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持筷连杆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持筷连杆装置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日用产品技术领域的餐具,具体是一种持筷连杆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筷子作为中华民族祖先发明的取食工具,迄今已有数千年历史。筷子构型简 单,功能全面,动作灵巧,实为世上其他取食工具所不及,也是品尝领略中华美食真谛 的必备工具。筷子虽然极其简单,但掌控难度极高,全赖指腕部分众多肌肉和神经束的 巧妙配合和协调动作,这种技能的获得非经过长期训练不可。娴熟的掌筷技能成了一种 高难度的技艺,也成为不会用筷而又渴求品尝中华美食者的一道颇难逾越的门槛。筷子 构型和掌控方法历经数千年不变的现状,明显与当今科技高度发达,经济文化全球融合 的趋势不相适应。因此迎合时代潮流与时俱进,就必须变革筷子,不仅改变筷端形状, 增加夹持宽度,更应将掌筷的高难度技艺转化为简单的指腕捏紧、放松动作,从而能大 大方便热爱中华美食的外国友人,方便掌筷困难的老人、儿童和手指病残者。实用新型内容[0003]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持筷连杆装置,通过可拆装式 组合和适合指型捏紧的设计,使就餐者在以优雅姿势领略掌筷取食的乐趣的同时,不会 感到任何不适。使用者在掌筷时,能循照裹于筷柄外胶套的手指状凹面,将各相应手指 按放其上,即能用正确的指法自由夹取食物。同时,本实用新型通过夹持范围较宽的可 拆卸设计,方便用户使用各种不同形状的筷子,就餐完毕后本装置也可以迅速方便地将 筷子与胶套拆离,实现独立清洗。[0004]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实用新型包括弹性夹箍、筷杆和 胶套,其中筷杆卡接于弹性夹箍的两端,两个胶套分别套接于弹性夹箍的两端外部。[0005]所述的胶套为纵向开口的C形结构,胶套的外表面设有若干个手指状凹面。[0006]所述的弹性夹箍包括固定部、凸棱和连接部,其中连接部的两端分别与两 个固定部相连接,固定部为半开口槽形结构,凸棱位于每个固定部的侧壁的入口部边沿 处。[0007]所述的两个固定部的半开口槽相对设置。[0008]本实用新型通过可拆装式组合和符合正确掌筷的手指状凹面设计,方便了使用 者在指腕部无冗余压力的情况下,借助弹性夹箍的弹力收放,以方便夹取或放脱食物。 裹于筷柄外的胶套外表面上的手指状凹面,方便了初次用筷者学习掌握筷子使用的要 诀。
[0009]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0010]图2为本实用新型剖面图。[0011]图3为弹性夹箍示意图;[0012]其中图3a为弹性夹箍主视图,图3b为弹性夹箍侧视图,图北为固定部仰视 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 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0014]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包括弹性夹箍1、筷杆2和胶套3,其中筷杆 2卡接于弹性夹箍1的两端,两个胶套3分别套接于弹性夹箍1的两端外部。[0015]所述的胶套3为纵向开口的C形结构,胶套3的外表面设有若干个手指状凹面。[0016]所述的筷杆2的截面形状为圆形或方形,筷杆2的末端为圆锥形结构、加宽扁平 形结构或分叉形结构。[0017]如图3a和图3b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弹性夹箍1包括固定部4、凸棱5和连 接部6,其中连接部6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固定部4相连接,固定部4为半开口槽形结 构,凸棱5位于每个固定部4的侧壁的入口部边沿处。[0018]所述的两个固定部4的半开口槽相对设置。[0019]如图北所示,所述的凸棱5的截面形状为半圆形或三角形结构,每个固定部4 的两条凸棱5之间的最小间距小于该固定部4的截面宽度。[0020]所述的固定部4的截面为矩形、梯形或水滴形,所述矩形或梯形固定部的外廓 对角线长度大于胶套3的内径。[0021]本实施例在使用时,只需将筷柄顺纵向或横向嵌入弹性夹箍1的固定部4中,在 双筷筷端对齐后,凸棱5即可将筷杆2定位固定,两个胶套3在纵向对齐,沿开口槽用手 指掰开包在固定部4和筷柄2后,即能进一步将筷柄与固定部4裹紧,使得双筷与弹性夹 箍组成一个既能相互灵活摆动,又能协调动作的连杆机构,简化了持筷动作的复杂度, 并使捏筷手指感觉舒适,按放位置正确。[0022]本实施例在清洗时,只需将胶套3轻轻掰开后,即可将筷杆2从弹性夹箍1的固 定部4中取出,从而可分别清洗消毒。
权利要求1.一种持筷连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弹性夹箍、筷杆和胶套,其中筷杆卡 接于弹性夹箍的两端,两个胶套分别套接于弹性夹箍的两端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持筷连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胶套为纵向开口的C形结 构,胶套的外表面设有若干个手指状凹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持筷连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筷杆的截面形状为圆形或 方形,筷杆的末端为圆锥形结构、加宽扁平形结构或分叉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持筷连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弹性夹箍包括固定 部、凸棱和连接部,其中连接部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固定部相连接,固定部为半开口槽 形结构,凸棱位于每个固定部的侧壁的入口部边沿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持筷连杆装置,其特征是,对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持筷连杆装置,其特征是, 或三角形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持筷连杆装置,其特征是, 最小间距小于该固定部的截面宽度。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持筷连杆装置,其特征是, 形或水滴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持筷连杆装置,其特征是, 角线长度大于胶套的内径。所述的两个固定部的半开口槽相 所述的凸棱的截面形状为半圆形 所述的固定部的两条凸棱之间的 所述的固定部的截面为矩形、梯 所述矩形或梯形固定部外廓的对
专利摘要一种日用产品技术领域的持筷连杆装置,包括弹性夹箍、筷杆和胶套,其中筷杆卡接于弹性夹箍的两端,两个胶套分别套接于弹性夹箍的两端外部;所述的弹性夹箍包括固定部、凸棱和连接部,其中连接部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固定部相连接,固定部为半开口槽形结构,凸棱位于每个固定部的侧壁的入口部边沿处。本实用新型通过可拆装式组合和适合手指捏握的设计,使就餐者在以优雅姿势领略掌筷取食的乐趣。同时,不会感到任何不适,使用者在初次使用时就能够通过食指指腕部的肌肉自由夹取食物,同时本实用新型通过可拆卸的设计,方便用户使用各种不同形状的筷子,在使用完毕后本装置也可以与筷体分离,实现独立清洗。
文档编号A47G21/00GK201806423SQ20102016170
公开日2011年4月27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17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17日
发明者王达先 申请人:王达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