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的锅具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1150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改进的锅具构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炊具,尤其涉及一种改进的锅具构造。
技术背景现有的锅具构造,主要是由金属一体成型具有锅底及外周向上延伸 的锅围构成,而令锅底及锅围形成一预定深度的烹煮空间,其中为了方 便锅具的移动, 一般最常见的,无非是于该锅围顶缘一侧铆接固设一长 轴握柄,或于该锅围顶缘左右对称分别铆接固设一手扳片(扣耳),或直 接于该锅围顶缘左右对称处跨接固设一弧形提把供人手提携操作;然而 无论其是采用何种方式,其皆不可避免的存在如下缺点1、 所有现有锅具的提携设计构造均与锅体锁固一体,其结合处存在 锅具清洗上不易处理的死角,长久以来始终是污垢累积之最,尤其是营 业场所大量使用的锅具更是容易藏污纳街;2、 所有传统锅具的提携设计与锅体无法分离的结果,以致烹煮直接 承受高热传递而需以隔热手套或湿抹布辅助提携以防止烫伤,此等作业 相当不便;3、 所有现有锅具的提携设计,其在提携操作皆不理想,现就锅体外 侧向外延伸外加的长轴握柄而论,其手部握持受力是远离锅体的重心所 在,实乃加剧提携者手臂负担而违反人体工学;而就跨越锅体两侧的弧 形提把而论,其虽使提携者受力集中于锅体的重心,然而当锅体盛满烹 煮高汤热食,其锅体容易摇晃甚至倾倒危机,实不甚理想;又,就外加 于锅围两侧的手扳片而论虽可兼具调和前述两者重心缺点,但其扳片面 积小操作者有不易握持的缺点,特别是锅体温度高时更为不易;4、 所有传统锅具的提携设计构件均与锅体锁固一体不易分离,其提 携构件不使用时却也常常占据桌面极大空间,特别是锅体外侧延伸的长 轴握柄,更是造成桌上夹菜的障碍,而就餐桌上观瞻亦是有其不良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 述缺陷,而提供一种改进的锅具构造,其握把与锅体的拆装操作快速便 利且不占空间,而能大幅提升锅具使用的操作功效,且对握柄单手提携 操作平稳不会摇晃,且无须借助隔热手套,握柄与锅体为开放空间,清 洗作业容易且无死角。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改进的锅具构造,是由金属一体成型,而具有一平面的锅底及 于该锅底外周向上延伸的一锅围构成,该锅底及锅围形成一预定深度的 烹煮空间,其特征在于该锅围顶缘至少凸设一向下围绕的吊耳,并形 成顶侧的一抵止端缘及二侧直立的限制壁,,该抵止端缘的底侧下方且向 外横向延伸凸设一制止凸缘,并于该吊耳的轴向活动穿设一握柄,该握 柄末段底侧的相对于该制止凸缘位置则凹设一预定深度的嵌合槽,而由 该握柄顶端的上扬操作迫使嵌合槽咬合制止凸缘,以提供锅具平稳提携 操作。前述改进的锅具构造,其中吊耳的断面形状为一口字去掉下面一横 的形状。前述改进的锅具构造,其中吊耳的轴向中心线通过该锅底的重心或 通过该锅底重心的附近。前述改进的锅具构造,其中握柄的末端直径是小于其顶端。前述改进的锅具构造,其中握柄的轴向两侧是设有相对平行于该吊 耳二侧限制壁的限制平面。前述改进的锅具构造,其中吊耳的轴向中心线是与水平呈斜向一角度。前述改进的锅具构造,其中握柄为非导热材质。前述改进的锅具构造,其中握柄的嵌合槽包含一垂直的抵紧部及斜向对立延伸的一导引部。前述改进的锅具构造,其中锅底及锅围是由生铁制成。 前述改进的锅具构造,其中锅底呈一等腰梯形或矩形平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其握把与锅体的拆装操作快速便利且不占空间,而能大幅提升锅具使用的操作功效,且对握柄单手提携操作平
稳不会摇晃,且无须借助隔热手套,握柄与锅体为开放空间,清洗作业容易且无死角。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握把装卸进出操作的动作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组装握把提携操作的动作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锅体10锅底11锅围12制止凸缘121烹煮空间13吊耳14抵止端缘141限制壁142握柄15末端151顶端152嵌合槽153抵紧部153A导引部153B限制平面154中心线S重心W受力点P夹角a角度e角度Y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请参阅图l、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改进的锅具构造,主 要包含一锅体10,是由金属一体成型,尤以生铁制成为佳,而具有一平 面的锅底11及于该锅底11外周向上延伸的一锅围12构成,令该锅底11 及锅围12形成一预定深度的烹煮空间13,该锅底11是呈一矩形平面尤 以等腰梯形设计为佳;
该锅围12顶缘至少凸设一向下围绕的吊耳14,该吊耳14的断面形 状为一口字去掉下面一横的形状,且令其轴向中心线S跨过该锅底的重 心W,如图2所示,尤以该轴向中心线S是与水平呈斜向30 45度夹角 a为最佳,并形成吊耳14顶侧的一抵止端缘141及二侧直立的限制壁142 (如图1所示),该抵止端缘141底侧下方的锅围12顶缘且向外横向延 伸凸设一制止凸缘121,并于该吊耳14的轴向活动穿设一握柄15;该握柄15如图1、图2所示,是以木材制成为佳,且令其末端151 直径小于其顶端152,其末段151底侧的相对于该制止凸缘121位置则凹 设一预定深度的嵌合槽153;该嵌合槽153包含一垂直的抵紧部153A及 斜向对立延伸的一导引部153B,如图4所示,而借由该握柄15顶端152 的上扬45度的角度y操作迫使嵌合槽153咬合制止凸缘121,该握柄15 的轴向平行两侧是设有相对平行于该吊耳14 二侧限制壁142的限制平面 154。借由上述组合,本实用新型的操作使用情形如下所述,请参阅图3、 图4所示,首先在组装之初,如图3所示,借由取得握柄15的手握顶 端152向下倾斜呈30度的角度e ,而以其小直径末端151的轴向快速通 过并滑入该吊耳14的抵止端缘141底侧下方,于是该握柄15末段151 除了底侧以外的轴身如图2所示,其分别在吊耳14的抵止端缘141、限 制壁142及锅围12顶缘的制止凸缘121封闭围绕制止,于是恒维持在吊 耳14的夹角a斜立静止状态,以便于盛装食材料理操作。而当盛装食材料理的锅体10欲进行移动时,如同图4所示,仅需经 由手握握柄15向上提携操作,即利用握柄15顶端152的上扬45度的角 度Y ,而且其末端151顶侧在该吊耳14的抵止端缘141相对支撑受力点 P而轴枢向下移动,于是该位居于末端151底侧的嵌合槽153迅速地相对 应咬合该制止凸缘121,嵌入过程由于端侧导引部15犯的斜向设计而令 嵌合槽153顺利滑过导向锅围12顶缘的制止凸缘121,最后在该嵌合槽 153的抵紧部153A抵紧承托于该制止凸缘121底侧的动作下,使用者手 握该倾斜45度角的握柄15,便能够轻易地提携该锅体10至任何位置。本实用新型在此更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吊耳14断面轴向中心线S跨 过该锅底的重心W的居中设计,能够在提携过程受力平稳,其倾斜45度 仰角的握柄15提携进行兼具省力以及获得对该烹煮空间13内盛装料理 观看的最佳视野效果;其木材的握柄15设计,手握时隔热效果佳,而无 须借助任何隔热手套操作;又,握柄15轴身平行两侧的限制平面154其 相对抵制该吊耳14二侧限制壁142,更有助于提携过程中稳定性;而该 锅底ll呈一等腰梯形平面的设计,其能提供较大加热面积,尤其适合一 般电磁炉使用;同时也由于本实用新型握柄15随抽即可拆卸,除了方便 收藏外,在使用后清洗上,因握柄15的分离式设计,使锅体10周边无 死角,其吊耳14与握柄15侧间开放设计让清洗变得更容易、更方便作 业。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 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 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 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改进的锅具构造,是由金属一体成型,而具有一平面的锅底及于该锅底外周向上延伸的一锅围构成,该锅底及锅围形成一预定深度的烹煮空间,其特征在于该锅围顶缘至少凸设一向下围绕的吊耳,并形成顶侧的一抵止端缘及二侧直立的限制壁,该抵止端缘的底侧下方且向外横向延伸凸设一制止凸缘,并于该吊耳的轴向活动穿设一握柄,该握柄末段底侧的相对于该制止凸缘位置则凹设一预定深度的嵌合槽。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改进的锅具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耳的断 面形状为一口字去掉下面一横的形状。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改进的锅具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耳的轴 向中心线通过该锅底的重心或通过该锅底重心的附近。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改进的锅具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柄的末端直径是小于其顶端。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改进的锅具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柄的轴 向两侧是设有相对平行于该吊耳二侧限制壁的限制平面。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改进的锅具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耳的轴 向中心线是与水平呈斜向一角度。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改进的锅具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柄为非 导热材质。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改进的锅具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柄的嵌 合槽包含一垂直的抵紧部及斜向对立延伸的一导引部。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改进的锅具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锅底及锅围是由生铁制成。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改进的锅具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锅底呈 一等腰梯形或矩形。
专利摘要一种改进的锅具构造,是由金属一体成型,而具有一平面的锅底及于该锅底外周向上延伸的一锅围构成,该锅底及锅围形成一预定深度的烹煮空间,该锅围顶缘至少凸设一向下围绕的吊耳,并形成顶侧的一抵止端缘及二侧直立的限制壁,该抵止端缘的底侧下方且向外横向延伸凸设一制止凸缘,并于该吊耳的轴向活动穿设一握柄,该握柄末段底侧的相对于该制止凸缘位置则凹设一预定深度的嵌合槽,而由该握柄顶端的上扬操作迫使嵌合槽咬合制止凸缘,以提供锅具平稳提携操作。本实用新型的握把与锅体的拆装操作快速便利且不占空间,对握柄单手提携操作平稳,且无须借助隔热手套,握柄与锅体为开放空间,清洗作业容易且无死角。
文档编号A47J27/00GK201029742SQ20072009491
公开日2008年3月5日 申请日期2007年1月8日 优先权日2007年1月8日
发明者张光升, 江东城 申请人:江东城;张光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