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式真空吸尘器的旋风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0413阅读:3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卧式真空吸尘器的旋风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真空吸尘器的部件,具体涉及一种卧式真空吸尘器 的旋风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在真空吸尘器中,为了有效地将灰尘从气流中分离出来,开始广泛地使 用各种形式的旋风分离装置。例如,PCT专利申请WO98/35602公开了一种 旋风式真空吸尘器上的装置,带有灰尘的空气入口切向设置于旋风室的上 部,顶部中央为气流出口 (负压源),气流切向进入旋风室内后,在离心力 作用下作旋转运动,部分灰尘下向沉降分离,同时气流从中央向上运动,经 过过滤装置从顶部的气流出口排出。上述结构虽然能实现一定程度的灰尘分 离,但沉降下来的灰尘容易被气流带动而再次进入上升气流中,由此造成上 升气流中的灰尘含量大,过滤装置易发生堵塞,需要经常清洗。
为解决上述问题,出现了二级分离装置,美国专利No.4, 373, 228公 开了一种采用二级旋风分离装置的真空吸尘器,即通过多个旋风器分离收集 空气中的灰尘。在所述结构中,较大的灰尘微粒通过一级旋风器分离,清洁 的空气流入二级旋风器,在所述二级旋风器中所述空气被再次过滤以分离小 的灰尘微粒或者污物,净化的空气被释放到外部。这种多极旋风结构可以分 别收集大灰尘微粒和细灰尘微粒,减轻了过滤装置的堵塞情况。然而, 一级 旋风装置分离效率不高的问题始终难以解决,同时,如何设置二级旋风,使 其既有较好的除尘效果,又能适应吸尘器体积不断减小的趋势,也是一个急 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一级旋风分离效率髙,且一、二两级旋风装 置设置合理,能有效实现灰尘分离的卧式真空吸尘器的旋风分离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卧式真空吸尘器 的旋风分离装置,包括上游旋风机构、初级集尘室、次级集尘室和复数个下 游小旋风机构,所述上游旋风机构和下游小旋风机构之间通过气体通道连 通,所述上游旋风机构具有旋转对称的旋风筒且在其内部同轴地设有圆锥状 栅格,所述下游小旋风机构具有下游小旋风筒,所述上游旋风机构是水平设 置的并且在所述初级集尘室的正上方,在旋风筒上远离气流出口的底部下方 开设有灰尘出口,所述的灰尘出口与所述的初级集尘室相连通,所述各个下 游小旋风机构均为躺着的并且完全设置在所述的次级集尘室内,所述初级集 尘室平行设置于所述的次级集尘室的一侧。
所述下游小旋风筒的轴心线与垂线之间的夹角为45度到135度。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下游小旋风倚的轴心线与垂线之间的夹角为85 度到105度。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下游小旋风筒的轴心线与垂线相垂直。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下游小旋风筒并列设置在次级集尘室内,每个 下游小旋风筒下部为锥形,锥形底部中央开有通向次级集尘室的孔。
所述上游旋风机构的气流出口经分流结构分别切向连通至各下游小旋 风机构。所述分流结构是,所述旋风筒体的气流出口处设有分流层,旋风筒 体的气流出口端开口于分流层内,分流层内设置有复数个切向连通各下游小 旋风筒的分流流道,各下游小旋风筒的中央分别设置有与出风口连通的出气 。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带有灰尘的气流从进风口切向进入上游旋风 机构,在旋风筒体内作垂直螺旋运动,灰尘在离心力和重力的双重作用下从 位于远离气流出口一侧的灰尘出口进入初级集尘室,带有少量细灰的气流经 过锥形网罩的栅格从另一侧由气流出口排出,经分流结构切向进入各个下游 小旋风筒,在下游小旋风筒里做髙效旋风运动,灰尘在离心力作用下从出口 进入次级集尘室,干静的气流从中央圆柱状的出气口上升,然后经过出风口 排出进入电机。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优点是 1.本实用新型的上游旋风机构是水平设置的并且在所述初级集尘室的
正上方,在旋风筒上位于远离气流出口的底部下方开设有与初级集尘室相连通的灰尘出口,因而气流在旋风筒体内作垂直螺旋运动,使得灰尘在离心力和重力的双重作用下从灰尘出口被甩出,大大提高了一级旋风装置的分离效率。
2. 本实用新型的上游旋风机构是水平设置的,同时各个下游小旋风机 构均设置在所述的次级集尘室内,且初级集尘室平行设置于次级集尘室的一侧,因而有效降低了装置的髙度,使其结构更加紧凑。
3. 本实用新型的上游旋风机构水平设置在初级集尘室的正上方,且初级集尘室平行设置于次级集尘室的一侧,进风口位于主体的顶部,因此气流可以直接进入上游旋风机构而不受下游小旋风机构等其他部件的阻挡,流量损失小,从而减小了压力损失,提髙了装置的可持续除尘能力。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示意附图2为图1的俯视附图3为图1的左视附图4为图2的A-A剖视附图5为图1的B-B剖视附图6为实施例一的分解示意图。 其中1、桶体;2、出风口; 3、进风口; 4、上游旋风机构;5、下游小旋风机构;6、旋风筒;7、初级集尘室;8、圆锥状栅格;9、下游小旋风筒; 10、气流出口;11、灰尘出口; 12、气体通道;13、出气口;14、孔;15、 次级集尘室;16、主体右部;17、挡板;18、分离内件;19、出气孔安装板; 20、主体左部;21、主体左部侧盖;22、底盖;23、主体右部侧盖。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参见附图1至附图6所示, 一种卧式真空吸尘器的旋风分离装置,由主体右部16、挡板17、分离内件18、出气孔安装板19、主体左部20、主体左部侧盖21、底盖22、主体右部侧盖23构成,所述底盖22通过 卡合连接结构与主体右部16固定连接,所述主体右部侧盖23也可卡合连接 到主体右部16,所述主体左部侧盖21通过卡合连接结构与主体左部20固 定连接。依次连接主体右部16、挡板17、分离内件18、出气孔安装板19 和主体左部20构成一个完整的旋风分离装置,并且,挡板17和分离内件 18的轴心线重合。所述旋风分离装置的顶部设有出风口 2和进风口 3,其顶 部右侧是旋转对称的旋风筒体6,其内部同轴地设有圆锥状栅格8,所述旋 风筒体6的正下方是初级集尘室7,初级集尘室的另一侧为次级集尘室15, 在次级集尘室内并列设置有复数个下游小旋风筒9,由此构成上游旋风机构 4和复数个下游小旋风机构5。所述上游旋风机构4的气流出口 10经气体通 道12分别切向连通至各下游小旋风机构,气体通道内设置有复数个切向连 通各下游小旋风筒的分流流道,各下游小旋风筒的中央分别设置有与出风口 2连通的出气口 13。所述上游旋风机构4是水平设置的,所述各个下游小旋 风机构5均为躺着的,其中的下游小旋风筒9的轴心线与垂线相垂直。所述 各个下游小旋风筒下部为锥形,锥形底部中央开有通向次级集尘室的孔14。 所述旋风筒6上开设有灰尘出口 11,所述灰尘出口位于远离气流出口 10的 底部下方,且与所述的初级集尘室相连通。
权利要求1.一种卧式真空吸尘器的旋风分离装置,包括上游旋风机构[4]、初级集尘室[7]、次级集尘室[15]和复数个下游小旋风机构[5],所述上游旋风机构[4]和下游小旋风机构[5]之间通过气体通道[12]连通,所述上游旋风机构具有旋转对称的旋风筒[6]且在其内部同轴地设有圆锥状栅格[8],所述下游小旋风机构具有下游小旋风筒[9],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游旋风机构[4]是水平设置的并且在所述初级集尘室[7]的正上方,在旋风筒[6]上远离气流出口[10]的底部下方开设有灰尘出口[11],所述的灰尘出口[11]与所述的初级集尘室[7]相连通,所述各个下游小旋风机构[5]均为躺着的并且完全设置在所述的次级集尘室[15]内,所述初级集尘室[7]平行设置于所述的次级集尘室[15]的一侧。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风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游小旋 风筒m的轴心线与垂线之间的夹角为45度到135度。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风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游小旋 风筒[9]的轴心线与垂线之间的夹角为85度到105度。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风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游小旋 风筒[9]的轴心线与垂线相垂直。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风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游小旋 风筒[9并列设置在次级集尘室[15]内,每个下游小旋风筒下部为锥形,锥形 底部中央开有通向次级集尘室的孔14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卧式真空吸尘器的旋风分离装置,包括上游旋风机构、初级集尘室、次级集尘室和复数个下游小旋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游旋风机构是水平设置的并且在所述初级集尘室的正上方,在旋风筒上远离气流出口的底部下方开设有灰尘出口,所述的灰尘出口与所述的初级集尘室相连通,所述各个下游小旋风机构均为躺着的并且完全设置在所述的次级集尘室内,所述初级集尘室平行设置于所述的次级集尘室的一侧。本实用新型的上游旋风机构设置结构使得灰尘在离心力和重力的双重作用下从灰尘出口被甩出,大大提高了一级旋风装置的分离效率;同时,有效降低了装置的高度,结构更加紧凑。
文档编号A47L9/16GK201179039SQ200820031499
公开日2009年1月14日 申请日期2008年2月4日 优先权日2008年2月4日
发明者伟 汪 申请人:伟 汪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