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嘴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3289阅读:34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管嘴构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例如高龄者的护理,更具体涉及用于抽吸除去附着在高龄 者身体上的排泄物等的管嘴构造。
技术背景近年来,卧床及痴呆症等高龄者急剧增加,高龄者的护理,特别是排泄物 的处理成为才及重要的问题。在此之前,此类的高龄者的排泄物处理使用尿垫。即,现状是通过在排泄 后或定期地更换尿垫,来进行排泄物的处理。但是,仅通过更换尿垫, 一部分排泄物依然附着在身体上,因而卫生上存 在问题。因此,在更换尿垫时,需要除去依然附着在身体上的排泄物。以往,此类作业使用市场销售的清洁用品和蒸煮毛巾等以手工作业来进 行。即,实际情况是护理者直接擦拭高龄者的身体的已弄脏部位,即擦掉附着 在身体上的排泄物。但是,附着在身体上的排泄物在更换尿垫时多已经固化(成为固体状态), 在手工作业将其除去时需要很多时间和劳力。于是,本实用新型人为解决此类不良状况而进行锐意研究,其结果,开发 出可容易地除去固化物的装置,特别是可容易地抽吸除去附着在身体上的固化物(已粘结固定的排泄物)的装置(日本特愿平11 -350930号)。这里,使用表示其筒要构造的图9及表示其功能的图IO来简单说明上述 抽吸装置。该抽吸装置大致由抽吸系统构造部和喷液系统构造部(喷液机构)构成。 首先,从图9可知,抽吸系统构造部具备的主要构成要素有管嘴(吸口部)41、抽吸机构42、被抽吸物用罐43以及将该被抽吸物用罐43和管嘴41连接的波紋状的软管44。特别地,管嘴41为杯状,并从该管嘴41吸入被抽吸物。再有,接触身体的开口缘部为了不弄伤皮肤而由软质的衬垫41a覆盖。其次,从管嘴41延续的抽吸机构42具体为风扇马达,并设置于上述被抽 吸物用罐43的上方。另一方面,该被抽吸物用罐43储存通过抽吸机构42的 作用而从上述管嘴41吸入的被抽吸物(因此,抽吸4M勾42的吸力经被抽吸物 用罐43内的空间而发挥作用)。但是,在该被抽吸物用罐43内填充适量的水,已吸入的#:抽吸物最终成为与该水混合的状态。再有,在抽吸机构42和被抽吸物用罐43之间,存在利用前者的驱动力(转 动力)的气液分离机构(未图示)。因此,从抽吸机构42将理所当然地仅排出 空气。顺便说明,对于该气液分离机构,再有使用填充水的-皮抽吸物用罐的抽吸 系统构造部(通常,将其单独称为干湿两用清扫机),已是已公知的(例如,日 本特开平10-304993号)。因此,省略其详细说明。此外,虽然也谈到上述喷液系统构造部(喷液机构)的一部分,但抽吸机 构42和被抽吸物用罐43容納在具备移动用车轮的壳体A的内部。并且,虽 然没有详细图示,但壳体A为了能将被抽吸物用罐43内的污水更换成清水而 可分离为上下二体。其次,虽然涉及与上述抽吸系统构造部一同构成抽吸装置的喷液系统构造 部(喷液机构),但该喷液系统构造部用于对从上述管嘴41吸入前的被抽吸物, 即对附着在身体上处于固化状态的被抽吸物(排泄物)喷液(例如微温水)。依然从图9可知,该喷液系统构造部具备的主要构成要素有储液的液用 罐45、加热构件46、喷液用管嘴47、液体压送构件48以及将该液体压送构 件48和喷液用管嘴47连接的输液管49。其中,如上所述,液用罐45、加热构件46及液体压送构件48收纳在壳 体A的内部。特别地,液用罐45具备可随时补充液体的装卸自如的盖45a。 此外,加热构件46位于液用罐45的下方,并起到将储存在其中的液体(具体 为水)加热到例如30 35。C的作用。再有,连接到液用罐45及输液管49两者上的液体压送构件48为电动泵, 向上述喷液用管嘴47压送在液用罐45内储存的液体。还有,对于输送液体的 输液管49,由于与软管44一同运动,所以以预定间隔捆扎到软管44上。喷液用管嘴47起到将由液体压送构件48输送的液体对从上述管嘴41吸 入前的被抽吸物,即附着在身体上的固化的排泄物喷液的作用。特别地,该喷 液用管嘴47与管嘴41的开口面相对,在突出到其内部的状态下安装到同一管 嘴41中。即,以喷出液通过管嘴41的开口面的假定中心的方式,将喷液用管 嘴47以倾斜的状态设置。再有,安装该喷液用管嘴47的管嘴41在连接软管44 一侧存在直径均匀 的部分。在该部分,配置有用于使上述抽吸机构42和液体压送构件48工作或 停止的两个开关(未图示)。因此,实际上,在管嘴41和壳体A之间,除软 管44和输液管49外,还存在用于传输电信号的电缆。如图IO所示,上述抽吸装置可从喷液用管嘴47对被抽吸物(附着在身体 B,上且已固化的排泄物)M,喷射液体W,。而且,其结构为,从附着地点剥离 的被抽吸物M,与该喷出的液体W,一同从管嘴41通过抽吸机构42的作用而吸 入,最终储存在被抽吸物用罐43中。因此,即使要抽吸除去的被抽吸物M,已经固化的情况下,也可容易地进 行处理。即,附着固化的被抽吸物M,通过喷出的液体W,的作用而软化,并从 附着地点迅速剥离。此外,该被抽吸物M,的剥离通过液体W,的冲撞进一步促 进。其结果,可以容易且效率良好地抽吸除去附着在身体B,上且已固化的被 抽吸物M,。但是,具有如此优良性能的抽吸装置也依然存在以下需要改进之处。 即,如上所述,上述装置构成为,管嘴41上安装有喷液用管嘴47,且可 从该喷液用管嘴47对被抽吸物M,喷射液体W,。等控制。因此,在4皮抽吸物M,的抽吸除去作业中预先将该开关打开,另一方 面,在作业结束且使管嘴41从身体远离时则需要将同一开关关闭(切断开关)。但是,作业者即从事护理者往往有时因不注意而忘切断该开关。假如开关 处于打开的状态,而误将管嘴41从身体B,远离的情况下,从喷液用管嘴47 依然势头强劲地喷射液体W,,所以液体W,飞溅而弄脏周围。再有,如果其构成为,在管嘴41的开口一侧的端面上设有4企测例如其是 否压接到身体B,上的传感器(压觉传感器),并使用该传感器来控制上述液体压送构件48,则可在某种程度上改善该问题。但是,其反面是,由于构造非常复杂,所以成本大幅提高。实用新型内容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即使在抽吸作业中液体处于 喷射状态下使管嘴从被抽吸物的附着面远离,液体也不会向周围飞溅的管嘴构 造,特别是具有该优点的简单的管嘴构造。该问题通过采用以下管嘴构造来解决,本实用新型的管嘴的构造为,连接 到抽吸装置上并用于吸入被抽吸物,其特征在于,具备在一端形成用于吸入 被抽吸物的开口的筒状的管嘴主体部;在该管嘴主体部内设置并在上述管嘴主 体部的开口 一侧对被抽吸物喷射喷射液体的液体喷射部;在上述管嘴主体部内 在与该管嘴主体部的轴向正交方向上可位移地设置的从上述液体喷射部喷射 的液体所冲撞的遮蔽板;以及与该遮蔽板连接并在上述管嘴主体部内为负压时 利用与大气压的压力差来使上述遮蔽板位移的驱动机构;其构成为,通过上述 驱动机构工作并使上述遮蔽板进行位移,而使从上述液体喷射部喷射的液体不 冲撞到上述遮蔽板,且从上述液体喷射部喷射的液体从上述管嘴主体部的开口 喷出到外部。再有,在本实用新型的管嘴构造中,遮蔽板可构成为,其具有切口,在驱 动机构工作且使该遮蔽板位移时,从液体喷射部喷射的液体通过上述切口 。再有,对于上述驱动机构,可使用具备在管嘴主体部的周面形成的孔的 周围立起设置的环状导引壁部;以相对于该导引壁部可位移的方式在同一导引 壁部内(的空间)设置的活塞部;将该活塞部和遮蔽板连接的轴部;以及对上 述活塞部在该活塞部从上述管嘴主体部的内部空间远离的方向上作用恢复力 的恢复构件(例如弹簧)构成的驱动机构。。并且,在该场合,其结构为,在管嘴主体部内为负压时,与大气压的压力 差(大气压和负压的压力差)使活塞部向接近管嘴主体部的内部空间的方向位 移,该活塞部的位移经轴部而使遮蔽板位移。此外,上述问题通过采用以下管嘴构造来解决,本实用新型的管嘴的构造 为,连接到抽吸装置上并用于吸入被抽吸物,其特征在于,具备在一端形成 用于吸入被抽吸物的开口的筒状的管嘴主体部;以可相对于该管嘴主体部的轴向倾斜的方式在该管嘴主体部内设置并在上述管嘴主体部的开口一侧对被抽吸物喷射喷射液体的液体喷射部;在上述管嘴主体部内将该管嘴主体部的开口 的一部分封闭地设置的从上述液体喷射部喷射的液体所冲撞的遮蔽板;以及与 上述液体喷射部连接并在上述管嘴主体部内为负压时,利用与大气压的压力差 来使上述液体喷射部倾斜的驱动机构;其构成为,通过上述驱动机构工作并使 上述液体喷射部倾斜,而使从上述液体喷射部喷射的液体不冲撞到上述遮蔽 板,且从上述液体喷射部喷射的液体从上述管嘴主体部的开口喷出到外部。再有,即使对于该管嘴构造,作为驱动机构,也可使用具备在管嘴主体部 的周面形成的孔的周围立起设置的环状导引壁部;以相对于该导引壁部可位移 的方式在上述导引壁部内(的空间)设置的活塞部;将该活塞部和液体喷射部 连接的轴部;以及对上述活塞部在该活塞部从上述管嘴主体部的内部空间远离 的方向上作用恢复力的恢复构件(例如弹簧)构成的驱动机构。而且,在该情况下,其构成为,在管嘴主体部内为负压时,与大气压的压 力差(大气压与负压的压力差)使活塞部向接近管嘴主体部的内部空间的方向 位移,该活塞部的位移经轴部而使液体喷射部倾斜。再有,对于使遮蔽板位移类型的管嘴构造及使液体喷射部倾斜类型的管嘴 构造中的任一种,在使驱动机构为上述构成的情况下,最好将导引壁部形成在 可用指尖(特别是拇指指尖)按压位于其内部的活塞部的位置。这是因为,可根据需要用手动喷射液体。更具体地说,根据该构造,对于 不能使管嘴接触到被抽吸物的附着面的情况(即不能得到足够负压的情况)也 可以采用。具体地,例如,对于因长时间的卧床而溃烂的皮肤上所附着的排泄 物等,也可以使患者几乎无痛苦地将其抽吸除去。此外,在如上述那样构成驱动机构的情况下,最好将与活塞部的主面(上 面)相对的导引壁部的敞开面由不具有通气性的膜材料封闭(但也可存在针孔 大小的孔)。这样,由于不会从导引壁部的敞开面吸入外部空气,所以可进一 步增大大气压和负压的压力差。其结果,驱动机构将进一步可靠地发挥功能。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管嘴构造中,最好在管嘴主体部的与附着被抽吸物 的面相对的开口一侧的端面上沿周向形成多个突起。才艮据该构造,由于在抽吸 除去作业中,外部空气从突起间的空隙导入到管嘴的内部,所以可避免管嘴对被抽吸物附着面(特别是身体的表面)的过度吸附。其结果,则极容易地进行 使管嘴沿被抽吸物的附着面移动的操作。顺便说明,在将形成上述突起的管嘴用于附着于身体表面上的被抽吸物 (排泄物)的抽吸除去作业的情况下,为不损伤皮肤最好在突起的前端一侧做 成圆形。即,最好将突起的前端一侧预先做成例如半球形。再有,在使液体喷射部倾斜类型的管嘴构造中,可以使遮蔽板与管嘴主体 部的开口面平行,或者倾斜。但是,要说起来最好使遮蔽板倾斜设置。即,由 于因此而在被抽吸物的附着面和遮蔽板之间形成空隙,所以与该遮蔽板重叠的 区域"皮抽吸物附着的面的区域)上也可能作用有液体,其结果,可实现作业 效率进一步的提高。此外,由于吸引力也有效地作用在同一区域,所以液体不会残留。再有,在将连接到抽吸装置并用于吸入被抽吸物的管嘴做成上述构造的情 况下,由于在被抽吸物的抽吸作业中(使管嘴主体部接触被抽吸物的附着面期 间)管嘴主体部内为负压,所以使遮蔽板位移或液体喷射部倾斜。于是,从液 体喷射部喷射的液体不会沖撞遮蔽板,且从管嘴主体部的开口向外部喷出。即, 喷射的液体不会被任何物体遮蔽而对被抽吸物喷射,使被抽吸物从其附着的面迅速剥离。其结果,发挥了优良的抽吸除去能力。但是,在喷射着液体的状态,使管嘴从附着被抽吸物的面远离的情况下, 管嘴主体部的内压马上上升。换言之,大气压和管嘴主体部的内压(负压)之 间的压力差下降到驱动机构的工作临界值以下。即,管嘴主体部内成为不产生 有效负压的状态。因此,遮蔽板或液体喷射部恢复到原来的位置,从液体喷射 部喷射的液体冲撞遮蔽板而被遮蔽,其飞沫马上被抽吸。其结果,从液体喷射 部喷射的液体就不会从管嘴主体部的开口喷出到外部。因此,抽吸作业中,即使在喷射着液体的状态下使管嘴从附着被抽吸物的 面远离,液体也不会向周围飞溅,因此不会出现飞溅的液体弄脏周围的事故。再者,本实用新型的管嘴构造由于得到了这样特别的效果,因而无需组装 使用了传感器等的复杂控制系统。因此,管嘴构造非常简单,可廉价地提供。


图l是采用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构造的管嘴的立体图。图2是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构造的管嘴的主要部分放大的 剖视图。图3是表示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构造的管嘴的功能的使用 状态下的剖^L图。图4是表示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构造的管嘴的功能的使用状态下的剖视图。图5是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的构造的管嘴的立体图。图6是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的构造的管嘴的主要部分放大的剖视图。图7是表示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的构造的管嘴的功能的使用 状态下的剖^L图。图8是表示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的构造的管嘴的功能的使用 状态下的剖^L图。图9是表示现有的抽吸装置的构造的简图。 图IO是表示现有的抽吸装置的功能的剖视图。图中1-管嘴主体部,2a-管嘴主体部的开口, 3-遮蔽板,3a-遮蔽板的切 口, 4-驱动机构,5-支柱,6-导引壁部,7-活塞部,8-轴部,9-弹簧(恢复构件), 10-管嘴主体部圆孔,ll-座板,12-座板的通气孔,13-膜材料,14-突起,15-衬垫,16-切口, H-软管,T-输液管,W-液体,M-被抽吸物(附着于身体上并 固化了的排泄物),B-身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使用图1~图4具体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再有,图l是 采用了本实施方式的构造的管嘴的立体图,图2是同 一管嘴的主要部分放大的 剖视图,图3及图4是表示采用了本实施方式的构造的管嘴的功能的使用状态 下的剖一见图。采用了本实施方式的构造的管嘴(以下称为本管嘴),简而言之,其与抽 吸装置连接并用于将作为被抽吸物的附着于身体上的排泄物(以下称为被抽吸 物)吸入的管嘴。但是,抽吸装置自身可原样使用先前说明的现有的抽吸装置, 所以省略详细的说明。此外,除了抽吸除去附着于身体上的排泄物(作为清洁器的用途)以外,本管嘴当然还可以用于各种用途。从图1或图2可知,本管嘴作为主要构成要素而具备筒状的管嘴主体部 1、在其内部设置的液体喷射部2、在同一管嘴主体部1的内部设置的截面为L 字形的遮蔽板3以及用于使与该遮蔽板3连接并使同一遮蔽板3位移的驱动机 构4。而且,如将于后详述那样,在使上述抽吸装置工作时,在不进行被抽吸 物的抽吸除去的状态下,从液体喷射部2喷射的液体(例如微温水)冲撞上述 遮蔽板3,且其飞沫马上被抽吸。上述构成要素中的管嘴主体部1如上述那样是筒状(方筒状)的,在其一 端形成了用于吸入^皮抽吸物的开口 la。另一方面,在其另一端,连接了从上 述抽吸装置延伸的软管H。再有,在该管嘴主体部1的上面一侧, 一体化形成 了构成上述驱动机构4的导引壁部(在后面详述)。换言之,在管嘴主体部1 的上面,形成了将其内部和外部连接的圆孔。其次,在上述管嘴主体部1内设置的液体喷射部2起到在其开口 la—侧 对被抽吸物喷射喷射液体的作用。再有,该液体喷射部2由曲柄形的支柱5 支撑。顺便说明,该支柱5是空心的。即,其内部形成了液体导引路径5a, 从液体喷射部2喷射的液体经该液体导引路径5a而向同一液体喷射部2供给。 此外,上述支柱5贯穿管嘴主体部1的上面,并在具有足够的气密性的状态下 固定在该部位。再有,在上述支柱5的基端一侧,连接有从上述抽吸装置延伸的输液管T。 在这里,为慎重起见,在该输液管T的另一端,连接到电动泵等液体压送构 件(未图示),该液体压送构件经输液管T将液体压输送到上述液体喷射部2, 并进行喷射。接着说明遮蔽板3,该遮蔽板3在与管嘴主体部1的轴向正交的方向上(图 2中的上下方向)上可位移地设置。而且,管嘴主体部1内为形成充分的负压 的状态下,即管嘴主体部l从被抽吸物附着的面远离的状态下,上述遮蔽板3 位于上限位置,且从液体喷射部2喷射的液体冲撞到其一部分上。再有,在遮蔽板3的垂直面部分上,形成了长圆形(或矩形)状的切口从上述液体喷射部2喷射的液体就通过该切口 3a。顺侵j兌明,在管嘴主体部1内未形成充分的负压的状态下,与从液体喷射部2喷射的液体冲撞的是上述切 口 3a的下方部分。与上迷构成要素一同形成本管嘴的驱动机构4,如上所述连接到遮蔽板3 上,且在管嘴主体部1内形成充分的负压时,利用大气压与负压的压力差而实 现使该遮蔽板3向下方位移的功能。将如后详述,通过该驱动机构4工作而使 遮蔽板3位移到下限位置,从而使从液体喷射部2喷射的液体不与遮蔽板3 沖撞。即,液体将通过遮蔽板3的切口 3a。这样一来,本管嘴的构成为,使 从液体喷射部2喷射的液体从管嘴主体部1的开口 la喷出到外部。这里,对上述驱动才几构4进一步详细i兌明。驱动机构4作为主要构成元素具备上述环状的导引壁部6、在该导引壁 部6内的空间中设置的活塞部7、将该活塞部7与上述遮蔽板3 (特别地,其 水平面部分)连接的轴部8以及将活塞部7向上方加力的线圈状的弹簧(恢复 构件)9。其中,导引壁部6立起设置在管嘴主体部1的上面(周面)形成的圆孔 IO周围。此外,活塞部7以可相对于该导引壁部6保持足够的气密状态地进 行位移的方式容纳在导引壁部6内。再有,弹簧9存在于上述轴部8的周围, 对活塞部7作用有向上的恢复力,以使该活塞部7从管嘴主体部1的内部空间 远离。即,上述驱动机构4的构成为,在管嘴主体部l内形成充分的负压时,大 气压与该负压的压力差克服弹簧9的弹力而使活塞部7向下方(接近管嘴主体 部1的内部空间的方向)位移,进而,该活塞部7的位移经轴部8而使遮蔽板 3位移。再有,上述弹簧9由管嘴主体部1和其它部件的座板11支撑。即,弹簧 9插入到安装于管嘴主体部1的内面的座板11和活塞部7之间。在该座板11 的中央,存在用于使上述轴部8穿过的通孔,再有,在该通孔的周围,形成了 多个用于有效地对导引壁部6内的空间作用负压的通气孔12。但是,在这里 面,为了抑制遮蔽板3的转动,将轴部8的截面及座板11的中央通孔都做成 矩形。但是,上述导引壁部6(因而驱动机构4)形成于可用指尖特别是拇指的指尖来按压在其内部存在的活塞部7的位置。这是因为,如果需要,也可用手 动来喷射液体。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为进一步使驱动机构4的动作可靠,将与活塞部 7的上面(上侧主面)相对的导引壁部6的敞开面由塑料薄膜等没有通气性的 膜材料13封闭。再有,为提高手动时的操作性,在活塞部7的上面及膜材料 13上,分别设有凸部7a、 13a。即,在膜材料13上,也可形成针孔程度的孔。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管嘴主体部1的与被抽吸物的附着面相对的开 口一侧的端面,特别是在设有驱动机构4的面部的端面上,形成了一列(因而 沿管嘴主体部1的开口 la的周向)多个突起14。该突起14的前端一侧构成 为半球状,且起到了在被抽吸物的附着面(身体表面)和管嘴主体部1的开口 侧端面之间形成所需空隙的效果。因此,其周围的外部空气导入到管嘴主体部 l内,其结果,本管嘴不会被过度地吸附在被抽吸物的附着面上。另一方面,位于设有突起14的端面下方的端面由截面半圆形的连续的较 长的衬垫15覆盖。再有,在管嘴主体部1的其余的两个端面(实际上是端部) 上设有大体弓形的切口 16。该切口 16也与上述突起14同样,起到了将周围 的外部空气导入到管嘴主体部1内的功能。其次,使用图3及图4说明本管嘴的功能。图3是使抽吸装置工作且将液体W对被抽吸物(附着于身体B上并固化 的排泄物)M喷射,并实施该被抽吸物M的抽吸除去作业的过程中的状态。再有,此时,由于管嘴主体部l内形成充分的负压,所以驱动机构4如上 述发挥功能,使遮蔽板3位移到下方。因此,从液体喷射部2喷射的液体W 不会冲撞到遮蔽板3,并成为经该切口 3a从管嘴主体部1的开口 la喷出到外 部的状态。即,如图3所示,喷射的液体W不会被任何物体遮蔽地对被抽吸物M喷 射,并使该被抽吸物M从其附着的面迅速剥离。其结果,发挥了优良的抽吸 除去性能。而且,在该状态下,周围的外部空气以强势能导入到管嘴内,所以 与被抽吸物M沖撞的液体W不会飞散到外部。但是,在喷射着液体W的状态下使管嘴从被抽吸物M的附着面远离的情 况下,管嘴主体部1的内压马上上升。换言之,大气压和管嘴主体部1的内压(负压)之间的压力差下降到驱动机构4的工作临界值以下。因此,遮蔽板3 上升到原来的位置,其结果,从液体喷射部2喷射的液体W如图4所示冲撞 到遮蔽板3而被遮蔽,其飞沐被马上被抽吸。即,义人液体喷射部2喷射的液体W在管p觜主体部1内反转,而不会从管 嘴主体部l的开口 la喷出到外部。因此,抽吸除去作业中,即使在液体W喷 射着的状态下将本管嘴从被抽吸物的附着面远离,液体W也完全不会向周围 飞散,因此不存在因飞散的液体W将周围弄脏的事故。再有,本实施方式的管嘴构造中,由于得到这样特别的效果,因而无需使 用了传感器等的控制系统。因此,管嘴的构造非常简单,可廉价地提供。还有,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将遮蔽板3做成由驱动机构4的轴部8直接 压下的结构,但是应用例如撬杠的原理,也可以用将遮蔽板3做成由该驱动机 构4的轴部8 (从而活塞部7 )间接地使遮蔽板3位移的结构。接着,使用图5~图8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再有,图5是采 用了本实施方式的构造的管嘴的立体图,图6是同一管嘴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 视图,图7及图8是表示采用了本实施方式的构造的管嘴的功能的使用状态的 剖视图。采用了本实施方式的构造的管嘴(以下再次称为本管嘴)也与上述第一实 施方式同样,与抽吸装置连接并用于将作为被抽吸物的附着于身体上的排泄物 (以下称为被抽吸物)吸入。再有,从图5或图6可知,本管嘴作为主要构成元素具备筒状的管嘴主 体部21、在其内部可倾斜地设置的液体喷射部22、在同一管嘴主体部21的内 部设置的遮蔽板23以及与液体喷射部22连接的并使同一液体喷射部22倾斜 的驱动机构24。而且,如将于后详述那样,在使上述抽吸装置工作时,在不 进行被抽吸物的抽吸除去的状态下,从液体喷射部22喷射的液体(例如微温 水)冲撞带遮蔽板23上,其飞沫将马上被抽吸。上述构成要素中的管嘴主体部21如上所述是方筒状(也可以是圆筒状或 其它形状,截面形状是任意的),在其一端形成了用于吸入被抽吸物的开口 21a。 另一方面,在其另一端,连接了从上述抽吸装置延伸的软管H。再有,在该管 嘴主体部21的上面一侧, 一体地形成了构成上述驱动才几构24的导引壁部。其次,在上述管嘴主体部21内设置的液体喷射部22发4军在其开口 21a — 侧对被抽吸物喷射喷射液体的功能。再有,该液体喷射部22由L形的支柱25 及将该支柱25和液体喷射部22连接的具备可挠性的管D支撑。其中支柱25是空心的。即,其内部形成了液体导引路径25a,从液体喷 射部22喷射的液体经该液体导引路径25a及管D内部而供给到液体喷射部22。 此外,支柱25贯穿管嘴主体部21的上面,并在具有足够的气密性的状态下固 定在该部位。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支柱25和液体喷射部22之间插入管D,可使液 体喷射部22相对于管嘴主体部12的轴向倾斜。再有,在支柱25的基端一侧, 连接有从上述抽吸装置延伸的输液管T。仍涉及遮蔽板23,该遮蔽板23以倾斜状态下设置(固定)在管嘴主体部 21内,从而使该开口 21a的一半左右封闭。而且,在管嘴主体部21内未形成 充分的负压的状态下,即管嘴主体部21从被抽吸物附着的面远离的状态下, 上述液体喷射部22与管嘴主体部21的轴向平行,且从液体喷射部22喷射的 液体冲撞到遮蔽板23的下端部。再有,遮蔽板23与液体喷射部22的前端一侧(延伸部22a)接触,并起 到限制其倾斜的作用。即,在管嘴主体部21内未形成充分的负压的状态下, 由遮蔽板23的存在来保持液体喷射部22的水平状态(与管嘴主体部21的轴 向平行的状态)。顺便说明,在遮蔽板23和液体喷射部22的前端(液体喷射 孔)之间形成了数mm左右的间隙。与上述构成要素一同形成本管嘴的驱动机构24如上所述连接到液体喷射 部22上,在管嘴主体部21内形成充分的负压时,利用大气压与负压的压力差 而实现使液体喷射部22在图6中沿顺时针方向倾斜的功能。虽然将在后面再 次详细描述,j旦通过该驱动机构24工作而使液体喷射部22倾斜到最终位置, 从而使从液体喷射部22喷射的液体不与遮蔽板23冲撞。这样一来,本管嘴的 构成为,使由该液体喷射部22喷射的液体从管嘴主体部21的开口 21a喷出到 外部。这里,有关驱动机构24的详细构造,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详细构造是 相同的。即,驱动机构24作为主要构成元素具备与上述管嘴主体部21做成一体的环状的导引壁部26、在该导引壁部26内的空间中设置的活塞部27、将 该活塞部27与上述液体喷射部22连接的轴部28、将活塞部27向上方加力的 线圈状的弹簧(恢复构件)29以及支撑该弹簧29的座板30。而且,驱动^L构24的构成为,在管嘴主体部21内形成充分的负压时,大 气压和负压之间的压力差克服弹簧29的弹力使活塞部27向下方(接近管嘴主 体部21的内部空间的方向)位移,进而,该活塞部27的位移经轴部使液体喷 射部22倾斜。再有,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轴部28与液体喷射部22以销结合。再有,即使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可用手动使液体喷射,导引壁部26(从 而驱动机构24 )也将在其内部存在的活塞部27形成在用指尖特别是拇指的指 尖可按压的位置。此外,将与活塞部27的上面(上侧主面)相对的导引壁部 26的敞开面由塑料薄膜等没有通气性的膜材料31封闭。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管嘴主体部21的与被抽吸物的附着面相对的 开口一侧的端面,特别是设有驱动机构24的面部的端面上,形成了一列(因 而沿管嘴主体部21的开口 21a的周向)多个突起32。因此,在被抽吸物的附 着面(身体表面)和管嘴主体部21的开口侧端面之间形成导入外部空气用的 空隙。另一方面,位于设有突起32的端面下方的端面由截面为半圆形的连续的 较长的衬垫33覆盖。再有,在管嘴主体部21的其余的两个端面(正确地说是 端部)上设有外部空气导入用的大体弓形的切口 34。其次,使用图7及图8说明本管嘴的功能。图7是使抽吸装置工作且将液体W向被抽吸物(附着于身体B上并固化 的排泄物)M喷射,并实施该被抽吸物M的抽吸除去过程中的状态。再有,此时,由于管嘴主体部21内为充分的负压,所以驱动机构24如上 述那样发挥功能,液体喷射部22以其前端位于下方的方式倾斜。因此,从液 体喷射部22喷射的液体W不会冲撞到遮蔽板23上,而成为从管嘴主体部21 的开口 21a向外部喷出的状态。即,如图7所示,喷射的液体W不被任何物体遮蔽而对被抽吸物M喷射,并将该被抽吸物M从其附着的面迅速剥离。其结果,发挥了优良的抽吸除去 性能。而且,在该状态下,周围的外部空气以强势导入到管嘴内,所以与被抽吸物M冲4t的液体W不会飞散到外部。但是,在喷射液体W的状态下而使管嘴从被抽吸物M的附着面远离的情 况下,管嘴主体部21的内压马上上升。即,大气压和管嘴主体部21的内压(负 压)之间的压力差下降到驱动机构24的工作临界值以下。因此,液体喷射部 22以再次成为水平状态的方式倾斜,其结果,从液体喷射部22喷射的液体W 如图8所示那样沖撞到遮蔽板23而被遮蔽,而其飞沫被马上抽吸。即,从液体喷射部22喷射的液体W在管嘴主体部21内反转,而不会/人 管嘴主体部21的开口 21a喷出到外部。因此,抽吸除去作业中,在喷射液体 W的状态下,即使将本管嘴从被抽吸物的附着面远离,也完全不会使液体W 向周围飞散,因此完全不会发生飞散的液体W将周围弄脏的事故。此外,本实施方式的管嘴构造中,由于可以得到特别的效果而无需使用了 传感器等的复杂的控制系统。因此,管嘴的构造非常简单,可以廉价地提供。为慎重起见,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及第二实施方式不过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 实例(特别优选的方式),本实用新型当然不限于这些方式。
权利要求1. 一种管嘴构造,连接到抽吸装置上并用于吸入被抽吸物,其特征在于,具备在一端形成用于吸入被抽吸物的开口的筒状的管嘴主体部;在该管嘴主体部内设置并在上述管嘴主体部的开口一侧对被抽吸物喷射喷射液体的液体喷射部;在上述管嘴主体部内在与该管嘴主体部的轴向正交方向上可位移地设置的从上述液体喷射部喷射的液体所冲撞的遮蔽板;以及与该遮蔽板连接并在上述管嘴主体部内为负压时利用与大气压的压力差来使上述遮蔽板位移的驱动机构,其构成为,通过上述驱动机构工作并使上述遮蔽板进行位移,而使从上述液体喷射部喷射的液体不冲撞到上述遮蔽板,且从上述液体喷射部喷射的液体从上述管嘴主体部的开口喷出到外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嘴构造,其特征在于 遮蔽板的构成为,其具有切口 ,在驱动机构工作且使该遮蔽板进行位移时,从液体喷射部喷射的液体通过上述切口 。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嘴构造,其特征在于 上述驱动机构具备在管嘴主体部的周面形成的孔的周围立起设置的环状导引壁部;以相对于该导引壁部可位移的方式在同一导引壁部内设置的活塞 部;将该活塞部和遮蔽板连接的轴部;以及对上述活塞部在该活塞部从上述管 嘴主体部的内部空间远离的方向上作用恢复力的恢复构件,在上述管嘴主体部内为负压时,与大气压的压力差使上述活塞部向接近上 述管嘴主体部的内部空间的方向上位移,该活塞部的位移经上述轴部而使上述 遮蔽纟反位移。
4. 一种管嘴构造,连接到抽吸装置上并用于吸入被抽吸物,其特征在于, 具备在一端形成用于吸入被抽吸物的开口的筒状的管嘴主体部; 以可相对于该管嘴主体部的轴向倾斜的方式在该管嘴主体部内设置并在上述管嘴主体部的开口 一侧对被抽吸物喷射喷射液体的液体喷射部;在上述管嘴主体部内将该管嘴主体部的开口的一部分封闭地设置的从上述液体喷射部喷射的液体所沖撞的遮蔽板;以及与上述液体喷射部连接并在上述管嘴主体部内为负压时,利用与大气压的压力差来使上述液体喷射部倾斜的驱动机构,其构成为,通过上述驱动机构工作并使上述液体喷射部倾斜,而使从上述液体喷射部喷射的液体不冲撞到上述遮蔽板,且从上述液体喷射部喷射的液体从上述管嘴主体部的开口喷出到外部。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嘴构造,其特征在于驱动机构具备在管嘴主体部的周面形成的孔的周围立起设置的环状导引 壁部;以相对于该导引壁部可位移的方式在上述导引壁部内设置的活塞部;将 该活塞部和液体喷射部连接的轴部;以及对上述活塞部在该活塞部从上述管嘴 主体部的内部空间远离的方向上作用恢复力的恢复构件,其构成为,在上述管嘴主体部内为负压时,与大气压的压力差使上述活塞 部向接近上述管嘴主体部的内部空间的方向上位移,该活塞部的位移经上述轴 部而使上述液体喷射部倾斜。
6. 根据权利要求3或5所述的管嘴构造,其特征在于导引壁部形成在可用指尖按压在其内部存在的活塞部的位置。
7. 根据权利要求3或5所述的管嘴构造,其特征在于与活塞部的主面相对的导引壁部的敞开面由不具有通气性的膜材料封闭。
8. 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管嘴构造,其特征在于 在管嘴主体部的与被抽吸物附着的面相对的开口一侧的端面上沿周向形成多个突起。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管嘴构造。本实用新型的管嘴构造,连接到抽吸装置上并用于吸入被抽吸物,其特征是,具备在一端形成用于吸入被抽吸物的开口的筒状的管嘴主体部(1);在该管嘴主体部内设置并在管嘴主体部的开口一侧对被抽吸物喷射喷射液体的液体喷射部(2);在管嘴主体部内在与该管嘴主体部的轴向正交方向上可位移地设置的从上述液体喷射部喷射的液体所冲撞的遮蔽板(3);以及与该遮蔽板连接并在管嘴主体部内为负压时利用与大气压的压力差来使遮蔽板位移的驱动机构(4);其构成为,通过上述驱动机构工作并使遮蔽板进行位移,而使从液体喷射部喷射的液体不冲撞到遮蔽板,且从液体喷射部喷射的液体从管嘴主体部的开口喷出到外部。
文档编号A47K7/04GK201082141SQ20072015057
公开日2008年7月9日 申请日期2007年6月22日 优先权日2007年6月22日
发明者林勇树 申请人:株式会社哈德福禄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