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墩布清洗脱水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8164阅读:6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功能墩布清洗脱水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家用洗涤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多功能墩布清洗脱水机。
背景技术
多年来,为解决传统的毛笔式墩布的脱水问题,诸多发明层出不穷,市场上的新产品也有很多。归纳起来大致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在墩布杆上所做的发明,即在墩布杆上附加一些装置,以对墩布头进行挤压,使之脱水。与传统的墩布相比,这类发明及产品由于附加装置的存在,因而给使用造成一定的不便,所以应用面较窄。第二类是器具类的发明,就是设计一种独立的机械装置,以对墩布进行脱水。这种器械型的墩布脱水器以轧水小车较为典型,并且主要是在宾馆、酒店里,在对客房、会堂等场所进行流动清洁时使用。由于功能单一和占地面积大等原因,因而这类墩布脱水器不适于在居民家庭中普及使用。
时之今日,在绝大多数居民家庭及单位里使用的,仍然是传统的墩布及简单的墩布清洗池,清洗墩布的方式仍然是凭着感觉反复用水冲洗。所以,人们面对的不仅仅是墩布无法脱水的“水滴随着墩布流”的无奈,而且还一直延续着“冲洗反复投、净水也白流”的水资源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可对传统墩布进行高效清洗和脱水的多功能墩布清洗脱水机,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满足绝大多数居民家庭及单位的墩布清洁使用的需要。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多功能墩布清洗脱水机是在机架上装有上敞口的上池和下池,上池底部的出水孔位于下池上方,下池的底部设有排水口;在机架上装有脚踏驱动机构,脚踏驱动机构的顶端伸入上池,连接动压板;在与动压板相对的上池池壁上开有位于下池上方的出水排孔。
本发明的设计思想,就是用墩布清洗脱水机的上池进行墩布的冲洗,并利用脚踏驱动机构和动压板对洗净的墩布进行脚踏操作的挤压脱水;用下池收集上池流下的废水,并利用前次清洗所收集的废水进行本次冲洗前墩布的浸泡和预洗。
采用这种分池清洗、脱水操作的结构和工作模式的优点在于
一是通过上、下池的分池设置,可以利用下池对在上池进行墩布清洗过程后期所产生的较洁净的废水进行选择收集,而不是像单池清洗那样,要么全部保留,要么全部排掉。
二是对下池收集的较洁净的废水进行再利用,即利用前次墩布清洗所收集的较洁净废水,在本次墩布清洗之前,先对脏墩布进行浸泡和预洗。而这种浸泡和预洗的最直接效果就是,在达到基本相同清洗效果的基础上,可以明显地减少每次墩布清洗的用水总量,这就实现了墩布清洗过程中的废水二次利用和节约用水。
三是通过上、下池的分池设置,可以直接观察到在上池清洗墩布时所流下的废水的水质,便于及时终断冲洗过程,避免过度冲洗现象的发生和相应的用水浪费,由此进一步提高了墩布清洗过程中的节约用水量,并克服了原有单池清洗所存在的“冲洗反复投、净水也白流”的无奈。
四是通过在上池内的墩布冲洗和同池内的脚踏式挤压脱水,既避免了清洗过程中带水墩布从水池到脱水器间的移动,克服了“水滴随着墩布流”的弊端;又避免了墩布脱水过程中因手的直接接触操作对手的污染,提高了墩布脱水的文明程度;同时还减轻了手工脱水操作的劳动强度。
这样,本发明清洗脱水机就可实现墩布的预洗、冲洗、脱水和节水等多种功能,并且,本发明清洗脱水机在作为家用墩布清洗脱水专用装置的基础上,还为居民家庭提供了一种废水收集和利用的专用器皿,为广大民众提供了一种废水收集和利用的思维方式,培养了一种节约用水的生活习惯,为节约我国宝贵的、日益匮乏的水资源提供了一种可能。本发明的关键就在于此。
本发明还可这样实现在机架顶部安装进水管,进水管的下端一路经左水阀和左连接管连通上池注水管道,另一路经右水阀和右连接管连通下池注水管道。这样,在本发明清洗脱水机上就可以有左、右两条可控的供水管路分别向上、下池供水,二者互不干扰,使下池在蓄水不足时可以直接通过进水管注水,避免了只能经上池向下池漏水的使用不便,为墩布的清洗工作提供了方便,并且在本发明清洗脱水机的上部还可形成一个装有左、右水阀的操作控制台,为墩布的清洗工作进一步提供了方便。
本发明还可这样实现在下池的底口和后壁之间设有L型连通管道,在连通管道内接有控制下池水位和下池排水的控制阀,排水口与连通管道的立管段下口相通。采用这种结构,通过操控控制阀,既可以及时地排出下池中过脏的清洗废水,又可以根据不同的使用目的或者使用习惯而设置相应的下池蓄水量,由此满足不同用户、不同目的的使用需要,使得本发明清洗脱水机的废水二次利用的功能得到进一步的拓展。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述。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侧向结构示意图。
图3是上、下池进水管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下池及其控制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上池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7、图8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1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清洗脱水机的机架5为立式框架结构,在机架5的上部装有上敞口的上池9,上池9的上口前倾,便于墩布在池内的清洗操作。如图5所示,在上池9的底部开有多个出水孔47,出水孔均位于下池23的上方,以使流出的清洗废水直接落入下池内。在机架5上装有脚踏驱动机构,脚踏驱动机构的顶端伸入上池9,连接动压板10。图5中,与脚踏驱动机构相接的动压板10设在上池9内的一边,墩布的冲洗在上池的另外一边,以满足在同池内的墩布冲洗和挤压脱水。与动压板10相对的上池池壁为上端前倾的斜面(图2),以形成与动压板10相贴合的压紧面,挤压墩布。在该池壁相对动压板10的位置上,还开有位于下池上方的出水排孔17,使此部位成为墩布挤压脱水的定篦。
上敞口的下池23装在机架5的下部,位于上池9的下方(图1),其容积大于上池的容积,其前壁板突出于上池9的前边沿(图6),以便于墩布在下池中的插取。在下池的底部设有排水口37(图4),在排水口上可外接排水管26,使清洗后的废水顺利地通过盥洗室内的地漏,流向下水道。
上、下池可为单体结构,分别固定在机架5上。为方便制作,可用机架5的后挡板11(图2)作为上池9的后壁板,由此还方便了装置的制作和安装。
本装置可直接利用自来水龙头向上池注水,进行墩布的清洗。但是,不带进水管的清洗脱水机,其位置的摆放就会受到较大的限制。为克服这一缺点,本装置还在机架5的顶部装有进水管32(图1),从而增加了本装置的一个进水管路。如图3所示,装在机架5顶部的进水管32,其下端一路经左水阀33和左连接管34连通上池9的注水管道35,另一路经右水阀31和右连接管30连通下池23的注水管道29。左水阀的控制旋钮28和右水阀的控制旋钮27均设置在机架上部的前面板上,形成了一个控制上、下池进水的操作台。
本装置可直接在下池23底部的排水口上设置塞子,以堵住排水口,保留清洗墩布的废水。但是这样做的缺点有二一是在下池池壁上要开通溢流孔道,以防止脏水从下池的上口外溢;二是需要手工插拔塞子,这样就会弄脏手及手臂。为此,本装置将排水口与下池的底口相分离,在下池23的底口和后壁之间设置一个L型连通管道46(图4),在连通管道46内接有控制下池水位和下池排水的控制阀,排水口37与连通管道46的立管段下口相通。通过操控控制阀,即可排出下池中的脏水,并且还可根据不同的需要来设定下池里的液位高度。在下池底口可加装一个底箅45,以避免较大的异物流入,堵住连通管道46或下水管道。
本装置所用的控制阀,可以采用现有双缸洗衣机中的控制阀的相应结构。另外,由于下池的作用相对简单,所以本发明还给出了一种在此基础上的简化结构的控制阀。该控制阀的结构如图4所示,是在连通管道46的立管段内装有空心阀杆40,阀杆的底口外接密封圈38,并与下池排水口37相对,在阀杆的外壁上固接有上、下滑块42、39,在连通管道46的上口封接阀盖44,在阀盖与上滑块之间套接弹簧43,阀杆上口接拉绳13,拉绳上端与设在机架顶部的旋钮式排水开关14相接。为使拉绳与阀杆40保持铅垂位置,以使得开关控制顺畅省力,可在机架5上的相关位置上设置导向轮12(图2),调整拉绳的位置。
上述控制阀中的空心阀杆40的高度,即为下池23的最高水位设定高度。在排水口37没有打开之前,下池23内多余的废水即可通过空心阀杆40的上口、内腔及下口,最后通过排水口37和排水管26,流出机外。
当需调整下池内的液位高度时,可转动操作台上排水开关14的旋钮15,通过拉绳13拉动空心阀杆40使之上移,从而打开排水口37,使池内的部分废水流出。待水位降低到适当高度后,回旋旋钮15,通过阀杆上端外套弹簧43的回弹张力,使空心阀杆40回落,由此封盖住排水口37,使水流截止。
在上述各种实现结构的基础上,本装置中的脚踏驱动机构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是,在机架5的位于下池两侧的两个侧立板上分别通过下杆轴2连接门型脚蹬杆1两个侧伸臂的端部(图2、图6),通过上杆轴6连接门型上支杆8两个侧伸曲臂的拐点(图1、图2),在上支杆8的侧伸臂与脚蹬杆1的侧伸臂之间通过连接轴19转动连接有直立的连杆21;在上支杆8的横梁上接有两根立杆18(图1),立杆18的上端穿过上池底板上的条孔48(图5),与上池内的动压板10相接。两根立杆18的距离较近,以保证所穿越的上池9上的条孔48位于下池23的上口范围之内。立杆18在条孔中前后移动,以使上池9内所连接的动压板10实现对墩布的反复挤压。
这种脚踏驱动机构是将脚蹬杆1、上支杆8、连杆21与机架5铰接成一个复式杠杆的平行四边形机构。利用这种脚踏驱动机构,操作者用脚踏在脚蹬杆1上的脚蹬22,向下施加一个很小的力,就可使立杆18上端的动压板10相对上池9上的定箅产生一个较大的挤压力,挤压墩布,使之脱水。踩下后,再用脚背钩起脚蹬杆1,即可使动压板10复位。如此反复几次,即可将墩布里所含的水脱除大部。这种脚踏驱动机构的优点是结构紧凑,动作稳定。
为减少墩布脱水操作之烦琐,如图2所示,在安装上杆轴6和下杆轴2之间的机架5的侧立板上通过弹簧轴4接有复位扭簧3,复位扭簧的一端卡在下杆轴2上,另一端卡在装于连杆21上的滚轮20上。通过复位扭簧3的回弹扩张作用力,可使脚踏驱动机构自动回位,由此节省了用脚背回钩脚蹬杆的劳作。
图2中,在机架5侧立板上的相关位置上固定有限位柱7,以在上支杆8回位时对其进行限位。在机架5的两侧装有护板25,以护住位于下池23两侧的脚踏驱动机构,使装置的外观整洁,使用安全。在下池23前壁上相对脚蹬22的位置处设有一条立凹槽,这样可在满足脚踏脱水这一操作的基础上,减少脚蹬杆1的外伸度,以尽量减少或者避免磕绊现象的发生。装在本装置前边的两个支脚24,最好做成向前伸出的形式,这种支脚的结构能使机体适应对脚蹬杆的踩踏动作,避免机体前翻。
实施例2如图7、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机架5、上池9、下池23和/或进水管路、控制阀等部分均与实施例1中的对应部分相同,本实施例主要是对脚踏驱动机构进行了结构简化。
这种脚踏驱动机构是在位于下池23两侧的机架5的两个侧立板上分别通过转轴49连接门型脚蹬杆1两个弯折侧伸臂的拐点,两个弯折侧伸臂的上端横置内伸,穿过上池9侧壁上的条孔48,与上池内的动压板10相接。同样地,为使脚踏驱动机构能够自动回位,在机架5的侧立板上接有复位扭簧3,复位扭簧的一端卡在机架5上,另一端卡在脚蹬杆1的侧伸臂上。
这是一种采用单一杠杆原理的脚踏驱动机构,其优点是结构简单,但动压板10的挤压作用力要小于实施例1中的平行四边形机构。
权利要求
1.一种多功能墩布清洗脱水机,其特征在于该装置是在机架(5)上装有上敞口的上池(9)和下池(23),上池底部的出水孔位于下池上方,下池的底部设有排水口(37);在机架(5)上装有脚踏驱动机构,脚踏驱动机构的顶端伸入上池(9),连接动压板(10);在与动压板相对的上池池壁上开有位于下池上方的出水排孔(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墩布清洗脱水机,其特征在于在机架(5)顶部装有进水管(32),进水管的下端一路经左水阀(33)和左连接管(34)连通上池注水管道(35),另一路经右水阀(31)和右连接管(30)连通下池注水管道(2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墩布清洗脱水机,其特征在于在下池(23)的底口和后壁之间设有L型连通管道(46),在连通管道内接有控制下池水位和下池排水的控制阀,排水口(37)与连通管道(46)的立管段下口相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墩布清洗脱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阀是在连通管道(46)的立管段内装有空心阀杆(40),阀杆的底口外接密封圈(38),并与下池排水口(37)相对,阀杆的外壁固接有上、下滑块(42、39),在连通管道(46)的上口封接阀盖(44),在阀盖与上滑块之间套接弹簧(43),阀杆上口接拉绳(12),拉绳上端与设在机架顶部的旋钮式排水开关(14)相接。
5.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多功能墩布清洗脱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脚踏驱动机构是在机架(5)的位于下池两侧的两个侧立板上分别通过下杆轴(2)连接门型脚蹬杆(1)两个侧伸臂的端部,通过上杆轴(6)连接门型上支杆(8)两个侧伸曲臂的拐点,在上支杆(8)的侧伸臂与脚蹬杆(1)的侧伸臂之间转动连接有直立的连杆(21);在上支杆(8)的横梁上接有立杆(18),立杆的上端穿过上池底板上的条孔(48),与上池内的动压板(10)相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功能墩布清洗脱水机,其特征在于在安装上杆轴和下杆轴之间的机架(5)的侧立板上接有复位扭簧(3),复位扭簧的一端卡在下杆轴(2)上,另一端卡在装于连杆(21)上的滚轮(20)上。
7.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多功能墩布清洗脱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脚踏驱动机构是在位于下池(23)两侧的机架(5)的两个侧立板上分别通过转轴(49)连接门型脚蹬杆(1)两个弯折侧伸臂的拐点,两个侧伸臂的上端横置内伸,穿过上池(9)侧壁上的条孔(48),与上池内的动压板(10)相接;在机架(5)的侧立板上接有复位扭簧(3),复位扭簧的一端卡在机架上,另一端卡在脚蹬杆(1)的侧伸臂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家用多功能墩布清洗脱水机,其结构是在机架上装有上敞口的上池和下池,上池底部的出水孔位于下池上方,下池的底部设有排水口;在机架上装有脚踏驱动机构,脚踏驱动机构的顶端伸入上池,连接动压板;在与动压板相对的上池池壁上开有位于下池上方的出水排孔。本发明用上池进行墩布的冲洗和脚踏挤压脱水,用下池收集上池流下的废水,可实现墩布的预洗、冲洗、脱水和节水等多种功能,为居民家庭提供了一种废水收集和利用的专用器皿,为大众提供了一种废水收集和利用的思维方式,培养了一种节约用水的生活习惯,为节约水资源提供了一种可能。
文档编号A47L13/10GK101019752SQ200710061549
公开日2007年8月22日 申请日期2007年2月27日 优先权日2007年2月27日
发明者孟少甫 申请人:孟少甫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