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锅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0517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节能锅盖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锅盖,特别与节能锅盖有关。
技术背景
己有的锅盖的锅盖体上一般有1 2个直径为3mm以下的排气孔。 排气孔不能封闭,不节能,排气时因排气孔的数量少且排气面积小,排 气不充分,汤水容易溢出锅外,将火扑灭,危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以上不足,提供一种节能效果好,排 气充分,安全的节能锅盖。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节能锅盖,包括锅盖体,锅盖体上有至少五个排气孔, 锅盖体中心孔上装有旋塞装置,位于锅盖体内表面的内盖板装在旋塞装 置上随旋塞装置转动将排气孔遮挡。
上述的锅盖体上的排气孔集中位于以锅盖体中心孔为中心的90° 范围内,避免蒸汽烫伤身体。
上述的锅盖体内表面上有与内盖板配合的轨道,轨道两端分别有限 位部。
上述的旋塞装置中有含底座套筒的底座,定位把手上的把手套筒套 在底座套筒上,通孔螺丝一端从锅盖内表面穿过锅盖体中心孔与底座螺 纹连接且与底座套筒间装有弹簧,弹簧的上端紧顶在定位把手内端面 上,螺丝一端从锅盖体内穿过通孔螺丝与定位把手螺纹连接,内盖板一 端固定在螺丝上。
上述的螺丝与定位把手内端面间有装在螺丝上的弹垫。 上述的锅盖体上的排气孔为五个,排气孔的截面形状为圆形,每个
排气孔的直径为1.5cm。
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将本节能锅盖体置于与之相配的锅体上,转动 旋塞装置,使内盖板部分或全部将锅盖体上的排气孔遮住,减缓锅内热量外传的速度,节能;当锅内汤水即将沸腾时,转动旋塞装置,将锅盖 体上的排气孔打开,排气充分,汤水不会溢出,安全。
本实用新型节能效果佳,排气充分,安全。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向视图。 图3为旋塞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l、图2,,锅盖体1上有五个排气孔2,锅盖体中心孔3上 装有旋塞装置4,位于锅盖体内表面的内盖板5装在旋塞装置上随旋塞 装置转动能将排气孔遮挡。锅盖体上的排气孔集中位于以锅盖体中心孔 为中心的90。范围内。排气孔的截面形状为圆形,每个排气孔的直径为 1. 5cm。锅盖体内表面上有与内盖板配合的轨道6,轨道两端有限位部7。
参见图3,旋塞装置中有含底座套筒8的底座9,定位把手10上的 把手套筒11套在底座套筒上。通孔螺丝12 —端从锅盖内表面穿过锅盖 体中心孔与底座螺纹连接且与底座套筒间装有弹簧13,弹簧的上端紧顶 在定位把手内端面上。螺丝14 一端从锅盖体内穿过通孔螺丝与定位把 手螺纹连接。螺丝与定位把手内端面间有装在螺丝上的弹垫15。内盖板 一端固定在螺丝上。
权利要求1、节能锅盖,包括锅盖体(1),其特征在于锅盖体上有至少五个排气孔(2),锅盖体中心孔(3)上装有旋塞装置(4),位于锅盖体内表面的内盖板(5)装在旋塞装置上随旋塞装置转动将排气孔遮挡。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锅盖,其特征在于锅盖体上的排气孔 集中位于以锅盖体中心孔为中心的90。范围内。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节能锅盖,其特征在于锅盖体内表面 上有与内盖板配合的轨道(6),轨道两端分别有限位部(7)。
4、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节能锅盖,其特征在于旋塞装置(4) 中有含底座套筒(8)的底座(9),定位把手(10)上的把手套筒(11) 套在底座套筒上,通孔螺丝(12) —端从锅盖体内表面穿过锅盖体中心 孔与底座螺纹连接且与底座套筒间装有弹簧(13),弹簧的上端紧顶在 定位把手内端面上,螺丝(14) 一端从锅盖体内穿过通孔螺丝与定位把 手螺纹连接,内盖板一端固定在螺丝上。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节能锅盖,其特征在于螺丝与定位把手内 端面间有装在螺丝上的弹垫(15)。
6、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节能锅盖,其特征在于放塞装置中有含底 座套筒(8)的底座(9),定位把手(10)上的把手套筒(11)套在底 座套筒上,通孔螺丝(12) —端从锅盖体内表面穿过锅盖体中心孔与底 座螺纹连接且与底座套筒间装有弹簧(13),弹簧的上端紧顶在定位把 手内端面上,螺丝(14) 二端从锅盖体内穿过通孔螺丝与定位把手螺纹 连接,内盖板一端固定在螺丝上。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节能锅盖,其特征在于螺丝与定位把手内 端面间有装在螺丝上的弹垫(15)。
8、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节能锅盖,其特征在于锅盖体上的排 气孔为五个,排气孔的截面形状为圆形,每个排气孔的直径为1.5c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节能锅盖,包括锅盖体,锅盖体上有至少五个排气孔,锅盖体中心孔上装有旋塞装置,位于锅盖体内表面的内盖板装在旋塞装置上随旋塞装置转动将排气孔遮挡。本实用新型节能效果好,排气充分,安全。
文档编号A47J36/06GK201409821SQ200920081438
公开日2010年2月24日 申请日期2009年6月3日 优先权日2009年6月3日
发明者王英伟, 王雨瑶 申请人:王雨瑶;王英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