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饭煲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7141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饭煲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能将煮好的饭保持在规定温度(一般为 70 75°C)上的保温功能、并能在煮饭过程中抑制从锅排出高温蒸气的 电饭煲。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电饭煲中,有的在煮饭过程中排出的蒸气中送入空气,使 蒸气的浓度降低,再以蒸汽和空气的混合气体的形式排出(其中的实例 见日本专利1823119和3682252号公报)。下面对第2篇参考文献进行 具体说明。
图19中示出上述电饭煲的部分构成。如图19中所示,煲盖盖体30 内设有鼓风装置31、鼓风通道32和与锅33相连通的蒸气管34。从鼓风 装置31鼓入的空气在鼓风通道32中加到从蒸气管34排出的蒸气中,使 蒸气的浓度下降,然后以空气-蒸汽混合体的形式从排气口 35排到电饭 煲煲体外。
在上述的现有电饭煲结构中,虽然由于蒸气管34中位于鼓风通道32 一侧的端面向排气口 35开口,形成了从鼓风装置31送出的空气难于进 入蒸气管34的内部的构造,不会对米饭的糊化造成妨碍,但是,由于从 蒸气管34排出的蒸气的流向与鼓风装置31产生的空气的流向几乎互相 平行,蒸气在还没有和鼓入的空气充分混合的情况下就被排出,不能充 分达到抑制高温蒸气排出这一根本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 一种既能做成美味可口的米饭、又能使蒸气和空气充分混合、使排出蒸 气的温度下降的电饭煲。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电饭煲中的蒸气通道的蒸气通道出口开在鼓风通道的通道壁上,且蒸气通道出口和与锅内相连通的蒸气 通道入口的位置被设置成在水平方向上互相错开。
通过将蒸气通道出口和蒸气通道入口的位置在水平方向互相错开, 在煮饭过程中使鼓风装置进行操作的情况下,可以减少从鼓风装置送来 的室温空气进入到锅内的现象发生,从而可以维持很高的煮饭性能。另 外,通过将蒸气通道出口开在鼓风通道的通道壁上,可以使来自蒸气通 道的蒸气不被定向地进入到鼓风通道内,并通过与通道壁的摩擦而形成 的紊流使蒸气和鼓入空气均匀地进行混合,从而可以使排出蒸气进一步 实现低温化。
本实用新型产生的技术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的电饭煲既可以煮成 美味可口的米饭,也可以降低排出蒸气的温度。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概述如下。本实用新型的第1方案的电 饭煲包括电饭煲煲体;收容在所述电饭煲煲体内部的锅收容部中的 锅;对所述锅进行加热的锅加热装置;以枢轴为中心使所述电饭煲煲体 的开口部分打开或关闭的盖体;与外气相连通的鼓风装置;与所述鼓风 装置相联接、且与外气相连通的鼓风通道;使所述鼓风通道和所述锅内 相连通的蒸气通道;和对所述锅加热装置和所述鼓风装置的操作进行控 制的控制装置。所述蒸气通道中的蒸气通道出口开在所述鼓风通道的通 道壁上,且所述蒸气通道出口和与所述锅内相连通的所述蒸气通道入口 的位置配置成在水平方向上互相错开。这样,通过将蒸气通道出口和蒸 气通道入口的位置在水平方向互相错开,在煮饭过程中使鼓风装置进行 操作的情况下,可以减少从鼓风装置送来的室温空气进入到锅内的现象 发生,从而可以维持很高的煮饭性能。另外,通过将蒸气通道出口开在 鼓风通道的通道壁上,可以使来自蒸气通道的蒸气不被定向地进入到鼓 风通道内,并通过与通道壁的摩擦而形成的紊流使蒸气和鼓入空气均匀 地进行混合,从而可以使排出蒸气进一步实现低温化。
本实用新型的第2方案中的电饭煲包括电饭煲煲体;收容在所述 电饭煲煲体内部的锅收容部中的锅;对所述锅进行加热的锅加热装置; 以枢轴为中心使所述电饭煲煲体的开口部分打开或关闭的盖体;与外气 相连通的鼓风装置;与所述鼓风装置相联接、且与外气相连通的鼓风通道;使所述鼓风通道和所述锅内相连通的蒸气通道;和对所述锅加热装 置和所述鼓风装置的操作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所述蒸气通道中的蒸气 通道出口开在所述鼓风通道的通道壁上,且所述蒸气通道中具有基本呈 水平的部分。这样,通过使蒸气通道呈弯曲形状,即使在煮饭过程中使 鼓风装置发生操作的情况下,也可以减少从鼓风装置送来的室温空气进 入到锅内的现象发生,从而做成美味可口的米饭。另外,通过将蒸气通 道出口开在鼓风通道的通道壁上,可以使来自蒸气通道的蒸气不被定向 地进入到鼓风通道内,并通过与通道壁的摩擦而形成的紊流使蒸气和鼓 入空气均匀地进行混合,从而可以使排出蒸气进一步实现低温化。
第3方案具体为,第1方案中所述的蒸气通道中的蒸气通道出口设 置成比蒸气通道入口靠近枢轴一侧。这样,即使在保温过程中鼓风通道 内发生结露、其后开闭盖时结露进入到了蒸气通道中的情况下,也可以 减少结露水滴到锅内的情况发生,使位于蒸气通道入口正下方的米饭不 会发生变白、膨胀、湿润等情况。另外,在蒸气通道中产生结露的情况 下,由于每次打开盖时结露水会流到枢轴一侧,故米饭也不会发生变 白、膨胀、湿润等情况。
第4方案具体为,第1 第3方案的任一项中所述的蒸气通道与鼓风 通道中离枢轴最远的垂直通道壁相联接。这样,即使在保温过程中鼓风 通道内发生了结露,在其后打开关闭煲盖时也能减少结露进入蒸气通道 中的情况发生,从而可以使位于蒸气通道入口正下方的保温中的米饭不 发生白化,维持很高的保温性能。
第5方案具体为,第1或者第2方案中所述的鼓风装置设置在鼓风 通道和枢轴之间的部分以外的位置上。这样,即使在保温过程中鼓风通 道内发生了结露,也能在其后开闭煲盖时减少结露沾附在鼓风装置上、 引起故障等情况的发生。
第6方案具体为,第1或者第2方案中所述的鼓风装置产生的空气 和蒸气通道中的蒸气的混合体朝电饭煲煲体的斜向前方排出。这样,在 将电饭煲煲体放置在橱柜中进行煮饭的情况下,可以减少排出的蒸气滞 留在橱柜中、使电饭煲煲体及设置在周围的其他器具发生结露、橱柜壁 面因成为高温多湿环境而受损等不利影响。第7方案具体为,第1或者第2方案中所述的鼓风通道内设有使鼓 风装置产生的空气和来自蒸气通道的蒸气均匀地发生混合的蒸气扩散凸 筋。这样,蒸气的浓度能够变得均匀,排出蒸气的温度也能均匀地降 低。
第8方案具体为,第1或者第2方案中还包括使鼓风装置和外气相 连通的吸气通道,所述吸气通道的吸气通道底面低于鼓风通道的底面, 且所述鼓风通道的一部分不经过鼓风装置,直接与所述吸气通道相联 接。这样,在误向锅内加入不同于规定量的水进行煮饭、多余的水流入 了鼓风通道、误从排气口等处加入了过量的水等情况下,山于流入到鼓 风通道内的水不会与鼓风装置发生接触,而是能够通过吸气通道被排至 外部,因此可以减少水与鼓风装置发生接触、引起故障等情况的发生。
第9方案具体为,第1或者第2方案中还包括将鼓风装置和外气加 以连通的吸气通道,所述吸气通道中与外气之间的联接部上设有吸气 口,所述吸气口被设置在鼓风装置的下方。这样,在误从吸气口加入了 大量的水的情况下,也可以使水不与鼓风装置发生接触,从而防止故障 的发生。
第10方案具体为,第4方案中所述的鼓风通道与蒸气通道之间的联 接部被设置在盖体顶面的下方,可通过从后方滑动而进行装拆。这样, 异物被夹入到鼓风通道和蒸气通道之间的联接部中、造成高温蒸气在与 室温空气发生混合前泄漏出来、使用户烫伤等情况的发生就可以减少。
第11方案具体为,第10方案中所述的蒸气通道与鼓风通道可以分 别装拆。由于鼓风通道和蒸气通道制成一体的话在电饭煲的前后方向上 显得非常长,通过朝后方滑动而进行装拆时就会显得非常困难。但是, 通过使蒸气通道在盖打开的状态下可从盖体的锅侧进行装拆,使鼓风通 道从后方进行滑动式装拆,使蒸气通道和鼓风通道实现分段装拆,装拆 起来就显得很容易,使用方便性可以得到提高。
第12方案具体为,第1 第3的任一方案中所述的控制装置在煮饭 操作结束后也使鼓风装置工作一定的时间。这样,鼓风通道内的高湿度 空气可以被挤压到电饭煲煲体外,鼓风通道内的结露现象可以减少,从 而在保温等过程中进一步降低结露进入到锅中的可能性。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的电饭煲的截面图, 图2为该电饭煲的俯视图,
图3为该电饭煲的其它方案的俯视图(部分为截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的电饭煲的截面图,
图5为该电饭煲的其它方案的截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的电饭煲的截面图,
图7为该电饭煲的其它方案的截面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中的电饭煲的截面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中的电饭煲的俯视图(部分为截面
图),
图10为该电饭煲的其它方案的俯视图(部分为截面图),
图11为表示图10的电饭煲的操作状态的俯视图(部分为截面
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中的电饭煲的俯视图(部分为截面 图),
图13为该电饭煲的其它方案的截面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7中的电饭煲的截面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8中的电饭煲的截面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9中的电饭煲的截面图, 图17为各实施例1 9中的电饭煲的其它方案的截面图, 图18为各实施例1 9中的电饭煲的其它方案的截面图, 图19为现有的电饭煲中的蒸气处理机构的截面图。 上述附图中,l为电饭煲煲体,la为锅收容部,2为锅,3为盖体, 3a为枢轴,3b为盖体顶面,5为锅加热装置,7为控制装置,11为鼓风 装置,14为鼓风通道,14a为通道壁,14b为略垂直通道壁,15为蒸气 通道,15b为蒸气通道出口, 15c为蒸气通道入口, 16为气流进入防止构 造,16a为略水平部,21为倒U字构造,22为米汤阻挡部,23为鼓风引 导部,24为排气方向限制部,25为排气方向可变部,26为蒸气扩散凸筋,27为排水通道,28为吸气通道,28a为吸气通道底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指 出的是,这样的实施例并不具有限定本实用新型范围的作用。 (实施例1)
图1 图3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的电饭煲。
如图1、图2中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电饭煲中设有略呈有底筒状的 电饭煲煲体1;收容在电饭煲煲体1内部的锅收容部la中的锅2;安装 在电饭煲煲体1上的、能够将电饭煲煲体1的丌口部分打开/关闭的盖体 3;以装拆自如的方式安装在盖体3的内侧(盖住锅2的开口部分的那一 侧)上的、可以将锅2的开口部分加以密封的略呈圆盘状的内盖4;和对 锅2进行感应加热的锅加热装置5。
电饭煲煲体1内的锅收容部la由嵌合在电饭煲煲体1的上部开口的 内缘部上的略呈环状的上框1b、和形成与锅2的形状相对应的带底圆筒 形状且在上部开口侧端部与上框lb联接成一体的线圈基座lc构成。
线圈基座lc的外壁面安装有构成锅加热装置5的底内线圈5a和底 外线圈5b。底内线圈5a通过线圈基座lc设置成与锅2的底部中心的周 围相対',底外线圈5b通过线圈基座lc设置成与锅2的底部的角落部相 对。
线圈基座lc的底部中央部分设有开口,这一开口部分中设有用于测 定锅2的温度的锅温检测部亦即锅温传感器6,锅温传感器6被设置成可 以顶住锅2的底部。
电饭煲煲体1内设有对各部分及各装置进行驱动控制、从而执行煮 饭操作的控制装置7。控制装置7根据用户通过设在如盖体3上的操作面 板(图中未示出)发出的指示,对各部分及各装置进行驱动控制。
电饭煲煲体1的前壁上部(图1的左侧上部)设有能与盖体3上的 钩体8相扣合的钩体ld。钩体ld和上框lb和之间设有弹簧le。弹簧le 对钩体ld施加上朝向前方(图l的左侧)的力。
盖体3中设有煲盖温度检测部亦即煲盖温度传感器9;内盖加热装置10;枢轴3a;风扇等鼓风装置11;使外气与鼓风装置11的吸气侧
lla相连通的吸气口 12;将来自鼓风装置11的气流引至盖体3外侧的排
气口 13;使鼓风装置11的排气侧llb和排气口 13相连通/联接的鼓风通
道14;和使锅2和鼓风通道14相连通/联接的蒸气通道15。
内盖加热装置10的一种实例为内盖加热线圈,这些内盖加热线圈被 设置在盖体3内,在控制装置7的控制下对内盖4进行感应加热。枢轴 3a为盖体3的开闭轴,其两端部以转动自如的方式固定在电饭煲煲体1 的上框lc上。盖体3由设在枢轴3a的附近的转动弹簧(图中未示出) 施加有弹力,从而可以自行转动(打开)。
鼓风装置11设置在盖体3中位于枢轴3a —侧的后部,即靠近枢轴 3a的位置上。吸气口 12由开在盖体3的侧面上的多个窄缝状孔构成。排 气口 13由开在盖体3的倾斜顶面上的多个窄缝状孔构成。鼓风通道14 基本上呈直线,截面积也基本一致,将排气侧lib和排气口 13加以联 接。
蒸气通道15用于将锅2内的多余蒸气排向鼓风通道14,其一端的蒸 气通道入口 15c与内盖4上的蒸气口 4a相连通/联接,另一端的蒸气通 道出口 15b开在鼓风通道14的排气口 13和排气侧lib之间的鼓风通道 14的通道壁14a上。蒸气通道15中的蒸气通道出口 15b被设置成在水平 方向上比起与锅内连通的蒸气通道入口 15c来更靠近枢轴3a—侧,且蒸 气通道入口 15c和蒸气通道出口 15b间的通道形成曲折状。采用这一结 构后,蒸气通道15的通道形成了一种气流进入防止构造16。另外,蒸气 通道15由树脂制成的通道壁面构成。
在本实施例中,蒸气通道15的蒸气通道出口 15b与鼓风通道14联 接成从垂直方向偏斜10 20度(呈大致垂直的方向),并在通道壁14a 上开口。另外,气流进入防止构造16中设有使来自鼓风装置11的气 流即使进入到蒸气通道15也难于到达锅2中的基本水平部16a、和弯折 成直角的弯曲部16b。从蒸气通道15流出的蒸气的方向与鼓风通道14内 由鼓风装置11产生的气流流向基本垂直。
内盖4的一部分由可以进行感应加热的不锈钢等金属制成。为了使 蒸气能排到锅2的外部,内盖4上还设有由多个孔构成的所述蒸气口4a。内盖4的周围(与锅2的侧面相对的位置上)安装有略呈环状的内 盖密封件17,内盖密封件17在盖体3处于关闭状态时与锅2进行紧密接 触。这样的内盖密封件17由橡胶等弹性体构成。
在盖体3的外表面上,安装有用于显示煮饭模式、时间等各种信息 的显示部18、和用于执行煮饭开始、取消、定时等各种操作的操作按键 19。随着操作按键19的操作,设置在电饭煲煲体1内部的控制装賈7中 的煮饭程序被执行,所述锅加热装置5和内盖加热装置10根据煮饭程序 的进行而操作或停止操作,实施煮饭过程。同时,鼓风装置11也在控制 装置7的控制与煮饭过程连动地进行操作或停止操作。
下面对具有以上构成的电饭煲的操作情况和其作用进行描述。
煮饭时,首先在锅2内放入米和规定量的水,然后通过操作按键19 选择煮饭模式,再按下[煮饭丌始]按键,启动煮饭操作。煮饭操作包括 以下步骤将水保持在一定温度下使米吸收水的浸水步骤;山锅加热装 置5对锅2进行连续加热、使锅2内的水成为沸腾状态的炊熟歩骤;和 在锅2内变成几乎无水的状态抑制加热的蒸焖歩骤。在这些步骤之问, 米不断发生糊化,从而被煮成饭。控制装置7通过锅温传感器6监测到 的锅2的温度将锅加热装置5控制成最佳状态,从而按照预先确定的煮 饭程序进行煮饭。煮饭程序中设有与米的种类等相对应的多个模式。蒸 焖步骤结束时,煮饭过程也就结束,接下来自动进入保温步骤,使做成 的米饭的温度不发生下降,用户无论何时都能吃上热饭。 接下来,对煮饭程序执行时的操作情况进行详细描述。 煮饭开始后,首先进行的是使米吸收水的浸水步骤。控制装置7通 过锅加热装置5对锅2进行加热,锅2内的水温由锅温传感器6加以检 测,将水温调整到米还不发生糊化的温度(低于6(TC),促进米的吸 水。
在煮熟步骤中,对米和水进行加热,使糊化开始进行。控制装置7 使锅加热装置5工作,对锅2进行快速加热,使锅2内的水达到沸腾状 态。此时,沸腾将连续地发生,蒸气也大量产生。产生出来的蒸气将锅2 充满后,多余的蒸气将进入蒸气通道15,穿过气流侵入防止部16,进入 到鼓风通道14内。另一方面,当控制装置7通过锅温传感器6检测到锅2内的水已经沸腾时,就使鼓风装置11开始操作。鼓风装置11从吸气口 12吸入外气,朝图中箭头B的方向鼓风,向鼓风通道14中送入室温空 气。从蒸气通道15导入到鼓风通道14中的蒸气与室温空气相混合,然 后,这样的空气-蒸气混合体从排出口 13排至盖体3夕卜。通过与空气进 行混合,蒸气的浓度可以得到降低,故排出的混合气体的温度也将下 降。另外,山于蒸气通道15中的蒸气通道出口 15b开在鼓风通道14的 通道壁14a上,与鼓风通道14相联接,且从蒸气通道15排出的蒸气比 空气轻,自然地飘向上方,因此很容易在鼓风通道14中与空气发生均匀 的混合。
在煮熟步骤中,控制装置7为了使水温的上升速度达到能做成美味 可口的米饭的最佳速度,需要根据米量对火力进行调整。另外,为了将 米做成足够柔软的米饭,在达到沸腾之后还需要在一定期间内使米保持 高温状态,因此也需要调整火力。为此,在大部分的情况下,锅加热装 置5通过断续地对锅2进行加热的方式来调节火力。在锅加热装置5操 作期间,锅2内会连续产生出蒸气,而当锅加热装置5不在操作期间, 锅2内也就停止产生蒸气。在锅2内的蒸气连续地产生时,由于锅2内 的空气除了蒸气通道15以外没有其他可以进入的空间,故蒸气充满锅2 内后,蒸气的压力将会变高,蒸气将穿过蒸气通道15,进入到鼓风通道 14中。
此吋,即使鼓风装置11发生操作,鼓风装置11产生的气流也会被 从蒸气通道15流出的蒸气所阻,很难进入到蒸气通道15内。另一方 面,当锅2内蒸气的发生停止时,由于进入到蒸气通道15内的蒸气的温 度达到约IO(TC的高温,比空气轻,容易飘向上方。这时,蒸气和从鼓风 装置11送来的呈室温(如2CTC)的空气之间将发生置换现象,即蒸气将 进入到鼓风通道14中,而鼓风装置11产生的气流将进入到蒸气通道15 中。呈室温的空气一旦进入到锅2中的话,会使锅2内的温度发生下 降,造成米的糊化不充分,无法做成美味可口的米饭。但是,在煮熟步 骤中,由于锅加热装置5停止操作的时间大多较短(如短于5秒),蒸 气通道15中又设有气流进入防止构造16,由弯曲部16b来使进入气流的 势头减弱,在到达锅2的过程中还设有水平方向的较长通道16a来拉长至锅2的距离,因此,鼓风装置11产生的气流进入到锅2中的现象可以 得到减少。
在从鼓风装置11产生出的、沿鼓风通道14内运动的气流中,在壁 面附近因与壁面发生摩擦将成为紊流,而在远离壁面的鼓风通道14的中 心部分则容易成为层流。通过使蒸气通道出口 15b在鼓风通道14的壁面 上开口,流入鼓风通道14中的蒸气首先在壁面附近被巻入到紊流中,很 容易与空气发生均匀的混合。相反,如果蒸气在鼓风通道14的中心与空 气相混合的话,由于这里的空气为层流,故蒸气较难和空气发生混合。 另外,由于蒸气通道15和鼓风通道14以基本垂直的方向进行联接,蒸 气以和鼓风装置11产生的气流的流向相垂直的方向流入到鼓风通道14 内,故蒸气和空气更容易发生混合。
另外,在煮熟步骤中,米中的淀粉等成分会溶解到水中,形成膜状 的高粘度米汤,这样的米汤会与蒸气一起流到锅2夕卜。虽然米汤在受到 蒸气的压力时也会向锅2外移动,但是米汤碰到温度远低于蒸气的气体 时会发生破裂。鼓风装置11产生的气流会随着锅加热装置5的操作中断 续地进入到蒸气通道15中,使蒸气通道15内的环境温度下降,对蒸气 通道15的通道壁面进行冷却。因此,即使多多少少也会有些米汤进入到 蒸气通道15内,但是会在鼓风通道14附近被来自鼓风装置11的气流冷 却而发生破裂,从而能产生米汤难于流入鼓风通道14内的效果。
另外,在蒸气从锅2内朝蒸气通道15及鼓风通道14移动时,如果 蒸气通道15及鼓风通道14的通道壁面的温度比蒸气的温度低,则蒸气 会被壁面冷却,发生结露。之后,再进一步被排到盖体3外时,蒸气的 浓度会下降。此外,这样的结露在温差大的位置上很容易发生,在本实 施例中的情况下,在蒸气通道出口 15b附近最容易发生结露。在现有的 的电饭煲(图19)中,由于与蒸气通道15相当的通道(蒸气管34)呈 倾斜状,结露水流入蒸气管34中后很容易流到锅33中。与此不同,在 本实施例中,蒸气通道出口 15b附近产生的结露水虽然会掉入到风侵入 防止部16的弯曲部16b中,但是由于通道16a呈水平方向,存积在其中 的结露水不容易到达锅2中。在煮饭过程中的煮熟步骤及蒸焖步骤中, 使锅2内保持高温状态是将米饭做得美味可口的条件。结露水进入锅2中后,会使锅2内的温度下降,造成食感下降。另外,在保温过程中, 结露水掉入锅2中的话,只有位于蒸气口 4a正下方的米饭中含有较多的 水分,产生发白、膨胀湿润的白化现象,保温性能会出现下降。在本实 施例中,蒸气通道15的壁面由树脂制成,其隔热性比金属高,从而不容 易发生结露。
在蒸焖步骤中,锅2内几乎己经不剩下什么水,此时一边使沾附在 米上的多余水分蒸发/发散, 一边使锅2内维持高温状态(约IO(TC的状 态),使糊化进一歩发生。此时,控制装置7通过内盖温度传感器9对 锅2的上部空间的温度进行检测,并使内盖加热装置IO发生操作,继续 对米进行加热,促进糊化。在蒸焖步骤中,虽然也有蒸气从锅2排出, 但是其量与煮熟歩骤中相比要少,这样鼓风装置11产生的气流就更容易 进入到蒸气通道15中。但是,由于气流进入防止构造16的一部分为处 于水平方向的较长的通道16a,故鼓风装置11产生的气流还是很难到达 锅2中;而且设置上弯曲部16b之后,蒸气流在弯曲部16b中会产生紊 流,使来自鼓风装置11的冷风容易被推回去,从而减少室温空气到达锅 2中的情况发生。
在保温过程中,因为进行煮饭操作而变得比室温热的鼓风通道14内 会被室温徐徐地冷却,在鼓风通道14内的湿度高的情况下会发生结露。 在参考文献1中所示的蒸气通道15呈垂直管状的情况下,盖体3打开时 鼓风通道14内的结露水会进入到蒸气通道15中;而当盖体3又被关闭 时,流入到蒸气通道15中的水滴会滴到锅2内,产生蒸气通道入口 15c 正下方的米饭变白、膨胀、湿润而食感下降的问题。与此不同,在本实 施例中,蒸气通道出口 15b被设置在比蒸气通道入口 15c更靠近枢轴3a 一侧的位置上,这样打开盖体3时鼓风通道14内的结露水虽然也会进入 到蒸气通道15中,但是盖体3关闭时露水仍会滞留在蒸气通道15的水 平通道亦即水平部分16a中,进入到锅2中的可能性非常低。
采用上述构成之后,本实施例的电饭煲不但能够降低排出蒸气的温 度,而且即使来自鼓风装置的气流进入到蒸气通道中也可以通过风侵入 防止部减少气流进入到锅中的情况发生,因室温空气侵入环境温度约达 IO(TC的锅内、造成锅内温度下降而引起的妨碍糊化的现象也能降低,从而可以提供一种煮饭性能高、且具有蒸气降温功能的电饭煲。另外,米 汤进入到鼓风通道内的现象也可以减少,从而可以提供一种清洗方便的 电饭煲。另外,通过使蒸气通道形成弯曲状,同时使蒸气通道入口和蒸 气通道出口在水平方向上出现错位,可以加长蒸气通道,减少从鼓风装 置送来的室温空气进入锅内的情况发生。同时,煲盖也可以减薄,使电 饭煲的结构实现小型化。此外,在保温时即使有水流入蒸气通道中,水 滴也难于进入到锅中,因此水滴到正在进行保温的米饭中、使米饭变白/ 膨胀/湿润的情况也可以减少。
另外,通道16a也不一定非得设置在水平方向上,也可以设成倾斜 等状态,只要将蒸气通道出口 15b的位置错开、不处于蒸气通道入口 15c 的正上方就可以。
另外,蒸气通道15的壁面的外侧用隔热材料等加以包覆的话更佳, 可以使蒸气通道15的内壁面上不易发生结露。
另外,本实施例中的蒸气通道15的通道16a虽然是呈水平方向的, 但是设置成越靠近蒸气通道入口 15c越高,越靠近蒸气通道出口 15b越 低的结构更佳,可以使结露水更加不易侵入到锅2中。
另外,通过使排气侧llb和排出口 13设置成相对状态,可以使气流 不受阻力地流动,与弯曲状的鼓风通道14相比可以增加风量,即使采用 成本低的小风量鼓风装置11的话,也可以产生与弯曲状鼓风通道14相 同或更多的风量。另外,鼓风装置11风量越小,其体积也基本上越小, 从而可以减小盖体3的体积,提供一种结构紧凑、设置起来也方便的电 饭煲。
另外,即使鼓风装置11设置在距枢轴3a较远的盖体前方,只要使 蒸气通道出口 15b的位置与蒸气通道入口 15c错开,不处于蒸气通道入 口 15c的正上方,达到蒸气不易进入到锅2中的效果就可以。
另外,通过将鼓风装置11设置在盖体3中离枢轴3a较近的位置 上,可以减小打开盖体3所需的力,故转动弹簧(图中未示出)的弹力 也可以减小。这样一来,转动弹簧的力设置成很大时,将盖体3相对于 电饭煲煲体1打开到约为90度的角度时会有过大的力起作用,锅2中无 物时会发生从电饭煲煲体1中浮起等不利现象。转动弹簧的弹力减小后,上述不利现象可以消除,从而可以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的电饭煲。另 外,转动弹簧的力大时,弹簧本身也将变大。因此,通过将鼓风装置11 设置在枢轴3a附近,还可以减小电饭煲的整体体积。
另外,通过改变蒸气通道出口 15b的截面积,可以对蒸气朝鼓风通 道14的排出势头进行控制。例如,减小蒸气通道出口 15b的截面积的 话,可以使蒸气以很强的势头排出,从而更容易到达鼓风通道14中与蒸 气通道出口 15b相对的另一侧;而加大蒸气通道出口 15b的截面积的 话,蒸气的势头将被降弱,使蒸气不易到达鼓风通道14中与蒸气通道出 口 15b相对的另一侧。这样,通过根据鼓风通道14的截面积來使蒸气通 道出口 15b的截面积发生变化,可以将蒸气和空气和的混合程度控制成 最佳状态。
另外,作为使鼓风装置11产生的气流不进入锅2内的方法,还可以 使鼓风装置11的操作和锅加热装置5的操作相同歩,将鼓风装置11控 制成只在锅加热装置5操作期间工作,这样也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
而且,使鼓风装置11可以在两种强度的风量上工作,使蒸焖步骤中 的鼓风装置11的风量小于煮熟步骤中的风量,从而降低鼓风装置11产 生的气流进入蒸气通道15中的速度,这样也能达到较少冷风侵入锅2内 的效果。
另外,将蒸气通道15的至少一部设置成可以装拆自如的话,对于米 汤容易通过的通道亦即蒸气通道15的清洗就很容易进行,此外还可以将 蒸气通道15不是设置成可以装拆,而是在其上设置盖子,从而将盖子打 开后就可以对容易变脏的部分进行清洗。
另外,使鼓风装置11在蒸气排出时操作,只要能够降低蒸气的浓 度,可以不依赖锅温传感器6的检测温度,既可以在进入煮熟步骤中达 到一定温度后就进行开始操作,也可以根据内煲盖温度传感器9等其它 传感器的检测温度来操作。
另外,将鼓风通道14的至少一部分设置成装拆自如的话,在用比正 常水量多的水量进行煮饭等异常使用情况下米汤及水即便进到了鼓风通 道14中,也很容易进行清洗。另外,鼓风通道14也可以不设置成装拆 自如,而是在其一部分上设置上盖子。这样,只要打开盖子就可以对变脏的部分进行清洗。
另外,本实施例中的蒸气通道i5虽然是与鼓风通道14的底面上的 通道壁14a相联接,但是即便是与其它通道壁14a相联接的话,也可望 达到同样的效果。
另外,吸入口 12只要是根据鼓风装置11的种类设置成能使鼓风装 置11的性能得到充分发挥、压力损失得到减少就可以,其位置及形状可 以与本实施例不同。另外,由于盖体3的内部没有达到气密空间的地方 很多,外气肯定和某处相连通,因此,只要不影响鼓风装置11的鼓风, 还可以不专门设置一个吸入口 12,而是将原本巳经存在的盖体3和外气 之间的连通间隙作为吸入口 12也是可以的。
另外,本实施例中鼓风装置11虽然设置在盖体3的后部,但是即使 设置在盖体3前部也是可以的,或者设置在电饭煲煲体1内部,将鼓风 通道14设置成穿越电饭煲煲体1内部及盖体3内部。
而且,虽然鼓风通道14呈直线形状,设置成弯曲等其它形状也是可 以的。
另外,如图3中所示,鼓风装置11也可以偏置在盖体3的后部左 侧,将排气口 13设在右侧,使鼓风方向朝向箭头B那样的横向等方向。 只要能够实现蒸气与室温空气混合后排到电饭煲煲体外的功能,鼓风方 向朝向其它方向也是可以的。
另外,在鼓风装置11设置成偏置的情况下,虽然朝左右哪边都可 以,但是较为理想的是更为靠近电饭煲的煲体中心的那边,这样可以使 盖体3的开闭更加顺畅。
另外,如果蒸气通道入口 15c不设在鼓风通道14的正下方的话,可 以抑制盖体3的高度,从而可以提供一种结构更小的电饭煲。
(实施例2)
图4和图5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的电饭煲。其中,对于 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构成要素,只是标出了相同的符号,省略其的重复 描述。
如图4中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电饭煲在蒸气通道15的中段部分设有扩大空间部20。与蒸气通道15的蒸气通道出口 15b的截面积相比,扩大 空间部20具有更大的截面积(约为其2倍)。其它构成与实施例1中相 同。
下面对具有上述构成的电饭煲中的操作情况和作用进行描述。
上述电饭煲的基本操作与实施例1 一样,故在此不在累述。在煮熟 步骤及蒸炯步骤中, 一旦鼓风装置11发生操作,鼓风装置11产生的气 流就有可能进入到蒸气通道15中。但是,由于进入到蒸气通道15中的 气流一旦进入到扩大空间部20中时其流速就会下降,再往锅2 —侧移动 的势头就会被降低,故冷风变得不易侵入到锅2中。
另一方面,在煮熟步骤中连续发生沸腾的情况下,虽然蒸气通道15 长的话蒸气的喷出音也可以变大,但是设置上扩大空间部20之后,可以 降低蒸气通道15内的蒸气流速,减小喷出噪音。
采用以上的构成之后,本实施例的电饭煲不但可以降低排出蒸气的 温度,即使在鼓风装置产生的气流进入到蒸气通道中的情况下也可以通 过扩大空间部进一步降低冷气进入到锅中的情况发生。这样,呈室温的 空气侵入到环境温度约为IO(TC的锅内、造成锅内温度下降、从而妨碍米 的糊化等现象可以减少,维持很高的煮饭性能。另外,沸腾时蒸气的喷 出音也能得到降低,从而可以实现一种工作时很安静的电饭煲。
另外,在图5中所示的蒸气通道15中,蒸气通道入口和蒸气通道出 口之间的通道呈弯曲状,取代扩大空间部20的是一个倒U字构造21,这 样可以使鼓风装置11产生的气流更难进入到锅2中。在这一倒U字构造 21中,通道最后部的底面21a被设置成比蒸气通道15的倒U字构造21 和鼓风通道14之间的通道中的最高部分的最低点15a还高。另外,倒U 字构造21部分的通道截面积与蒸气通道15的通道截面积几乎相同。
这里,在煮熟步骤及蒸焖步骤中,当锅2内的水沸腾时,锅2的蒸 气就会进入到蒸气通道15中。进入到蒸气通道15中的蒸气会穿过倒U 字构造21,然后进入到鼓风通道14中。这时,由于蒸气通道15没有用 阀等关闭,故蒸气会不受阻挡地进入到鼓风通道14中,锅2内多余的蒸 气会不受阻挡地排到锅2。另一方面, 一旦沸腾停止的话,锅2内的内压 不会进一步升高,蒸气基本上不再移动。但是,在鼓风通道14附近,由于蒸气比室温空气轻,故较轻的蒸气会流入到鼓风通道14中,而较中的 空气会进入到蒸气通道15中,发生位置置换。同时,在倒U字构造21 中,较轻的蒸气会上升,停留在比底面21a高的部分中,形成蒸气将蒸 气通道15堵塞的状态,和冷空气之间就不易发生置换。
而且,即使蒸气通道出口 15b发生结露,冷凝水滴入到蒸气通道15 中,朝锅2 —侧倒流,也可以通过底面21a防止冷凝水流到锅2中。
采用上述构成之后,本实施例中的电饭煲不但可以降低排出蒸气的 温度,即使在鼓风装置产生的气流进入到蒸气通道中的情况下也可以通 过倒U字构造锅减轻呈室温的空气侵入到锅内的现象发生。这样,因室 温空气侵入到环境气体约为IO(TC的锅内、引起温度下降、妨碍米的糊化 等现象可以减轻,从而可以维持很高的煮饭性能。
另外,即使在倒U字构造21的底面21a并不比蒸气通道15的倒U 字构造21和鼓风通道14之间的通道中最高部分的最低点15a高的情况 下,只要比蒸气通道的倒U字构造21和鼓风通道14之间的通道中的最 低点15d高,在室温空气从鼓风通道14进入到蒸气通道15中、再进入 锅2内时,必须越过这一较高的最低点15a,但是停留在蒸气通道中的最 高部分的最低点15a上方的蒸气将形成阻碍,产生室温空气不易进入到 锅2中的效果。
(实施例3)
图6和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的电饭煲。其中,对于与 实施例1和2相同的构成要素,只是在图中标出了相同的符号,省略对 其的重复描述。
如图6中所示,本实施例的电饭煲的蒸气通道15中设有用于阻挡进 入到鼓风通道14中的米汤的米汤阻挡部22。所述米汤阻挡部22呈突起 形状,且突起形状的前端为倾斜的尖头形状,从而易于使呈膜状的米汤 发生破裂。而且,米汤如图中的El和E2 二个箭头所示的那样分开后进 入到蒸气通道15中。
下面对具有上述构成的电饭煲的操作情况和作用进行描述。
本实施例中的电饭煲的基本操作与实施例1中相同,故在此不再累述。在煮熟步骤中,呈膜状的米汤将和蒸气一起进入到蒸气通道15中, 由于蒸气通道15内设有米汤阻挡部22,故将如二个箭头El和E2所示的 那样分开后在蒸气通道15内行进。同时,由于箭头El所示的通道徐徐 变狭,米汤和蒸气的行进速度会加速,而箭头E2所示的通道徐徐变大, 故米汤和蒸气的行进速度将会逐渐变慢。这些不同速度的米汤在会合地 点发生碰撞时,由于各自的速度不同,故很容易发生破裂。破裂后的膜 状米汤会直接落到通道中,倒流入锅2内,并再次沾附到米饭上,产生 增加米饭的光泽的效果。
本实施例的电饭煲采用以上构成之后,米汤在蒸气通道内就会破 裂,从而可以降低米汤进入鼓风通道内的可能性,鼓风通道的清洗频度 可以减少,从而可以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的电饭煲。
另外,只要是使米汤难于到达鼓风通道14的构造,米汤阻挡部22 采用上述以外的其他构造也是可以的。例如,可以使蒸气通道15的至少 一部分壁面冷却,使膜状的米汤只要与经冷却的壁面接触就发生破裂。
另外,蒸气孔4a的正上方还可以设置一个压力阀,来减轻米汤进入 至鼓风通道14内的情况发生。另外,在这样的情况下,通过使压力阀部 不设置在鼓风通道14的下方,可以降低盖体3的高度,从而提供一种结 构紧凑的电饭煲。
另外,如图7中所示的那样,米汤阻挡部22还可以设置成这样,即 在蒸气通道15内的蒸气孔4a的正上方设置有在米汤的作用下可以朝 如图中的箭头F所示的方向运动的磁铁28a、支承这一可动磁铁28a的磁 铁支承体28b、设在蒸气通道15的外侧且能够检测出磁铁28a是否处于 没有米汤来到时的位置上的磁力检测部28c。在这样的情况下,在磁力检 测部28c检测到磁铁28a不在规定位置上时,控制装置7即判定米汤已 经穿过了磁铁28a部分,从而对锅加热装置5进行控制,降低锅2的加 热量,直接抑制米汤的发生。通过采用上述构成,米汤不会进到蒸气通 道15内的磁铁28a部分以后的通道中,故清洗起来比较容易。另外,如 果磁铁28a和磁铁支承体28b设置成可以装拆自如的话,则对其的清洗 也将容易进行。(实施例4)
图8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中的电饭煲。其中,对于与实施 例1和2中相同的构成要素,只是在图中标出了相同的符号,在下面的 说明中省略对其的重复描述。
在如图8中所示的本实施例的电饭煲中,米汤阻挡部由鼓风引导部 23构成,鼓风引导部23由用于将鼓风装置11发生的一部分气流引导到 蒸气通道15内的凸筋构成。鼓风引导部23与鼓风装置11产生的气流流 向相对,呈突出在蒸气通道15内的形状。
下面对具有以上构成的电饭煲的操作情况和作用进行描述。
上述电饭煲的基本操作与实施例1中相同,故在此不再累述。鼓风 装置11操作时,将会产生如图中的箭头B所示的气流。由于有鼓风引导 部23的存在,来自鼓风装置11的一部分气流将会朝箭头B2所示的方向 移动,进入到蒸气通道15中。这样,在煮熟歩骤中与蒸气一起运动的膜 状米汤上将吹到冷风,米汤会发生破裂。
采用上述构成之后,本实施例的电饭煲可以更有效地使米汤在蒸气 通道发生破裂,从而可以减少米汤进入鼓风通道内的现象,从而可以提 供一种鼓风通道没有必要清洗的、使用方便的电饭煲。
另外,本实施例的电饭煲中还可以设置使残留在蒸气通道15内的米 汤从蒸气口 4a返回到锅2内的米汤回流通道,使米汤再次沾附到锅2内 的米饭上,使做成的米饭富有光泽。
另外,将来自鼓风装置11的气流引导到蒸气通道15中时,虽然可 以使膜状米汤发生破裂,但是进入锅2内的气流量也会增加。为此,蒸 气通道15的蒸气通道出口 15b附近可以固定一个由铝等热传导性能优异 的材料制成的金属部件,使其一端暴露在鼓风通道14内,利用来自鼓风 装置11的气流对金属部件进行冷却,并通过热传导使金属部件整体进行 冷却;当米汤与蒸气一起从蒸气通道15内流过来时,米汤就会与这一金 属部件发生接触,从而使膜状米汤发生破裂。采用这样的构成的话,可 以达到同样的效果,而且可以减少室温空气进入到锅2内的情况发生。
(实施例5)图9 图11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中的电饭煲。对于和实施
例1中相同的构成要素,在图中标出了相同的符号,在下面的说明中省 略对其的重复描述。
如图9中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电饭煲中设置了一个排气方向限制部 24,使得鼓风装置11产生的空气和来自蒸气通道15的蒸气的混合体倾 斜地朝电饭煲煲体1的前方排出。
在本实施例中,鼓风装置11不是设置在鼓风通道14和枢轴3a之 间,而是设置在盖体3的左侧后部。鼓风装置11的吸气侧亦即吸气口 12 设置在左侧,由设在盖体3侧面上的多个孔构成。排气口 13设置在鼓风 装置11的排气侧亦即右侧,与鼓风装置11相对、排气口 13由设在盖体 3侧面上的多个孔构成,吸气口 12和排气口 13均为窄缝形的孔状。鼓风 通道14基本上呈直线形状,截面积也基本一致。
所述排气方向限制部24设在排气口 13附近,包括用于挡住来自 鼓风装置11的气流使其改变方向的遮蔽壁24a、用于将来自鼓风装置11 的气流引导至前方的排气通道前方扩张壁24b、和从而将排气口 13的窄 缝形孔的朝向引导至更希望变成的方向且朝向倾斜方向的窄缝形壁24c。
下面对具有上述构成的电饭煲的操作情况和作用进行描述。
上述电饭煲的基本操作与实施例1 一样,故在此不再累述。通过将 吸气口 12及排气口 13设置在电饭煲煲体1的侧面上之后,即便误使液 体等物从盖体3的上方流下,落下的液体进入到鼓风通道14中、沾附在 鼓风装置11上等现象也可以降低。
另外,在保温过程中,在鼓风通道14内有结露的状态下打开盖体3 的话,如果鼓风装置11设在鼓风通道14和枢轴3a之间,结露水就可能 沾附在鼓风装置11上,引起鼓风装置11的故障。但是,在本实施例 中,由于鼓风装置11设置在盖体3的后部左侧,因此即使将盖体3打 开,也可以减少鼓风通道14内的结露沾附在鼓风装置11上的情况发 生。
在图1及图2中,排气口 13基本位于盖体3的中央,并且排气方向 朝向斜上方。因此,在煮饭过程中鼓风装置11发生操作期间,如果用户 为了看清剩余煮饭时间及煮饭模式等显示而靠近电饭煲时,虽说即使触摸到排气口 13也不算太烫,但是排气会吹到用户身体的前表面如脸上, 用户可能会有不舒服的感觉。为此,本实施例中如图9中的箭头B所示 的那样倾斜地朝前方排气,这样在排气时可以消除上述的用户不舒服 感。
另外,在电饭煲煲体1设置在如图9中的C中所示的搁架中之后进 行煮饭的情况下,如果排气与图4中的箭头B所示的鼓风方向相同的情 况下,排气会滞留在搁架C内,电饭煲煲体1周围的环境温度也会上升, 高温气体会流到控制装置7的周围,造成控制装置7中的部件温度上升, 操作就可能发生不稳定。为此,本实施例中在沿着图9中的箭头B所示 的方向进行排气时,排气很容易如图9中的箭头B3所示的那样沿着搁架 C的侧壁排到搁架C的外部,很少在搁架C内发生滞留,从而可以降低对 控制装置7的不利影响。
在本实施例的电饭煲采用上述的构成之后,即使用户站在电饭煲煲 体前方的情况下,不但排气直接吹到用户身上的情况可以减少,而且在 电饭煲煲体收容到搁架(厨柜)内后实施煮饭操作的情况下也可以使排 气气体不滞留在搁架内,从而可以提供一种能够稳定地进行煮饭操作 的、高可靠性的电饭煲。
另外,排气口 13设在侧面上时,即使排气方向朝向斜上方或正上 方,也会很少吹到用户的脸上。
另外,鼓风通道14内的排气口 13和蒸气通道出口 15b之间的窄缝 壁24c也可以设置比图9中所示的长得多的形状,这样还可以降低压力 损失,排气方向也可以更加朝向前方。
另外,如图10及图11中所示,本实施例的电饭煲中还可以设置上 用于使鼓风装置11产生的空气和从蒸气通道15排出的蒸气形成混合体 的排出方向发生改变的排气方向可变部25。这一排气方向可变部25中设 有供用户在希望改变排气方向推动的扳手(抓手)25a、和可以在鼓风 通道14内发生伸缩从而使排气的方向发生改变的遮蔽板部25b。
在这样的情况下,用户通过对排气方向可变部25中的抓手25a进行 操作,使遮蔽板部25b发生滑动,就可以使排气方向发生改变。具体说 来,在图10中所示的状态下,遮蔽板部25b被收容在对于箭头B所示的鼓风风向不发生现象的位置上;通过将抓手25a朝电饭煲煲体1的前方 一侧滑动,遮蔽板部25b就将移动到如图11中所示的对鼓风产生影响的 位置上,使鼓风的风向发生变化,从而使排气方向改变成箭头B所示的 方向。这样,用户希望在橱柜中进行煮饭的情况下,可以设置成图11中 所示的状态,而在电饭樊的周围没有挡壁等情况下,又可以将排气方式 设置成图10的状态,朝电饭煲煲体的侧面方向进行排气,使鼓风不易吹 到用户身上。这样,用户可以根据情况灵活地改变排气方向,从而可以 实现 一 种使用方便的电饭煲。
另外,如图11中所示的那样将遮蔽板部25b关闭时,排气口 13的 排气面积将会减少,排气气体的流速将增加。在橱柜中进行煮饭的情况 下,采用这种方式可以使排气气体更容易排到橱柜的外部。
另外,由抓手25a和遮蔽板部25b构成的排气方向可变部25还可以 设置成一种使排气集中度发生变化的装置,即并不改变排气方向,而是 只使排出气体的流速发生变化。在橱柜中进行煮饭的情况下,可以使流 速变快,使排气气体从橱柜中流出;而在开放空间中进行煮饭的情况 下,则使流速变慢,从而减少吹到用户脸上会产生不舒服感的气流。
另外,排气方向还可以设置成可在电饭煲煲体的上下方向发生改 变,或者设置成不但可以选择横向排气,甚至还可以选择朝后方排气。
另外,为了使用户感觉不到鼓风的风压,即使在图1及图2那样的 朝电饭煲的斜上方进行排气的场合下,排气口 13的孔截面积与风量相比 也可以做得比较大,降低排气口 13处的风速,使排风不易到达用户所处 位置。
(实施例6)
图12、图13中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的电饭煲。其中,对于与 实施例1中相同的构成要素,只是在图中标出了相同的符号,在下文中 省略对其的重复描述。
如图12中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电饭煲在鼓风通道14内设置有呈板 状的蒸气扩散凸筋26,将来自鼓风装置11的空气和来自蒸气通道15的 蒸气均匀地加以混合。蒸气扩散凸筋26在蒸气通道出口 15b附近的排气口 13 —侧至少设置有一个,阻止进入鼓风通道14内的蒸气马上流向排 气口 13,而是使之与鼓风空气均匀地发生混合。
如图13中所示,蒸气扩散凸筋26也可以设置成在蒸气通道出口 15b 附近很高、越是离开蒸气通道出口 15b就变得越低的凸筋形状,使得从 偏置位置流出的蒸气在鼓风通道14内与空气发生混合,在排气口 13形 成基本均匀的蒸气和空气混合而成的混合体之后再排出。
另外,本实施例中的蒸气通道15垂直地与鼓风通道14相联接。 下面对具有上述构成的电饭煲中的操作情况和作用进行描述。 由于本实施例中的基本操作与实施例1中一样,故在此不在累述。 由于蒸气通道出口 15b处于偏置的位置(电饭煲煲体1前方的鼓风通道 14位置)上,因此如果没有蒸气扩散凸筋26的话,在煮饭过程中进入到 鼓风通道14中的蒸气会在蒸气通道出口 15b的正上方被来自鼓风装置11 的空气推压,在从排气口 13排气之际的混合也不会均匀。这样,电饭煲 煲体1前方的排气温度高,后方的排气温度低,故排出的是混合不匀的 蒸气,用户的手碰到排气时会感觉到烫手。但是,在本实施例中设置上 蒸气扩散凸筋26之后,蒸气和空气会在鼓风通道14内均匀混合,从排 气口 13排出的气体的温度也将变得均匀。
采用以上的构成之后,即使蒸气和空气在鼓风通道的混合情况由于 蒸气通道出口位置的关系变得不均一,本实施例的电饭煲也能通过设置 蒸气扩散凸筋实现均匀的混合,从而可以提供一种排出蒸气的温度得到 降低、蒸气处理性能高的电饭煲。
另外,蒸气扩散凸筋26也可以采用本实施例的凸筋之外的手段,如 使通道成为截面积急剧扩大及縮小等的构造形状,或者使鼓风装置从别 的方向进行鼓风等。
(实施例7)
图14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7中的电饭煲。其中,对于与实施 例1和2中相同的构成要素,只是在图中标出了相同的符号,在文字说 明中就省略了。
如图14中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的电饭煲中,鼓风通道14中设有用于使水不与鼓风装置11发生接触且呈引水槽形状的排水通道27,鼓风装 置ll和吸气口 12之间设有吸气通道28,吸气通道28的内部空间和盖体 3的内部空间不相通。另外,吸气口 12全部设置在比鼓风装置11低的位 置上。
下面对于具有上述构成的电饭煲中的操作情况和作用进行描述。 本实施例的电饭煲中的基本操作与实施例1中一样,故在此不再累 述。如前面提到过的那样,在煮熟过程中,鼓风通道14中会有结露发 生。另外,在用户误加入了比正常水量多的水后进行煮饭的情况下,锅2 内的水也可能通过蒸气通道15溢出,流入到鼓风通道14中。在这种鼓 风通道14中有水发生的情况下,本实施例能使水进入排水通道27,与鼓 风装置11不发生接触地进入吸气通道28,并沿着吸气通道的底面28a从 吸气口 12排到盖体3夕卜,不会进入到盖体3内。
另外,在用户错误地从吸气口 12加入了水、吸气口 12中产生结露 水等、水从吸气口 12进入到了吸气通道内等情况下,由于鼓风装置11 处于比吸气口 12高的位置上,因此水与鼓风装置11发生接触的可能性 也非常低。
通过采用以上构成,本实施例的电饭煲即使在用过量的水进行煮饭 等异常情况下,也可以将水排到盖体外,而不会使水与鼓风装置及内盖 加热装置等发生接触,因此即便在异常使用时也能降低鼓风装置发生故 障的可能性。另外,即使在吸气口进水的情况下,也可以减少鼓风装置 的故障。
另外,引导凸筋27b也可以采用这样的构造,即不使掉下的水立即 从吸气口 12排出,而是使一部分水贮积在盖体3内,溢出的量则从吸气 口12排出。由于贮存的水在下一次煮饭操作前会变干,且在鼓风通道14 内只有一些结露水时无需进行进行清洗,故可以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的电 饭煲。同时,引导凸筋27b的形状需要设置成这样,即,即使当盖体3 相对于电饭煲煲体1打开到约90度的情况下,贮积在盖体3内的若干量 的水也不会向内盖加热装置10 —侧移动。
另外,从吸气口 12排出的水会沿着盖体3的外表面流动,接着在电 饭煲煲体1外表面上流动,虽然这样的水可以使之掉落到地面上,但是需要用户移开电饭煲、对地面进行清洁。如果象图14中所示的那样设置 上框存水部If,使排出到盖体3外的水沿盖体3外表面流到上述上框存 水部lf'中积累起来的话,可以在不移动电饭煲煲体1的情况下就能将存 积的水清除掉,这样使用起来可以更加方便。
(实施例8)
图1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8中的电饭煲。同样,对于与实施例 l和2中相同的构成要素,只是在图中标出了相同的符号,对其的文字说 明下面就省略了。
如图15中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的电饭褒中,蒸气通道出口 15b虽然 被构成蒸气通道入口 15c的正上方,但是其间设有4个90度的拐弯形 状。另外,蒸气通道出口 15b基本呈垂直地与鼓风通道14相联接,相对 于从鼓风通道14内通过的气流而言也基本上呈垂直地联接。
下面对具有以上构成的电饭煲的操作情况和作用进行描述。 基本的操作情况由于和实施例1中一样,故在此不再累述。在煮熟 步骤中断续地对锅2进行加热的情况下, 一旦加热停止,鼓风装置11产 生的气流就会进入到蒸气通道15中。但是,由于风速在通过多个弯曲部 时会下降,且停止加热的时间也只有1秒至数秒,故空气不会进入到锅2 内。加热重新开始时,沸腾也将重新开始,因此气流也会被推回到鼓风 通道14中。
采用以上的构成之后,本实施例的电饭煲不但可以降低排出蒸气的 温度,而且即使在来自鼓风装置的气流进入到蒸气通道中的情况下也可 以借助气流侵入防止部减少气流进入到锅中的情况发生。这样,因室温 空气侵入到环境温度约为IO(TC的锅内、造成锅内温度下降、影响糊化的 现象可以减少,从而可以提供一种煮饭性能高、且具有蒸气温度降低功 能的电饭煲。
另外,虽然本实施例中是蒸气通道15本身与鼓风通道14垂直联 接,但是由于其目的只是在于通过使蒸气相对于空气在基本垂直的方向 上进行混合使空气和蒸气混合得均匀一些,因此也没有必要必须使蒸气 通道15与鼓风通道14基本垂直地进行联接,也可以使蒸气通道15和鼓风通道14平行联接,再设置上如实施例6中所示的蒸气扩散凸筋26那 样的凸筋,使蒸气在鼓风通道14内相对于空气在垂直方向上运动,这样 也可以取得同样的效果。
(实施例9)
图16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9中的电饭煲。同样,对于和实施 例1 8中相同的构成要素,只是在图中标出了相同的符号,省略对其的 文字说明。
如图16中所示,在本实施例的电饭煲中,蒸气通道15与鼓风通道 14中离枢轴3a最远且大致垂直的通道壁14b的下部相联接。鼓风通道 14被构成可以装拆自如,可以在图中箭头E所示的方向亦即朝后方滑动 的方向上拆下,或者在相反的方向上进行安装。鼓风通道14和蒸气通道 15及鼓风装置11之间的联接部处于盖体顶面3b的下侧,不在外部露 出,从而可以形成灰尘不易蓄积的构造。另外,鼓风通道14中排气口13 附近以外的部分也设置在盖体3内。另外,蒸气通道15设置成可以沿图 中箭头F所示的方向拆下、及沿相反的方向安装上的构造。在鼓风通道 14和蒸气通道15均被安装好时,两者的内部空间将互相联接,使得锅2 内的蒸气穿过蒸气通道15的内侧及排气通道14的内侧从排气口 13排 出,形成蒸气不会泄漏到盖体3内等其它空间中的构造。另外,排气口 13被倾斜地设置在鼓风通道14中靠近枢轴一侧的斜上方方向上,使排出 的蒸气如图中的箭头G所示的那样朝斜上方进行排气。
下面对具有上述构成的电饭煲中的操作情况和作用进行描述。
本实施例的电饭煲的基本操作与实施例1中一样,故在下文中不再 累述。在保温过程中,如果在鼓风通道14内发生结露的状态下打开盖体 3的话,鼓风通道14内的结露水几乎全部会流到枢轴3a—侧,结露水基 本不会流入到蒸气通道15中。另外,由于蒸气通道15与基本垂直的通 道壁14b的下方相联接,因此煮饭过程中从蒸气通道15进入到鼓风通道 14中的蒸气因为比空气轻会很容易朝上方运动,很容易和空气进行均匀 的混合。
在鼓风通道14中发生结露、或者用户误用过量的水进行煮饭的情况下,锅2中的水及溶解有米饭中的淀粉等的带有粘性的水会进入到鼓风 通道14。在这样的情况下,虽然也可以将鼓风通道14拆下进行清洗,但 是鼓风通道14露在盖体3之外的话,鼓风通道14和其他部件(例如鼓 风装置11及蒸气通道15)之间的联接部分(例如蒸气通道出口 14b附近 及鼓风装置11的排气侧lib附近)也容易进入灰尘等杂物,重复进行装 拆时杂物会进入到鼓风通道14内,甚至被吹到房间中。但是,在本实施 例的构成中,由于鼓风通道14中除排气口 13附近以外的部分被设置在 了盖体3内,灰尘很少会进入到鼓风通道14内。另外,鼓风通道14和 其他部件之间的联接部暴露在外时,鼓风通道M拆下时异物可能会落在 联接部附近,用户没有注意到这些而将鼓风通道14直接装回的话,联接 部不再具有密封作用,高温蒸气会发生泄漏,从排气口 13以外的部分泄 漏出来。在本实施例中,山于鼓风通道14和其他部件之问的联接部设覽 在盖体顶面3b的下方,可以减少异物落入联接部中的情况发生。
打开盖体3、拆下盖4时,蒸气通道15即成为可以装拆的状态。山 于蒸气通道15的内部可能会有水及溶解有米饭的淀粉等的具有粘性的水 存在,因此能够装拆的话,清洗起来就非常容易。但是,将鼓风通道14 和蒸气通道15呈一体地拆下的话,将在电饭煲煲体1的前后方向上成为 非常长的部件,难于通过滑动的形式将其拉出。在本实施例中,山于蒸 气通道15与鼓风通道14可以分别装拆,故无论哪一方都可以方便地进 行装拆。
另外,控制装置7在煮饭过程中蒸气大量发生时就驱动鼓风装置11 操作,在煮饭过程后也在一定时间内继续进行鼓风。这样,即使在蒸气 大量发生的蒸焖过程中,锅2内的高温多湿空气也会徐徐地流入到鼓风 通道14中,且流入到鼓风通道14内的高温多湿空气会与外气进行置 换。这样,鼓风通道14发生结露的现象可以减少。
采用以上的构成之后,鼓风通道内的结露进入到蒸气通道、滴入到 锅内、使保温中的米饭味道变差的情况可以减少。另外,由于鼓风通道 和蒸气通道之间的联接部被设置在盖体顶面的下方,且鼓风通道呈通过 滑动就能从后方装拆的构造,因此可以减少因联接部中夹入异物、发生 蒸气泄漏、造成用户烫伤的可能性。另外,由于鼓风通道和蒸气通道可以单独装拆,装拆起来也非常容易。此外,通过在煮饭后也使鼓风装置 进行操作,可以减少鼓风通道内成为高温多湿的可能性。
另外,控制装置7在保温过程中也可以以固定的时间间隔执行固定 时间的操作,这样可以进一步减少鼓风通道内成为高温多湿环境的可能 性。
另外,控制装置7也可以在煮饭过程中使鼓风装置11暂时停止操 作,而是在进入保温操作后再进行操作。
另外,电饭煲中还可以设置上室温检测部(图中未示出),控制装 置7根据室温变化来改变鼓风装置11的操作时机及操作时间,这样可以 进一步降低鼓风通道14内发生结露的可能性。
另外,虽然上述的各个实施例1 9中的显示部18是设置在盖体3 的前部略呈平坦的面上的,但是也可以如图17中所示的那样设在倾斜面 上。这样一来,即使从基本上感觉不到排气的稍稍离丌一些的位置上观 察电饭煲的话,显示部18也会容易看清,对煮饭剩余吋问等进行确认, 提高使用方便性。另外,在上述情况下,操作按键19既可以设置在相同 的倾斜面上,也可以设置在基本平坦的面上,或者设置在与显示部18有 一定距离的位置上。另外,显示部18也可以不设置在盖体3内,而是设 置在电饭煲资体1内的前表面上等其它位置上。
另外,虽然上述的各实施例1 9中的蒸气通道15是与鼓风通道14 联接在一起的,但是蒸气通道15也可以如图18中所示的那样与位于鼓 风装置11的吸气侧lla和吸气口 12之间的吸气通道28相联结,这样也 能使通过鼓风装置11使空气和蒸气均匀地发生混合,降低排出蒸气的温 度。另外,在蒸气通道15与位于鼓风装置11的吸气侧lla和吸气口 12 之间的通道相联接的情况下,吸气通道28将鼓风装置11的吸气侧lla 和吸气口 12以密封方式加以联接,从而使蒸气通道15排出的蒸气不会 进入盖体3的内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中的电饭煲不但可以做成美味可口的米饭, 同时也可以使蒸气和空气充分混合,使排出蒸气的温度得到下降。因 此,本实用新型不但可以适用在所有的电饭煲中,还可以适用在其他具 有煮饭功能的烹调机器等中。
权利要求1. 一种电饭煲,其特征在于包括电饭煲煲体;收容在所述电饭煲煲体内部的锅收容部中的锅;对所述锅进行加热的锅加热装置;以枢轴为中心使所述电饭煲煲体的开口部分打开或关闭的盖体;与外气相连通的鼓风装置;与所述鼓风装置相联接、且与外气相连通的鼓风通道;使所述鼓风通道和所述锅内相连通的蒸气通道;和对所述锅加热装置和所述鼓风装置的操作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所述蒸气通道中的蒸气通道出口开在所述鼓风通道的通道壁上,且所述蒸气通道出口和与所述锅内相连通的所述蒸气通道入口的位置配置成在水平方向上互相错开。
2. —种电饭煲,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饭煲煲体;收容在所述电饭煲煲体内部的锅收容部中的锅; 对所述锅进行加热的锅加热装置;以枢轴为中心使所述电饭煲煲体的开口部分打幵或关闭的盖体; 与外气相连通的鼓风装置;与所述鼓风装置相联接、且与外气相连通的鼓风通道; 使所述鼓风通道和所述锅内相连通的蒸气通道;和 对所述锅加热装置和所述鼓风装置的操作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 所述蒸气通道中的蒸气通道出口开在所述鼓风通道的通道壁上,且 所述蒸气通道中具有基本呈水平的部分。
3. 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气通道中的 蒸气通道出口设置成比蒸气通道入口靠近枢轴一侧。
4. 如权利要求1 3的任一项中所述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蒸 气通道与鼓风通道中离枢轴最远的垂直通道壁相联接。
5. 如权利要求1或2中所述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鼓风装置设置 在鼓风通道和枢轴之间的部分以外的位置上。
6. 如权利要求1或者2中所述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鼓风装置产 生的空气和蒸气通道中的蒸气的混合体朝电饭煲煲体的斜向前方排出。
7. 如权利要求1或者2中所述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鼓风通道内 设有使鼓风装置产生的空气和来自蒸气通道的蒸气均匀地发生混合的蒸 气扩散凸筋。
8. 如权利要求1或者2中所述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使鼓风 装置和外气相连通的吸气通道,所述吸气通道的吸气通道底面低于鼓风 通道的底面,且所述鼓风通道的一部分不经过鼓风装置,直接与所述吸 气通道相联接。
9. 如权利要求1或者2中所述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将鼓风装置和外气加以连通的吸气通道,所述吸气通道中与外气之间的联接部 上设有吸气口 ,所述吸气口被设置在鼓风装置的下方。
10. 如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鼓风通道与蒸气通道之间的联接部被设置在盖体顶面的下方,可通过从后方滑动而进行装 拆。
11.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蒸气通道与鼓风通 道可以分别装拆。
12. 如权利要求1 3的任一项中所述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控制 装置在煮饭操作结束后也使鼓风装置工作一定的时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既能维持很高的煮饭性能、又能降低排放蒸气的温度的电饭煲。在本实用新型中,蒸气通道(15)的蒸气通道出口(15b)开在鼓风通道(14)的通道壁(14a)上,且蒸气通道的出口和入口(15c)配置在在水平方向上互相错开的位置上。通过将蒸气通道的出口和入口在水平方向上互相错开,可以减少室温空气及结露水进入到锅(2)内的情况发生,从而可以维持很高的煮饭性能。另外,通过将蒸气通道出口(15b)开在鼓风通道(14)的通道壁(14a)上,可以使蒸气不被定向,在整个鼓风通道(14)内与鼓入的空气发生均匀的混合,从而可以降低排出蒸气的温度。
文档编号A47J27/00GK201239002SQ20082012488
公开日2009年5月20日 申请日期2008年7月3日 优先权日2007年7月3日
发明者中西邦行, 佐野正人, 广田正宣 申请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