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饭煲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358501阅读:655来源:国知局
电饭煲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对锅胆进行收纳的部分和对锅胆进行加热的部分能够分离的电饭煲。
【背景技术】
[0002]作为对锅胆进行收纳的部分和对锅胆进行加热的部分能够分离的现有的电饭煲,提出了如下各种电饭煲,即,在与电源连接的加热单元上载置对锅胆进行收纳的煮饭单元来煮饭,煮饭结束后从加热单元取下煮饭单元,而能够仅搬运煮饭单元(例如,参照专利文献 1、2)。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 - 211994号公报
[0006]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0 - 41838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7]然而,在专利文献1、2所记载的电饭煲中,由于在煮饭单元的后部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设有对锅胆进行开闭的盖,因此存在如下隐患,即、在使电饭煲与后方的壁面接触地配置的情况下,在打开电饭煲的盖时,盖与后方的壁碰撞,煮饭单元的位置因此时的冲击而产生偏移。
[0008]另外,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电饭煲中,由于在加热线圈的下方设有对加热线圈进行控制的控制电路,因此存在如下隐患,即、加热单元的高度尺寸变高,而有损对煮饭单元进行装卸时的操作性。
[0009]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的现有技术的问题而完成,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饭煲,其在打开煮饭单元的盖时,煮饭单元不产生位置偏移,而且无损煮饭单元的装卸操作性。
[0010]本发明的电饭煲的特征在于,具备:煮饭单元,其具备对锅胆进行收纳的主体部以及对上述锅胆的上部开口进行开闭的盖体;以及加热单元,其具有对上述锅胆进行加热的加热部,并且以装卸自如的方式支撑上述煮饭单元,上述煮饭单元具备以转动自如的方式支撑上述盖体的转动轴,上述加热单元至少在配置有上述转动轴的一侧具备控制电路容纳部,该控制电路容纳部容纳对上述加热部进行控制的控制电路,在将上述煮饭单元载置于上述加热单元并使上述盖体全开时,上述盖体位于比上述控制电路容纳部的最外部更靠内侧。
[0011]发明的效果如下。
[0012]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电饭煲,其在打开煮饭单元的盖时,煮饭单元不会产生位置偏移,而且无损煮饭单元的装卸操作性。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电饭煲的外观立体图。
[0014]图2是表示打开电饭煲的盖体的状态的立体图。
[0015]图3是从下侧仰视煮饭单元的状态的立体图。
[0016]图4是表示从加热单元取下煮饭单元的状态的立体图。
[0017]图5是表示从加热单元取下煮饭单元的状态的侧视图。
[0018]图6是表示将煮饭单元载置于加热单元的状态的侧视图。
[0019]图7是表示电饭煲的俯视图。
[0020]图8是图4的I 一 I线向视剖视图。
[0021]图9是图7的II 一 II线向视剖视图。
[0022]图10是表示使电饭煲的盖体为全开的状态的侧视图。
[0023]图11是表示使电饭煲的盖体为全开的状态的俯视图。
[0024]图12是图6的III 一 III线向视剖视图。
[0025]图13是表示绝热件的形状的立体图。
[0026]图14是说明突起部的作用效果的图。
[0027]图15是说明将煮饭单元放置在桌子上时的作用效果的图。
[0028]图16是表示变形例的电饭煲的剖视图。
[0029]图17是说明将煮饭后的煮饭单元取下时的作用效果的图。
[0030]图中:
[0031]I一电饭堡,10—煮饭单兀,11一主体部,Ilb—凹部,Ilf一圆筒部(筒部),Ilfl一开口,Ils —凹陷部,12—盖体,12a —外盖,12b —内盖,12d—"!父链部一(转动轴),13 一把手,14—内胆(锅胆),16—磁铁,20—加热单兀,21—加热部,21a—凸部,21b—上表面,2Ic—突起部,22—操作面板,23—控制电路容纳部,23c—控制电路,23d—检测部,23e—端部,23s—外周面(最外部),25—温度传感器,33—绝热件,38—传热板,40—冷却风扇,RlO一圆弧。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以下参照适当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饭煲进行详细说明。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对内胆进行加热的加热机构,以电磁感应式的加热机构为例进行说明,但也能够应用电加热器等别的加热机构。
[0033]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电饭煲的外观立体图。
[0034]如图1所示,电饭煲I具备煮饭单元10和加热单元20而成。
[0035]煮饭单元10具备主体部11、覆盖该主体部11的上部的盖体12、以及把手13而成。由主体部11和盖体12构成的外观呈模拟饭桶的形状。在盖体12上设有进行主体部11与盖体12的锁定以及锁定解除的操作开关12c。此外,虽然未图示,但也可以在盖体12上设有对盖体12向打开方向加力的加力部件。
[0036]加热单元20具有呈大致圆锥台形状的加热部21,构成为在该加热部21的上表面载置煮饭单元10。通过这样地使加热部21为大致圆锥台形状,能够稳定地支撑煮饭单元10。
[0037]另外,加热单元20在加热部21的正面(前面)沿周面设有操作面板22。操作面板22具备进彳丁各种设定的开关类22a、显不运转状态等的显不部22b等。另外,加热单兀20在加热部21的后方设有呈大致四角箱形状的控制电路容纳部23。从该控制电路容纳部23拉出电源软线24。
[0038]图2是表示打开电饭煲的盖体的状态的立体图。
[0039]如图2所示,在煮饭单元10的主体部11中容纳有有底圆筒状的内胆14(锅胆)。内胆14例如由含有铁等强磁性金属的磁性金属和非磁性金属的复合材料形成,在上部开口 14a整周具有凸缘部14b。另外,内胆14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容纳于内胆容纳部32(参照图8)。
[0040]盖体12用于对内胆14的上部开口 14a进行开闭,由外盖12a和内盖12b构成。另夕卜,盖体12在主体部11的后端部经由铰链部12d(转动轴)而被转动自如地支撑。铰链部12d以位于主体部11的俯视圆形状的内侧的方式配置。
[0041]外盖12a呈大致圆盘形状,在下表面具有容纳内盖12b的凹部12al。另外,在外盖12a的前端,安装有从上表面至侧面形成为L字状的操作开关12c。在操作开关12c设有与后述的锁定部件12e卡合而锁定的爪部12cl。
[0042]内盖12b遍及外周缘部整体安装有密封件12bl,在关闭盖体12时,覆盖内胆14的上部开口 14a,使内胆14的内部保持大致密闭状态。
[0043]主体部11呈大致圆柱形状,具有容纳内胆14的内胆容纳部32 (参照图8)。另外,在主体部11形成有沿内胆14的外周延伸的大致环状的缘部11a。该缘部Ila的宽度构成为,前端部Ilal形成得最狭窄,并从左右两侧朝向后端部lla2逐渐变宽阔,后端部lla2最宽阔。
[0044]另外,在缘部Ila的前端部Ilal设有与操作开关12c卡合而锁定的锁定部件12e。此外,锁定部件12e能够通过公知的方法构成。
[0045]铰链部12d构成为大致纳入缘部Ila的后端部lla2的宽度内。由此,在关闭盖体12时,铰链部12d不会从呈圆柱形状的煮饭单元10的周面突出。
[0046]图3是表示从下侧仰视煮饭单元的状态的立体图。
[0047]如图3所示,在主体部11的下表面形成有凹部lib。该凹部Ilb形成为比主体部11的直径短,在凹部Ilb的周围形成有环状的支撑部11c。
[0048]支撑部Ilc的宽度与上述的缘部Ila相同,构成为,前端部Ilcl形成得最狭窄,从左右两侧朝向后端部llc2逐渐变宽阔,后端部llc2最宽阔。此外,在支撑部Ilc的多个部位(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四个部位),嵌入有橡胶制的防滑部件lld,以防止煮饭单元10载置于桌子上时的滑动。
[0049]另外,在凹部Ilb的顶板Ile的中心部形成有凹陷部11s。该凹陷部Ils组合在上下方向上贯通顶板Ile的圆形的圆筒部Ilf、和堵塞该圆筒部Ilf的传热板38而成。此夕卜,关于凹陷部Ils的详细的形状将于后文叙述。
[0050]另外,凹部Ilb以朝向上方缩径的方式具有圆锥台形状的空间S10。另外,在凹部Ilb的侧面(周面)形成有朝向径向外侧凸出的定位凹部llg。该定位凹部Ilg用于确定煮饭单元10和加热单元20的安装方向。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凹部Ilb朝向后方凸出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后方,也可以构成为朝向前方、侧方等其它方向凸出。另外,对于定位凹部Ilg来说,并不限定于一个部位,也可以设于多个部位。
[0051]另外,在主体部11的背面(后面),设有朝向后方突出的把手支撑板llh。该把手支撑板Ilh形成为大致月牙板状,把手13安装于在向后的水平位置被支撑的高度位置。此夕卜,把手13构成为,其两端部转动自如地支撑于主体部11的左右侧面侧,在向前至向后的范围转动。
[0052]图4是表示从加热单元取下煮饭单元的状态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从加热单元取下煮饭单元的状态的侧视图。
[0053]如图4以及图5所示,通过向上方抬起煮饭单元10,从而能够从加热单元20取下煮饭单元10。这样,在本实施方式的电饭煲I中,煮饭后,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