脏空气流过的入口部分(54,536,565)和出口部分(138,560,560’)。入口部分将脏空气流引入两根单独的入口管,这两根入口管分别通往第一和第二气旋气流室。出口部分从两个气流室中收集清洁空气流,并将清洁空气流汇入唯一的出口管(110,570)。气流吸入源被安装在外壳上,并且与岐管的出口管相通。
文档编号A47L9/16GK101184422SQ200680008653
公开日2008年5月21日 申请日期2006年3月16日 优先权日2005年3月17日
发明者B·I·A·伊瓦尔松, G·毛图斯, R·普劳德, S·V·马卡罗夫 申请人:皇家器具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