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2381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主体壳上弹性地支撑电动鼓风部的电吸尘器。
背景技术
以往,此种电吸尘器具备将电动鼓风部容纳在主体壳内部的吸尘器主体。在该吸 尘器主体中设置有作用因电动鼓风部的驱动而产生的负压的集尘室,该集尘室经由贯穿设 置在主体壳上的主体吸入口,与软管体、延长管以及地板刷连通并连接。另外,电动鼓风部 具备大致圆筒状的电动鼓风机和马达壳,所述马达壳是覆盖并保持该电动鼓风机的大致圆 筒状的保持构件。利用配设为放射状的多个弹簧等施力装置,电动鼓风机被弹性地支撑在 马达壳的内部。而且,保持该电动鼓风机的马达壳被橡胶等弹性构件支撑在主体壳中(例 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 日本特许第3864660号公报(第4页,图2_3)。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在电动鼓风机被驱动时,由于该电动鼓风机内部的马达的旋转,在电动鼓风机的 圆周方向(径向)产生振动,并且,由于因该电动鼓风机的驱动或伴随该驱动而产生的负压 而使电动鼓风部被向集尘室侧吸引等,在轴向也产生振动。但是,在上述电吸尘器中存在如下的问题,S卩,朝向电动鼓风机的圆周方向(径 向)的振动分别被马达壳内的施力装置以及将马达壳支撑在主体壳中的弹性构件吸收,但 是朝向轴向的振动不能够被充分地吸收。关于这一点,考虑到了在电动鼓风部的轴向的两端部安装将电动鼓风部弹性支撑 在主体壳上的马达保持橡胶等支撑构件,但是即使是这样的结构,电动鼓风部的轴向的振 动也经由支撑构件传递至主体壳,而不被充分地吸收。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可靠地吸收伴随电动 鼓风部的驱动而产生的振动的电吸尘器。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本发明具备电动鼓风部,容纳在主体壳中,因驱动而产生负压;施力装置,设置 在主体壳上,侧面观察时从相互相反侧分别朝向重心侧对电动鼓风部施力。发明效果根据本发明,通过施力装置,从相互相反侧分别朝向重心侧对电动鼓风部施力,由 此,能够通过施力装置的施力可靠地吸收伴随电动鼓风部的驱动而产生的振动。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吸尘器的纵剖视图。
3
图2(a)是表示位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吸尘器的电动鼓风部的轴向前侧的施力装 置的纵剖视图,(b)是表示位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鼓风部的轴向后侧的施力装置的纵剖 视图。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吸尘器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吸尘器的主要部分的横剖视图。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吸尘器的立体图。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吸尘器的主要部分的纵剖视图。图7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吸尘器的局部的横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5主体壳7集尘室11电动鼓风部27电动鼓风机28作为保持构件的马达壳29,30施力装置36作为鼓风部施力装置的螺旋弹簧55、71被支撑部61作为密封构件的密封圈84,99作为施力装置主体的弹簧85、100作为支撑体的活塞105作为旋转体的弹性轮F作为风扇的离心风扇M电动机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图1至图5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吸尘器的结构。在图5中,1是吸尘器主体,该吸尘器主体1是能够在作为被清扫面的地面上行驶 的所谓的卧式电吸尘器。并且,该吸尘器主体1具有主体壳5,该主体壳5具有上侧开放的下壳2、覆盖该下 壳2的后部上侧的上壳3、能够使下壳2的前部上侧开闭的盖体4。在该主体壳5中,在下 壳2和上壳3之间划分出鼓风室6,并且,在下壳2和盖体4之间划分出集尘室7,在这些鼓 风室6和集尘室7之间设置有用于对它们进行划分的隔壁8。如图1所示,大致圆筒状的电动鼓风部11以轴向沿着前后方向的状态容纳在鼓风 室6中,鼓风室6是下壳2与上壳3经由密封垫(seal packing) 9气密地连接而与隔壁8 之间划分形成的空间部。另外,该鼓风室6经由贯穿设置在下壳2的后部上的排气孔12与 主体壳5的外部连通。而且,在该鼓风室6的侧方划分出用于容纳未图示的软线线轴的软 线线轴室,在该软线线轴上卷绕有能够将来自外部的电源供给至电动鼓风部11的未图示 的电源软线。另一方面,在集尘室7中可装卸作为集尘体的集尘袋即未图示的纸袋。另外,在该集尘室7的前部,主体吸入口 15贯穿设置在下壳2上。而且,在该主体吸入口 15中可装卸 地设置有软管体16,在该软管体16的前端部设置有手边操作部17。另外,在该手边操作部 17突出设置有操作者所把持的把持部18,并且在该把持部18设置有多个设定按钮19,操作 者利用所述设定按钮19设定电动鼓风部11的动作模式等。而且,在手边操作部17的前端 部,依次连通并连接有延长管21和作为吸入口体的地板刷22。在隔壁8上,贯穿设置有将鼓风室6与集尘室7连通的圆孔状的大径的连通孔25, 在该连通孔25的后部气密地连接有电动鼓风部11。另外,在该连通孔25的前部即集尘室 7侧,配置有未图示的过滤器。而且,如图1至图4所示,电动鼓风部11具备作为重物的风扇马达即电动鼓风机 27和大致圆筒状的马达壳观,所述马达壳观是胶囊状地覆盖并保持该电动鼓风机27的、 重量比较轻的保持构件,另外,通过施力装置四、30从下侧对电动鼓风部11施力,通过作为 弹性构件的支撑弹性体31从上侧支撑电动鼓风部11。电动鼓风机27具备作为壳体的有底圆筒状的马达架32 ;与该马达架32的开口 侧即前侧嵌合固定的大致圆筒状的风扇罩33 ;该电动鼓风机27与马达壳观之间轴向对 齐,而将电动鼓风机27保持在该马达壳观内。而且,在该电动鼓风机27的周围安装有作 为施力装置支撑构件的弹簧承受环即内周侧弹簧支撑体34以及外周侧弹簧支撑体35,在 这些弹簧支撑体34、35之间,保持有多个作为鼓风部施力装置的螺旋弹簧36,从而使电动 鼓风机27相对于马达壳观侧被弹性支撑。在马达架32的前端部形成有折回部32a,所述折回部32a向径向折回为凸缘状而 被扩径,并且未图示的跨接部沿着径向被固定。而且,在马达架32的内部,在马达架32与 跨接部之间容纳有电动机M,并且在跨接部的前部安装有作为静叶的整流体即未图示的导 叶(diffuser)。另外,在电动机M的插通跨接部中央部的旋转轴Ma的下端部,连接有被风 扇罩33覆盖的动叶即作为风扇的离心风扇F。另外,在马达架32的靠后侧的圆周面上,在圆周方向上相互隔开大致相等间隔地 贯穿设置有多个四边形的排气口 37,并且在贯穿设置在这些排气口 37之间的位置上的未 图示的安装孔中,分别安装有与电动机M的整流元件电连接的未图示的刷机构部。另外,在风扇罩33的中心部,贯穿设置有与管道沈的下游侧连通的吸气口 39。而且,电动鼓风机27通过利用电动机M而旋转的离心风扇F,从吸气口 39吸入空 气,通过导叶等对该吸入的空气进行整流,并且使该吸入的空气从马达架32的内部经由排 气口 37排出至马达架32的外部,由此对管道26、集尘室7、软管体16 (图幻、延长管21 (图 5)以及地板刷22(图5)等作用负压。内周侧弹簧支撑体34利用例如合成树脂或金属等形成为圆环状,与马达架32的 周围紧贴来保持电动鼓风机27。另外,该内周侧弹簧支撑体34与电动鼓风机27之间轴向 对齐地安装在马达架32上,该内周侧弹簧支撑体34的前后方向(轴向)的中心区域位于 与电动鼓风机27在侧视时的重心(电动鼓风部11的重心)G相对应的位置,该位置为靠近 马达架32的前端且折回部32a的后方。换言之,内周侧弹簧支撑体34的中心轴通过重心 G。而且,在内周侧弹簧支撑体34的外周侧,作为对各螺旋弹簧36的一端部进行保持的弹 性体保持部的弹簧保持部41形成有多处例如3处。这些弹簧保持部41具备圆筒状的保持圆筒部41a,使各个螺旋弹簧36的一端嵌
5合固定在内周侧;以及突出保持部41b,在该保持圆筒部41a的内部向径向突出,插入螺旋 弹簧36来保持该螺旋弹簧36 ;该弹簧保持部41在内周侧弹簧支撑体34的圆周方向上分 别相互分隔大致相等的角度,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分别相互分隔120°。另一方面,外周侧弹簧支撑体35利用例如合成树脂或金属等形成为直径大于内 周侧弹簧支撑体34的圆环状,配置为与内周侧弹簧支撑体34同心状,位于马达壳观侧。 因此,该外周侧弹簧支撑体35也是前后方向(轴向)的中心区域位于与重心G相对应的位 置,并且中心轴通过重心G。另外,对应于内周侧弹簧支撑体34的各弹簧保持部41,在外周 侧弹簧支撑体35的内周侧分别形成有作为保持各螺旋弹簧36的另一端部的弹性体保持部 的弹簧保持部43。弹簧保持部43具备圆筒状的保持圆筒部43a,使各个螺旋弹簧36的一端嵌合固 定在内周侧;以及突出保持部43b,在该保持圆筒部43a的内部向径向突出,插入螺旋弹簧 36来保持该螺旋弹簧36。因此,螺旋弹簧36在弹簧支撑体34、35间相对于电动鼓风机27放射状地安装,相 互分隔大致相等的角度。即,对各螺旋弹簧36而言,电动鼓风机27侧的一端部朝向该电动 鼓风机27的重心G方向地被内周侧弹簧支撑体34的各弹簧保持部41保持,另一端部被外 周侧弹簧支撑体35的各弹簧保持部43保持。而且,这些螺旋弹簧36用于使电动鼓风机27 的旋转振动减弱。此外,对于电动鼓风机27的质量Hi1,若考虑各螺旋弹簧36的平衡,在假设上侧的 螺旋弹簧36a的负载为Fa,下侧两侧的螺旋弹簧36b、36b的负载为1 时,满足1 +! = 2 -Fb · cos60° =冊。因此,优选的是,考虑螺旋弹簧36的弹簧常数k〔N/mm〕,通过调整 弹簧的负载长度,能够在螺旋弹簧36a和螺旋弹簧36b、36b中使用相同种类的弹簧。具体 地说,在k = 5 (N/mm)、Fa = Hi1 = 10〔N〕的情况下,使Fb = 20〔N〕,将螺旋弹簧36b设定 为比螺旋弹簧36a短2mm,由此,可以使用同种的弹簧。另一方面,马达壳观具备大致圆筒状的第一马达壳即前部马达壳45 ;与该前部 马达壳45的后部连接的大致圆筒状的第二马达壳即后部马达壳46。S卩,马达壳观形成为 在电动鼓风部11的轴向(轴向力方向)能够组装以及分解。而且,在马达壳观的内部,与 马达壳28同轴地容纳电动鼓风机27。前部马达壳45具备大致圆板状的前板51,由例如合成树脂等形成,成为前侧的 盖部;以及前部外周壁52,从该前板51的外周边部向后方延伸;在前板51的大致中央部开 口形成有圆孔状的前部连通开口 53,该圆孔状的前部连通开口 53是将主体壳5的连通孔 25与电动鼓风机27的吸气口 39连通的连通开口。因此,前部马达壳45的后端开口。在前部外周壁52的下部形成有被施力装置四支撑的例如一对被支撑部55 (仅图 示了一个)。该被支撑部阳是施力装置四从下方嵌合的部分,在沿着电动鼓风部11轴向 的大致垂直的平面的剖面中观察时形成为圆弧状,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为球面凹状,所述 被支撑部阳向下方开口,并且在与前板51水平状地在前方连续的前部连续部56的前方也 开口。在前部连通开口 53中,安装有作为密封构件的衬垫即大致圆筒状的密封圈61,所 述大致圆筒状的密封圈61将与主体壳5的集尘室7连通的连通孔25和电动鼓风机27的 作为电动鼓风部11负压侧的吸气口 39气密地连接。该密封圈61利用例如橡胶或弹性体等具有弹性的构件形成,具备密封圈主体63,其是轴向沿着前后方向的大致圆筒状的密 封构件主体;以及唇部64,其是从该密封圈主体63的轴向前端部向前方扩径而形成的大致 圆筒状的接触部。密封圈主体63在外周侧形成有与前部连通开口 53的内周边部嵌合的槽部63a,前 部马达壳45变为在圆周方向上能够自由滑动。即,通过将前部连通开口 53的内周边部嵌 合在密封圈主体63的槽部63a中,而将密封圈主体63安装在前部马达壳45上,相对于该 前部马达壳45没有固定在圆周方向上。另外,唇部64形成为比密封圈主体63薄的薄壁状,唇部64的与隔壁8的鼓风室 6侧的后面接触的外周边部形成为平坦的接触面64a,并且形成有整流面64b,所述整流面 64b与该接触面6 连续,以从前侧(上游侧)向后侧(下游侧)缩径的方式倾斜。而且, 该唇部64是振动减弱部,因电动鼓风部11的向轴向的振动使该唇部64在轴向上发生弹性 形变,该唇部64将该振动减弱,以使得该振动不经由隔壁8向主体壳5进行传递。此外,在电动鼓风部11停止的状态下,以稍微向前方施力的方式即以唇部64稍微 压接在隔壁8的后面上的方式来安装密封圈61。另一方面,后部马达壳46利用例如合成树脂等形成,具备成为后侧的盖部的大 致圆板状后板66 ;从该后板66的外周边部向前方延伸的后部外周壁67 ;以及从该后部外 周壁67的外周边部向径向延伸的凸缘部68 ;通过例如螺钉固定等,将该凸缘部68连接在 前部马达壳45的前部外周壁52的后端。另外,在该后部马达壳46上开口形成有后部连通 开口,所述后部连通开口是将电动鼓风机27的排气口 37与主体壳5的排气孔12连通的未 图示的连通开口。在后部外周壁67的下部形成有被施力装置30支撑的例如一对被支撑部71 (仅图 示了一个)。该被支撑部71是施力装置30从下方嵌合的部分,在沿着电动鼓风部11轴向 的大致垂直的平面的剖面中观察时成圆弧状,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为球面凹状,所述被支 撑部71向下方开口,并且在与后板66水平状地在前方连续的后部连续部72的后方也开虽然未图示,但是在凸缘部68上,在多处设置有螺钉固定用的螺钉孔,通过在这 些螺钉孔中对未图示的螺钉进行螺钉固定,由此能够将前部马达壳45与后部马达壳46相 互进行固定。施力装置四在侧面观察时从相对于重心G的作为吸入侧的轴向前侧即离心 风扇F侧朝向重心G,对电动鼓风部11施力,如图3所示,作为施力部的成对的缓冲部 (damper) 75、76在于宽度方向上成长条状的安装板部77上分别相互分离并突出,在该安装 板部77的缓冲部75、76的大致中间的位置上,用于将施力装置四安装在下壳2上的凸起 78突出,并且,在该凸起78与缓冲部75、76之间,形成有加固用的肋板79、80。如图2(a)以及图3所示,缓冲部75、76具有作为施力容纳部的筒状的圆筒部83, 在该圆筒部83的内部容纳有作为施力装置主体的弹簧84,并且,在该弹簧84的前端即上端 安装有与被支撑部阳嵌合的支撑体即活塞85。另外,这些缓冲部75、76间的中心位置位于 从电动鼓风部11的重心G通过的大致垂直的平面上。换言之,缓冲部75、76相对于电动鼓 风部11的重心G大致均等地在两侧方向上分离。圆筒部83在侧面观察时的电动鼓风部11的重心G方向上朝向轴心,相对于安装板部77倾斜状地突出。S卩,各圆筒部83的前端侧向后方上侧倾斜,在前端开口形成有使活 塞85的前端侧露出的开口 83a。另外,在圆筒部83的下端部嵌合有安装部87,所述安装部 87从下壳2的上面突出,用于安装板部77的定位(用于防止错位)。该安装部87的上端 侧形成为沿着与圆筒部83的中心轴大致垂直的方向的平面状的倾斜支撑面87a。S卩,倾斜 支撑面87a相对于下壳2形成为倾斜状。弹簧84是在施力方向上具有方向性的缓冲构件,该施力方向沿着圆筒部83的轴 向,即,在侧面观察时向电动鼓风部11的重心G倾斜。另外,弹簧84的下端侧被倾斜支撑 面87a支撑,上端侧与活塞85的基端侧连接。而且,该弹簧84的伸缩方向被圆筒部83引 导。换言之,圆筒部83成为弹簧84伸缩的引导部。而且,该弹簧84形成为能够使活塞85 在圆筒部83内向前端方向施力的长度,并且,设定为在极限收缩的状态下使活塞85不整体 进入圆筒部83的内部的长度。活塞85具备活塞主体85b,在前端形成有支撑面85a ;以及防脱部85c,从该活塞 主体85b向径向突出。另外,该活塞85能够沿着圆筒部83的轴向滑动。支撑面8 是与被支撑部55接触的部分,在沿着电动鼓风部11的轴向的大致垂 直的平面所形成的剖面中观察成为圆弧状,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为球面状。因此,活塞85 球面支撑电动鼓风部11。活塞主体85b的前端侧从圆筒部83的开口 83a露出,基端侧位于圆筒部83的内 部。防脱部85c是挡块部,用于不使活塞85整体因弹簧84的施力从圆筒部83飞出至 外方,所述防脱部85c形成为在比圆筒部83的开口 83a的内径更向径向突出。在凸起78中插入有未图示的螺钉等,从而螺钉固定在下壳2侧。施力装置30在侧面观察时从作为相对于重心G的与施力装置四相反一侧的轴向 后侧、即电动机M侧朝向重心G,对电动鼓风部11施力,从而吸收电动鼓风部11轴向的振 动,施力装置30具有与施力装置四相同的结构。即,对于施力装置30,作为施力部的成对 的缓冲部91、92在于宽度方向上成长条状的安装板部93上分别相互分离并突出,在该安装 板部93的缓冲部91、92的大致中间的位置上,用于将施力装置30安装在下壳2上的凸起 94突出,并且,在该凸起94与缓冲部91、92之间,形成有加强用的肋板95、96。如图2(b)以及图3所示,缓冲部91、92具有作为施力容纳部的筒状的圆筒部98, 在该圆筒部98的内部容纳有作为施力装置主体的弹簧99,并且,在该弹簧99的前端即上端 安装有与被支撑部71嵌合的支撑体即活塞100。另外,这些缓冲部91、92间的中心位置位 于通过电动鼓风部11的重心G的大致垂直的平面上。换言之,缓冲部91、92相对于电动鼓 风部11的重心G大致均等地在两侧方向上分离。而且,这些缓冲部91、92间的距离例如大 于施力装置四的缓冲部75、76间的距离。圆筒部98在侧面观察时的电动鼓风部11的重心G的方向上朝向轴心,相对于安 装板部93倾斜状地突出。S卩,各圆筒部98的前端侧向前方上侧倾斜,在前端开口形成有使 活塞100的前端侧露出的开口 98a。另外,在圆筒部98的下端部嵌合有安装部103,所述安 装部103从下壳2的上面突出,用于安装板部93的定位(用于防止错位)。该安装部103 的上端侧形成为平面状的倾斜支撑面103a,所述平面状的倾斜支撑面103a沿着与圆筒部 98的中心轴大致的方向。即,倾斜支撑面103a相对于下壳2形成为倾斜状。
8
弹簧99是具有施力方向上的方向性的缓冲构件,该施力方向沿着圆筒部98的轴 向,即,在侧面观察时向电动鼓风部11的重心G倾斜。另外,弹簧99的下端侧被倾斜支撑 面103a支撑,上端侧与活塞100的基端侧连接。而且,该弹簧99的伸缩方向被圆筒部98 引导。换言之,圆筒部98成为弹簧99伸缩的引导部。而且,该弹簧99形成为能够在圆筒 部98内使活塞100向前端方向施力的长度,并且,设定为在极限收缩的状态下活塞100不 整体进入圆筒部98的内部的长度。活塞100具备活塞主体100b,在前端形成有支撑面IOOa ;以及防脱部100c,从该 活塞主体IOOb向径向突出。另外,该活塞100能够沿着圆筒部98的轴向滑动。支撑面IOOa是与被支撑部71接触的部分,在沿着电动鼓风部11的轴向的大致垂 直的平面所形成的剖面中观察时形成为圆弧状,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为球面状。因此,活塞 100球面支撑电动鼓风部11。活塞主体IOOb的前端部从圆筒部98的开口 98a露出,基端侧位于圆筒部98的内部。防脱部IOOc是挡块部,用于不使活塞100整体因弹簧99的施力而从圆筒部98飞 出至外方,所述防脱部IOOc形成为在比圆筒部98的开口 98a的内径更向径向突出。在凸起94中插入有未图示的螺钉等,从而螺钉固定在下壳2侧。因此,施力装置29、30构成为使以这些弹簧84、99的施力方向为面方向的各平面 与从缓冲部75、76 (缓冲部91、9幻的中间位置通过的垂直的平面之间的交叉位置成为电动 鼓风部11的重心G,并且施力装置四、30将电动鼓风部11保持在作用力平衡的中心位置, 换言之,具有对电动鼓风部11的轴向(前后方向)进行调心的作用。在此,在考虑各弹簧84、99的平衡时,假设各弹簧84、99的负载分别为Fe、Fd,各 弹簧84、99相对于垂直方向的倾斜角为θ” θ 2,电动鼓风部11的质量Sm2Om1),则满 足叫-2 · (Fe · cos θ 1+Fd · cos θ 2),从而通过该算式设定弹簧84,99的负载和倾斜角。另外,支撑弹性体31用于使电动鼓风部11在上下方向上的振动减弱,利用例如橡 胶或弹性体等具有弹性的构件形成,并且所述支撑弹性体31位于马达壳观的前部马达壳 45的前部外周壁52的外圆周面与上壳之间。接着,说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动作。在进行扫除时,首先,将软管体16、延长管21以及地板刷22依次与主体吸入口 15 连通并连接,并且打开主体壳5的盖体4,将纸袋安装在集尘室7中,然后关闭盖体4。在开始进行扫除前的状态下,电动鼓风部11由于施力装置四、30的作用力的平 衡,在轴向(前后方向)上位于规定的开始位置。然后,从主体壳5引出电源软线并使其与壁面等的插座连接,在操作者把持把持 部18操作规定的设定按钮19时,电动鼓风部11的电动鼓风机27进行驱动。由于该电动鼓风机27的驱动和因该驱动而产生的负压等,电动鼓风部11要向轴 向的前后方向振动。此时,由于电动鼓风部11的各被支撑部55、71与活塞85、100嵌合,所以活塞85、 100抵抗施力装置四、30的弹簧84、99的施力,向压入圆筒部83、98的内部的方向施力,但 是由于弹簧84、99的施力,电动鼓风部11以通过施力装置四、30被向前方或后方施力以取 得平衡,即电动鼓风部11被施力装置四、30调心,从而伴随电动鼓风部11的驱动而产生的轴向的振动被吸收。同时,在密封圈61上,唇部64的接触面6 压接在隔壁8的鼓风室6侧,连通孔 25与电动鼓风机27的吸气口 39气密地连接。此时,电动鼓风部11启动时的振动等被唇部 64的弹性吸收,几乎不传递至隔壁8。另外,由于电动鼓风机27的驱动,在电动鼓风部11的内部,在与电动鼓风机27的 旋转方向相交的径向(中心轴向)上要产生振动。此时,在电动鼓风机27的重心G的方向上被施力的各螺旋弹簧36相互适当伸缩, 对电动鼓风机27进行调心,由此,伴随电动鼓风机27的驱动而产生的径向(中心轴向)的 振动也能够被吸收。而且,由于通过电动鼓风机27的驱动而产生的负压,形成与地板刷22、延长管21、 软管体16、主体吸入口 15、纸袋作用的风路径,吸入空气与灰尘。吸入的空气成为吸气风,包含在该吸气风中的灰尘在空气通过纸袋时被纸袋收 集。此外,容纳在纸袋内的灰尘被通过的吸气风压缩。进而,通过纸袋的吸气风通过过滤器以及连通孔25,被密封圈61的整流面64b整 流,并经由电动鼓风部11的吸气口 39流入电动鼓风机27的风扇罩33内,从离心风扇F的 中心部吸入而在圆周方向上排出,通过导叶被整流成使风向聚集为规定的方向并且通过马 达架32内,然后从各排气口 37作为排气风排出至电动鼓风机27的外部。这些排气风经由马达壳观的后部连通开口从主体壳5的排气孔12排出至主体壳 5的外部。在扫除结束时,操作者操作设定按钮19使电动鼓风部11停止,从而使电吸尘器的
运转停止。此时,电动鼓风部11通过各施力装置四、30的弹簧84、99的调心作用恢复至规定 的开始位置。在纸袋中聚集了规定量以上的灰尘的情况下,打开盖体4从集尘室7取出纸袋将 该纸袋与灰尘一起废弃,并将新的纸袋安装在集尘室7中。如上所述,根据上述第一实施方式,通过施力装置四、30在侧面观察时从相对于 该电动鼓风部11的重心G相互相反侧分别朝向重心G对电动鼓风部11施力,由此,通过施 力装置四、30的施力,能够可靠地吸收伴随电动鼓风部11的驱动而产生的振动,尤其能够 可靠地吸收电动鼓风机27启动时的轴向振动和因电动鼓风部11的驱动所产生的负压而引 起的向吸入方向的振动等,从而能够隔断向主体壳5的振动。另外,对于施力装置四、30,使各自的缓冲部75、76以及缓冲部91、92具有宽度方 向,由此,伴随电动鼓风部11的驱动而产生的宽度方向的振动也能够通过施力装置四、30 吸收。而且,在电动鼓风部11的马达壳观上形成剖面圆弧状的被支撑部55、71,使施力 装置四、30的活塞85、100的前端侧作为剖面圆弧状与这些被支撑部55、71嵌合,由此,不 仅是沿着电动鼓风部11的轴向的振动,只要是包括该电动鼓风部11的轴向成分的振动,例 如电动鼓风部11的斜下方等的振动,也能够被施力装置四、30可靠地接受,从而能够可靠 地吸收向轴向的振动。另外,将活塞85、100安装在弹簧84、99的前端而容纳在圆筒部83、98内就能够容易地实现施力装置四、30,。而且,在将电动鼓风部11组装在主体壳5的鼓风室6中时,仅以施力装置四、30 的活塞85、100嵌含在被支撑部55、71上的方式从施力装置四、30的上方载置电动鼓风部 11即可,因此组装性也良好。而且,对于电动鼓风部11,在马达壳观的内部,通过多个螺旋弹簧36朝向重心G 放射状地保持电动鼓风机27,因此,能够通过各螺旋弹簧36的伸缩吸收电动鼓风机27驱动 时的旋转振动,使振动难于传递至马达壳观。而且,这些螺旋弹簧36位于在侧面观察时与电动鼓风机27的重心G对应的位置 上,因此,与例如对电动鼓风机27的靠前端的位置或靠后端的位置进行支撑的情况相比, 能够使在电动鼓风机27驱动时等在重心G的前侧或后侧于上下方向产生的振幅S(图1) 最小化,从而振动更难于传递至主体壳5。另外,使密封圈61相对于马达壳28的前部马达壳45在圆周方向可自由滑动地连 接,并使集尘室7与电动鼓风机27的吸气口 39气密地连接,由此,即使在电动鼓风部11振 动的状态下,也能够确保连通孔25与电动鼓风机27的吸气口 39的气密性,并且防止振动 经由隔壁8传递至主体壳5。而且,通过如上述那样构成为不使各振动传递至主体壳5,能够防止因电吸尘器运 转时的电动鼓风部11的振动而引起的声音,尤其在清扫容易反射振动的木地板等时,动作 音也变得安静。另外,在振动比较大的电动鼓风机27中也能够采用上述结构,品质稳定。接着,参照图6以及图7说明第二实施方式。此外,对于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的结构以及作用,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说明。在该第二实施方式中,安装作为旋转体的弹性轮105、105,代替上述第一实施方式 的支撑弹性体31。各弹性轮105用于吸收电动鼓风部11的轴向的振动,利用例如橡胶或弹性体等弹 性构件形成各弹性轮105,轴向沿着主体壳5的宽度方向,并被轴支承成能够在前后方向自 由旋转。另外,各弹性轮105在侧面观察时分别配置在电动鼓风部11的重心G的上方,并 且,配置在比前部马达壳45上侧的外圆周面的顶部靠侧方的位置。因此,各弹性轮105相对 于马达壳观安装为放射状,轴向沿着前部马达壳45的外圆周面的大致切线方向。S卩,各 弹性轮105配置为朝向电动鼓风部11的重心G的倾斜状。另外,各弹性轮105与在主体壳5的上壳上形成的行驶面107接触。这些行驶面 107形成为分别朝侧方向下侧倾斜,以使该行驶面107大致垂直地接触各弹性轮105。而且,在由于电动鼓风部11的电动鼓风机27的驱动以及因该驱动产生的负压等, 电动鼓风部11在轴向上承受负载的情况下,通过各施力装置四、30的调心作用,来吸收电 动鼓风部11的轴向的振动,从而这些振动几乎不传递至主体壳5等,起到与上述第一实施 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另外,通过施力装置四、30,弹性支撑电动鼓风部11的下部,通过在由弹性构件形 成的在电动鼓风部11的轴向即前后方向上能够自由旋转的旋转体即各弹性轮105,支撑电 动鼓风部11的上部,由此,通过各弹性轮105的弹性吸收电动鼓风部11的径向的振动,并 且,能够通过各弹性轮105的旋转更加可靠地吸收轴向的振动,能够进一步使电吸尘器静音化。此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电动鼓风部11不限于由电动鼓风机27和马达壳28 构成的结构,例如也可以是电动鼓风机27自身。即,在实施方式中包含通过施力装置四、30 弹性支撑电动鼓风机27自身那样的结构等。另外,作为保持构件不仅可以是马达壳,还可以是例如圆筒状的保持构件等。而且,电动鼓风部11是将使电动鼓风机27与马达壳观的轴向重合而形成的,但 可以不使电动鼓风机27的轴向与马达壳观的轴向重合,或者代替马达壳观而在不具有轴 向的壳体等保持构件上的结构等上保持电动鼓风机27保持。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能够通 过施力装置四、30,在侧面观察时从相对于电动鼓风部11的重心G相互相反侧分别朝向重 心侧,对电动鼓风部11施力,从而能够起到与上述各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具体地说, 在使电动鼓风机27的轴向沿着上下方向的状态下保持在前侧为吸入侧的保持构件上等情 况下,通过施力装置,从相对于电动鼓风部11的重心相互相反侧即前后方向分别朝向重心 施力,由此,能够通过施力装置可靠地吸收因伴随电动鼓风部11的驱动而产生的负压从而 在电动鼓风部11的前后方向上产生的振动。而且,密封圈61可以不安装在例如马达壳观侧,而安装在隔壁8侧。SP,使连通 孔25的内周边部与槽部63a嵌合,使唇部64与前部马达壳45的前板51的前部连通开口 53的周边部接触,也能够起到相同的作用效果。另外,电吸尘器的细节部分不限于上述结构。产业实用性本发明优选适用于例如家庭用的电吸尘器等。
1权利要求
1.一种电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主体壳;电动鼓风部,容纳在该主体壳中,通过驱动而产生负压;以及施力装置,设置在上述主体壳上,侧面观察时从相互相反侧分别朝向重心侧对上述电 动鼓风部施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吸尘器,其特征在于, 电动鼓风部具备风扇和使该风扇旋转的电动机,施力装置从上述风扇侧和上述电动机侧分别朝向重心对上述电动鼓风部施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吸尘器,其特征在于, 电动鼓风部具备形成为剖面圆弧状的被支撑部, 施力装置具备施力装置主体,具有作用力;以及支撑体,设置在该施力装置主体的前端,形成为剖面圆弧状,并与上述被支撑部嵌合。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吸尘器,其特征在于, 施力装置位于电动鼓风部的重心位置的下侧,所述电吸尘器具备旋转体,所述旋转体由弹性构件形成,与上述电动鼓风部的比重心 位置靠上侧的位置接触而支撑该电动鼓风部。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吸尘器,其特征在于, 电动鼓风部具备电动鼓风机;保持构件,保持该电动鼓风机;以及鼓风部施力装置,在该保持构件的内部,将上述电动鼓风机朝向重心方向放射状地弹 性支撑。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集尘室,设置在主体壳上;以及密封构件,形成为筒状,通过相对于上述主体壳和电动鼓风部中的某个在圆周方向上 自由滑动地连接,使上述电动鼓风部的负压侧与上述集尘室气密地连接。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吸尘器,能够可靠地吸收伴随电动鼓风部的驱动而产生的振动。将因驱动而产生负压的电动鼓风部(11)容纳在主体壳(5)中。在主体壳(5)中设置施力装置(29)和施力装置(30),所述施力装置(29)在侧面观察下从前侧向电动鼓风部(11)的重心(G)对电动鼓风部(11)施力,所述施力装置(30)从后侧向电动鼓风部(11)的重心(G)对电动鼓风部(11)施力。通过施力装置(29、30)的弹簧的施力能够可靠地吸收伴随电动鼓风部(11)的驱动而产生的振动,并能够隔断朝向主体壳(5)的振动。
文档编号A47L9/22GK102065737SQ200880112118
公开日2011年5月18日 申请日期2008年11月25日 优先权日2007年11月28日
发明者佐藤毅, 岩田宜之, 田中正俊 申请人:东芝家用电器控股株式会社, 东芝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株式会社东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