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温提锅的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6770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保温提锅的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保温提锅的改良结构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保温提锅,尤其是一种具有良好的密封性的保温提锅。
技术背景[0002]现有的保温提锅多种多样,功能用途较广泛。但由于密封性不佳,故在使用时 携带移动的过程中,易使锅内盛装的食物(尤其是汤水类食物)溢出锅外,不仅浪费了食 材而且不易清理;另外现有提锅由于密封性不佳导致其保温效果不好,从而影响使用。实用新型内容[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具有良好密封性的保温提锅。[000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保温提锅的改良结构,其包括一双层壁保温锅 体及锅盖,所述锅盖包括外盖体和内盖体,所述内盖体与所述锅体的锅口处相扣合,所 述外盖体罩设在内盖体外,所述外盖体的下边缘内壁通过旋合卡纹与所述锅体相连。[0005]优选的是,所述内盖体的内部边缘处设有卡勾部,与该卡勾部相对的所述锅体 上设有一卡槽,该卡槽与所述卡勾部相匹配。[0006]优选的是,所述内盖体为塑料材质,该内盖体的顶部设有一排气阀。[0007]优选的是,所述外盖体为双层壁盖体结构。[0008]由于设置了内盖体和外盖体,使得本实用新型提锅与现有提锅相比具有良好的 密封效果和保温效果,且内盖体上设置有一排气阀,在保证密封的同时也确保内盖体不 会由于压力太大而造成脱盖或顶死外盖体造成不好开盖等现象。


[000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的纵向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0011]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保温提锅的改良结构,其包括一双层壁保温锅体 10、外盖体20和内盖体30,所述内盖体30为塑料材质,内盖体30与锅体10的锅口处通 过相互配合的卡扣结构相扣合,所述卡扣结构包括设置在内盖体30的内部边缘处的卡 勾部31和设置所述锅体10上设有的卡槽11,该卡槽11与所述卡勾部31相匹配。所述 外盖体20罩设在内盖体30外,所述外盖体30的下边缘内壁通过旋合卡纹(未示出)与 所述锅体10相连,所述外盖体20与锅体10的连接部位于内盖体30与锅体10的连接部 的下方。所述外盖体为双层壁盖体结构。[0012]所述内盖体30的顶部设有一排气阀40,该排气阀为T字形结构,其包括一向内 盖体方向弯曲的弧形阀盖41和一插设在内盖体30上的阀杆42,该阀杆42顶部与所述弧形阀盖41的底部中央固连,所述弧形阀盖41扣在所述内盖体30上,弧形阀盖41的两端 与所述内盖体30的上表面相顶触,所述内盖体30上设有至少一个排气孔32,所述排气孔 位于所述弧形阀盖41下方。[0013] 本实用新型内盖体与锅体通过卡扣结构紧密扣合,解决了现有提锅盛装汤水时 的溢出问题,并且内盖体上设有排气阀,当锅体内热压过大时,可通过排气阀将锅体内 的部分热气排放到内盖体与外盖体之间的区域,确保内盖体不会由于锅体内热压过大而 造成脱盖或顶死外盖体造成不易开盖的现象。同时由于内盖体的密封作用,使得本实用 新型提锅的保温效果与普通无内盖体设计的提锅的保温效果提高了至少15%。
权利要求1.一种保温提锅的改良结构,其特征是其包括一双层壁保温锅体及锅盖,所述锅 盖包括外盖体和内盖体,所述内盖体与所述锅体的锅口处相扣合,所述外盖体罩设在内 盖体外,所述外盖体的下边缘内壁通过旋合卡纹与所述锅体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锅,其特征是所述内盖体的内部边缘处设有卡勾部, 与该卡勾部相对的所述锅体上设有一卡槽,该卡槽与所述卡勾部相匹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提锅,其特征是所述内盖体为塑料材质,该内盖体的顶 部设有一排气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锅,其特征是所述外盖体为双层壁盖体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保温提锅的改良结构,其包括一双层壁保温锅体及锅盖,所述锅盖包括外盖体和内盖体,所述内盖体与所述锅体的锅口处相扣合,所述外盖体罩设在内盖体外,所述外盖体的下边缘内壁通过旋合卡纹与所述锅体相连。由于设置了内盖体和外盖体,使得本实用新型提锅与现有提锅相比具有良好的密封效果和保温效果,且内盖体上设置有一排气阀,在保证密封的同时也确保内盖体不会由于压力太大而造成脱盖或顶死外盖体造成不好开盖等现象。
文档编号A47J41/00GK201806569SQ20102056115
公开日2011年4月27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14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14日
发明者蔡绪荣 申请人:蔡绪荣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