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内清洁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7209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管内清洁器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清洁内窥镜、管乐器等的管内的管内清洁器具。
背景技术
作为用于清洁内窥镜、管乐器等的被清洁管的内周面的器具,例如, 如专利文献1所示已知有这样的清洁器具在正方形的清洁布上固定线 材,在将该线材从一端插入到被清洁管内并从被清洁管的另一端拔出线 材时,清洁布与被清洁管的内周面接触,从而将在该内周面上附着的污 物除去。此外,如专利文献2所示,已知有将刷子从被清洁管的端部插 入并使刷子在内部往返从而清洁被清洁管内的清洁器具,另外,如专利 文献3所示,还已知有这样的清洁器具等将多个环状的突出部设置在 线材上,将该线材插入到被清洁管内,使环状的突出部接触被清洁管的 内周面,从而将在该内周面上附着的污物除去。
专利文献l:日本实开昭61 _ 12409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8 —173379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表2002—523131号公报
但是,上述专利文献1由于仅仅是将线材固定在正方形清洁布上的 清洁器具,所以在通过线材将清洁布插入到被清洁管内时,清洁布不规 则地弯曲等,出现褶皱。而且,由于该褶皱,清洁布不能与被清洁管的 内周面的整个面进行面接触,无法充分除去在被清洁管的内周面上附着 的污物。此外,在用专利文献2那样的刷子进行清洁的情况下,由于刷 子毛和被清洁管的内周面大致点接触,所以存在难以可靠地除去污物的 问题。另外,在专利文献3所示的器具中,突出部和被清洁管的内周面 为点接触或线接触程度,接触面积小,存在不能充分除去在被清洁管的 内周面上附着的污物的情况,而且当包括突出部的线材尺寸比被清洁管
的内径小时,清洁能力会显著下降,所以存在可使用范围受限于被清洁 管的内径大小的问题。这点在专利文献2的刷子的情况下也是同样的。 再有,在专利文献3所示的器具中,在被清洁管的内径在中途发生了变 化的情况下,还存在无法应对该变化的问题。
而且,在不能充分除去污物时,变得不卫生,特别是在内窥镜等插 入到人体内进行使用的装置的情况下,可能因无法充分除去污物而引起 感染性疾病等。

发明内容
于是,本发明是解决了上述问题的器具,其通过使用于清洁被清洁 管内的清洁器具与被清洁管的内周面面接触来除去污物,从而可无遗漏 地清洁被清洁管的内周面,并且可不受被清洁管的内径大小严格限制地 进行使用。此外,即使被清洁管的内径在入口和出口的中途发生变化, 也可对应于该变化来进行污物的除去。
于是,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本申请的第一发明由以下部件构 成软弹性的线材,其用于插入到作为清洁目标的被清洁管内;和清洁
布,其宽度至少在被清洁管的内周周长以上,并形成为长方形形状,该 清洁布的长度方向配置成与线材的轴向平行,或相对于轴向倾斜,并且 该清洁部用一端部从两侧包覆固定线材的外周,并使与该包覆固定部相 反一侧的另一端方向与线材为非固定的,
在从被清洁管的一端向内部将线材从包覆固定部方向插入、并将该 线材从被清洁管的另一端拉出以将清洁布拉入到被清洁管内时,清洁布 在包覆线材的外周的同时被拉入到被清洁管内,由此清洁布的外周面和 被清洁管的内周面进行接触,从而进行污物的除去。
此外,本申请的第二发明由以下部件构成软弹性的一个和另一个 线材,它们用于插入到作为清洁目标的被清洁管内;和清洁布,其宽度
至少在被清洁管的内周周长以上,并形成为长方形形状,该清洁布的长 度方向配置成与一个线材的轴向平行,或相对于轴向倾斜,该清洁部用 一端部从两侧包覆固定一个线材的外周,并在与该包覆固定部相反一侧
的另一端部,从两侧包覆固定与所述一个线材分体的另一个线材的外周, 并且该清洁布在一端部与另一端部之间的间隔处,与一个和另一个线材 为非固定的,
在从被清洁管的一端向内部将一个或者另一个线材从包覆固定部方 向插入、并将该一个或另一个线材从被清洁管的另一端拉出以将清洁布 拉入到被清洁管内时,清洁布在包覆一个或另一个线材的外周的同时被 拉入到被清洁管内,由此清洁布的外周面和被清洁管的内周面进行接触, 从而进行污物的除去,并且,可牵拉另一个或一个线材,以便能够将清 洁布拉回到被清洁管的 一端侧。
此外,本申请的第三发明由以下部件构成软弹性的线材,其用于 插入到作为清洁目标的被清洁管内;和清洁布,其宽度至少在被清洁管 的内周周长以上,并形成为长方形形状,该清洁布的长度方向配置成与 线材的轴向平行,或相对于轴向倾斜,并且该清洁部用一端部从两侧包 覆固定线材的外周,在清洁布的与该包覆固定部相反一侧的另一端部, 安装来自被清洁管内的拉回用的拉回细线,而且该清洁布在该拉回细线 和线材之间的间隔处与线材和拉回细线为非固定的,
在从被清洁管的一端向内部将线材从包覆固定部方向插入、并将该 线材从被清洁管的另一端拉出以将清洁布拉入到被清洁管内时,清洁布 在包覆线材的外周的同时被拉入到被清洁管内,由此清洁布的外周面和 被清洁管的内周面进行接触,从而进行污物的除去,并且,可牵拉拉回 用的拉回细线以便能够将清洁布拉回到被清洁管的一端侧。
此外,可在线材上配置一块清洁布。
另外,可将多块清洁布隔开一定间隔地配置在线材的多个部位上。 再有,可将多块清洁布配置在线材的多个部位上,并且使各包覆固 定部的接合部的朝向在周向上错开。
还有,可使清洁布的包覆固定在线材上的一端部为带锥度的形状。 另外,清洁布可以由微纤维制成。
此外,清洁布在被拉入到被清洁管内的状态下,可将长度方向的两 侧部重叠地配置。
再有,在清洁布在被清洁管内堵塞的情况下,可牵拉另一个或一个 线材,以将清洁布拉回到被清洁管的一端侧。
还有,拉回用的拉回细线可插入安装在开设于清洁布的另一端部的 插入孔中。
此外,在清洁布在被清洁管内堵塞的情况下,可牵拉拉回用的拉回 细线,以将清洁布拉回到被清洁管的一端侧。
另外,包覆固定部可在外周包覆热收縮性的保护盖,通过使该保护 盖热收缩来将清洁布夹紧固定在线材上,从而可防止清洁布在被清洁管 内从线材脱落。
再有,插入在插入孔中的拉回细线可将贯穿插入孔的前端部和主体 部通过金属制的固定部件连接固定起来,通过将该固定部件用软弹性材 料制成的套管包覆起来,可防止因固定部件而导致的被清洁管的内表面 的损伤。
在第一发明中,是如上述那样构成,通过将清洁布的一端包覆固定 在线材上,在将线材从被清洁管的一端插入以将清洁布拉入到被清洁管 内时,清洁布包覆线材的外周,并且配合被清洁管的内周面的形状巻起 变形成圆筒状,清洁布在该状态下被拉入到被清洁管内。由此,清洁布 可沿被清洁管的内周面的形状进行面接触,从而能够以清洁布的较大面 积除去在被清洁管的内周面上附着的污物。
此外,由于清洁布可在周向上变形,所以可广泛应对被清洁管的内 径有些不同的被清洁管进行使用。另外,即使被清洁管的内径在入口和 出口的中途发生变化,清洁布所形成的圆筒形状的直径也对应于该变化 而变形,从而可沿着被清洁管的内周面进行面接触。再有,由于清洁布 沿被清洁管的内周面变形为圆筒状,所以很少因不规则的变形而产生褶 皱。还有,即使在一部分产生褶皱,由于该褶皱的产生部分的前后的清 洁布与被清洁管的内周面面接触,所以不会产生漏擦之处。
此外,在第二发明中,在从被清洁管的一端向内部将清洁布从包覆 固定部方向插入的状态下,当牵拉固定在清洁布的另一端部的一个或另 一个线材时,可将清洁布拉回到被清洁管的一端侧。同样地,在第三发
明中,在从被清洁管的一端向内部将清洁布从包覆固定部方向插入的状 态下,当牵拉安装在清洁布的另一端部的拉回细线时,可将清洁布拉回 到被清洁管的一端侧。因此,在第二和第三发明中,在万一出现了例如 插入被清洁管内的清洁布因某种原因而在被清洁管的中途被挂住或堵 塞、而不能从被清洁管的另一端侧拉出的状况的情况下,通过牵拉上述 一个或另一个线材或者拉回细线,可将清洁布拉回到被清洁管的一端侧, 可重新进行被清洁管内的清洁。


图1是表示本申请第一发明的实施例1的立体图。 图2是图1中的清洁布的局部放大平面图。
图3是表示清洁布与线材一起进入被清洁管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本申请第一发明的实施例2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本申请第二发明的实施例3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本申请第三发明的实施例4的立体图。 图7是图6中的清洁布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8是表示本申请第三发明的实施例5的立体图。 图9是沿图8中的A—A线的剖面图。 图10是图8中的拉回细线部分的放大图。 标号说明
1:线材;2:被清洁管;5:内周面;6:清洁布;7: —端部;8: 包覆固定部;11:外周面;12:接合部;15:拉回细线;16:插入孔; 17:固定部件;18:保护盖;20:套管。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下面使用附图来说明本申请第一发明的实施例1,标记1表示使用 软弹性材料的线材,该线材1如图3所示,插入到作为清洁目标物的内 窥镜或管乐器等的被清洁管2的内部,并具有可从该被清洁管2的一端3
容易地贯穿到另一端4的强度和柔软性。而且,如图l所示,将用于清
洁被清洁管2的内周面5的一块清洁布6的一端部7包覆固定在线材1 上,从而形成包覆固定部8。该清洁布6为微纤维制的长方形形状,其宽 度在被清洁管2的内周周长以上,与包覆固定部8相反一侧的另一端部9 与线材l是非固定的。
此外,如图1所示,清洁布6在线材1上的包覆固定通过以下方式 进行将清洁布6的长度方向配置成与线材1的轴向平行,在该状态下 用清洁布6的一端部7从两侧包覆固定线材1的外周。于是,与该包覆 固定部8连续的部分形成圆锥状部10。如图2所示,清洁布6优选的是 使一端部7为带锥度的形状等,以使在包覆住线材1时包括线材1的包 覆固定部8的直径不会变大,而且易于形成圆锥状部10。
另外,清洁布6的宽度优选在被清洁管2的内周周长以上,如果清 洁布6的宽度比被清洁管2的内周周长稍大,则清洁布6的长度方向的 侧部14之间不重叠地抵接接触,产生向被清洁管2的内周面5方向的扩 张压力,从而紧贴在内周面5上。因此,可用清洁布6可靠地除去在被 清洁管2的内周面5上附着的污物。
此外,如果清洁布6的宽度与上述实施例相比进一步比被清洁管2 的内周周长大,则在清洁布6进入被清洁管2内时,清洁布6的长度方 向的侧部14变成重叠状态,在该重叠部分的清洁布6彼此之间产生接触 摩擦力,从而清洁布6的圆筒形保持力变牢固。因此,由于清洁布6的 外周面11牢靠地紧贴在被清洁管2的内周面5上,所以能用清洁布6可 靠地除去在内周面5上附着的污物。此外,此时在清洁布6上很少产生 褶皱,即使在清洁布6的一部分上产生褶皱,由于该褶皱的产生部分前 后的清洁布6与被清洁管2的内周面5面接触,所以能可靠地除去该内 周面5上的污物。此外,由于清洁布6的长度方向的两侧部14仅仅是重 叠接触,所以随着重叠量的变化,直径可容易地变形。因此,在这样形 成清洁布6的宽度时,即使被清洁管2的内径在一端3和另一端4的中 途发生变化,也可应对该变化。
另外,如果清洁布6的宽度与被清洁管2的内周周长相等,则在清洁布6进入到被清洁管2内时,清洁布6的长度方向的侧部14彼此接触, 所以清洁布6的外周面11与被清洁管2的内周面5的整个面接触,可除 去在被清洁管2的内周面5上附着的污物,但与上述清洁布6的侧部14 抵接接触的情况和重叠的情况比较,对被清洁管2的内周面5的扩张压 力较小。
再有,如果清洁布6的宽度比被清洁管2的内周周长小,则在清洁 布6的外周面11插入并接触被清洁管2的内周面5时,清洁布6的长度 方向的侧部14彼此不接触,所以产生漏擦的部分,并且清洁布6的圆筒 形保持力变小,无法获得向被清洁管2的内周面5方向的足够压力,从 而不能充分除去在内周面5上附着的污物。
在如此形成的清洁器具中,当从被清洁管2的一端3插入线材1, 并拉出从被清洁管2的另一端4出来的线材1时,如图3所示,清洁布6 与线材1 一同从包覆固定部8侧被拉入到被清洁管2内。通过该拉入, 从清洁布6的与包覆固定部8连续的圆锥状部10起,前端的非固定部分 在成为沿着被清洁管2的内周形状的形状的同时,进入到被清洁管2内。 由此,在清洁布6的外周面11和被清洁管2的内周面5面接触的状态下 在被清洁管2内前进,可通过清洁布6擦拭、除去在被清洁管2的内周 面5上附着的污物。
再有,在本实施例中,是在平行地配置线材1的轴向与清洁布6的 长度方向的状态下,将清洁布6包覆固定在线材1上,但在其它不同的 实施例中,也可以在将清洁布6的长度方向配置成相对于线材1的轴向 倾斜的状态下,将清洁布6的一端部7从两侧包覆固定在线材1的外周 上。在该情况下,在将清洁布6与线材1 一同拉入到被清洁管2内时, 清洁布6的包覆固定部8的接合部12大致呈螺旋状地重合,并进入到被 清洁管2内。
于是,变成清洁布6的侧部端面13与被清洁管2的内周面5线接触, 借助于清洁布6的侧部端面13的边缘效应,可刮去牢固地附着在内周面 5上的污物。此外,与将上述线材1的轴向和清洁布6的长度方向平行地 配置的情况相同,以清洁布6的除侧部端面13以外的外周面11与被清 洁管2的内周面5面接触的状态,在被清洁管2内前进,从而可用清洁
布6擦拭、除去在被清洁管2的内周面5上附着的污物。 实施例2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1中,对于使包覆固定线材1的清洁布6为一 块的清洁器具进行了说明,而在实施例2中对清洁布6为两块的清洁器 具进行说明。在该情况下,如图4所示,将两块清洁布6隔开一定间隔 地配置在线材1的两个部位上,并且使该两块清洁布6从两侧包覆固定 线材1的外周。这样,通过将两块清洁布6包覆固定在线材1上,与上 述实施例1的情况相比,清洁布6的外周面11和被清洁管2的内周面5 的接触面积增加。因此,即使在万一通过最初进入被清洁管2内的清洁 布6没有完全除去污物的情况下,也可通过后继的清洁布6来除去,可 使污物的除去更可靠。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如上述那样将两块清洁布6包覆固定在线材1 的外周,但在其它不同的实施例中,当然也可根据需要将三块以上的清 洁布6隔开一定间隔地固定在线材1的外周上。该情况也与上述一样, 通过接触面积的增加,能更可靠地除去在内周面5上附着的污物。
此外,将清洁布6的包覆固定部8的接合部12的朝向,如图4所示, 在线材1的周向上分别错开地将两块清洁布6包覆固定在线材1上。由 此,与上述实施例1的情况相比,清洁布6在线材1上的包覆固定变得 复杂,但在清洁布6在被清洁管2内行进时,万一在清洁布6的长度方 向的侧部14彼此接触的部分,在被清洁管2的内周面5上产生污物漏擦 时,接合部12在线材1的周向上错开了的后继清洁布6的外周面11与 该漏擦部分接触,由此也可除去该漏擦的污物,从而能更可靠地进行污 物的除去。
实施例3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1和2中,使清洁布6的另一端部9与线材1 为非固定的,而实施例3中,将一个线材la固定在清洁布6的一端部7 上,将另一线材lb与一个线材la同样地固定在清洁布6的另一端部9 上,所述另一线材lb与一个线材la分体形成,并且与该一个线材la
为相同的材料。具体地说,如图5所示,将固定在清洁布6的一端部7
上的一个线材la的轴向配置成与长方形形状的清洁布6的长度方向平 行,在该状态下,用清洁布6的一端部7从两侧包覆一个线材la的外 周并进行固定。另外,将与一个线材la分体形成的软弹性的另一线材 lb的轴向配置成与清洁布6的长度方向平行,并且用清洁布6的另一端 部9从两侧包覆上述另一线材lb的外周并进行固定。再有,清洁布6 在一端部7和另一端部9的间隔处与一个线材la和另一线材lb为非固 定的。
在如上述构成的清洁器具中,与上述实施例1和2的情况相比较, 结构略微有些复杂,但关于将一个线材la从被清洁管2的一端3插入、 并将该一个线材la从被清洁管2的另一端4拉出,从而将清洁布6拉入 到被清洁管2内的情况的清洁效果,则为与上述实施例1同样的作用效 果。但是,万一在该清洁过程中因某种原因而使一个线材la或清洁布6 在被清洁管2内被挂住或堵塞等,发生了不能从被清洁管2的另一端4 侧拉出的状况时,通过将包覆固定在清洁布6的另一端部9上的另一线 材lb的从被清洁管2向外部突出的部分拉向拉回方向,可将清洁布6拉 回到被清洁管2的一端3侦ij。因此,在清洁布6被例如固体化在被清洁 管2内的污物等障碍物挂住等,即使从被清洁管2的另一端4牵拉一个 线材la也不会将清洁布6拉出的情况下等,是有效的清洁器具。
另外,如图5所示,由于清洁布6在一端部7和另一端部9的间隔 处与一个线材la和另一线材lb为非固定的,所以在将清洁布6拉入到 被清洁管2内时,清洁布6沿着被清洁管2的内周形状变形是与上述实 施例1和2完全相同的,可清洁被清洁管2的内周面5。
再有,虽然为了将清洁布6拉入到被清洁管2内而从被清洁管2的 一端3插入的线材1,在上述内容中为一个线材la,但也可以是另一个 线材lb。因此,该情况下,在万一发生了清洁布6在被清洁管2内因某 种原因而被挂住或堵塞这样的状况的情况下,如果将一个线材la向拉回 方向牵拉,则可将清洁布6拉回到被清洁管2的一端3侦ij。
实施例4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1和2中使清洁布6的另一端部9与线材1为 非固定的,在上述实施例3中在清洁布6的两端固定相同材料的线材1, 而在实施例4中,可在清洁布6的另一端部9固定拉回用的拉回细线15, 以便能够将从被清洁管2的一端3插入到内部的清洁布6向被清洁管2 的一端3侧拉回。具体地说,如图6和图7所示,在用一端部7包覆固 定了线材1的长方形形状的清洁布6的另一端部9上,开设插入孔16, 在该插入孔16中插入用于拉回清洁布6的软弹性的拉回细线15,使该拉 回细线15为环状,将该拉回细线15的前端部和主体部使用金属制的固 定部件17来固定。此外,清洁布6在拉回细线15和线材1之间的间隔 处,如图6所示,与线材1和拉回细线15为非固定的。
通过如上所述地构成,与上述实施例3相比较,虽然将拉回细线15 从被清洁管2的一端3插入到内部,并用清洁布6进行被清洁管2的内 周面5的清洁比较困难,但由于不需要将线材1如上述实施例3那样精 密地安装在清洁布6的另一端部9上,所以可比上述实施例3更容易地 进行制造,可将制造成本抑制得较低。另外,在被清洁管2的内周面5 的清洁过程中,在万一发生了清洁布6在被清洁管2内堵塞等状况的情 况下,通过牵拉拉回细线15,可与上述实施例3 —样地将清洁布6拉回 到被清洁管2的一端3侧。另外,由于清洁布6在拉回细线15和线材1 之间的间隔处与线材1为非固定的,所以在将清洁布6拉入到被清洁管2 内时,清洁布6沿被清洁管2的内周形状变形是与上述实施例1、 2及3 完全相同的,可清洁被清洁管2的内周面5。
另外,如图6和图7所示,虽然插入到清洁布6的插入孔16中的拉 回细线15的前端部和主体部分使用金属制的固定部件17来固定,但为 了防止由于该固定部件17而损伤被清洁管2的内表面,可将固定部件17 的外周如图8和图10所示那样用软弹性树脂制的套管20包覆起来。 实施例5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1 4中,如图1 6所示,将包覆固定部8固 定在线材1上,并露出该包覆固定部8,在该状态下,将清洁布6从包覆 固定部8插入到被清洁管2中。虽然在该状态下也可充分实现清洁目的,
但通过如图8和图9所示,在上述包覆固定部8的外周包覆用聚烯烃树 脂等热收縮材料形成的保护盖18,并通过热收縮来夹紧固定,线材1和 清洁布6的固定与上述实施例1 4相比较变得更可靠,能够可靠地防止 清洁布6在被清洁管2内从线材1脱落。
权利要求
1.一种管内清洁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内清洁器具由以下部件构成软弹性的线材,其用于插入到作为清洁目标的被清洁管内;和清洁布,其宽度至少在被清洁管的内周周长以上,并形成为长方形形状,该清洁布的长度方向配置成与线材的轴向平行,或相对于轴向倾斜,并且该清洁部用一端部从两侧包覆固定线材的外周,并使与该包覆固定部相反一侧的另一端方向与线材为非固定的,在从被清洁管的一端向内部将线材从包覆固定部方向插入、并将该线材从被清洁管的另一端拉出以将清洁布拉入到被清洁管内时,清洁布在包覆线材的外周的同时被拉入到被清洁管内,由此清洁布的外周面和被清洁管的内周面进行接触,从而进行污物的除去。
2. —种管内清洁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内清洁器具由以下部件构成软弹性的一个和另一个线材, 它们用于插入到作为清洁目标的被清洁管内;和清洁布,其宽度至少在被清洁管的内周周长以上,并形成为长方形形状,该清洁布的长度方向 配置成与一个线材的轴向平行,或相对于轴向倾斜,该清洁部用一端部 从两侧包覆固定一个线材的外周,并在与该包覆固定部相反一侧的另一 端部,从两侧覆盖固定与所述一个线材分体的另一个线材的外周,并且 该清洁布在一端部与另一端部之间的间隔处,与一个和另一个线材为非 固定的,在从被清洁管的一端向内部将一个或者另一个线材从包覆固定部方 向插入、并将该一个或另一个线材从被清洁管的另一端拉出以将清洁布 拉入到被清洁管内时,清洁布在包覆一个或另一个线材的外周的同时被 拉入到被清洁管内,由此清洁布的外周面和被清洁管的内周面进行接触, 从而进行污物的除去,并且,可牵拉另一个或一个线材,以便能够将清 洁布拉回到被清洁管的 一端侧。
3. —种管内清洁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内清洁器具由以下部件构成软弹性的线材,其用于插入到 作为清洁目标的被清洁管内;和清洁布,其宽度至少在被清洁管的内周 周长以上,并形成为长方形形状,该清洁布的长度方向配置成与线材的 轴向平行,或相对于轴向倾斜,并且该清洁部用一端部从两侧包覆固定 线材的外周,在清洁布的与该包覆固定部相反一侧的另一端部,安装来 自被清洁管内的拉回用的拉回细线,而且该清洁布在该拉回细线和线材 之间的间隔处与线材和拉回细线为非固定的,在从被清洁管的一端向内部将线材从包覆固定部方向插入、并将该 线材从被清洁管的另一端拉出以将清洁布拉入到被清洁管内时,清洁布 在包覆线材的外周的同时被拉入到被清洁管内,由此清洁布的外周面和 被清洁管的内周面进行接触,从而进行污物的除去,并且,可牵拉拉回 用的拉回细线以便能够将清洁布拉回到被清洁管的一端侧。
4.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管内清洁器具,其特征在于,在线材上配置一块清洁布。
5.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管内清洁器具,其特征在于, 将多块清洁布隔开一定间隔地配置在线材的多个部位上。
6. 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管内清洁器具,其特征在于, 将多块清洁布配置在线材的多个部位上,并且使各包覆固定部的接合部的朝向在周向上错开。
7. 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管内清洁器具,其特征在于,使清洁布的包覆固定在线材上的一端部为带锥度的形状。
8. 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管内清洁器具,其特征在于,清洁布由微纤维制成。
9. 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管内清洁器具,其特征在于,清洁布在被拉入到被清洁管内的状态下,长度方向的两侧部重叠地配置。
10.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内清洁器具,其特征在于, 在清洁布在被清洁管内堵塞的情况下,牵拉另一个或一个线材,以将清洁布拉回到被清洁管的一端侧。
11.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内清洁器具,其特征在于, 拉回用的拉回细线插入安装在开设于清洁布的另一端部的插入孔中。
12.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内清洁器具,其特征在于,在清洁布在被清洁管内堵塞的情况下,牵拉拉回用的拉回细线,以 将清洁布拉回到被清洁管的一端侧。
13.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管内清洁器具,其特征 在于,包覆固定部在外周包覆热收縮性的保护盖,通过使该保护盖热收縮 来将清洁布夹紧固定在线材上,从而可防止清洁布在被清洁管内从线材 脱落。
14. 根据权利要求3或11所述的管内清洁器具,其特征在于, 插入在插入孔中的拉回细线将贯穿插入孔的前端部和主体部通过金属制的固定部件连接固定起来,通过将该固定部件用软弹性材料制成的 套管包覆起来,可防止因固定部件而导致的被清洁管的内表面的损伤。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管内清洁器具,在将清洁布的一端包覆固定在线材上、将线材从被清洁管的一端插入以将清洁布拉入到被清洁管内时,清洁布可沿被清洁管的内周形状进行面接触,从而可用清洁布除去在被清洁管的内周面上附着的污物,并且即使在被清洁管的内径在中途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也可应对该变化。本发明由以下部件构成用于插入到被清洁管(2)内的软弹性的线材(1);和清洁布(6),其宽度至少在被清洁管(2)的内周周长以上,并形成为长方形形状,该清洁布(6)的长度方向配置成与线材(1)的轴向平行或相对于轴向倾斜,并且该清洁布(6)用一端部(7)包覆固定线材(1),并使与该包覆固定部(8)相反一侧的另一端方向与线材(1)为非固定的。而且,在从被清洁管(2)的一端(3)向内部插入线材(1)、并将该线材(1)从被清洁管(2)的另一端(4)拉出以将清洁布(6)拉入到被清洁管(2)内时,清洁布(6)在包覆线材(1)的外周的同时被拉入到被清洁管(2)内,由此,清洁布(6)的外周面(11)和被清洁管(2)的内周面(5)接触,从而进行污物的除去。
文档编号B08B9/02GK101208159SQ20068002289
公开日2008年6月25日 申请日期2006年1月20日 优先权日2005年7月27日
发明者古瀬昭男, 生沢启芳 申请人:株式会社科思莫计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